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教育都是素質教育嗎?未必!因「財」施教才是真相

2020-12-27 教育同心圓

今天無意間看到一篇介紹美國教育的文章。我們大多數人一直認為美國的教育屬於素質教育,其實不完全是。

據介紹,當前美國教育已固化為三個階層,分三種模式。

處在最底層的就是貧民應試教育,主要針對的就是貧民區孩子的公立學校。全封閉式的管理,是真正的應試教育集中營,在抓應試上,聽說比我們中國的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還要嚴苛。目的就是讓這些孩子考上大學,將來有一個飯碗,說白了,就是把這些貧民區的孩子變成一個有用的社會工具。

處在中間的就是中產階層的素質教育。這樣的學校主要以培養孩子的特長、才藝及各種能力為主,除了孩子自身的潛質外,比拼的主要還是家庭在孩子身上的經濟投入,投入越多,孩子學的本事越多,將來到社會上之後才能被挑選,才有可能在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這叫中產家庭的教育,也就是我們一般說的素質教育。

處在最上層的就是頂層精英教育,這種教育主要由私立學校來承擔。說白了,就是專門培養各領域高級領導的。教育的核心只有一條,就是培養他們的決策能力。這樣的學校只是為處這個階層的學生提供一個基本的環境,最終起作用的還是家庭本身的思想觀念、社會階層和財富地位。

從美國教育的三種模式中,我想到了一個詞——因材施教,這個詞出自我國教育界鼻祖孔子的《論語·先進篇》。當時,孔子身邊有三個學生,一個叫子路,一個叫冉有,還有一個叫公西華。子路和冉有兩個一前一後向孔子問了一個同樣的問題,孔子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之間的對話:

同樣的問題: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麼?

孔子對子路的回答(慢條斯理):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

孔子對冉有的回答(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

公西華奇怪地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麼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這就叫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教育對象而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是古今中外、校內校外通用的一個最經典的教育原則。也是現代教育中「個性化教育」的理論基礎。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材施教的背後似乎已變成了因「財」施教。這一點,從美國教育的階層固化的三種模式就能可見一斑。最底層的貧民應試教育,目的只是將來有個飯碗;中產家庭素質教育,目的是為了將來從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高層精英教育,就是為了專門培養高層社會的精英人才。

表面上看是因材施教,其實還是看家庭的經濟實力,或者說財富地位,是名副其實的因「財」施教。

還好,我們中國的教育目前來說階層固化還未形成,全民推行應試教育,無論你是否有錢,只要你肯努力,都可靠知識改變命運,靠教育成就未來。

們中國教育目前主要還是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雖然我國對教育的投資越來越大,無論是城鄉教育,還是區域教育,在硬體設施上的差距越來越小,但同時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致教育競爭越來越大,家長在教育上的經濟投入也越來越大。

出現了同一區域擇校、同一學校擇班,農村麻雀學校、空殼學校越來等一系列問題。但不管怎樣,作為家長,我們要相信我們的教育會越來越好。應試教育也好,素質教育也罷,因材施教、因「財」施教才是上上策

相關焦點

  • 因"材"施教,真的變成因"財"施教了嗎?
    孟子有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以前如此,現在更是如此。師資也算可以,後來聽裡面的朋友說,培養的方向主要是出國,應試教育只佔了一部分,也就是所謂的精英教育。孔子的&34;,真的變成因&34;施教嗎?百度一下&34;這個詞,光搜索結果就有78萬多個網頁,優質資源就這麼多,大家都在搶,不夠分,就只能競爭,只不過這個競爭多了一些其他色彩而已。
  • 因「財」施教?幼兒園招生要求家長提交工資流水,網友:就這?
    在美國公立幼兒園,低收入的家庭如果要享受免費的午餐,就需要提供稅表。拒絕因」財「施教用提供工資明細流水來核實家長身份的目的是否合理呢?核實身份的方式有很多,小編實在想不通為啥非得用提供工資流水明細這個方式。即使幼兒園方本沒有私心,但是通過工資明細,我們會對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 因「財」施教?
    因材施教變成了因「財」施教,不知造這個成語的人當年是否就預料到了
  • 幼兒園招生摸家底,上個幼兒園還要因「財」施教?
    近日,河北石家莊井陘縣一家幼兒園,因招生公告中要求家長提供工資明細流水,引發爭議。據悉,該園主要招收縣直機關、企事業機關單位職工子女。一名幼兒園職工稱,此舉是為避免家長使用虛假工作證明佔據入園名額。此事一出,也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熱議。大家關注的焦點在於讓家長提供工資流水明細,到底是否會侵犯隱私,合不合理。
  • 美國教育的真相
    作者 | 黃全愈編輯 | 陳卓美國沒有「快樂教育」的說法教育要減負,有人就說「美國的底層(窮人)才搞快樂教育」;應試教育要改革,有人就說「美國的頂層搞的是應試教育,中層才搞素質教育」。真相如何?故事恐怕還得從頭說起。
  • 教育教學 | 美國教育的真相
    ,有人就說「美國頂層搞的是應試教育,中層才搞素質教育」。  真相如何?故事恐怕還得從頭說起。  首先,美國沒有「素質教育」這個名詞,也沒有「快樂教育」的說法,更沒有「頂層搞應試教育」的事實。  2010年某日,一位來自中國的教育局局長到我所在的高校訪問。  一落座,客人直奔主題:「您怎麼看美國的素質教育?」
  • 啥才是素質教育?這才是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其實,80後感受應該是最深的,什麼德智體美勞、三好學生的表彰都是很虛的,應試成績更多的是指揮棒,20年過去了,我國教育跌跌撞,但是最終還是沒有達到素質的教育的那種理想目標。
  • 素質教育是個偽命題嗎
    作者供圖美國沒有「快樂教育」的說法教育要減負,有人就說「美國的底層(窮人)才搞快樂教育」;應試教育要改革,有人就說「美國的頂層搞的是應試教育,中層才搞素質教育」。真相如何?故事恐怕還得從頭說起。他給我攤開幾張中文報紙:「這不是說的素質教育在美國嗎?」我一看,樂了。這不是我以前在《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上發的文章嗎?上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推行「素質教育」。但何為「素質教育」,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幼兒園招生要父母提供工資流水,家長質疑因「財」施教,做法欠妥
    因為現在的人都把自身的廉潔自律看得如同身家性命,前幾年也許有人為了幾個臭錢會鋌而走險,最近就微乎其微了。孩子上個公辦園有多難?真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啊!最近一所幼兒園要求父母提供工資流水的事就上了熱搜,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也是一件比較難纏的麻煩事,誰能支招,誰能破解這道有關教育公平的難題。
  • 你所不知道的所謂美國素質教育
    在這寒窗苦讀的數十年中,相信很多人都會批判這所謂的應試教育,恨自己為什麼沒有生在國外或者說生在美國,那樣就可以接受大多數人崇尚的素質教育,而不必做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但是你真的了解美國式的素質教育嗎?
  •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殘酷真相:為什麼大科學家多出現在歐美?
    文 |小陳教育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應試教育」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又稱「填鴨式教育」,它的官方解釋是:以單純培養學生應對考試的能力為目的的教育。只是歐美國家在資本主義的改革下,開創性人才需求大增之後逐漸改行素質教育,東亞則仍然堅持應試教育。韓國高考:殘酷的真相我國就是典型應試教育國家,在這種制度下的我們,幾乎大部分人都要用考試來提升自己,豐富自己的學歷。
  • 素質教育≠技能教育,什麼才是理想中的教育?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創新能力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是培養創新能力而不是單一的知識。一對中國夫妻來到美國,把5歲的兒子送到邁阿密大學美術學院辦的繪畫班學習。然而,孩子才去了不到5次就開始叫喚,不想去啦。繪畫的成品,更是不敢恭維:不成比例、不講布局、不管結構、無方圓沒有規矩,甚至連基本筆法都沒有。至此,家長開始理解孩子的觀點,老師哪裡是在教繪畫,簡直是在放羊!然而,素質教育告訴我們,「像不像」和「好不好」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價值問題。美國孩子在畫完畫後,從來不問「像不像」,只問「好不好」。
  • 中美教育PK,揭秘美國教育的殘酷真相,你還送孩子出國嗎?
    可見,頂尖學者越多,那麼其背後的教育也必然是頂尖的。但背後的殘酷真相又是怎樣的呢?將孩子送入美國讀中小學,除非你自己也移民美國,不然,某一天你和孩子就會因為價值觀而鬧矛盾。香港年輕一代就是歐美洗腦下的歐美價值觀,如今怎樣,大家也是有目共睹了。有人問?明明是說的教育,怎麼說起來價值觀了?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價值觀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培養孩子成為怎樣的人,才是教育的目的。
  • 美國教育好還是中國教育好?西瓜視頻揭秘美國教育三大殘酷真相
    父母眼中的美國教育和中國教育在很多父母的印象中,美國非常講究素質教育(快樂教育),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下午三點就放學,作業也不多。學的少,玩的多,還個個是人才。在一條西瓜視頻中分享了三個殘酷的真相,讓我看清了真正的美國教育1、美國素質教育的最終導向依然是應試教育
  • 美國教育真相:年級越低 及格率越低
    作者 | 黃全愈美國沒有「快樂教育」的說法教育要減負,有人就說「美國的底層(窮人)才搞快樂教育」;應試教育要改革,有人就說「美國的頂層搞的是應試教育,中層才搞素質教育」。真相如何?他給我攤開幾張中文報紙:「這不是說的素質教育在美國嗎?」我一看,樂了。這不是我以前在《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上發的文章嗎?上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推行「素質教育」。但何為「素質教育」,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你真的理解了素質教育嗎?
    素質教育是什麼?人人都在吹捧,可是你真的理解嗎?從古雅典的柏拉圖式教育到現在的特色自由教育,這些都離不開一個條件就是:「素質教育」是一個針對性的教育,如果中國的學生和教師的比例能幾乎平衡才行。這個條件就限制了很多的事情,在如今的義務教育中是不可能存在的,義務教育是公共教育,特點是一對多的模式,儘量的會降低成本,讓更多的孩子能夠享受義務教育,與「素質教育」就已經背道而馳了,向每個學生都享受「素質教育」是不現實的。那麼真正的「素質教育」在哪裡呢?
  • 外國人提倡素質教育?到了美國才知道,原來是個騙局,大家全在拼
    現在,很多國人都在抨擊國內的應試教育是多麼落後、多麼不人性,應該多學學外國人的教育模式,提倡素質教育、解放天性、尊重孩子的選擇。總之,國外的月亮就是比國內圓。一位準備去美國讀博士的研究生,沒出國之前也抱著這樣的想法,認為國外的教育人性溫柔講素質,然而,等他到了美國之後,才發現原來全世界選拔人才的模式都一樣,美國人的教育也「殘酷」。
  • 關於國民教育,你未必知道的三個真相
    中國的教育質量如何?中國人只會考試嗎?為什麼中國人特別重視教育?這三個重要的問題,你以為的未必是真相。
  • 美國教育體制下的素質教育
    有些人羨慕美國的快樂教育,說他們教育人性化,學生可以一邊玩、一邊學,還有很多課外活動。 有些人羨慕美國的素質教育,埋怨我們的應試教育,似乎應試教育成了他們的一種心病。殊不知,在抨擊我國應試教育給學生帶來痛苦的同時,美國精英階層和富人子弟家的孩子為什麼還要進行應試教育,而不進行快樂教育呢? 美國富人區裡的公立學校資金多,教師工資高,對學生進行的應試教育;窮人區裡的學校資金少,學生只能接受所謂的快樂教育或素質教育。
  • 應試教育靠努力,素質教育看家庭,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孰優孰劣?
    然而,近些年,有人認為中國正採取初步步驟向美式的教育模式轉變,而美國似乎也有些朝著中國的方向發展。當下的教育模式,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不完美。雖然,應試教育被很多人吐槽,但是不可否認,應試教育更容易讓教育變得公平,更可以讓社會階層流動。因為,應試教育可以憑藉自身努力減少因貧富帶來的教育差距,而素質教育其實考驗的並不是孩子的智力,更多考驗的是家長的腰包。多數孩子生下來,天賦差異並不是很大,但是因為後天因素的影響,才產生了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