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攜帶超500種冠狀病毒,為何自己不生病?它每天都在「發燒」

2020-12-25 樂樂醫生科普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給大家打得措手不及,很多的小型產業因為疫情的原因而倒閉,很多的家庭由於疫情原因失去了工作,該下崗的下崗。好在經過全國上下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控制,恢復了往日的繁華,很多人表示為生在中國而感到自豪。

眾所周知,在疫情爆發初期,很多的病毒攜帶宿主,被大家發掘了出來,其中蝙蝠就是其中之首。

蝙蝠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動物,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外耳向前突出比較靈活,靈動靜短胸及肩部寬大胸肉發達,經常居住在一些大小的山洞,古老建築物的縫隙,天花板隔牆以及樹洞山上的巖石縫中。

一、有關蝙蝠冷知識:

1、古時在民間說法

蝙蝠一直被視為「吉祥」的徵兆。因為「蝠」和「福」諧音,代表著吉祥幸福,倘若家裡飛進了蝙蝠,其實是一種很好的預示。

2、說法

蝙蝠捕食是靠著超聲波來進行,所以蝙蝠飛進家裡可能為了逮捕家裡的昆蟲,還有可能是因為房型或者是家裡的居住環境,蝙蝠會在家裡築巢,但是這個時候要小心警惕。

小小的一隻蝙蝠,卻被稱為「自然界的毒庫」,小小身體卻有多種病毒,科學家已經在全球200多種病蝙蝠身上發現了超過4100多種病毒,其中單單冠狀病毒就超過了500種。

二、有蝙蝠飛進家裡怎麼辦?

其實蝙蝠比較喜歡陰暗,潮溼,黑暗的環境,倘若家裡飛進的蝙蝠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夜晚時候把家裡的燈全都打開,也要打開窗子。這樣它感受到光線的刺激,就會從窗戶飛出去。

蝙蝠比較害怕聲波,可以用雷達之類的電子聲波器控制它往家裡飛,同時也能達到驅趕蝙蝠的作用。

三、蝙蝠攜帶超500種冠狀病毒,自己卻不生病,每天都在發燒

其實蝙蝠作為唯一能飛行的哺乳動物,它在飛行過程中身體會釋放出大量的熱量,體溫高達41度,人體的正常體溫在36度到37度之間,發燒時候也就才三十八九度,而蝙蝠正常的體溫就能達到41度,可以說相當於人體發高燒的一個狀態。正是因為它這一特點可以減少體內病毒的數量,影響病毒的複製,加快機體的免疫反應,進而減少病毒對機體的損害。

蝙蝠是一種比較聰明的生物,它身體裡的免疫機制既不會殺死體內的病毒,還可以與病毒和平共存,這樣的話他的體內攜帶多種病毒也不會對他的身體造成任何的傷害。

蝙蝠雖然長相比較可怕,但是它屬於晝伏夜出的飛行動物,棲息於懸崖洞穴之中,與人類不會有任前的接觸,而且居住的相對人類居住的地方比較遠,所以說一他不會給人類帶來很多的傷害,希望人類也不要去傷害他們,濾鏡大自然,有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和平共處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當下,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輸入的病例也數據在不斷增加。不要再去獵殺蝙蝠和野生動物,攜帶的病毒可能對它們沒有影響,但對人造成極大損害,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健康,每一個人都應付出努力!

相關焦點

  • 「毒王」蝙蝠隨身攜帶4100多種病毒,如果被消滅了會有嚴重後果嘛
    如果要問地球最強毒物是誰,那非蝙蝠莫屬,據科學家統計,蝙蝠身上攜帶有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蝙蝠有一份驚人的可怕病毒清單,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等等,蝙蝠甚至還會傳播狂犬病毒。
  • 英媒:研究發現非洲蝙蝠身上潛伏7種新型冠狀病毒
    參考消息網5月20日報導英媒稱,研究人員在加彭蝙蝠體內發現了七種新型冠狀病毒,但是尚不清楚病毒是否會溢出到人類身上並引起類似於新冠肺炎的瘟疫。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5月18日報導,人們已知冠狀病毒可以從蝙蝠跨物種寄宿到人類,並引起嚴重疾病。迄今發現的蝙蝠體內的冠狀病毒絕大部分是在亞洲蝙蝠體內發現的,但是現在也發現越來越多的非洲蝙蝠也攜帶冠狀病毒。
  • 蝙蝠長相難看,為何還有人吃得下去?馬來西亞人:有點像雞肉味
    雖然說它已經盡力的長得不像食材了,但是並沒有逃過人類的手心。特別是在東南亞、非洲等地區,依然會有很多人喜歡吃這樣的東西。蝙蝠攜帶著大量的病菌病毒。蝙蝠是超級毒王,是病毒的自然宿主,作為全球攜帶病毒最多的動物之一,蝙蝠自己卻百毒不侵。
  • 雙語常識_蝙蝠與病毒_看完這篇文章還敢吃蝙蝠的我絕對服
    世界各地的蝙蝠比其他哺乳動物攜帶更多病毒。這些病毒通常似乎並不傷害攜帶它們的蝙蝠,可見病毒和蝙蝠經歷了漫長的共同進化史。從蝙蝠到人類的傳播要麼通過接觸感染的蝙蝠直接發生,要麼通過中間宿主間接發生,中間宿主包括被蝙蝠的血液、唾液、尿液或糞便汙染的家養或野生動物。
  • 為什麼感冒和冠狀病毒難捨難分,瞧瞧冠狀病毒的前世今生就懂了
    新型冠狀病毒幾個月來一直都是全球各大媒體的頭條。但是你或許不知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接觸冠狀病毒,也會因為它們而患上一種常見疾病——普通感冒(非流感),而且首個人類冠狀病毒因為感冒才被發現的,來真正認識一下冠狀病毒的身世。什麼是冠狀病毒?
  • 壞消息不斷,「瑞獸」蝙蝠最近可真是倒了血黴
    澳洲、南美蝙蝠進犯城市,帶來巨大風險據新華社援引來自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公共衛生部的消息報導,2020年初以來,雪梨以北的獵人谷地區先後有7人被蝙蝠咬傷或抓傷。經查,襲人蝙蝠身上攜帶致命的澳大利亞蝙蝠狂犬病病毒。
  • 被誤解的蝙蝠:捕殺蝙蝠可能帶來最危險的生態報復
    蝙蝠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存大約1390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各種生態系統都有它的身影。今天,即使我們知道蝙蝠在生物鏈中扮演的角色、為人類提供寶貴的服務,但由於它大多只在夜間活動,我們對它仍知之甚少,誤解也甚深。
  • 研究稱「生病」的吸血蝙蝠會與同伴「保持社交距離」
    據外媒報導,在COVID-19大流行出現之前,蝙蝠長期以來就「名聲不佳」。這些生活在群居地的高流動性生物是眾所周知的病毒庫,包括冠狀病毒,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這些病毒可以蔓延到人類身上。但這些無辜的動物卻被不公平地對待。它們是重要的傳粉者和害蟲控制者。
  • 除了蝙蝠還有幾種野生動物攜帶大量病毒
    除了蝙蝠攜帶200多種病毒還有幾種野生動物也攜帶大量病毒。水貂水貂生活在淡水區域,是典型的肉食性動物,它們會捕捉小型哺乳動物,魚類、兩棲類、鳥類、小龍蝦、蟹、昆蟲和蠕蟲,也可能捕食兔子、松鼠、爬行動物、蝙蝠和蝸牛有時也吃腐肉,水貂的食物來源一般根據季節和地點來變化,作為生存分布較廣的野生動物,水貂身上攜帶的細菌和病毒種類也是複雜繁多的
  • 四川蝙蝠動物學家:蝙蝠是人類的好朋友
    此消息一出,朋友圈迅速跟上,圖文並茂的網文《一隻蝙蝠的自述》在自媒體刷屏。在這裡,蝙蝠自述為「長得醜、脾氣怪、性格孤僻,全身還攜帶了100多種病毒」的「毒王」。一時間,不少人都對蝙蝠產生了恐懼情緒,甚至談「蝠」色變。蝙蝠是不是真如網文所描述的那樣可怕?我們該怎樣與它和平相處?記者採訪了四川專門研究蝙蝠的動物學家、綿陽師範學院教授石紅豔,讓我們一起更科學地認識蝙蝠。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抵抗力和環境保護才是解藥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鬧的大家坐立不安,手忙腳亂,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病毒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從大數據來看還在每天增加。治癒大於死亡人數,這也是一件好事。那麼,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治癒,而有些人卻抗不過去。還有些人根本就沒什麼事。
  • 蝙蝠如何被感染的?它的免疫系統如何在保持健康的同時攜帶病毒?
    蝙蝠可能會咬人,或者人類可能會吃蝙蝠以前咬過的水果,或者人類可能會接觸到蝙蝠的糞便。另外,蝙蝠可能被人類捕獲並吃掉,因為在非洲和亞洲的部分地區,蝙蝠通常是蛋白質的來源。 然而,蝙蝠是如何成為伊波拉病毒攜帶者的,目前尚不清楚。在Kitum洞穴中,有許多昆蟲、古老的巖石和晶體結構,處於乾燥、不新鮮的環境中。
  • 上帝的寵物:蝙蝠究竟是什麼物種進化的?為何那麼毒自己還不死?
    蝙蝠的帶毒體質蝙蝠在大家印象中並不是一種吉利的動物,所以和它接觸也相對較少,大家對這種毛茸茸、而且還會飛的動物,實在不太感冒,但你有一點不得不承認,蝙蝠這種動物實在是太牛逼了,簡直就是上帝的寵物!其次就是它會飛,全世界只有兩種高等動物能飛,一種是鳥類,另一種蝙蝠,其它的就只能歸類到昆蟲行列了,除此以外天上能飛的就還剩下飛機,所以這個上帝的寵物真是優待了!
  • 冠狀病毒的「輪迴孽緣」
    目前已知的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有7種:HCoV-229E、HCoV-OC43、SARS-CoV、HCoV-NL63、HCoV-HKU1、MERS-CoV、2019-nCoV。目前已知冠狀病毒大部分見於蝙蝠,人類住所周圍的哺乳動物則可充當中間宿主,進一步造成病毒基因的重組和變異。冠狀病毒最早發現於1960年代,在禽類中發現的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隨後又在患普通感冒的人類鼻腔中檢測出。
  • 帶你深入了解蝙蝠,看「蝙蝠俠」科普神秘的蝙蝠
    蝙蝠在這個春節竟然意外走紅,原因是它攜帶了與疫情相關的新冠狀病毒,病毒學專家認為新冠狀病毒很可能來源於蝙蝠,理由是病毒基因測序相似度相差無幾,到底當前的新冠狀肺炎病毒是不是跟蝙蝠有直接關係還有待科學家地細緻研究,蝙蝠是不是躺著中槍我們暫且先不管,小編這期為大家採用另類風格的寫法來科普一下蝙蝠,特意請來了蝙蝠中的代言人-----"蝙蝠俠"來科普蝙蝠自己的故事。
  • 蝙蝠身上為何如此多病毒?是與生俱來的?科學家如此解釋
    在很多時候,人類都以「地球的主人」自居,站於食物鏈的頂端,聲稱自身是主宰。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人類充其量只能在大陸某些區域內「橫行」,很多禁區依舊是他們不敢觸碰的,所以說「地球之主」的名號是名不符實。提及蝙蝠,很多人腦海中便會聯想到這樣一個場景:在一個黯淡無光的黝黑洞穴中,一隻只蝙蝠倒掛在牆壁上,一旦你拿著手電筒進入洞穴,蝙蝠就會以你為目標,振動著翅膀衝向你,甚至還會咬上一兩口。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慄。你對於蝙蝠的了解有多少呢?為何它的身上會攜帶著如此多病毒?
  • 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染上後,身體有怎樣表現?自保需做什麼?
    冠狀病毒是不分節段的單股正鏈RNA病毒,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在有包膜的顯微鏡下,能夠看得出,它的形狀是有明顯的棒狀粒子突起,在2019年12月31日被初步的定性為病毒性肺炎,隨著爆發的程度,專家不斷的在研究,在2020年1月7日成功發現致病菌是一種新冠狀病毒,在1月9號時將之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命名2019-nCOV。
  • 為什麼蝙蝠攜帶這麼多危險的疾病?英語和中文同時告訴你真相
    所以蝙蝠的超動力線粒體意味著極高水平的氧化應激——這反過來意味著持續高水平的DNA損傷。But since bats don&39;ve evolved ways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all this flight-related damage.研究人員一直懷疑它們已經進化出了保護自己免受飛行相關傷害的方法。
  • 蝙蝠何時從「福」變成了「禍」?
    大家對蝙蝠應該都不陌生,可以說有人的地方,基本上都有蝙蝠的存在,除了極為惡劣的環境,例如北極、南極或者海拔極高的地方。當然它也有一個分布的趨勢,由於熱帶地區的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因此熱帶地區蝙蝠種類比較多,隨著緯度逐漸提升,其種類會慢慢減少。蝙蝠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因為它代表的不是一種動物,而是一大類動物。
  • 石正麗團隊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狀病毒的源頭可能是蝙蝠
    石正麗團隊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狀病毒的源頭可能是蝙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2 12:58:31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推測新冠狀病毒的源頭可能是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