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在於學習,天才由於積累。
——華羅庚
華羅庚
(1910—1985),江蘇金壇人,著名數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當代自學成才的科學巨匠。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清華執教。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所所長、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中科院副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數學會理事長等社會和學術職務。
華羅庚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複變函數論等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布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王(元)方法」等。20世紀50年代後,致力於把數學應用於生產實際,傾力推廣「優選法」「統籌法」,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
2020年,正值華羅庚先生誕辰110周年,在清華園舉辦以「聰明在於學習,天才由於積累」為主標題的史料圖片展覽,旨在緬懷華羅庚為科學和教育事業奮鬥的一生,激勵廣大師生學習前輩學者的高尚品德和科學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接下來讓我們跟隨時光的腳步,聆聽這些老照片背後的故事,感受華羅庚先生的治學精神與卓越貢獻,回顧華羅庚先生偉大而又傳奇的一生。
自強不息 結緣清華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於江蘇金壇。1925年從金壇縣立初級中學畢業後,入讀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後因交不起學費輟學。
(圖為金壇縣城一景)
得名「羅庚」
華羅庚出生於金壇縣城一個平民家庭。他的父親開了一家名為 「乾生泰」的店鋪,當年已近四十。孩子出生後怕難養,便討當地民諺「籮筐闢邪,同庚百歲」的好兆頭,找來個籮筐罩住剛出生的兒子,並給他取名為「羅庚」。而華羅庚出生之年也是庚戌年,鄉裡人都親暱地稱華羅庚為「羅羅」。
1930年12月,堅持自學的華羅庚在上海《科學》雜誌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論文中表現出的研究水平和治學態度,引起清華大學算學系主任熊慶來等教授的關注。
1931年8月,華羅庚被破格錄用為清華大學算學系圖書室助理員,走進清華大學。
(圖為清華園中的華羅庚)
1934年,清華大學算學系合影。
(前排左二起,唐培經、趙訪熊、鄭之蕃、楊武之、周鴻經、華羅庚,二排左一陳省身、左四段學復。)
清華四次破格
華羅庚在《科學》雜誌第15卷第2期上發表的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引起清華大學算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的關注。經當時在算學系任教員、與華羅庚同為金壇人的唐培經了解,華羅庚僅僅是一個初中畢業生。
1931年秋,熊慶來等商議後,破格邀請他到算學系擔任圖書室助理員。本來,圖書室助理員要求至少高中畢業的。
來到清華,華羅庚邊工作邊學習,數學水平進一步提高。1933年,學校第二次破格將他從職員系統的助理員,調任為屬於教師系統的助教,安排他講授微積分課程。1935年,學校再一次破格將他從助教提拔為教員。而後,又委派他去英國劍橋大學訪問深造。
1938年,華羅庚回國,到西南聯大工作。他又越過講師、副教授,直接被破格聘為西南聯大也是清華大學數學系的教授。
接連破格,也有一些爭議。但時任理學院院長的葉企孫教授在提拔華羅庚任助教的教授會上說:「清華出了一個華羅庚是好事,不要被資格所限定。」
烽火歲月 上下求索
1936年,經清華大學推薦,華羅庚受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資助,到英國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
(圖為在劍橋學習的清華學生合影,左六華羅庚。)
1937年,華羅庚在劍橋。留英兩年期間,他至少發表了15篇文章,作出了許多世界第一流的工作,不少內容至今仍寫在世界權威的數論專著中。
1938年,華羅庚在抗戰烽火中回國,到西南聯合大學任教。在昆明的一個吊腳樓上,華羅庚寫出20多篇論文,完成了經典專著《堆壘素數論》。
(圖為華羅庚夫婦和兒女們在昆明郊外住所前留影,左起:妻子吳筱元、華光、華俊東、華順、華陵、華羅庚。)
1946年2-5月,華羅庚應邀到蘇聯訪問。
(圖為華羅庚(中)出席歡迎宴會,右為蘇聯科學院數學所所長維諾格拉多夫,左為蘇聯著名盲人數學家龐特裡亞金。)
1946年9月,華羅庚赴美國,擔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研究員。
1948年,華羅庚被伊利諾伊大學聘為正教授,夫人也攜子到美國團聚。這一年,中央研究院選出首批院士,遠在美國的華羅庚是當選的 5 位數學家之一。
學成歸來 建設祖國
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
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也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鬥!
──華羅庚《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
1949年底,華羅庚毅然決定放棄美國的優厚待遇,回到剛剛成立的新中國。
(圖為友人歡送宴會後的合影,前排中為華羅庚、吳筱元夫婦,右四嚴東升。)
1950年2月,華羅庚等乘「克裡夫蘭號」輪船離開美國舊金山。回國途中,華羅庚發表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
(圖為在甲板上留影,左二為華羅庚。)
1950年春,華羅庚回到清華園。
(圖為數學系師生歡迎華羅庚(正中站立者)回國,在圖書館前合影。)
1951年,華羅庚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後來,他先後擔任第二、三屆民盟中央常委,第四、五屆民盟中央副主席。
1952年7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正式成立,華羅庚擔任所長,並仍在清華擔任教學工作。數學所所址設在清華園新林院。
(圖為1953年8月華羅庚和數學所的研究人員在討論問題。)
1953年,中國科學院組織代表團訪問蘇聯。
(圖為代表團成員華羅庚(中)、梁思成(左)、趙九章在蘇留影。)
華羅庚徵對聯
科學家們訪蘇途中,華羅庚突發靈感,向大家徵集對聯。他開口說出上聯:「三強韓趙魏」,要求大家對出下聯。良久無人應答,華羅庚自己給出了下聯:「九章勾股弦」。
這裡,「三強」是雙關語,一指團長錢三強,二指戰國時代韓、趙、魏三個強國;「九章」也是雙關語,既指團員趙九章,又指我國古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而勾、股、弦則是數學中常見的幾何名詞。大家同聲稱絕,至今仍傳為美談。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期間,華羅庚與老舍、梁思成、梅蘭芳(由左至右)合影。他連任第一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躬耕杏壇 為人師表
1955年6月,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華羅庚當選為首批學部委員,並任物理學數學化學部副主任。
195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華羅庚任副校長兼數學系主任,並親自講授「數學分析」等課程。
1962年5月1日,清華文工團參加在頤和園舉行的「五一」勞動節大聯歡,華羅庚與同學們交談。
1962年5月1日,華羅庚在頤和園與清華大學數力系學生交流。
治學
(一九六三年二月十一日)
華羅庚
神奇妙算古名詞, 師承前人沿用之。
神奇化易是坦道, 易化神奇不足提。
妙算還從拙中來, 愚公智叟兩分開。
積久方顯愚公智, 發白才知智叟呆。
埋頭苦幹是第一, 熟練生出百巧來。
勤能補拙是良訓, 一分辛苦一分才。
經世致用 鞠躬盡瘁
1964年,華羅庚就推廣應用優選法、統籌法等「雙法」工作致信毛澤東主席,並附上讀毛主席詩詞後自己所作的詞。3月18日,毛主席親筆回信:「詩和信已經收讀。壯志凌雲,可喜可賀。」
1972年底,華羅庚(左)到大慶油田推廣「雙法」。
1972年,華羅庚到農村訪問,了解應用「雙法」科學種田獲得豐收的情況。
1975年,華羅庚再赴東北普及「雙法」,病倒在哈爾濱,被確診為心肌梗塞。他不得不住進醫院治療,但仍一邊輸氧一邊工作。
1979年,華羅庚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幾十年的宿願。
(圖為當年5月華羅庚第一次參加支部大會的情景)
1979年3月,中國數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合影。華羅庚(前排中)從1951年起連任中國數學會第一至三屆理事長、第四屆名譽理事長。
1979年11月,法國南錫大學授予華羅庚榮譽博士學位。
1980年5月,華羅庚在江蘇省連雲港市指導「雙法」推廣工作。
1980年,華羅庚與他的學生們在一起。
(前排左起:潘承洞、陸啟鏗、華羅庚、陳景潤、越民義,後排左起:李之傑、萬哲先、陳德泉、吳方、陸洪文、龔升、計雷、王元。)
1980年8月-1981年2月,華羅庚應邀訪問美國半年。
(圖為在普林斯頓訪問時合影)
1981年,華羅庚與陳省身在美國合影。中國現代數學史上的兩位巨人自1931年在清華園相識,便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要求撤回受獎候選項目
《人民日報》1980年12月18日報導: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王元,主動要求撤回中科院數學所學術委員會推薦的他們作為國家自然科學獎的候選項目「數論在近似分析中的應用」。
早在1959年,華羅庚、王元就提出了相關原始思想。20年來,先後發表了14篇論文,建立了算法,並完成了論證工作。然而,華羅庚、王元認為,這項研究雖已開展20年,但只是到1978年才作為專著出版,國外同行尚未廣泛系統地讀過。西德斯普林格出版社即將出版英文版,他們期待英文版發行後,進一步聽聽國際上的評論。華羅庚主張,理論成果要「早發表、慢評價」。
1982年5月,華羅庚(左)出席民盟中央座談會,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當年9月,華羅庚擔任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
1982年4月,華羅庚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成為該院成立近120年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
(圖為1984年4月華羅庚出席該院新院士典禮,用中文在院士名冊上簽名。)
1983年11月,第三世界科學院在義大利宣告成立,華羅庚是25位創始院士之一。
(圖為華羅庚在成立大會期間與科學家交流)
1984年,華羅庚訪問美國,與數學家丘成桐(右)在聖地牙哥合影,左為丘成桐的學生、清華 1981 屆畢業生曹懷東。
1985年4月,華羅庚在全國政協六屆三次會議上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與 華羅庚親切握手。
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在日本東京大學作關於數學理論與普及的學術講演。報告結束後,他倒在講臺上,經搶救無效,當晚10時9分不幸逝世。
斯人已逝 風骨長存
習近平總書記論學習華羅庚
我早年在正定縣工作時,為了向全國一流專家學者借智,專門聘請華羅庚等專家學者給我們縣當顧問,有的親自到正定指導工作。
——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19日)
歷史不會忘記,面對新中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的困難局面,一大批留學人員毅然決然回到祖國懷抱,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嘔心瀝血、頑強拼搏,為新中國各項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取得了「兩彈一星」等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李四光、嚴濟慈、華羅庚、周培源、錢三強、錢學森、鄧稼先同志等就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
——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2013年10月21日)
1987年4月,清華大學校慶76周年之際,舉行華羅庚銅像贈送儀式。銅像由廣州、香港等地校友捐資鑄制,現安放在數學系館。
2020年11月,江蘇金壇華羅庚紀念館重新揭幕開放。紀念館於1985年初建,2006年建成新館,在紀念華羅庚誕辰110周年之際完成提升改造。
2020年 12月 6 日
在清華大學華羅庚先生誕辰
110周年史料圖片展開幕式上
那些豐富、珍貴的史料和實物
生動展示了華羅庚先生
科教報國的愛國情懷
和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
和不平凡的一生
校黨委書記陳旭參觀展覽
110周年史料圖片展
展覽現場
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楊樂院士觀看展覽
部分圖片與實物
華羅庚先生
為科學獻身
為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
奮鬥不息的愛國精神
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清華人
紀念大會現場
在華羅庚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上
來自全國數學界、科教界的
近百位師生代表匯聚一堂
回顧華羅庚先生為數學科學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
弘揚和傳承華羅庚先生愛國奉獻的崇高精神
隆重紀念這位科學巨匠
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徐延豪致辭
陳旭致辭
國際數學大師、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致辭
多位嘉賓(部分)致辭
紀念會當天
華羅庚先生家屬
還向學校捐贈了珍貴的資料和物品
範寶龍向華羅庚家屬頒發捐贈證書
正如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所說
華羅庚先生是世界著名的數學家
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為中國數學的發展和科普作出了巨大貢獻
先生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敬業精神
甘為人梯、求真探索的高尚情操
永遠被一代又一代清華人銘記和傳承
激勵清華師生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本次展覽目前在數學系展出,還將在圖書館巡展,歡迎大家多多關注,前往觀看!
●
●
●
資料來源 | 校史館 檔案館
文字 | 李沫潼 張靜 田姬熔
圖片 | 校史館 常志東 崔文瑞
圖片編輯 | 賀茂藤
排版 | 李沫潼 張靜
編輯 | 趙姝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