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仲裁裁決不予執行申請的實操解讀——基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仲裁裁決執行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所帶來的變化丨德恆研究

2021-02-14 德恆律師事務所

本文正文共計4922字,閱讀建議用時11分鐘。

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制度是當事人對於已生效仲裁裁決的一種救濟手段,同時也是法院對於仲裁程序的一種事後監督方式。即在仲裁裁決的執行程序中,當事人通過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出現法律規定的不予執行事由並據此向法院作出不予執行的申請;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仲裁裁決的確有不予執行的法定情形的,作出裁定支持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申請,中止對該裁決的執行,從而否定整個仲裁裁決的效力。

長期以來,當事人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法律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六十三條。然而,上述法律規定雖然對於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申請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但由於缺乏具體的法條支持,使得多年來人民法院在審理當事人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申請時,只能依據最高人民法院的相應回函與各地高院的解釋,缺乏程序上的統一性和可操作性。

2018年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仲裁裁決執行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執行規定》,「法釋〔2018〕5號」)對申請仲裁裁決不予執行的程序進行了系統化的完善。此種完善的核心,在於將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申請程序作為一個獨立的審查程序從過往的執行異議程序中獨立出來,歸入仲裁司法審查類案件的範疇。為此,《執行規定》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度設計,構成申請程序的規範與審查程序的明確兩條主線。

在過往的法律規範及司法實踐中,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申請主體被限定為執行程序中的「被申請人」,一般來說就是原仲裁程序的敗訴方。而在《執行規定》中,最高人民法院首次明確規定了案外人有權對仲裁裁決提起不予執行申請。對於案外人申請不予執行的審查結果,同時賦予當事人、案外人進一步尋求救濟的權利,以充分保障其權益,這也是我國法院對於仲裁相對性效力的一大突破。

然而,與被執行人提起申請不同,在案外人提起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申請中,案外人的舉證責任相較於被執行人而言負擔更重。根據《執行規定》第十八條,欲得法院支持其申請,案外人需證明以下四個事實:

a.案外人系權利或者利益的主體;

b.案外人主張的權利或者利益合法、真實;

c.仲裁案件當事人之間存在虛構法律關係,捏造案件事實的情形;

d.仲裁裁決主文或者仲裁調解書處理當事人民事權利義務的結果部分或者全部錯誤,損害案外人合法權益。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在《楊碧清等仲裁執行裁定書》中明確,案外人如欲證明其申請符合要求,需「同時滿足以上四個條件」。換言之,凡上述要求中的任一條件不能得到案外人的有效證明,則其申請應被駁回。因此,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在實踐中對於案外人提起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申請較難得到法院支持。

在以往的司法實踐中,法院對於提出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申請的時限往往較為寬鬆(根據民訴法相關司法解釋,當事人在執行程序終結前提出申請即可)。本次《執行規定》對此項時限進行了大幅的收緊。針對被執行人,《執行規定》第八條規定了被執行人應當在執行通知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書面申請;如存在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或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汙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情形且執行程序尚未終結的,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有關事實或案件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書面申請。針對案外人,《執行規定》規定其不予執行申請應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人民法院對該標的採取執行措施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

對於當事人超過時限提出申請的處置,《執行規定》第十九條第一款明確,被執行人、案外人對仲裁裁決執行案件逾期申請不予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應當裁定駁回不予執行申請。

也即是說,根據案件受理與否,人民法院對於超期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處置應當是不同的。然而,實踐中我國法院對何時裁定不予受理、何時裁定駁回申請似乎依然存在一定的混淆。在《洪旭東、於暉民間借貸糾紛執行審查類執行裁定書》中,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受理被執行人申請並組庭審查後發現被執行人所提起的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申請已超過了《執行規定》規定的期限,依照《執行規定》應駁回其申請。但該院最終認定被申請人「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申請不符合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受理條件」,並據此裁定對於被執行人的有關申請「不予受理」而非根據《執行規定》駁回。

雖然究竟是「不予受理」還是「駁回申請」在實踐中還存在不統一之處,但從現有的判例來看,超過規定期限所提起不予執行仲裁裁決之申請不能得到法院支持,已是確鑿無疑的,這一點,無疑需引起擬提起此類申請的當事人的重視。

不予執行申請可產生阻礙一方當事人仲裁權利順利實現的重大影響,因此《執行規定》中對申請形式做了較為嚴格規定。除必須進行書面申請、提出具體的申請事由和相應證據外,為避免被執行人惡意拖延執行程序,《執行規定》第十條規定了申請不予執行事由應當一併提出,再次提出申請的,除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或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汙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情形外,人民法院不予審查。


根據《執行規定》第七條,執行人、案外人對仲裁裁決執行案件提出不予執行申請並提供適當擔保的,執行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具體而言,中止執行期間,人民法院應當停止處分性措施,但申請執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擔保請求繼續執行的除外。

需要注意的是,此處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請人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申請後,僅應當停止「處分性措施」,對於執行標的查封、扣押、凍結並不應解除。相應期限屆滿前,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申請或者依職權辦理續行查封、扣押、凍結手續。這一點,在實踐中亦是如此,在《山東福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武漢美味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承攬合同糾紛執行審查類裁定書》中,山東省泰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明確,在「本院已經裁定中止本案執行。在中止執行期間,本院已停止處分性措施,但不應解除對福寬公司銀行存款的凍結措施。福寬公司請求解除該公司銀行帳戶的凍結於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

根據《執行規定》第二條,規定了此類案件應由中級人民法院對不予執行仲裁申請組成合議庭另行立案審理;如執行案件已指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應當於收到不予執行申請後三日內移送原執行法院另行立案審查處理。通過此種制度設計,《執行規定》將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程序與執行異議程序進行了區分。

在此之前,根據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執行案件立案、結案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被執行人對仲裁裁決或者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申請不予執行的,往往按照執行異議案件予以立案及審理。但在《執行規定》頒布後,根據新法優於舊法原則,此類實踐當有所變化。

這一點,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王玉生、林金榮、柳州市竹裕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執行審查類執行裁定書》中得到了體現。該裁定書中,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明確,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類案件,「應當屬於仲裁司法審查案件,即首先以仲裁司法審查案件立案並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經審查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執行;理由不成立的,應當裁定駁回不予執行申請。」故此,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依法撤銷了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依照執行異議程序所做出的裁定。

但是,如果由於程序選擇的錯誤導致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申請被駁回,勢必產生被執行人再度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將會超出《執行規定》所規定時限的問題,此種後果應該由誰承擔,《執行規定》並未明確。就該問題,《王玉生、林金榮、柳州市竹裕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執行審查類執行裁定書》中,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同時裁定了由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被執行人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書案重新審查,從而避免了這一問題。同樣的,在《王保田、平鑫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執行審查類執行裁定書》中,磁縣人民法院裁定將其無權審理的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申請移送相應中級人民法院另行立案審查,保證了被執行人相應申請不受《執行規定》中時限的限制。

然而,從實踐中看,亦不能就此認為申請人可高枕無憂,事實上,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法院就在《王其與鄧金平、彭某某國內非涉外衝裁裁決糾紛執行審查類執行裁定書》直接裁定駁回了被執行人錯誤依照執行異議程序提起的不予執行仲裁裁決之程序,但未裁定移送,此種情況下,被執行人再行依照《執行規定》提起不予執行申請的顯然會遭遇時限規定的阻礙,因而影響其實體權利。


《執行規定》還規定了審查時限,其第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對不予執行案件的審查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兩個月內審查完畢並作出裁定;有特殊情況可經本院院長批轉,延長一個月。該時限進一步明確了實踐中對於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審理的時限。

除去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救濟方式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的規定,不滿仲裁裁決的當事人有權在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申請撤銷仲裁裁決,且法定提起撤銷仲裁裁決之理由與法定提起不予執行仲裁裁決之理由近似。考慮到在當事人收到仲裁裁決書六個月內,勝訴方極有可能申請法院根據仲裁裁決執行敗訴方之財產,故實踐中撤銷仲裁裁決與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程序存在並行之可能,針對這一點,《執行規定》作出了較為細化的處置規定,具體可分類討論如下:

a.當事人先提起撤銷仲裁裁決申請被駁回的,在執行程序中以相同事由提出不予執行申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b.當事人先提起不予執行申請被駁回後,又以相同事由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c.當事人先提起不予執行申請但尚在審查期間內的,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撤銷仲裁裁決申請並被受理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對不予執行申請的審查;

d.在上述c情形中,仲裁裁決被撤銷或者決定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執行,並終結對不予執行申請的審查;

e.在上述c情形中,撤銷仲裁裁決申請被駁回或者申請執行人撤回撤銷仲裁裁決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恢復對不予執行申請的審查;

f.在上述c情形中,被執行人撤回撤銷仲裁裁決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對不予執行申請的審查,但案外人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除外。

根據對於上述程序的實踐歸納,可見《執行規定》通過對申請與審查程序的完善,將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程序從實踐層面進行了完善。在此種完善過程中,有如下幾點需要特別引起執業律師的注意:

1.申請主體的拓展帶來的程序複雜性需要特別引起重視。綜合上文的分析,可知《執行規定》將案外人納入可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範疇中並不僅僅是增加了一個申請主體那麼簡單。事實上,與過去的被執行人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程序相比,案外人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程序無論是從時限、舉證責任、以及與其他救濟途徑的關係,都有許多的不同之處。因此,在帶來程序複雜性的同時,也使得對於相關案件的救濟,有了更多樣性的選擇與可能。

2.申請時限收緊對當事人及代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上文分析可知,申請時限的收緊對審查程序中的一系列設計,如管轄、舉證等均存在影響,極易影響當事人的實體權利。故此,為了保障當事人的權益,實踐中對於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申請的規劃與搜證勢必要提前,對於當事人及代理人在此範疇的預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相應策略也應發生變化。

3.與其他救濟途徑間關係的明確帶來個案抗辯思路的多樣化。《執行規定》與隨之的司法實踐將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申請與撤銷仲裁裁決申請,執行異議等救濟途徑之間做了程序上的區分,在不同的抗辯思路下,上述程序彼此之間的影響將會完全不同,因而不可避免地要求當事人與代理人在設計抗辯思路時,將此種影響納入考慮,從而實現當事人利益的最大化。


                     王肖倩 

     

                      律 師

王肖倩,德恆上海辦公室律師;為國內外客戶就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商事合同、資產轉讓、國際貨物買賣等領域的各種糾紛提供法律服務,具有豐富的訴訟及仲裁實務經驗。

郵箱:wangxq@dehenglaw.com

胡昶成,德恆上海辦公室律師;主要執業領域為商事仲裁、跨境貿易糾紛、民商事爭議解決等。

郵箱:hucc@dehenglaw.com

聲明:

本文由德恆律師事務所律師原創,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得視為德恆律師事務所或其律師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見或建議。如需轉載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內容,請註明出處。

(德恆上海辦公室實習生張騫對本文亦有貢獻)


德恆仲裁調解業務發展研究中心(簡稱「德恆仲調中心"),由來自德恆總部及各國內、外分支機構具有豐富仲裁代理經驗的律師組成,旨在切實、全面發展德恆仲裁調解事業,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努力提高在業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德恆仲調中心致力於推動仲裁和調解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完善和發展。一方面,德恆仲調中心圍繞仲裁業務的核心領域,深入仲裁實務研究,打造國際水準的仲裁業務律師團隊,並為國內、外知名仲裁機構推薦優秀的仲裁員;另一方面,德恆仲調中心依託「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在商事調解領域的中心地位,整合全球仲裁資源,搭建民商事糾紛多元化調解平臺,聚集國際資源共同推動仲裁和調解多元化糾紛解決工作。

德恆仲調中心的多位律師兼任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深圳國際仲裁院、成都仲裁委員會等仲裁機構的仲裁員,在仲裁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德恆仲調中心深度整合在仲裁領域深耕多年的律師,竭誠為國內外企業、機構及個人在海內外仲裁和調解領域提供全球化、綜合性、一站式的法律服務,面向全球開展仲裁調解業務。



來源:原創

投稿:tougao@dehenglaw.com

編輯:朱洪創(010-52682788)

相關焦點

  • 最高法院重點課題:仲裁裁決執行疑難問題研究與對策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仲裁裁決執行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仲裁裁決執行規定》)於2018年2月頒行,該規定作了很多有益的制度創新,解決了法院在執行商事仲裁裁決工作中面臨的許多問題,如明確了仲裁裁決執行案件的管轄、裁決執行內容不明確、不具體、遏制對不予執行程序的濫用等問題,該規定創設的案外人申請不予執行制度對於防範虛假仲裁也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 【仲裁實務】這些情形下,人民法院對仲裁裁決不予執行
    被申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要求,必須提供確切的充分的證據,證明仲裁裁決違法。同時,執行人員發現仲裁裁決有不予執行事項,可以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一、申請不予以執行仲裁裁決的情形按照《民事訴訟法》第237條之規定,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 最高法出臺執行和解、執行擔保和仲裁裁決執行三個司法解釋
    新華網北京2月23日電(於子茹)最高法23日發布《關於執行和解若干問題的規定》、《關於執行擔保若干問題的規定》和《關於人民法院辦理仲裁裁決執行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三個司法解釋,將於3月1日開始施行。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三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五項的規定裁定中止執行:(1)人民法院已受理以被執行人為債務人的破產申請;(2)被執行人確無財產可供執行的;(3)執行的標的物市其他法院或仲裁機構正在審理的案件爭議標的物,需要等待該案件審理完畢確定權屬的
  • 我國仲裁裁決撤銷與不予執行制度的回顧、現狀與展望
    2017年5月以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仲裁的一份通知和三部司法解釋對我國仲裁裁決撤銷與不予執行制度作了重大發展和完善,其積極意義值得肯定。最高人民法院雖曾在一些個案的復函中對「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情形作出指導性認定,但實踐中各地法院在認定時依然缺乏統一的標準,導致該條款的適用特別是在國內仲裁裁決撤銷與不予執行的適用方面存在較大的隨意性。此次《報核問題規定》雖明確「以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為由不予執行或者撤銷內地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時」需報最高人民法院審核,但遺憾的是,該規定依然未能對「社會公共利益」的含義作出界定。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已於2016年10月1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96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11月7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016年10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96次會議通過,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為依法保護當事人、利害關係人的合法權益,規範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
  • 「無爭議即無仲裁」——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負責人解讀「先予仲裁...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題:「無爭議即無仲裁」——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負責人解讀「先予仲裁」立案、執行等法律適用問題的批覆新華社記者羅沙針對社會各界關注的「先予仲裁」相關問題,最高人民法院近日作出《關於仲裁機構
  • 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刑事財產刑的強制執行
    雙方當事人對已發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決書,在規定的期限內應自動履行。一方逾期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這裡的仲裁裁決,既包括仲裁委員會作出的仲裁裁決,也包括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後未提起訴訟的勞動仲裁裁決、調解書。但是,特別要注意的是,仲裁委員會作出的「先予仲裁裁決」被排除在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程序之外的。
  • 法院認定當事人之間沒有仲裁協議,撤銷仲裁裁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在仲裁程序中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提出異議,在仲裁裁決作出後又以此為由主張撤銷仲裁裁決或者提出不予執行抗辯的,經審查符合仲裁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典型案例
    《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生效施行20年以來,取得了豐碩的司法協助與合作成果。11月27日,在最高人民法院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籤署《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補充安排》的同時,雙方以中英文雙語形式發布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10起典型案例。
  • 最高法發布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典型案例
    《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生效施行20年以來,取得了豐碩的司法協助與合作成果。11月27日,在最高人民法院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籤署《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補充安排》的同時,雙方以中英文雙語形式發布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10起典型案例。
  • 淺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中的四項修訂︱跨境顧釋
    (下稱最高院)與香港特別行政區(下稱香港特區)代表在深圳籤署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下稱《執行安排》)。但是,在內地,以最高院2016年9月19日《關於中聯通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認可和執行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相關仲裁裁決一案請示的復函》(【2016】最高法民他63號)為例,由於香港仲裁裁決權利人未能證明裁決債務人的住所地或財產所在地在北京市,因此拒絕受理執行申請。 《補充安排》第一條釐清《執行安排》不單涵蓋「執行」部分,也涵蓋「認可」程序。
  • 天津一中院案件入選內地香港相互執行仲裁裁決典型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籤署《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補充安排》,並以中英文雙語形式發布了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10起典型案例。其中,天津一中院審理的萊佛士國際有限公司申請執行香港仲裁裁決案成功入選,為天津市唯一入選案例。
  • ​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典型案例
    裁判結果廣州海事法院認為,第一,華夏公司申請認可和執行仲裁裁決的文書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以下簡稱《安排》)關於形式要件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香港仲裁裁決在內地執行的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規定,對於在香港作出的臨時仲裁裁決,以及國外仲裁機構在香港作出的仲裁裁決,人民法院應當按照《安排》的規定進行審查。這實際上明確了以仲裁地而非仲裁機構所在地作為判斷仲裁裁決籍屬的標準。但是,《通知》並未明確規定內地仲裁機構以香港為仲裁地作出的仲裁裁決是否屬於香港仲裁裁決的問題。
  • 裁決賠償的數額超出申請人的請求數額,仲裁裁決被部分撤銷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仲裁裁決執行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三條第三款的規定,裁決內容超出當事人仲裁請求的範圍,屬於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範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情形。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仲裁裁決執行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條的規定,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二款第五項規定的「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情形:(一)該證據屬於認定案件基本事實的主要證據;(二)該證據僅為對方當事人掌握,但未向仲裁庭提交;(三)仲裁過程中知悉存在該證據,且要求對方當事人出示或者請求仲裁庭責令其提交,但對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未予出示或者提交
  • 實務 || 蔣曉亮:案外人對仲裁裁決所涉標的主張權利的救濟及審查
    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仲裁裁決執行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仲裁執行規定》)出臺之前,若案外人對仲裁裁決關於交付標的物之主文有爭議,只能向法院申訴或反映,並由法院從是否違背社會公共利益之角度依職權進行審查。
  •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負責人解讀《關於辦理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國...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發布《關於辦理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決定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稱《規定》),記者就此採訪了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負責人。
  • 送達程序不符合仲裁規則的仲裁裁決不予執行——廣州圓方展覽服務有限公司與北京東方佳創國際展覽有限公司不予執行仲裁案
    此種情況下,不予執行申請人可否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裁判結果】 一審法院裁定,不予執行廣州仲裁委員會(2010)穗仲案字第789號裁決書。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百三十六條的規定,郵寄送達時應當附有送達回證。受送達人未在送達回證上簽收但在郵件回執上簽收的,視為送達,籤收日期為送達日期。自郵寄之日起滿三個月,如果未收到送達的證明文件,且根據各種情況不足以認定已經送達的,視為不能用郵寄方式送達。
  • ...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補充安排》(附全文)
    《補充安排》注重考慮兩地制度差異及未來立法趨勢,並注意吸收司法實踐經驗來確定相互認可和執行的範圍。對申請認可和執行的香港仲裁裁決,規定按香港特區《仲裁條例》作出的仲裁裁決均可向內地人民法院申請認可和執行,既包括香港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也包括臨時仲裁裁決和香港以外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對申請認可和執行的內地仲裁裁決,刪除了「由內地仲裁機構作出」的限制。
  • 勞動仲裁調解書申請強制執行要多久
    一、勞動仲裁調解書申請強制執行要多久勞動仲裁調解書生效後,如果對方在法定期限裡沒有履行支付義務,去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規定》,被執行人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案件,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執結;非訴執行案件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執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