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語言學習的順序,我們第一想到的就是「聽說讀寫」。沒錯,我們在學習母語時,就是按照這個順序來學習的,孩子都是先聽後說,然後再學習讀書和寫字。那麼,孩子學習英語時也是按照這個順序嗎?不一定!
如果父母自身的英語水平很高,或者父母能夠為孩子創造英語的小環境,比如為孩子報英語啟蒙培訓班,孩子完全可以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完成英語的學習。
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很少有父母能夠達到很高的英語水平,除非那些高學歷,甚至有國外生活和工作的背景,這類父母數量非常少。同時,也沒有條件為孩子報英語培訓班,這樣的情況就不能照搬「聽說讀寫」的順序了,而要變更為「聽讀說寫」。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主要是為了解決語言輸入的問題。眾所周知,對絕大多數中國孩子來說,因為缺乏英語母語環境,英語只能作為外語來學,「母語」和「外語」雖然一字之差,但其發展規律是天壤地別的。一個是母語的原始森林,各種原生態、各種生機勃勃;一個是沙漠裡一點可憐的外語小綠洲,各種危機四伏、各種掙扎。
在這種情況下,先練習「聽讀」就顯得很有必要了,「聽讀」能從聽覺和視覺上解決語言輸入的問題,語言的學習都是先有輸入才有輸出,如果從一開始就沒有輸入,怎麼能指望孩子「說寫」(輸出)呢。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聽讀起步也是更為實用的方式。既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開口說出地道、流利的英文。但是完全可以為孩子準備英文繪本,相信絕大多數媽媽都有能力讀書給孩子聽,這也是一種輸入方式。可能你會擔心,自己的發音不準確,會不會把孩子帶跑偏?這個問題,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講過,孩子會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的原版語言,父母那點語言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基本不會影響孩子的發音。
另外,聽讀起步也是更便捷的方式。比如,你能隨時隨地找人練習口語嗎?不能!但是你能隨時打開音頻,聽好聽的故事,你也能隨心所欲的翻開一本好書,進行自主閱讀。
聽讀起步也是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直接讓他們開口說英語並不現實,而通過讀繪本,他們就能夠憑藉畫面、動作、表情,更好的理解語言的含義。
「聽讀」優先也符合語言自然習得的規律,符合英語Learn to Read的內在規律,在「聽讀」積累的基礎上,孩子會積累情境對應,內化語言,以後在合適的語言激活過程中,可以開始逐步的進行「說寫」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