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對於餐飲企業的重要性舉足輕重,大或小,厚或薄,生動或無趣,一張既不起眼但又不可或缺的菜單上,是一場融合了藝術和心理學的謀略戰,這張小小的紙片,引導著顧客消費的方向,影響著餐廳的銷售額。今天,紅果家就從菜單的構思布局上進行分析。
一、首先是菜單的定位
一份邏輯清晰的菜單,應該具備以下的構思路徑
1,明確企業戰略(內核)
2,傳達正確的感知(中間)
3,貼切的表現形式(外在)
舉個例子:假設有一家定位是以家庭消費為主的餐廳,那麼他的菜單如何來通過上面的3層關係來一步一步設計出來呢?
首先,我們已經明確的這是一家「以家庭消費為主的餐廳(內核層)」,那麼他需要傳遞的感知是:家的感覺,溫馨,舒適,慢慢吃邊吃邊聊(中間層),所以他的文字表現就應該是:家常,簡單,易懂,說人話(外層)。
也就是說他的菜單完全不需要太多:「經過27道工序的,100年祖傳的」,或者是「世界級大師,原某某廚藝比賽冠軍」等這樣的宣傳文字。
照片也可以是簡單,無太多修飾搭配的簡約圖片,也就是利於消費者一眼就知道:「哦,是紅燒肉呀。」這種快速明了不會形成誤判的方式。否則,老人點菜的時候發現花裡胡哨的菜名,與時俱進的菜名,估計是會崩潰的。
影響一家企業的菜單,其實分為:內部+外部,超過30個關注點,或者說至少有30個關鍵字需要你去把握。
不同時期不同定位的企業,對菜單的要求也完全不一樣!有些企業完全不需要變更菜單,比如「沙縣類」,隨便開在全國哪裡,菜單都通用,因為沙縣的消費者的需求就是:裹腹+便宜。
另外還有一類企業就是「星巴克」,它也是「隨便開在全國哪裡,菜單都通用」,因為它的關鍵字就是:標準化+口味有預期。而有些企業的菜單則需要不斷優化與調整,以滿足消費者的各類需求。
二:然後說一些不合格的菜單
我見過的很多菜單,存在著很多問題,其中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就是「菜單定位模糊」。那麼,如何解釋這個「菜單定位模糊」這個話呢?
再舉幾個例子:
1)一家社交定位的餐廳,所有烤串就是菜單的全部。因為烤串從古至今就是一個社交屬性很強的產品。(想一想,還有什麼是社交屬性很強的產品?沒錯,它就是:小龍蝦!所以烤串和小龍蝦搭配在一起是可以的。但反過來烤串和酸辣湯放在一起就讓人受不了了,因為酸辣湯是家庭屬性的餐廳需要的一款菜品)
2)外婆家------一家做輕聚會的餐廳。所以年輕人就願意排隊。反觀,老年人不太多。因為他裡面的元素和產品就是年輕人喜歡的------不貴,有點B格,擺盤好看,家具等也符合年輕人的口味。
3)小南國和俏江南------商務宴請。
不合格的菜單,細節方面就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缺少兒童的菜品標示,缺少菜品的辣度標識,菜單通篇沒有企業的二維碼等等。
總結:
菜單長什麼樣,目標人群就長什麼樣,反過來亦然。一張小小的菜單裡包含著大學問,不僅要梳理出自身的品牌基因,還包括根據市場和人群、數據的分析,對品牌故事的重視,對創新思維的更新等等策略。
同時也不要局限於單一紙質菜單,在數字點餐到來之時,要做好流量引導、多渠道與消費者互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