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芳升官史,從正七品到正三品,只用了九年,難以置信

2020-12-20 騰訊網

電視劇神探狄仁傑的播出,讓人們認識了劇中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就是李元芳。時至今日,關於李元芳還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段子,就是「元芳,你怎麼看?」這句話已經成為了廣大網民非常熟悉的。幾乎是男女老少,都對這句話有所了解。

古有李元芳,今有燕雙鷹。不可否認的是,李元芳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位人物,只不過在歷史上,李元芳是不存在的。李元芳是神探狄仁傑中虛構的一位人物。李元芳雖然不存在,但是李元芳任職的職位是真實存在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在電視劇中,李元芳是一位出神入化的人物。李元芳是狄仁傑的衛隊長,狄仁傑身邊很能幹的助手。在電視劇中,李元芳真正厲害的地方,並不是充當了狄仁傑的助手,而是他的官職。李元芳從天授元年開始,僅僅只用了九年的時間,就從正七品的散號將軍,一躍成為了正三品的檢校千牛衛大將軍。

這樣說來,人們可能是不明白的,換句話說,就是李元芳一年升一級,這樣的升遷速度,是人們無法想像的。不可否認的是,李元芳肯定是有能力的,否則也不會一年就晉升一級。可是,根據李元芳的晉升,可以看出當時武則天時期的官職。

甘南道遊擊將軍是李元芳出場時的官職。在李世民時期,就出現了這個官職。李世民在位期間,將全國劃分為十道,即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和嶺南道。李元芳所在的「甘南道」,就是屬於十道之一。

只不過「甘南道」級別太低。從這裡,李元芳不斷的晉升。到了之後,李元芳任職檢校鷹揚衛中郎將。唐朝設立十六衛,十六衛下設上將軍、大將軍、將軍、中郎將等職位,鷹揚衛中郎將應該是正五品上。之後李元芳被任命為千牛衛中郎將。

千牛衛中郎將與鷹揚衛中郎在品級上,會有些不同。千牛衛中郎將的品級,為正四品下。李元芳的最後一個職位就是檢校千牛衛大將軍,也就是這個官職,是李元芳最大的官職。千牛衛最高的官職為上將軍,從二品;上將軍之下,是大將軍,為正三品。

要知道,狄仁傑做了一輩子官,僅僅是一個正三品,李元芳僅用了九年就做到同品,由此說來,李元芳的實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在電視劇中,李元芳是一個有一身好功夫的人,可他絕不是一個莽夫。尤其是狄仁傑不在身邊時,李元芳更是表現出了超強的判斷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李元芳和狄仁傑的級別是相同的,但是兩者有很大的區別。狄仁傑是內史令,是宰相,在唐朝時期,宰相的待遇是非常高的。唐宋宰相禮絕百僚,親王之尊也得見禮避道,只不過,狄仁傑的宰相要比李元芳高很多。

宰相可以說是見官大三級,除了皇帝和太子就他最大,就算是文官之首的三師三公,見宰相亦需行李,而宰相不必還禮。這就是狄仁傑與李元芳的區別。宰相雖然不是一個具體的官職,但是狄仁傑仍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這一點毋庸置疑。

相關焦點

  • 由七品升到正三品有多難?正常升遷絕無可能,除非火箭式提拔
    升任正三品有多大的難度因為滿、蒙貴族在任官上享有特權,所以這裡需要設定一個條件,即以進士出身且人數最多的漢臣為例。清代進士的平均年齡是34歲,除去一甲三名外,其他進士在中央一般委任為正六品的主事或正七品的內閣中書,在地方一般為七品知縣。
  • 正六品的武官千總,與七品知縣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俗話說七品知縣,其實知縣並不一定是七品官,有的知縣是八品,還有的知縣是六品。至於千總,則是朝廷正經的正六品武官。作為六品武官與七品的知縣相比,如果兩個官員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故事。認真的說,不要說千總,即使是正五品的守備大人,面對知縣也沒有什麼優勢。首先,我們聊一下明清時期的武官排名。
  • 為什麼從三品降到正四品,官員們反而欣喜若狂、稱之為升官?
    為什麼從三品降到正四品,官員們反而欣喜若狂、稱之為升官?一提到官場,有些人想到彎彎繞繞兜圈子就頭疼,但有些人的眼睛蹭的就亮了,一下子來了興趣,咱們今天要說的呀,就是這關於官銜的一個潛規則。這就要從明朝說起了,在明朝有這樣兩個官,一個是正三品的光祿卿,一個是正四品的僉都御史,按道理來說,這正三品的光祿卿怎麼著也要比這次正四品的僉都御史強?畢竟,官位品級擺在那,其實不然,甚至在明朝,要是有人從三品的光祿卿被降到四品的僉都御史,還得騎著馬抬著轎子趕去謝恩呢。看到這你可能不信,覺得這怎麼可能?聽我慢慢跟你道來。
  • 七品芝麻官怒斬三品武將後,朱元璋提拔他為正五品御史
    張度是個七品芝麻官,而耿天喜是三品武將,兩人差著好幾級,張度來硬的肯定不行,人家畢竟手握重兵。張度是元朝的秀才,因生逢亂世,錯過了考取功名的機會。明朝建立,相國李善長把張度推薦給朱元璋,任職定遠知縣。張度為官清廉,嫉惡如仇,從不收受鄉紳饋贈,也不給幫他搭過橋的李善長送禮物。作為父母官,張度不忍心讓報案的百姓失望。
  • 正六品的武官千總,與七品知縣大人相比,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正六品的武官千總,與七品知縣大人相比,到底誰的權力更大?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想要客觀的來比較千總和知縣究竟誰大誰小,就必須把它們放在同一個時代做比較。其中,知縣這個職務稱呼,最早起源於唐朝,等到宋朝時,就變成了管理一縣的行政長官,不過當時這個職務主要是由中央派遣的官員代理,屬於非正式地方官;等到明清時期,知縣才正式成為一縣的正式長官,官階為正七品,俗稱「七品芝麻官」。
  • 古代官員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為何暗暗竊喜?網友:換作是你也高興
    然而卻有這樣的一個例外,有古書記載「在京三品大臣始得坐轎」,意思是在京城裡三品大臣以上才能坐轎,如果從光祿太僕卿降級為僉都御史,就要抬著轎子去謝恩。光祿卿是從三品,僉都御史則是正四品,為什麼官員把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稱為升官,並且欣喜若狂,還要抬著轎子去謝恩呢? 要知道,當官不光要看官職,更要看工作內容。光祿卿和太僕卿雖然是九卿之一,但實際上就是伺候人的活兒。
  • 《長安十二時辰》揭秘:唐朝宰相實際上只有正三品?
    最近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中,右相林九郎,乃是大唐帝國一等一的高官,然而實際上暴露的林九郎的官品不過正三品而已。林九郎的原型乃是唐玄宗時期的奸相李林甫,所任官職乃是中書令,後在高宗和玄宗時改稱右相,實際上也確實只有三品。並且,實際上唐朝的宰相們,除了左右僕射(從二品),其餘都是正三品。
  • 清朝1300多個知縣都是正七品,為何還有4個縣高配「正六品」知縣
    對於「知縣」的品級,《清史稿·職官志》有著明確記載:縣知縣一人,正七品。和現今的行政級別相比,「正七品」基本等同於正處級;「知縣」,基本類似於現今的縣委書記,但具體權勢卻遠遠超過現在的縣委書記。只是,在這些「知縣」中,卻也有4個較為特殊的所在——大興縣、宛平縣、曲阜縣、承德縣等四個縣的「知縣」,高配「正六品」,行政級別基本等同於副廳級減。這四個縣的「知縣」究竟有何特殊,為何能享受「正六品」高配呢?
  • 怪不得這麼客氣:狄仁傑大人和李元芳的官位品級相差多少?
    雖然同為主角,但狄仁傑和李元芳的地位相差很多,一個是萬人之上的宰相,另一個則是宰相的衛隊長。但有意思的是,狄大人對李元芳卻一直很客氣,看著不完全像上下級,那狄大人和李元芳的官位品級到底相差多少呢?在《神探狄仁傑》系列劇中,狄仁傑擔任時間最長、影響也最主要的官職是內史(中書令)。
  • 辭官歸隱的宰相,若與正七品縣令對比誰職權更大?說出你都不信
    到隋朝的時候,隋朝皇帝用科考方式來選取能人義士,而後通過不斷完善,科舉考試被普遍運用,無論你是什麼身份背景,只要你有才能就可以發揚光大。 奮鬥半生,終於坐到丞相這個位置,在朝廷上那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畢竟丞相的位置只有兩位,而且地位極高,無人能撼動。不過也致使丞相成為帝王發怒的源頭,稍有不慎就會丟掉性命。
  • 唐朝的正三品官,屬於絕頂級大佬,那麼一品和二品呢?
    古代封建王朝官員是有等級制度的,通常我們再看清宮戲就能夠明白,清朝殿閣大學士屬於正一品,而我們熟悉的縣令是正七品,但是這種官員等級制度也是逐步演變而成的,在漢朝的時候官員並沒有等級,區分它們的高低是俸祿,比如太守2000石,這裡面說的就是俸祿,在唐朝的時候,因為宰相是掌控國家實權的核心僅僅是正三品
  • 唐朝的千牛衛大將軍,僅僅只是三品官兒,李元芳憑什麼那麼得瑟?
    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李元芳作為主角狄仁傑的保鏢兼助手,一直都是狄神探最為信得過的搭檔。他就好比福爾摩斯身邊的華生,總能在必要的時候創造奇蹟。當然,相比於華生,李元芳顯然能力要更加出眾,不僅武功獨步天下,智商也是高得可怕,甚至豬腳光環比狄仁傑都要高。一句「大人、此事必有蹊蹺」,基本就無錯判之時。
  • 古代官員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為何還會興高採烈去「謝恩」?
    的確,光從官職來說,誰都知道古代從三品肯定比四品高,但這標題的情況卻真實發生在我國古代明朝,還不僅一位因為從三品降到正四品興高採烈。低調點的就自己偷著樂,高調點的恨不得騎著馬跑去"謝恩",這是為何呢?
  • 唐朝千牛衛有多厲害,為何李元芳遇敵總喊出自己身份倍感榮耀!
    在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李元芳的官職為檢校千牛衛大將軍,也是千牛衛中郎將,又是狄仁傑衛隊長,此外還有什麼甘南道遊擊將軍。頭銜很多,但真正讓元芳引以為豪的則是千牛衛大將軍,那麼這個千牛衛是什麼呢?
  • 清代一到七品官,帽子上的那顆珠寶值多少錢?如今市場上能撿漏
    三品頂珠:藍寶石正三品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清禮規定,三品頂戴應嵌藍寶石,並配白銀底座。清宮中藍寶石儲量也十分驚人,據說慈禧的陪葬中就有藍寶石飾物上千粒,其中重68克拉的大粒藍寶石就有18粒。
  • 不,是公孫離與李元芳天生一對!
    但即將要出的公孫離和李元芳的皮膚卻驚現三角戀!讓我們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眾所周知,在《神探狄仁傑》中,李元芳就一直是狄仁傑身邊的護衛,後官至正三品千牛衛中郎將,和狄仁傑是亦師亦友的上下級關係。但自從一句「元芳,你怎麼看?」爆火之後,他們之間的關係似乎也被CP化了!甚至在王者榮耀中,李元芳直接被設計成了一個大耳朵小短腿的萌妹子。
  • 狄仁傑身為宰相,為何僅僅是正三品官員?
    這裡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內史」只是一個正三品官員?按照道理,宰相在所有官員中排名第一,他的級別應該是一流的。比如秦漢時期的宰相,是三公中的第一位,被授予金璽紫絲帶官職,軍銜萬石。但為什麼武周時期的「內史」僅僅是正三品?
  • 清朝三品官多如牛毛,唐朝宰相卻只有三品,一二品都是些啥官?
    也正因此,學子們不惜十年寒窗苦讀,只盼有天能在科舉考試中高中,從而金榜題名,得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不過,與大家想像不同,即便考生在科舉考試中奪得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也並不會直接榮登高位。一般來說,明清時期的狀元為從六品官,任翰林院修撰。而榜眼探花則只授予翰林院修編一職,為正七品,從官職上來看,並不驚世駭俗。
  • 正七品的巡按,品級並不高,為何能夠直接對抗二品巡撫?
    巡撫是一個省的最高長官,屬於全省的一把手,也是正二品或者從二品官。各級官員對巡撫畢恭畢敬,但是有一種官員能夠直接對抗巡撫,那就是正七品的巡按、作為一個七品官,為何能夠直接對抗巡撫呢?今天,我們就聊聊二品巡撫和七品巡按之間的較量和博弈。
  • 唐代宰相為正三品,那麼一品、二品又是什麼官?
    《神探狄仁傑》是一部較為優秀的影視作品,劇中狄仁傑的官職是「同鳳臺鸞閣三品平章事」,按照唐代的官制,同鳳臺鸞閣三品平章事為正三品,也就是實際上的宰相。宰相統率百官,按說應是正一品大員,為何狄仁傑只是個正三品呢?如果連宰相都是正三品,那麼以上的一品、二品官又都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