洋面孔下的中國心:外國棄嬰被北京夫妻收養,23年後毅然援疆60載

2020-12-22 照見古今

初見李憶祖,相信多數人都會感到不可思議:這位長著藍色瞳孔、鷹鉤鼻、下垂眼的"洋先生",怎麼可能會是中國人?然而,只要李老一開口,那夾帶著北京胡同味的京腔又會讓人深信不疑:這老北京味兒,只有土生土長的老北京人才能說得這麼流利呀!

身為中國地質界的泰鬥,李憶祖的名聲早已遍布整個神州大地,他的援疆事跡也得到了國家的認可。為此,CCTV還專門為他製作了一部紀錄片,專門記錄李老和新疆的不解之緣。

然而,他的"洋面孔"卻一度讓國人質疑他的國籍:有人說李老是中外混血,有人說他是拿到了中國綠卡的外國人……其實都不是,李老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國人,這是毋庸置疑的。

被收養的外國嬰兒

李憶祖於1938年出生於天津的一家教會醫院,可是他剛落地,就遭到了生父母的遺棄。沒有任何人知道關於他親生父母的訊息,因此,李憶祖的血統也無從知曉,根據他的長相,我們只能大概推測出他應該是西方某個國家的後裔。

後來,一對來自北京的夫婦主動提出收養李憶祖。這對夫婦經濟條件不錯,丈夫在一家美國公司駐華分部擔任經理一職,妻子是家庭主婦。

在優渥的環境中,李憶祖長大了,他的養父母並沒有因為他不是親生而苛待他,反而視如己出,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

據李憶祖回憶,他小的時候曾和養父母一起去歐洲旅遊,當時一位德國老太太十分喜愛他,又聽說他不是父母親生的,便想收養他,卻遭到了養父母的拒絕。

後來,李憶祖進入北京育英中學讀書,許多同學因為他的迥異長相而排擠、嘲諷他,把他當作異類看待。

這段日子對於李憶祖來說是灰暗的,他也十分自卑,一度因為異域的血統和樣貌而抬不起頭來。但他的母親卻耐心地開導他,讓他做一個有骨氣且自信的人。

捨棄工作,毅然入疆

從北京二中畢業後,李憶祖憑藉著出色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地質學院(今中國地質大學),選擇了他最感興趣的地質測量與找礦專業。

1961年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了北京某單位參加工作。既能擁有首都的留居權,還有一個踏實穩定的飯碗,這是當時多少畢業生都求之不得的好事啊!

可李憶祖卻不以為然,他並不想追求安逸的生活。在上世紀60年代,國家鼓勵廣大青年知識分子開發西部。

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李憶祖兩次主動申請援疆,最終被批准成為援疆隊伍中的一員。但是李憶祖的母親卻不想讓他去,彼時,養父和養母已經離異,李憶祖的撫養權被判給了母親,二人相依為命;李憶祖這一走,母親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李憶祖之所以名為"憶祖",是因為養父想讓他銘記勿忘祖國,勿忘根源。對於李憶祖來說,是中國接納了他,給了他重生的機會,讓他得以茁壯成長,中國就是他的祖國!

為了報效祖國,他舍小家,安頓好了老母親,毅然決然地深入新疆盆地。這一走,就是一輩子。

銘記初心,無悔奉獻

剛到新疆時,李憶祖被分配到了156煤田地質隊,專門負責野外勘探野外的煤田油田。由於工作的特殊性,隊伍會經常露宿荒郊。白天,隊伍跋山涉水,深入無人之境;夜晚,大夥就駐紮在野外,風餐露宿。

面對如此艱苦惡劣的條件,李憶祖也時常以苦為樂,不知不覺就堅持了四十餘年

"為實現理想走進來,為服務社會走出去",這是母校北京二中的校訓,也是李憶祖畢生的座右銘。退休之後,他本可以拿著養老金舒舒服服地回京安享晚年,可李憶祖依舊選擇了留在新疆。

從此,探測隊少了一位勇士,三尺講臺上卻多了一名教書先生。

22年來,李憶祖一直致力於教育行業,他先後去過50多個學校授課,開課次數高達800多次,給近30萬學生上過課。他從不拘泥於死板的教學形式,而是寓教於樂,讓學生們徹底愛上地質學這門課程。

每每有人問起國籍時,李憶祖總是堅定地說:"我是地道的中國人!"的確,李老人如其名,終身不忘報國之志,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和壯年都給了祖國,即便已是耄耋老人卻依然在講臺上耕耘。拳拳赤子之心,讓人心生敬意!

相關焦點

  • 1938年,中國父母收養一外國棄嬰,長大立志到新疆,報效中國
    其實,在過去的社會發展過程中,也有很多外國人願意留在中國,並參與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1938年,有一對中國父母收養了一個外國棄嬰,而在這個棄嬰長大後,他也立志要來到新疆,報效中國。那麼,在這個棄嬰成長的過程中,都經歷了什麼樣的事情呢?
  • 北京收養棄嬰長大後啃老夫妻訴解除收養關係
    京華時報訊(記者裴曉蘭)沒有子女的李先生夫婦多年前收養了一名棄嬰,沒想到孩子長大後啃老。記者昨天獲悉,經李先生夫婦起訴,順義法院判決解除了雙方的收養關係。  李先生夫婦訴稱,他們現年均已63歲,1987年,收養了棄嬰小李,雙方共同生活並以父母女兒相稱。
  • 李憶祖:外國棄嬰被中國家庭收養,成為地質學家後報效祖國!
    有些不幸的孩子在寒冷的流浪中早早地離開了人世,有些幸運的孩子,被一些善良的人家收養,悉心撫養長大。 無論是在外國還是在我們中國,甚至存在著世界級的遺孤,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何去何從。他們被父母遺落在異國他鄉,遭受到別人的歧視,孤苦伶仃,自生自滅。
  • 援疆幹部收養腦癱棄嬰 願幫孩子尋找父母(組圖)
    援疆幹部收養腦癱棄嬰 妻子開博客分享成長  博客裡,有一個博主名叫援圓,今年只有1歲零3月大。博客開通的11個月裡,共發布了143篇充滿童趣和溫情的文章,平均兩天一篇,記錄著小寶貝成長的點點滴滴。  也許這並不稀奇,很多年輕的父母都會通過各種方式留下寶貝成長的印記。但是,援圓絕對是與眾不同的一個。
  • 棄嬰何處安放 盤點棄嬰收養五大困境
    《收養法》規定,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無子女,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年滿30周歲,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滿足這些條件後,再提交包括收養人生育情況證明,公安機關出具的撿拾棄嬰、兒童報案的證明,身體健康檢查證明、收養書、申請書等一系列材料,通過審核,獲得收養登記證才能去收養棄嬰,而且整個領養手續辦下來,需要約3.5萬元。就因為這些繁瑣程序,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 外國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長大後成科學家,宣稱:我是地道中國人
    年少坎坷說起來,外國血統的李憶祖在孩童時期趕上當時的經濟壓力以及戰爭局勢的風雲變幻,所以在他嬰兒時候就被他的親生父母拋棄了,然而他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他雖然與親生父母失去了聯繫,但是他被中國一對好心夫妻收養了。
  • 佛教收養棄嬰的福報
    其心可謂真切懇摯,知所先務矣。良以小兒一失父母,必至死亡。即或稍能行乞,不至即死。以無力就學,亦不過終身為傭。何能開智識以達本天姿,敦倫理以不悖人道乎哉?」給孩子一個歸宿,總不能任由他自生自滅。收養棄嬰,用自己的愛心溫暖一個個險遭遺棄的生命,以一己之力,見證世間大愛。
  • 首批被外國人收養的棄嬰:耶魯女孩尋親記
    今年5月23日,耶魯大學學生詹娜和她的美國養母一起飛抵武漢———20年前她被收養的地方,開始一個月的尋親之旅。她的故事牽動了整個城市。但從目前來看,這仍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詹娜的尋找只是近年類似尋親故事的一部分。從1992年中國首次對外國人開禁收養以來,這類被稱作「香蕉人」(「黃皮白瓤」,中國面孔,在國外長大)的特殊兒童,如今正陸續長大成人。
  • 10萬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在不幸與萬幸之間,他們究竟經歷了怎樣的人生?
    一夜之間,這個有著中國面孔的小女孩,成為了全美國人心目中的驕傲和英雄!霍爾特(Harry Holt)和丈夫哈裡,是一對居住在美國俄勒岡州鄉村的基督徒夫婦,1954年12月,兩人在一部紀錄片中,看到了韓戰後那些被安置在孤兒院孩子的慘狀。孩子們的苦境牽動著他們的心,於是他們決定收養8名朝鮮孤兒。
  • 中國成美收養棄嬰最大來源國 最高收養八千棄嬰
    收養人的條件或是有特殊頭銜的華僑、在華工作的外國人,或是「中國的特殊朋友」.  年過六旬的江開安算得上是一個「中國的特殊朋友」.早在1971年,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專攻中國研究的她,就和其他一些研究中國的美國研究生、學者,得到周恩來總理的邀請第一次到訪北京。「文革」結束後,江開安定期到中國來做調研訪問。
  • 孩子被當棄嬰收養,生父提起訴訟!法院判了
    長安君(ID:changan-j):一個原本被寄養的嬰兒,卻因為一個謊言而被當作棄嬰「名正言順」地被他人收養,生父將民政部門告上法庭,要求撤銷收養登記。一審法院判決撤銷收養登記後,跟孩子朝夕相處近三年的養父母不服判決,提起上訴。
  • 美國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為中國默默工作59年,拒絕「老外」稱呼
    央視《地理中國》節目中經常出現一個高鼻深目、眉色淡黃、藍眼珠、長相明顯與中國人不同,卻講著地道北京話、滿口兒化音的老人,他敢直接從萬丈懸崖邊走過,敢下到4000米的冰川下,他特別抗拒別人叫他
  • 外國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級科學家堅稱:我是中國人
    《地理·中國》的VCR中,有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有人把我稱為洋面孔的中國人,因為我是被中國母親撫養長大,培養成人的,所以我擁有一顆中國心。」金髮碧眼,鼻梁高挺,眼窩深邃,這位外國人特徵十足的老人卻操著一口字正腔圓的北京話,有著傳統中國人的美好品質,他堅稱「我是外裔中國人。」
  • 一出生就被拋棄,只因擁有一雙藍眼睛,被美國父母收養後終獲幸福
    事實上,這種情況他們已經見得多了,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做父母的資格, 也並非是每對父母都能毫無保留地愛自己的孩子,因此才會出現各種棄嬰案,而這個盒子裡,八成裝著的也是一個嬰兒。但當他們把嬰兒抱起來之後,他們還是吃了一驚,這個嬰兒雖然長著中國寶寶的面孔,但是卻有一雙藍色的眼睛,而且這藍色並不僅僅只是虹膜的顏色,而是覆蓋了整個眼球!他們一下子明白了這個孩子被遺棄的原因,定然是生父生母發現了她的疾病,於是就把她丟棄了。
  • 夫妻領養棄嬰後離婚 想變更撫養關係不成告福利院
    夫妻領養棄嬰後離婚 想變更撫養關係不成告福利院 2014-10-21 09:12:49來源:今日早報作者:責任編輯:葉攀   夫妻領養棄嬰後離婚,想變更撫養關係不成狀告福利院  福利院:孩子成年前不得解除收養關係  嘉興的李先生和王女士離婚已兩年多,但前些天兩人作為原告雙雙將福利院告上法院,原因是他們離婚協議裡約定養女由王女士單獨撫養,但沒想到去福利院辦理變更收養關係手續時遭拒
  • 外國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為頂級科學家,棄嬰:我是中國人
    李憶祖則是這樣一個幸運的小孩,他是一個外裔中國人,在養父母的精心養育下,他成長為一代頂尖科學家。他於1938年生於天津,而後他與父母離散。養父母撿到他後將他帶回北京家中撫養。就這樣長著深邃眼窩,金髮碧眼的男孩,在中國的首都茁壯成長。他沒有見過自己的親生父母,養父母是他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 我們不需要深究這個男孩到底是哪一國人,他只是有著一顆熱烈的中國心,他從來不承認自己是老外。他操著一口流利的北京話,字正腔圓的表示自己就是一個地道的中國人。生於中國,養於中國。
  • 18年來,美國收養8萬多中國兒童,為何幾乎全是「女孩」?
    ——《詩·小雅·小宛》從1992年中國正式頒布涉外收養法,開放了跨國收養之後,中國成為世界領養收養兒童的主要輸出國之一。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等在內的十七個國家,都與中國建立了收養合作關係。其中,美國是跨國收養的大國,其對華收養開展業務的代理機構就多達近百家。
  • 寄養的孩子被其他家庭當棄嬰收養,單親爸爸把民政部門告上法庭!養...
    一個原本被寄養的嬰兒,卻因為一個謊言而被當作棄嬰「名正言順」地被他人收養,生父將民政部門告上法庭,要求撤銷收養登記。一審法院判決撤銷收養登記後,跟孩子朝夕相處近三年的養父母不服判決,提起上訴。「棄嬰」被領養半年後,生父出現2017年2月,海安市民金建玲向海安市公安局城北派出所報警稱,她的父母於2016年8月撿到一男嬰。此後,派出所將男嬰交由當地社會福利院代養。當地福利院在報紙上刊登尋找棄嬰生母公告,期滿後無人認領。
  • 寄養孤兒棄嬰今後可轉收養
    (原標題:寄養孤兒棄嬰今後可轉收養) 寄養在市民家庭中的孤兒棄嬰今年起將可由符合條件的寄養家庭辦理收養手續
  • 西安六旬老人收養棄嬰,如今遇到這個難題!該咋辦?
    在和兒子兒媳商量後,決定抱養一個孩子。2016年12月26日的清晨,當保潔員的張老漢聽到一個消息。張寨村村委會以及現場證人出具的「撿拾棄嬰情況證明」顯示,這名孩子拾獲於2016年12月16日,是張老漢外甥在打掃衛生時發現的,當時孩子哭得很厲害,無人照料,孩子身上也沒有任何消息。一晃四年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