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與中秋節、清明節、春節統一起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節日當天,大人們會給小孩佩戴香囊和荷包、並在手腕或腳脖子上系五彩繩,希望可以避災除病、保佑平安、延年益壽。
每個地方過端午的風俗不同,但吃粽子是亙古不變的傳統,端午節也被稱為「粽子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
南北方粽子材料和口味有巨大的差異,北方人喜歡荷葉裡包糯米、蜜棗、花生、豆沙,製成軟糯的甜粽,吃起來唇齒間瀰漫淡淡的荷葉香;而南方人喜歡肉粽子,餡料包括紅燒肉、鹹鴨蛋、香菇、蝦米等等。
鹹粽甜粽口感上各有千秋,但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方人,梅姐只喜歡吃甜粽子,對鹹粽子完全不能接受,你更偏愛哪種呢?
端午節有個說法:「五月五,五黃三白過端午」,除了吃粽子,這5種「黃色美食」也別忘記嘗嘗,順應節氣,吃了對身體好,寓意著一年健康又順利。今天梅姐帶你去看看,「五黃」到底是什麼食物?
1、雄黃酒
端午節當天,我國很多地方有喝雄黃酒的習俗。傳說屈原跳入汨羅江,以身殉國後,為了防止遺體被江中蛟龍吃掉,一名老中醫把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結果蛟龍飲後暈倒浮出水面。人們將其抽筋剝皮,把龍筋纏在小孩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目、鼻、舌、口、耳),以後就能免於五毒蟲:蠍、蛇、壁虎、蜈蚣、蟾蜍的傷害。
人們在這天飲用雄黃酒,希望一年遠離災厄、平平安安。雄黃酒味道刺激,大量飲用有毒,切記不要貪杯。
2、黃鱔
6月份的黃鱔鮮嫩肥美,營養最為豐富,所以也有6月黃鱔「賽人參」的說法。據《本草綱目》記載:黃鱔有補血、益氣、消炎殺菌等功效,對於老人和小孩來說,屬於上佳的補品。值得注意的是,黃鱔一定要現殺現吃,它死後體內會產生有毒物質,不宜長時間存放。
3、黃瓜
6月新鮮是黃瓜大量上市的季節,黃瓜裡有個「黃」字,再加上正好趕上端午節,所以就成了「五黃」之一。夏天我們應該多吃黃瓜,它有美容養顏、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天氣熱沒胃口,來一盤蒜蓉拍黃瓜準沒錯。
4、鹹鴨蛋
「要吃鹹蛋粽,才把寒意送」,端午節過後氣溫越來越高,人們心煩意亂,飲食和作息受影響,容易引發各種疾病。中醫認為鴨蛋屬於寒性食物,夏天食用有利於保持陰陽平衡,不但可以補充人體所需鈣鐵元素,還有強身健體、消暑降火、防病的作用。端午節多吃鹹鴨蛋,祈求黴運趕快走,讓接下來的日子順風順水,心想事成。
5、黃魚
黃魚因為帶有「黃」字,也成為了「五黃」的一員。6月是黃魚最好吃的季節,黃魚有大小之分,小黃魚肉嫩但刺多,處理的時候不需要剖腹,筷子從口中捅一捅攪出腸肚,衝洗乾淨即可烹製。而大黃魚刺少,飯店常見的都是大黃魚,端午節吃黃魚,寓意著吉祥如意,希望家人身體越來越健康。
我是梅姐美食記,每天都會分享各種烹飪技巧、飲食小常識以及美食趣聞。如果您也熱愛美食,歡迎點讚、收藏、轉發,並持續關注我。您的支持就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我們明天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