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人類流行教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在中國,人們把分享視為美德。反之,則是你為人小氣,不討人喜歡。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討人喜歡的人。所以很多家長在孩子不願意和其他小夥伴一起分享玩具的時候,會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
比如,你怎麼這麼小氣。小氣鬼是沒有人喜歡的。你大一點,你應該讓著弟弟妹妹。
等等這些,強迫孩子做自己內心不願意做的事情。如果孩子還是不願意,有的大人甚至是動用武力。
可是,這樣做,真的教會孩子如何分享了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除了語言的逼迫和武力的威脅,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讓孩子學會與同伴一起友好地玩玩具呢?方法自然是有的。
第一,請不要強迫孩子去分享。
分享自己的東西,這應該是一個自發的過程,而不是被逼迫的。
孩子小的時候,玩具對他來說也許是最重要的東西之一。
記得我家孩子一周歲多的時候,鄰居家的小孩子來一起玩。我媽經常會讓孩子把玩具拿出來給弟弟玩。
可是,孩子不是每次都願意主動拿出來的。這個時候,我媽會說,這麼小就學會小氣啦。你大一點,你要跟弟弟一起玩。
那時候孩子還小,根本不懂這些,就是不願意給。
還好,我媽也沒有太多強迫孩子。只是對鄰居尷尬的笑笑,然後拿點零食來哄鄰居家的小孩。
後來,每次孩子調皮的時候。我爸媽會說,你再這樣,我就把你的玩具送給某某(鄰居家的小孩)啦!
孩子一開始還很緊張,可是後來聽多了,也就麻木了。只是,他不再喜歡去鄰居家玩了。
後來聽說,鄰居家的大人也會經常這麼說。鄰居家的那個小孩後來也不太願意來我家玩了。
孩子的一個很好的玩伴,也許就這樣無形中被疏遠了。
大人們本意是好的。可是用的方式錯誤了,不僅傷害了孩子,還無形中給孩子帶去了很多心理上的陰影。
我一開始遇到這樣的問題並不知道如何去做。只覺得,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和別人家的孩子分享玩具,自己會有些尷尬。因為,我們從小也是被教育要分享的。
哪怕內心裏面再不願意,面子上還是會假裝一下的。
可是孩子不同,他們不會假裝。
而我,也不希望孩子小小的年紀就學會了假裝。
第二,不強迫孩子分享,那該如何處理?
我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每次她從外地帶女兒回來,我們都會帶著孩子一起玩。
她的孩子比我家的孩子大半年。可是,我們每次去她們家玩的時候,從來沒有聽到過一句說,你比弟弟大,你要讓著弟弟之類的話。
每次和她一起玩,我總能學到很多很多。
前兩天,我帶著孩子去她家玩。
一開始,她家的孩子並不願意和我家的孩子一起玩玩具。
孩子鬧小脾氣,可是好朋友並不生氣。她笑著對孩子說,你為什麼不願意和弟弟一起玩?
這是我的玩具。
可是,今天你是小主人,弟弟是客人哦。你不給弟弟玩,那下次我們去弟弟家,他也不給你玩,你會不會不開心?上次我們去弟弟家還玩了汽車和積木的。你記不記得了?你想想,給一個什麼玩具弟弟玩呢?
孩子想了想,指著一個玩具說,這個。
於是,孩子們開心的玩起來了。
每次好朋友回來,我幾乎是一有空就過去玩。因為她的一言一行真的會給我很多啟發和思考。
這一次一起玩,讓我對分享玩具這件事情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啟發。
而且,這一次,我做得不好。
對於朋友家的孩子來說,第一,弟弟是好久沒有一起玩的玩伴,感情基礎不深。第二,這是我家,所有的玩具都是我的。我不想給別人玩的時候,就是不想給。第三,給弟弟玩玩具也沒有什麼好處呀。為什麼要給弟弟玩?
所以,如果下次她們再回來。我們去玩的話,應該帶一個玩具去,可以交換玩。這樣,孩子才會更好地玩起來。
打個比方,如果你一個不熟悉的朋友,總是到你家來蹭吃蹭喝的,你應該也不會開心到哪裡去。可是如果這個朋友,每次都買了菜過來,大家一起吃。我想,你即使不太喜歡,也必然沒有之前那樣不開心。
我想,這可能是一個道理吧。
對於孩子來說,他的東西很重要。請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去強迫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