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校長:感恩,其實是最重要的一種核心競爭力

2020-12-11 騰訊網

導讀

表達感恩的能力不僅是社交禮貌,也是一種核心競爭力。

心懷感恩的人很少妒忌他人,充滿感恩的人能更好地應對生活壓力,具有更強的抵抗力。

即使在困境中,他們也能發現美好的東西,其他人也會更喜歡他們。更重要的是,人們更願意幫助那些過去一直感恩他們的人。

美國耶魯大學校長彼得·沙洛維曾在畢業典禮上發表過關於《學會感恩》的演講:

親愛的同事、朋友、家人和畢業生們,歡迎你們的到來,也很榮幸在這個愉快的周末能與大家一起交流。

多年來,我一直以學校工作人員、院長、副校長這些不同的角色參加畢業典禮,而今天是第一次以校長的身份參加。我一直遵從耶魯大學的傳統,今天我願意將此延續,這一年,我們在紀念舊典禮的同時迎來了新的畢業典禮。

我能否請今天所有與會的家人與朋友們起立,祝賀即將畢業的2014界優秀學生們?2014屆畢業生們,能否請你們想想那些支持你們到達這個具有裡程碑意義階段的人們,並起立向他們表示感謝?

謝謝!我喜歡這個傳統不僅因為其本身的美好,還因為我今天的畢業致辭主題是感恩。我談感恩,一方面是對於耶魯學院米勒院長從2008年12月起所做出的的貢獻表示感激;另一方面是因為感恩是通向幸福的大門!

在成年後的大部分時期,我一直在研究人類情感。這是我學術生涯的基礎,也是我的愛好。儘管關於情感的學術文獻數量龐大且不斷增長,但令人們吃驚的是,有關感恩的心理學研究文獻卻相當匱乏。對感恩進行探究的實驗很少甚至沒有。就孩子們學習說「謝謝你」而進行研究被認為是古怪而又過時的。

眾所周知,我們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感恩意味著什麼?尤其是在這樣的一個周末,我們更應該去思考這個問題。在10年前,感恩幾乎從未出現在心理學家編制的人類情感手冊和百科全書中。忽略對感恩的認真研究並不局限於心理學中,例如,亞里斯多德就沒有把感恩納入到他那著名的人類美德列表中。

雖然心理學專家忽略了對感恩的研究,但很多哲學家,從西塞羅到塞內加、阿奎奈、斯賓諾莎、霍布斯、休姆,再到康德,都認識到表達感恩的能力不僅是社交禮貌,也是一種核心競爭力。這些哲學家擔憂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會被不懂感恩的人顛覆,這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在這樣一種氛圍下,整個社會都會走向衰敗和毀滅。

事實上,在心理學研究領域,幾乎沒有人關注感恩,我們對此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可能是因為表達感恩的需求使我們意識到並非所有的事情都在我們的掌控之中,或是習慣於受他人恩惠或依賴他人,使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命運並不完全由我們自己掌握。

事實上,我們有時很脆弱。已逝的羅伯特·所羅門是我最喜歡的當代情感哲學家之一,他經常說,感恩是一種令人不安的情感,因為它總促使我們「認識到我們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獨立的,都需要他人的幫助」。感恩促使我們反思作為主體擔當者的局限性。

儘管一個人的內心可能充滿感恩,但有時表達出來後會讓人很不自在。即使向神表達感恩也會使我們感到難為情。

比如,我最喜歡的一個鄉村音樂歌手在獲得葛萊美獎項時表達對上帝的無限感激之情,以及當大衛·歐提慈在棒球比賽中爆發時,將球打擊出芬威右外場後戲劇性地對著空中揮手(如果在言語和情感上冒犯了洋基隊的球迷,我在此表示歉意)。

然而,生活中真正的幸福快樂與社會中真正的興旺繁榮,完全有能力駁回絕對自力更生的神話謊言。美好的生活可能遙不可及,除非我們能夠培養一種開放的心態接受他人的幫助並表示感激。

在準備致詞的過程中,我欣喜地發現,經濟學家亞當·斯密首次指出了感恩的重要性,而他卻是因強調私利是驅動力的言論而聞名的。亞當·斯密清晰而又合乎邏輯地說,正是激情與情感將社會交織在一起。他認為,情感(比如感激之情)使社會變得更美好、更仁慈、更安全。哪個社會心理學家可以說得比這更好?

毫無疑問,當我們心存感恩時,就很難同時感受到妒忌、憤怒、仇恨等負面情感。事實上,那些說他們會表達感激的人——這些人積極回應調查項目,如「我有時會感恩不起眼的小事情」「我感恩很多人」——往往也會在所謂的主觀幸福即生活滿意度的心理測試上獲得高分。

為什麼會這樣呢?與表達感恩不相容的一種個人傾向是社會比較,尤其是與比我們擁有更多的人相比較的潛在傾向。心懷感恩的人很少會妒忌他人。充滿感恩的人能更好地應對生活的壓力,具有更強的抵抗力。即使在困境中,他們也能發現美好的東西,其他人也會更喜歡他們。更重要的是,人們更願意幫助那些過去一直感恩他們的人。正如21世紀偉大的哲學家賈斯汀·汀布萊克所說:「凡事皆有因果」。

心理學家芭芭拉·弗雷德裡克森認為,感恩能夠拓展人的思維,換句話說,感恩能讓人們考慮更廣泛、更具創造力的可能性、選擇和替代方式。思維的開拓會產生一種個人智能和自我效能感。弗雷德裡克森認為,這些情感能培養同情心與助人為樂的精神,並促使人們嘗試一系列可能幫助別人的方法而遠非簡單的互換互惠或一報還一報。

人們觀察到,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也會做出這種行為,比如當一隻黑猩猩與另一隻黑猩猩共同分享食物時,得到食物的黑猩猩會把分享食物的黑猩猩摟在懷裡。或者,一隻猩猩持續給另一隻猩猩梳理毛髮一兩天後,被梳理毛髮的猩猩會與給他梳理毛髮的猩猩分享食物。

正如這些例子所暗示的,感恩是社會和諧的關鍵。的確如此,感恩可以增強人們的社會歸屬感,增強作為好公民的責任,使人們對善意更忠誠。當今社會需要以多種形式將感恩貫穿於各種文化中。對每個人的貢獻表達感恩,從而使社會變得更加和諧、團結。公開表達的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感恩會使人們保持樂觀並有共同目標感。

現在談談即將從耶魯大學畢業的你們,今天你們可能也心存感恩。問題是,你們得到的幫助太多,不可能完全償還生命裡得到的一切。當你們有一天收到很多溫暖與祝福時,如果能夠記住這些就好了:沒有一件偉大的禮物可以被「償還」,比如受教育的機會。雖然這是你們爭取來的,但也是你們收到的禮物。既然你們現在擁有了,以後你們也要為之付出,或者你們把這個禮物以你們收到它的方式傳遞給下一代。當然,如何去做取決於你們。

美國桂冠詩人比利·柯林斯在寫給母親的一首叫做《系帶》(The Lanyard)詩中捕獲了這些情感。這首詩很適合在這裡讀給你們聽。

日前,我緩緩躍起,

從房間藍色的牆壁上,

仿佛在水底,由打字機至鋼琴,

從書架到地板上的信封,

當發現自己停留在字典的L部分時,

我把視線落在了「系帶」上。

一個法國小說家啃過的曲奇,

不可能忽然送回過去,

那時我坐在野營的工作檯,

靠近深深的阿迪朗達克湖,

學習如何編織細長的塑料條,

編成一條系帶,送給母親做禮物。

我從未見有誰用過系帶,

或者佩戴,如果可以這樣使用,

但這並沒有阻止我,

一股壓一股,一遍又一遍地編,

直到做成一個四四方方的,

紅白相間的掛繩,給我的母親。

她給我生命和乳汁,

我給她一條系帶,

難忍的病房,她悉心照料著我,

舉起湯匙,餵藥到我嘴邊,

冰涼方巾,敷我額頭,

然後,帶我走進輕而薄的光明。

教我走路,帶我遊泳,

而我,送她一條系帶。

她說,這裡有數不盡的飯菜,

這裡有衣服和優質的教育。

我回答說,這是送你的系帶。

在一位參謀的小小幫助下,我完成了它。

這裡有活著的軀體,有跳動的心,

有強壯的雙腿,強健的骨骼和堅固的牙齒,

還有可以了解世界的清澈雙眸,她低語道。

我說,這是我在營地做的絲帶。

此時此刻,我想告訴她,

這是一個小小禮物——微不足道。

你永遠無法報答你的母親,

我悲哀地承認,當她接過我手中雙色的系帶時,

我像個孩子一樣肯定無疑,

打發無聊而編織的這個無用的東西,

卻足以使我們扯平。

畢業生們,我不是要你們必須感謝母親。儘管這並不是一個壞主意,但你們至少應該為此花上些許時間。

儘管這個周末很喧囂,還是請大家靜下來想想所有幫助你們走到今天的人,那些你們無法報答的人。他們可能是家人、朋友、敬愛的師長,甚至是你們從未謀面的作者。想想他們,藉此機會,輕聲說句「謝謝」。

正如20世紀早期耶魯大學的傑出英語教授威廉·裡昂·菲爾普斯曾經寫到的:「感恩帶來幸福,給予越多,得到的就越多」。

畢業生們,請起立!祝賀你們!我們很高興向你們取得的成績致敬。能與你們一同慶祝,我們感到非常榮幸。我們為你們的成績感到自豪。

請記得感謝那些讓你們能走到今天的人,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繼續向前,把你們收穫的東西傳遞給他人,回報你們所得到的恩惠。

作者 | 耶魯大學第23任校長彼得 沙洛維

-END-

相關焦點

  • [高端訪問]專訪耶魯大學校長理察·雷文
    當地時間上午11:50分許,胡錦濤主席在耶魯大學校長理察·雷文的陪同下,走上斯普瑞格音樂廳的講臺,發表了他的重要演講。    胡錦濤:一進耶魯的大門,使我回想起40多年前我在北京清華大學上學的情景, 如果時光倒流幾十年,我願意成為你們當中的一員。    胡錦濤主席的演講贏得了臺下耶魯師生和各國媒體的熱烈掌聲。
  • 感恩節特輯II 耶魯校長談感恩(中英雙語)
    這個時候,讀讀耶魯大學校長彼得•沙洛維(Peter Salovey)在2014年畢業典禮上的演講《論感恩》(On Gratitude),會讓我們更能理解我們為何要心懷感恩,並付之於行動。多年來,我一直以學校工作人員、院長、副校長這些不同的角色參加畢業典禮,而今天是第一次以校長的身份參加。我一直遵從耶魯大學的傳統,今天我願意將此延續,這一年,我們在紀念舊典禮的同時迎來了新的畢業典禮。關於感恩,我們知之甚少在成年後的大部分時期,我一直在研究人類情感。這是我學術生涯的基礎,也是我的愛好。
  • 耶魯大學校長2020開學演講
    在這些嚴峻的社會問題面前,大學應該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這是我近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雖然許多問題仍難找尋答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耶魯大學的核心使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耶魯以為社會各界和全球各地區培養領袖為己任。在一個崇尚道德、相互依存、豐富多元的集體中,教職員工、學生和校友自由交流,以踐行我們的使命。學術研究、教育、保護與實踐的重要意義在於幫助我們理解過去,讓我們基於前人得來不易的成果,找到自己仍需要做的事,從而帶來改變。對此你其實早有了解,因為這是你之所以選擇耶魯的原因。
  • 美國耶魯大學候任校長訪問清華
    美國耶魯大學候任校長訪問清華  清華新聞網4月16日電 (記者 李含)4月15日,美國耶魯大學侯任校長彼得•薩洛維(Peter Salovey)教授、副校長琳達•洛瑞墨(Linda Lorimer)教授訪問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在工字廳會見了薩洛維教授一行。
  • 福建省大學校長代表團訪問耶魯大學
    耶魯大學是世界一流大學,辦學歷史悠久、校園古典秀麗、文化底蘊深厚、名師人傑輩出、綜合實力雄厚,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耶魯大學與中國的教育交流,早在159年前的1854年,中國近代留學第一人——容閎就畢業於耶魯大學,開啟了中國近代的留學生史。今天我們參觀了耶魯校園,考察了耶魯校園特色文化與管理,領略了耶魯大學人文藝術與科學,受益良多。」
  • 耶魯大學校長發表聲明:國際學生和學者至關重要,開放是耶魯大學的...
    耶魯大學校長發表聲明:國際學生和學者至關重要,開放是耶魯大學的標誌 作者:西瓜 發布時間:
  • 福建省大學校長代表團訪問耶魯大學 (組圖)
    福建省大學校長代表團團長陳永正耶魯發表演講。10月2日,在美國耶魯·紐哈芬飯店舉行的歡迎福建大學校長代表團訪問耶魯大學的宴會上,福建省大學校長代表團團長、福州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陳永正發表了上述演講。  福建省大學校長代表團成員包括福建師範大學校長黃漢升、福建工程學院校委會主任吳仁華、三明學院校長劉健、福建農林大學副校長尤國順、福建醫科大學副校長肖錚、吳小南、閩南師範大學副校長肖慶偉、莆田學院校董事會副主席陳柴生、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夏良玉、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副校長陳炳欽、福建省教育廳人事處長陳明慶、福州大學對外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林少駿。
  • 耶魯大學校長:學生擁有了知識,就是最大的失敗!
    理察·萊文(Richard Charles Levin)是享譽全球的教育家,曾在1993至2013任耶魯大學校長,上一位任滿20年耶魯校長的還是1899年就任的亞瑟·哈德利(Arthur Twining Hadley)。理察·萊文曾說過: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
  • 耶魯大學校長:如何成為一名批判性思考者?
    2016年8月27日,耶魯大學迎來了新一屆本科生,校長彼得.沙洛維對新生作了題為《對失實表述說「不」》的演講。演講中,沙洛維詳細闡述了在耶魯接受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習如何辨別和應對「失實表述」。在他看來,成為一個更加審慎的批判性思考者,才能提高而不是削弱洞察力。
  • 來牛津,思維能力最重要——專訪牛津大學校長Andrew Hamilton
    自此之後,兩間大學彼此之間展開相當悠久的競爭歲月。  九個世紀以來,牛津大學一直是全英國乃至於世界級的頂尖學府。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時常被合稱為牛劍,它們兩所是英格蘭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學。從2002年至2010年,牛津大學已經連續9年被英國泰晤士報評為全英綜合排名第一的大學。
  • 哈佛、耶魯校長教育觀: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察·萊文曾說過:「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當我們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寬容,才能更加坦蕩。實際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異已經成為「了解世界」的重點。
  • 耶魯大學校長代表團一行來北大訪問
    4月16日上午,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校長理察•萊文(Richard C. Levin),候任校長、教務長彼得•沙洛維(Peter Salovey),副校長琳達·羅瑞茉(Linda Lorimer)率代表團訪問北大。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黨委書記朱善璐,副校長李巖松在英傑交流中心星光廳接待了來賓。
  • 我國每年將選派大學校長赴耶魯大學交流研修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 6日,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與美國耶魯大學籤署諒解備忘錄。根據該備忘錄,中方每年將選派大學校長赴耶魯大學交流研修。  據了解,雙方籤署的諒解備忘錄全稱為《關於合作開展中國大學校長交流研修項目的諒解備忘錄》。這是繼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與耶魯大學在生物醫學領域合作培養優秀學者後的又一項重要合作。
  • 耶魯大學校長為「創建多元、平等與包容的校園」發起新倡議:建立更強大和更包容的耶魯
    這所優秀的研究型大學,我們必須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利用好各學院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社會中長期存在的挑戰與不公,並繼續通過多種途徑促進我們的大學進一步發展,這才是耶魯之所以傑出的核心要義。」為增進校園多樣性,促進校園公平,給予耶魯社區每一位成員歸屬感,耶魯大學校長蘇必徳(Peter Salovey)於10月14日致函耶魯社區全體成員,宣布了九項舉措。
  • 耶魯大學校長:原來情商是這四種能力!
    【MBA中國網訊】有這麼一個真實的故事:時任耶魯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的心理學者蘇必德(Peter Salovey)即將接受美國總統柯林頓的接見,在會場外的停車場裡,他不小心把自己的車橫插在總統的加長豪車前面
  • 試論開放大學核心競爭力
    在此轉型發展時期,電大系統與開放大學同時並存。因此,開放大學的外延即指國家和省級開放大學,以及作為國家開放大學分部的其他39所省級廣播電視大學。而開放大學的內涵遂成為教育改革的一個成功實踐,也成為一種教育理念。 關於大學核心競爭力的研究,國內自本世紀初開始出現。
  • 領航者 | 耶魯大學校長:如何才能培養適應未來的思考力?
    作為全世界最出名、最老牌的大學之一,長期以來,耶魯大學以培養了全球各界的領航者,尤其是政界的領航者而享譽海內外,也是很多中國學生心中的「夢校」。耶魯大學與中國有著悠久的淵源。19世紀時第一個來到北美接受教育的中國學生容閎就是在耶魯接受教育的,而現任耶魯校長Peter Salovey甚至給自己起了一個非常地道的中文名:蘇必德。
  • 美國學術交流審查加劇引發學術界不安,耶魯大學校長聲明:「開放...
    當地時間23號,美國耶魯大學校長蘇必德發表的一封公開信,一語道破其中玄機。  耶魯大學校長發表公開信  蘇必德:開放必須始終是耶魯大學的標誌    美國耶魯大學校長蘇必德  近幾周以來,美國和中國關係的緊張以及學術交流審查的加劇,增加了耶魯大學和全美大學眾多國際學生和學者的不安。
  • 耶魯大學2020開學第一課,校長講了什麼:慈憫之心與合作之道
    在一系列嚴峻的社會問題中,大學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角色,大學應該怎樣去發揮作用?如何迎接變革和改變我們的世界?耶魯大學校長蘇必德(Peter Salovey)在最近2020年開學演講中提到:所有大一新生們、轉校生、Eli Whitney項目的學生們:歡迎來到耶魯!也歡迎各位耶魯家屬和朋友的加入,與我一起見證你們人生中的重要時刻。
  • 耶魯校長:大學生心理問題是全球現象
    耶魯大學校長蘇必德隨著中國赴美留學生的逐年增多,「常春藤」名校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家選擇藤校,不僅僅因為這些名校教授世界上最領先的知識,更是因為他們能培養出更多出色的人才。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在北京採訪了知名藤校耶魯大學的校長蘇必德(Peter Salovey),聽他詳細講述了耶魯大學的教育理念,以及他本人對教育的看法。鼓勵中國學生申請耶魯在諸多外國高校中,耶魯大學是與中國淵源最深的大學之一。1854年,著名教育家、「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畢業於耶魯大學,他也是美國大學中的第一位中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