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機器翻譯項目獲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2020-12-13 參考消息

中新網4月20日電 19日,第十屆中國電子信息技術年會在北京萬壽莊賓館舉行。由百度牽頭與中科院自動化所、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科院計算所、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基於大數據的網際網路機器翻譯核心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成果被院士專家鑑定為「在多策略融合翻譯等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在翻譯質量、翻譯語種方向、響應時間三個指標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巨大的社會效益」。

在全球化背景下,網際網路大數據為機器翻譯研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傳統翻譯模型和方法亟待創新。百度此項項目在海量翻譯知識獲取、翻譯模型、多語種翻譯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解決了傳統方法研發成本高、周期長、質量低的難題,實時準確地響應網際網路海量、複雜的翻譯請求,使我國掌握了網際網路機器翻譯的核心技術,佔據該領域的技術制高點,同時也促進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百度技術副總裁王海峰在論壇現場做主題為《網際網路機器翻譯及產業化》演講

基於在網際網路大數據方面的多年積累,百度機器翻譯團隊研發出海量、高質翻譯知識獲取技術,突破了傳統方法在知識獲取方面規模小、成本高的瓶頸;提出了創新的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的多策略翻譯模型,突破了單一方法的限制,實時響應每天來自全球超過上億次複雜多樣的包含網絡新詞、科技文獻、電子商務、古文、粵語等多領域、多文體的翻譯需求。為了進一步提高翻譯質量,該項目在翻譯消歧、譯文調序、小語種翻譯等世界性難題上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項目申請專利40項,已獲授權17項;制定國際標準1項;取得軟體著作權34項;出版專著3部;發表領域頂級論文90餘篇。

據了解,多年來百度牽頭並聯合國內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積極深入的開展機器翻譯相關研究及產業化應用,受到國家高技術發展研究計劃(863計劃)支持,並將此作為國家戰略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技術提升至國際領先水平。

除了在學術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外,該項目也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項目成果已應用於國家多個重要部門和「百度翻譯」等產品中,覆蓋全球超過5億用戶。通過免費開放API,該項技術成果支持了包括華為、敦煌網等企業的超過7000個第三方應用,有力地提升了我國中小企業的開放創新能力,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繁榮與發展。如「敦煌網」等電子商務網站通過使用「百度翻譯」進行跨境貿易,更加有效地幫助平臺上的買家和賣家完成交易,跨越語言障礙,真正做到了外貿的無障礙交流。

隨著科技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球的互聯互通潮流也為機器翻譯提供了適合孕育的土壤。小到出國旅遊、科技文獻翻譯,大到國際貿易、跨語言文化交流,不斷深化的多語言信息聯通正不斷催熟著機器翻譯研究與產業化的快速升級。

首個多語翻譯機器人小度與海外嘉賓互動

百度技術副總裁王海峰表示,「語言是人類區別於其它生物的基本能力。不同語言之間的翻譯更是只有少數人才能做到。採用器翻譯技術自動實現語言之間翻譯是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之一。過去幾年裡,我們取得了一系列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的機器翻譯關鍵技術突破,百度翻譯每天收到的翻譯請求量已經上億,滿足了廣大用戶多方面的翻譯需求,也帶動了很多相關產品和產業的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在大會上表示,機器翻譯現在擁有強大的工具,可以把大數據的威力充分發揮出來。百度這方面在全世界佔有領先的地位,「我相信我們在這些領域做好,通過機器翻譯促進機器智能的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論壇上發言

不僅在國內,百度機器翻譯取得的成果在國際上也受到了廣泛關注,國際機器翻譯協會主席、《機器翻譯》主編Andy Way,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兼美國計算機協會音頻、語音及語言處理彙刊主編李海洲,美國計算機協會智能系統和技術處理彙刊創辦主編楊強等多位在人工智慧、機器翻譯領域的海外專家學者紛紛表示,機器翻譯是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之一,得益於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領先技術優勢與不懈的創新努力,百度翻譯在人工智慧研究中取得了矚目成績,能夠幫助人類拓展自身能力,讓生活更美好。

業內人士表示,幾十年來,作為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自主研發的機器翻譯技術不僅在學術領域具有重要意義,更成為了全球互聯世界裡的一種跨文化貿易交流推手、戰略性信息安全資源、甚至產業化助推器。在單語世界到多語世界的發展潮流中,機器翻譯技術正在逐步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許三五年之後,如今在很多人眼中仍屬於「高大上」的機器翻譯將不斷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機器翻譯產業必將引領新一輪產業浪潮。(中新網IT頻道)

相關焦點

  • 百度機器翻譯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百度機器翻譯項目獲頒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是該獎項首次出現網際網路巨頭(BAT)的身影。   機器翻譯一直被公認為人工智慧領域最難的課題之一,百度機器翻譯的突破性成果,使我國掌握了網際網路機器翻譯的核心技術,佔領了技術制高點。
  • 2015國家科技進步獎揭曉 百度機器翻譯成最普惠科研項目
    國家科學技術獎由國務院設立,屬於我國最高級別的科技獎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授予在各個領域實現重大技術突破、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此前獲獎的「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青藏鐵路」等成果舉世矚目、彪炳史冊。百度機器翻譯項目在大會上被授予國家科技進步獎,不僅體現了百度的創新技術優勢和研發實力,也讓百度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中首個獲此殊榮的企業。
  • 百度機器翻譯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新浪科技訊 1月8日下午消息 ,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日在京舉行,百度憑藉機器翻譯項目,獲頒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獎由國務院設立,屬於我國最高級別的科技獎項。
  • 百度機器翻譯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圖)
    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日在京舉行,百度憑藉機器翻譯項目,獲頒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百度機器翻譯項目在大會上被授予國家科技進步獎,成為BAT中首個獲此獎項的企業。機器翻譯是人工智慧領域最難的課題之一。1947年,機器翻譯步入歷史舞臺,50年代機器翻譯研究持續升溫,美國、前蘇聯等國家均出現了研究熱潮。
  • 百度何中軍:機器翻譯——從設想到大規模應用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專利銀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電子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項獎勵。報告內容:70多年前,第一臺計算機誕生後不久,科學家就提出了利用計算機進行翻譯的設想。此後,隨著技術不斷更迭,算力大幅提升,以及網際網路帶來的數據井噴式增長,機器翻譯質量持續提高。
  • 百度王海峰領銜百度AI再創佳音 10篇論文被ACL 2019錄取
    王海峰是ACL 50多年歷史上首位出任主席(President)的華人,是截至目前最年輕的ACL會士(Fellow),同時也是唯一來自中國大陸的ACL會士。2018年7月,王海峰出任ACL亞太分會AACL創始主席。同時他還在多個國際學術組織、國際會議、國際期刊兼任各類職務。ACL授予王海峰會士稱號的評價是:在機器翻譯、自然語言處理和搜尋引擎技術領域,在學術界和工業界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 知網發明人在加拿大逝世 系我國機器翻譯事業開創者
    中國中文信息學會3月27日發布訃告:我國著名中文信息處理專家、知網發明人董振東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2月28日凌晨十二時零八分在加拿大蒙特婁市逝世,享年82歲。公開簡歷顯示,董振東出生於1937年4月,上海人。
  • 武大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武大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20-01-10 1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度機器翻譯獲獎 與166項技術共獲進步獎二等獎
    1月8日,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百度機器翻譯獲獎。今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共評選出187項。百度機器翻譯與其他166項技術共獲進步獎二等獎。1947年,機器翻譯步入歷史舞臺,但多年來機器翻譯卻一直處在象牙塔中。百度與多家機構共同研發,最終突破了機器翻譯領域內的四大技術難題。
  • 對話百度王海峰:機器能翻譯,還需要學外語嗎?
    2016年初,中國舉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這家公司的機器翻譯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最高級別的科技獎項花落網際網路企業實屬罕見。  「意料之中。」提起獲獎,該項目的負責人王海峰顯得頗為淡定。百度提供圖片  「百度翻譯在科研水平和應用價值兩方面都有很大優勢,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符合國家科技進步獎的標準。」他說。  2010年,剛剛加入百度的王海峰著手研發機器翻譯。「當時,我預料這個領域的研究一定會有重大突破。
  • 百度推出全球首個多語翻譯機器人
    在4月19日舉辦的第十屆中國電子信息技術年會上,一個會說多國語言、能翻譯、「懂採訪」的小度機器人驚豔亮相,化身「貼身翻譯」。小度機器人幫助主持人「採訪」外賓,準確、快速、流利的翻譯水平令來賓倍感驚訝。這款由百度推出的小度機器人在深度問答方面已經小有名氣。
  • 人工智慧領域突破百度發布在線翻譯系統
    日前,百度在機器翻譯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發布了融合統計和深度學習方法的在線翻譯系統。該系統藉助海量計算機模擬的神經元,模仿人腦「理解語言,生成譯文」,同時結合百度已有的統計機器翻譯技術,使得機器翻譯質量實現了質的飛躍。百度,再一次站到網際網路前沿技術的領先位置。  機器翻譯一直被公認為是人工智慧領域最難的課題之一。
  • 機器翻譯公司分音塔科技獲3000萬元Pre-A輪融資
    機器翻譯公司分音塔科技獲3000萬元Pre-A輪融資  12月20日,機器翻譯公司分音塔科技正式宣布已獲得3000萬元Pre-A輪融資,資方為東方國獅,本輪融資主要用於技術研發和市場擴大。此前,它還曾獲得來自東方國獅領投的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 機器翻譯七十年:百度領跑神經網絡翻譯時代
    中新網12月22日電 機器翻譯距今已有70年的發展歷史。自上世紀40年代起,基於規則、實例以及統計的機器翻譯方法漸次登場,各領風騷。近兩年,神經網絡機器翻譯(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NMT)技術異軍突起,取得了翻譯質量的大幅躍升。
  • 大北農新研製疫苗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核心提示:近日,大北農集團參與的《重要動物病毒病防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疫苗所採用的毒株為大北農集團動物醫學研究中心自行分離的國內流行優勢毒株,毒力和免疫原性更強,免疫保護率更高。
  • 深耕自然語言處理近30年 百度CTO王海峰獲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獎
    該獎項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對我國工程科技及管理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工程師進行表彰。百度CTO王海峰因其在人工智慧領域、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卓越貢獻,成為AI產業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每兩年頒發一次。自1996年至今,共有304位科學家及1個團體獲獎。
  • 百度CTO王海峰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光華工程科技獎
    今年,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為抗疫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百度CTO王海峰因其在人工智慧領域、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卓越貢獻,成為AI產業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
  • 百度機器翻譯實現大規模產業化,哪些行業會獲益?
    破除語言壁壘,讓信息實現低成本的有效交流,已經成為國家的「剛需」,因此網際網路機器翻譯也越來越得到各國政府和產業界的重視。近日,百度機器翻譯項目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據悉該國家科技獎項含金量極高,代表了創新技術優勢和研發實力。況且國家科技獎一直遵守「寧缺毋濫」的原則,獎項評審都有嚴格的流程和時間節點,今年連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都無緣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跨越溝通障礙,百度機器翻譯重塑人類文明巴別塔
    與傳統方法中將句子分割為不同片段進行翻譯不同的是,NMT技術充分利用上下文信息,對句子進行整體編碼和解碼,從而產生更加流暢地道的譯文。今年,百度發布了最新一代的深度語音識別系統Deep Speech 3,進一步簡化了模型,在使用預訓練過的語言模型時繼續進行端到端訓練,不同場景下也能部署高精度語音識別模型。「同聲傳譯」是每一代語音和機器翻譯研究者的追求。
  • 百度翻譯閃耀MIT年度科技大會,吳華現場展示百度WiFi翻譯機
    (驕傲臉MIT Technology Review 隨後發文詳細報導了這次演講,稱讚百度作為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在機器翻譯上取得的重大進展。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查看詳細報導。今年的 EmTech Digital 密切關注領導中國 AI 變革的企業,AI 如何從製造業向零售業滲透,以及 AI 的道德問題。百度受邀作為機器翻譯領域的代表,向全世界展示機器翻譯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