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發展心理學這14條,更好的陪1-2歲寶寶成長

2021-02-08 小土大橙子

百篇原創睡眠文及案例分享,感謝關注:)


小土叨叨:這篇授權轉載自雲媽媽的微信公眾號 和孩子一起玩吧(hhzyqwb)。雲媽是我很喜歡的一位,她是兒童心理學在讀(中科院心理所),家有12歲兒子3歲女兒,喜歡觀察孩子,喜歡琢磨怎麼和孩子們玩,喜歡思考。


本文適齡:1-2歲

文/ 雲媽媽

圖/ 遊戲群小寶們


有媽媽留言:


「孩子大了以後,怎麼陪她玩也成了我頭疼的事情,一直覺得玩具對她吸引力不大,看了文章以後覺得,取材於生活其實更有意義和樂趣,對照檢查,和寶寶操練起來。」


確實如此,孩子在遊戲中探索生活環境、觀察並模仿成人世界的生活,漸漸獲得關於這個世界的經驗並再創造。玩具是對現實世界的簡化、抽象和縮小,安全性和尺寸是它的優勢,但同時也帶來了局限:相比現實世界的豐富多樣,玩具則簡單單一得多。


所以,即使有玩具,我們仍然要從生活中發掘遊戲素材,比如:




.


簡而言之,不要只是買買買,觀察孩子並發現生活中的好玩,會更有趣,也更利於孩子發展!


言歸正傳,我們的兩歲寶寶相比一歲寶寶有什麼主要變化呢?


非常突出的變化是語言能力、情緒能力的發展以及基本生活經驗的獲得。


具體我們仍然從《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裡的三大塊(身體發育、認知發展、情緒和社會化發展)來分別講述。



成長有時好像是一瞬間,突然一天就會走了、會跳了、會攀爬了,其實之前所有的努力嘗試都在為這一刻做著準備。


桐桐:去小公園玩健身器材,突然會爬上一格了


泡泡:在博物館玩了兩個小時,最喜歡爬樓梯,才三個階梯,他上上下下玩了不下十次



小總裁:把家裡的摺疊梯拿了出來擺好,總裁君上上下下爬,一開始需要我搭手保護,兩次後就可以自己爬了


翔翔:全家一齊上,曲線走走蹦蹦



小寶:踩踩跳跳地上的氣泡袋,有聲音他還挺喜歡

 



比如放硬幣到存錢罐、插吸管、撿豆子等等,這些都是有利於寶寶精細動作發展的。


隨著小手逐漸靈活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遊戲比如積木疊疊高、塗塗畫畫也可以玩起來了。


什麼!畫畫這麼富於藝術氣息的活動,竟然是精細動作發展遊戲?


還真是,在兩歲半之前,就讓我們把它純粹當作精細動作練習吧,千萬別提像不像、是不是有藝術細胞,因為小寶寶塗鴉的發展軌跡實質是手的動作發展軌跡:



正正:真正的建構從3歲開始,但是從疊疊高玩起來也無妨。相比撿豆子的一次性動作,疊疊高的動作是連貫的,前後擺放的兩三塊積木重心要相對平衡,不然就倒了,這就對手指精細動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正正的疊高能力蠻強的,大家不要焦慮,到2歲半疊十塊也是可以的。)


小總裁:你有積木疊疊高,我有罐子疊疊高!

 


悅悅:在柜子上玩著,突然發現了幾支筆,在我「隨意」畫了幾筆之後,她就迫不及待開始塗鴉起來,有時候還給我一支筆,讓我也畫,還不停地打開和蓋上筆帽,順便也算鍛鍊一下手眼協調能力。

 


正正:套蓋子比畫畫還吸引人



兩歲半之前,不用給孩子很多顏色的筆,一種顏色即可,但是可以給很多不同類型的筆:水彩筆、籤字筆、鉛筆、蠟筆等等。用手指直接畫畫也可以。



當著一歲寶寶的面,把玩具小熊藏在毯子下面,他能掀開毯子把小熊找出來,但是如果有一天媽媽把小熊換了個地方藏,藏在了窗簾後面,他還是會去掀毯子,結果沒有,然後他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但是對於兩歲寶貝,隨著記憶和思維的發展,當我們背著他把東西藏起來時,他不再執著在毯子下面這一個地方了,而是會到幾個地方搜尋,本領更高級了哦!


群裡媽媽左月兒對13個月女兒的躲貓貓遊戲描述,充分顯示了一兩歲寶貝對於找東西的模式變化:


第一次滿家跑著躲貓貓,我躲她找,姥姥還給提示,就兩間房,躲的地方少,她總會去固定的幾個地方先找,找不著就回原來的房間去了,我給點動靜,她就能繼續找。


借用一張小妞兩歲多時找東西的圖片,把8顆小球藏在家裡8個地方,拎著籃子四處找,很嗨!一兩歲小寶寶也可以嘗試玩起來,剛開始數量少一點兩個三個的玩,物品找大一點的不能吞食的:




相比一歲寶貝模仿爸爸媽媽做出某一個動作,兩歲寶貝的本領更大了,他可以模仿連續幾個關聯動作,看起來他們真的是在做飯、開車、去上班.


翔翔:進進出出八百回了,一會兒上班,一會上廁所拉粑粑、一會兒種草種樹,每次還用鑰匙開門。把小馬桶也搬進去了,假裝尿尿了,現在自己倒大馬桶衝水去了




給娃娃洗澡:



頓頓:模仿《忙忙碌碌鎮》裡的加油站——我們有2個油泵3條油槍耶!(撥浪鼓油泵有2條油槍,可以同時給兩輛車加油)




所謂表徵,這裡是指心理表徵(mental representations),即大腦內部可操縱的信息,主要有兩種:


是物體、人及空間的心理圖像,人可以運用映像來回想過去事件的細節(比如我那錢包到底是怎麼丟的);


是把相似客體和事件歸類,人可以運用概念來進行思維並對事物進行描述(比如什麼樣的東西是花)。


皮亞傑認為,18~24個月的兒童能突然解決問題,而不再是靠不斷的「試-誤」來解決。兒童好像在頭腦裡進行了一個實驗,似乎在「思考」,然後很快解決了眼前的難題。


寶寶玩過拼圖的爸爸媽媽可能觀察到過,當我們發現拼圖轉一下就能拼上的時候,我們提醒孩子來做轉一下的動作,可是當下次遇到同樣問題,他還是不會。


直到有一天,忽然間跳躍了,他只需要看一眼,就發現了自己手上的拼圖方向不對,這時候他就在運用心理表徵解決問題了。


一歲半正正:拼圖完全不得要領,但還是在嘗試,沒有不耐煩,比之前進步不少



將近兩歲的芃芃:先把全景圖看一遍,然後把圖都取出,媽媽用語言鼓勵他(之前試過好多次,每次都是取出之後就沒有下文,只喜歡看圖,不喜歡拼),沒想到今天9塊拼圖都自己放到正確位置,而且重新玩了兩三次,真是好大的驚喜!



一歲已有分類思維的萌芽,起初是感知覺上的,後來是概念上的,比如給寶寶一堆物品,既有廚房裡的,也有衛生間的,他會把廚房的東西放在一起。


讀書會一位媽媽蘋蘋在朋友圈這樣記錄她一歲多女兒:


好神奇,閨女看到耳塞套嘗試往耳朵塞。偶然?但是混合在一起的小珠子就不會塞。小孩子是怎麼思考的?


其實寶貝就是在做客體分類哦,至於她的具體思考過程,我也蠻好奇的。



在之前的找東西遊戲、假裝遊戲中,都有寶寶記憶、回憶能力發展的功勞。


同時,1~2歲這個年齡段,撕書扔書的情況逐漸減少,繪本已經基本能接受了,通過繪本孩子們會認識並記住很多關注這個世界的知識經驗。


8,兩歲情緒社會化發展:

出現自我意識的情感:自豪、內疚、尷尬、羞愧


一歲內是基本情緒:高興、悲傷、憤怒和恐懼,


到2歲時候出現較高級的情緒:內疚、羞愧、尷尬、嫉妒和自豪,這些情緒被稱為自我意識的情感。


我們需要做的是:讀懂他的情緒表情(臉部表情、肢體動作、語音語調),然後給他合適的情緒詞語,並溫和回應。


9,兩歲情緒社會化發展:

可以用語言來協助進行情緒自我調節


「媽媽,害怕!」


一兩歲的寶貝漸漸能說些簡單的詞語、短句了,不過期望他們能自己表達情緒,這還是很高的要求。


但是,只要我們在平時的生活對話中敏銳觀察孩子的情緒並送上合適的詞語,孩子漸漸也能學會識別並表達。一旦孩子能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情緒,他自己以及他身邊的成人就能更好地幫助他走出消極情緒。



關於嬰兒依戀,推薦看之前的一篇,上期提到的充電電遊戲也在裡面:

【心理發展】不可不知的嬰兒依戀


11,兩歲情緒社會化發展:

用自己的名字或第一人稱「我」來指代自己


我你不分,是萌娃們的一大笑點。


《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裡面提到2歲能用自己名字或「我」來指代自己,用自己名字基本能達到,但是用「我」感覺還是有點早哈,是不是美國娃用英文會比中文要更容易?


我家小妞是2歲7個月開始正確使用「我」:「我要青菜~」 「我要肉肉~」,你家娃是什麼時候會說「我」呢?


12,兩歲情緒社會化發展:根據年齡、性別、身體特徵以及好壞標準來將自己和他人分類


從一歲半~三歲,寶寶開始能用一些名詞形容詞來描述自己,這也是自我發展的表現之一:


「我是男孩」

「我很高」

「我三歲了」

「我很棒的」


13,兩歲情緒社會化發展:

表現出符合性別成見的玩具偏好


女孩更喜歡娃娃、做飯;男孩更喜歡汽車、飛機,一方面有天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有父母的反應影響,當孩子做出父母認為更適合他們性別的舉動時,往往給予的是積極反應,這就促進孩子繼續選擇這類玩具。


從孩子的個性發展來說,女孩子多一點理性(男性氣質)、男孩子多一點感性(女性氣質),成年後會更容易和異性相處,因為更能夠理解對方。所以,在孩子選擇玩具的時候,不妨想想這個角度,不要對玩具過於性別標籤化



延遲滿足,大家都不陌生,是指兒童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去做一件有誘惑力的事情。


當這樣的情形出現時,孩子就需要自我控制:控制消極情緒、抑制衝動,做出社會可以接受的行為。


比如寶寶想吃棒棒糖,可是媽媽沒帶錢,怎麼辦,只能回家取了錢來買。


比如寶寶玩搖搖車兩遍了還想玩,媽媽卻必須帶她回家做飯了,怎麼辦,只能下次再來玩。


我們都不想寶寶躺地上撒潑打滾來逼迫自己同意他們的請求,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提高寶寶的自控能力呢?這是個大話題,這篇暫且不展開了。


對於情緒社會化的發展,除了生活中親子互動的直接經驗,繪本是很好的間接經驗獲取途徑。


————————

本文參考文獻:

《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從0歲到青少年)第四版,作者 蘿拉. E. 伯克

《走進孩子的塗鴉世界》,作者 鳥居昭美


這篇授權轉載自雲媽媽的微信公眾號 和孩子一起玩吧(hhzyqwb)



誤區 排查  清醒時間 作息  解讀哭  問答 情緒 奶睡  抱睡 頻繁夜醒 早醒  接覺 小睡短  並覺   案例  過敏 早產 溼疹 鼻塞  胃食管反流 厭奶  腸絞痛 不踏實 脹氣  打鼾  鈣  跳躍期  入睡晚   睡後半小時  半夜起來玩  站起來  小土安撫法  抱起放下 easy  cio 法伯  睡袋 安撫奶嘴 安撫巾 安撫物 產後抑鬱  翻身 大運動 睡眠倒退 安全座椅 旅途 倒時差  繪本 漫畫  筆記 二寶 音樂 規則  視頻  輔食 APP  入託 家庭 催眠曲 課程 拍睡 遊記 英語啟蒙 群 吃貨 斜頸 自主入睡 小土陪伴法 遊戲力 蒙特梭利 安全 口呼吸 新生兒 0-3個月

我是上海交通大學碩士,新浪微博@小土大橙子  因為小子睡眠的問題,開始關注嬰幼兒睡眠,後來專注於此,是國內首位獲得認證的睡眠諮詢師。


本微信平臺文字系原創或授權轉載,非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理解。喜歡的話,請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聯繫我,請發郵件 185553115@qq.com  個人微信號 xiaotudachengzi1


這裡有不少寶寶已經比較大了,睡眠已經好轉,媽媽們也可以多關注一些高質量玩耍了:)

相關焦點

  • 1-2歲寶寶注意力的發展
    由此可見注意力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寶寶身心發展還不完善,年齡越小的寶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就越短。一般2歲的寶寶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度大約為7分鐘,3歲為9分鐘,4歲為12分鐘,5歲為14分鐘。對於3歲以前的寶寶,不要過分苛求他保持很長時間的注意力,而應以平和的心態,科學地、循序漸進地培養寶寶的注意力,不要過於急躁。
  • 心理學:要想生活得更好,你必須懂得這三大定律
    知識很多,但是關於人生的一些基本的知識才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根本,要想生活得更好,你必須懂得這三大心理學定律,它是我們生活的指導原則,也是世界運行的基本規律,了解這幾大定律,你對世界的運行也會更加明白:心理學:進化論1、進化論:擁抱變化在《誰動了我的奶酪》那本書籍中曾經講述了四個小老鼠的故事
  • 2歲寶寶的心理發展和特徵
    2歲前的寶寶,還不能很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圖,如果父母可以了解寶寶的心理發展和特徵,那就會幫助父母更好的和寶寶溝通。 寶寶的心理發展已經得到父母很高的重視,特別是2歲前的寶寶,還不能很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圖。如果這個階段,父母可以了解寶寶的心理發展和特徵,那就會幫助父母更好的和寶寶溝通,給寶寶一個及時的回饋。
  • 3歲前培養娃這幾方面好習慣,寶寶今後更好帶,對娃成長也有利
    為了讓寶寶今後更好帶,建議父母在寶寶3歲前重點培養娃這幾方面的好習慣,畢竟3歲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分水嶺,3歲前幫助寶寶把該養成的習慣都養成了,3歲後再照看寶寶時就會很省心。這樣父母帶娃時不僅不會太累,對娃成長也會更有利。
  • 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掌握這3招,孩子更好管教
    相信不少寶媽都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原本乖巧聽話的孩子,到了2歲左右的時候突然變得不聽話、叛逆?不管父母說什麼,寶寶總是喜歡說:「不、不、不。」根據研究調查發現:2歲是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具備了自我意識,所以孩子才會不聽父母的話,覺得父母的話是不對的,所以才會拒絕父母。
  • 寶寶1-2歲模仿與創造能力的特點
    用耐心陪寶寶走過從仿到創的時期當小嬰兒帶著第一聲啼哭降臨人世間,爸爸媽媽在無比欣喜的同時,都對這個小小的生命充滿了期待。寶寶也是如此,從第一口呼吸開始,他們就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不斷通過觀察和模仿來探索和學習。
  • 兒童發展心理學:0到2歲孩子的智力發展,爸媽早知寶寶早受益
    兒童發展心理學:0到2歲孩子的智力發展,爸媽早知寶寶早受益昨天在和閨蜜聊天的時候,她就在不停的感嘆說她兒子的一些事,說從更出生的什麼都不知道到現在已經兩歲了,會認識簡單的顏色、畫畫、聽到歌曲也會不由自主的哼哼唧唧,有時候還跟著舞起來。
  • 心理學:懂得這三點,你的心態會越來越好
    心態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心態決定命運,心態好的人,往往機遇更好,心理更健康,容易幸福;心態不好的人,由於內心有許多憤憤不平,也會錯失許多機遇。如果我們想要真正改變心態,我們必須要明白下面三個心理學效應:
  • 9大繪本助力成長 1-2歲寶寶書籍大推薦
    第1頁:小熊寶寶繪本  如果你正在為家裡蹣跚學步、咿呀學語的小寶寶找書,作為新手媽媽的你,也許會因為育兒的繁忙,忽略寶寶成長的小細節吧。不過沒關係,細心的作者會用一本一本小書,幫助我們把幸福的時光一一拾回。這樣說來,每個小朋友應該有一本繪本,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的繪本針對的年齡主要是1-2歲的小朋友。
  • 1-14歲兒童成長階段特徵全解讀!
    ……這些孩子成長中的「為什麼」,我們經常搞不懂……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相信這些成果能夠幫助咱們做爸媽的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大約在1歲半到2歲半,孩子會反覆地穿梭於「和順期」與「執拗期」之間。因為孩子這時候成長迅速,這些周期也相對短一些。
  • 孩子7-14歲成長關鍵期,爸爸再忙也要記得陪孩子,尤其是這5件事
    7-14歲是孩子成長關鍵期,爸爸再忙也要陪孩子完成這5件事。7-14歲成長的關鍵期對孩子的2大影響1、影響孩子未來親密關係的建立相關科學研究曾表明:7-14歲是孩子人格形成發展的黃金階段。2、促進孩子認知和行為的發展與母親的「圈養式」教育方式不同,通常而言,爸爸都會非常放心讓孩子體驗生活,比如,同孩子一起研究昆蟲;與孩子一起去樹林裡探險;跟孩子一起瘋鬧嬉戲等等。因此,長時間跟爸爸待在一起的孩子,往往認知能力和行動能力也會超過同齡人很多。
  • 適合1-2歲寶寶的繪本推薦
    @大臉貓童書匯 專注繪本推薦,希望把更多更好的繪本分享給大家。寶寶一歲前都是「玩繪本為主」,一歲後可加入簡單的互動類,認知類,性格養成類,故事類等繪本,下面推薦幾本較經典的低幼繪本(ps:還有親需要幼兒繪本資料可私~免費分享給大家一起學習)﹋﹋﹋﹋﹋﹋﹋﹋﹋﹋﹋﹋﹋﹋﹋﹋
  • 學齡前,為什麼教孩子念數字「1,2,3」是不科學的?
    街上,有一對母女手牽著手,一邊走路一邊念數字「1,2,3……」她們歡快的聲音吸引了不少人側目。有人認為這媽媽很認真;有人則笑笑,覺得這媽媽太「書呆子」。這種情形並不少見。你或許經常見到有些大人抱著孩子,一邊走路一邊按順序念數字;你或許也見到孩子數數「1,2,3,4」,數到後面開始亂,「6,10,11,14,20,35……」孩子這樣念數字有用嗎?教孩子念數字「1,2,3」,為何不科學?
  • 如何讓0-3歲寶寶好好吃飯(中)1-2歲寶寶飲食建議
    >邊吃邊玩、習慣吃爛粥爛面、喝奶多吃飯少等,是1~2歲期間寶寶容易出現的飲食行為。首先,一歲以後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對工具也逐漸感興趣,想要模仿成人用勺子來吃飯,這是非常有意義且珍貴的機會,這個期間如果給寶寶勺子,既能滿足他動手的願望,又對培養寶寶的獨立進餐習慣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不過,由於寶寶的動作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使用勺子的動作會顯得有些笨拙,還不能精準地舀起飯菜送入嘴裡。
  • 給2-3歲寶寶大運動持續發展的建議
    當孩子成長到兩三歲,他就不再是需要你捧在手心裡百般呵護,生怕磕著碰著的小嬰兒拉!他已經學會了走路,還會小跑,活躍的像個小天使。但是2-3歲的寶寶大運動依然在發展,只不過不再是抬頭、翻身、坐、站、走那些一歲以內發展的東西啦。
  • 1歲寶寶因看早教視頻近視100度?孩子早教還有更好的方式
    最近,江蘇一位1歲的寶寶體檢近視100多度!原因竟然是因為家長經常給寶寶看早教視頻導致近視,這件事引起了網友們的廣大關注。還有聲光類的玩具也對眼睛影響很大,平時家長們也要注意避免孩子玩聲光類玩具,2歲後的孩子也要嚴格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一般最好控制在半個小時之內為宜。因為近視不可逆,所以要提前預防!孩子一旦近視了,以後必須每天都得帶上近視眼鏡,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影響。
  • 1-2歲的寶寶出現以下情況時,恭喜你,你的寶寶很厲害呦
    作為新手爸爸媽媽,首先要了解清楚寶寶在不同時期下的正常生長發育規律是什麼樣子的,平時在家裡要多關注寶寶的發育情況,多陪寶寶說話,運動,這樣,當發現寶寶有什麼問題時就能及早做出反應,為寶寶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 1歲寶寶每晚睡狗狗身上,親近動物是孩子天性,有效引導促成長
    一位媽媽查看監控時,發現意外一幕,原來自己1歲的寶寶,每天晚上在關燈之後,並沒有躺在床上,而是偷偷地從床上溜下。他跑到狗狗身邊,在狗狗身上蹭來蹭去,玩一會,然後安然睡去。看寶寶如此肆意在狗狗身上「葛優躺」,跟狗狗親近互動的樣子,真的是萌態十足。
  • 如何提升1-2歲寶寶的動作、語言和心智發展?看看這4點建議
    內容提綱:1-2歲階段,父母如何更好地幫助寶寶動作、語言和心智發展?1歲的寶寶應該喝鮮奶還是奶粉?怎麼幫助寶寶平穩過渡&34;的磨人階段?來跟著我一起往下看吧!1-2歲的小朋友,總有無窮無盡的精力,這個階段的幼兒需要均衡而充足的營養來打好基礎,以接觸和認識身邊的人與事,讓身心可以全面發展。活躍的性格,令幼兒進食時偶有精神不集中的情況,較容易造成偏食,導致營養不良。中國營養學會建議,1-2歲幼兒每日應餵給不少於350ml的液體奶,幫助幼兒健康成長。
  • 學會這些,陪寶寶度過「可怕」的2歲!
    寶寶2歲半,在做媽媽的路上也算老司機一枚了,孩子兩歲後感覺生活越來越遊刃有餘、如沐春風了。可是最近孩子性情大變,變身情緒小惡魔,用一句話總結就是:不是他在崩潰,就是我在崩潰。拿出手機寶典,查閱各類育兒軟體,發現原來寶寶正在經歷「可怕」的兩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