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社群|一起做社群(一)社群的商業邏輯

2020-10-20 敏芊的人間理想

在同一層面的問題往往無法解決,要由更高層面來幫助解決。

——愛因斯坦

同理:

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同一層面,想解決問題,所帶來的成本越來越高,因為:

01

你沒什麼錯,

只是太老了。

——馬化騰

線上有流量,沒錯,但是太老了,從數量上看沒啥紅利了,普及率都60%了,還能翻騰出啥浪花來。

難道正如網上流傳網際網路的爆發期已過嗎?

並不盡然,其實網際網路已逐步向圈層化轉變,從「粉絲經濟」迭代為「圈層經濟」,從而催生了異常火爆的「社群經濟」。

例如:內容的訂閱,產品的私人訂製,淘寶預購等等,商家逐漸都開始迎合用戶的「特定口味」,這種現象的產生,就形成了「圈層經濟」。

而「圈層經濟」的體現方式,就是社群。

從發展的趨勢來看「社群經濟」要比網際網路之前的「粉絲經濟」牢靠的多。

why?

通俗來講:「粉絲經濟」指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偶像通過「粉絲」來獲得盈利的一種經濟模式,「粉絲經濟」有幾個特點,如圖:

如果能抓住這些特點,偶像就能快速、直接獲取豐厚的收益。

但在「粉絲經濟」中,偶像與粉絲的關係是直線,偶像一般只是把信息傳遞給「粉絲」,很少跟「粉絲」互動。

如圖:

而「社群經濟」則不同,偶像和粉絲之間是雙向的,粉絲和粉絲之間也是雙向的,彼此都可以交流。如圖:

可見「粉絲經濟」和「社群經濟」的核心區別是「互動」!

創始人與用戶之間能夠雙向互動,用戶之間也能互動的結構,才能成為「社群經濟」。

例如:中國首個O2O高端女性社群「瘋蜜」即是以「社群經濟」模式聚集中國最優質、最時尚也最會享受的高端女性群體:精英、名媛、行業達人等等,涉及的領域包括商業、理財、公益、美容、時尚、運動、旅遊、美食等。

因此社群的基本邏輯:創業者把用戶固定在一個圈層之中,然後根據用戶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營銷活動,逐漸,用戶就變成粉絲,而粉絲收到的「社群價值」,並為之著迷的,就會變成「鐵桿粉絲」!

變成鐵桿粉絲又能如何呢?一切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活動,都是耍流氓。哈哈!

美國知名學者凱文·凱利曾提出「1000鐵桿粉絲」理論,他認為對創作者而言,1千個鐵桿粉絲就能餬口。

而這個「1000鐵桿粉絲」,對社群運營同樣有效,一位創業者只要能獲得1千鐵桿粉絲,就能養活團隊和自己了。

因此社群想要賺錢,就必須遵循以下運營公式:

賺錢=IP✖️吸粉✖️洗粉✖️變現手段

02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談社群:

對於企業而言,商業模式顯然屬於上層建築,馬克思告訴我們「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那麼承載商業模式的物質基礎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海量的用戶資源,而社群可以說是用戶中的用戶——超級用戶群。

顯而易見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能走多遠,取決於用戶基礎有多夯實,社群與商業模式是什麼關係?

社群就是用來夯實用戶基礎,鞏固和擴大用戶基礎的唯一路徑,最終發現社群強弱決定了商業模式勝負。

財經作家吳曉波說,對於商業模式來說,一個有價值的社群形成更重要,擁有好的價值觀的社群形成以後,商業模式自然而然就會實現。

然而目前大多數企業依然把社群當作營銷渠道,按照那套微商朋友圈賣貨的邏輯運營,想法沒錯,但是高度不夠。

只有極少數企業已經感受到社群的力量,認識到社群是商業模式的載體。

例如:小米的三大策略和三大戰術就充分詮釋了社群對於企業的重要性:

三大策略——做爆品,吸粉絲,發展自媒體

三大戰術——擴大口碑事件,互動方式,開放參與節點。

今年小米又踏入了新風口S2b2c(社交電商)創立了「小米有品」。

這一系列都證明了社群模式背後的商業邏輯

社群模式=IP+社群+場景+分享經濟

在企業轉型、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社群用來催化用戶關係,建立用戶信任,擴大用戶基礎。

場景用來強化用戶體驗,讓用戶感覺物超所值,誘發新需求。

分享經濟主要解決社群商業化和持續發展的問題,用戶不僅是體驗者、消費者,也是分銷商。

通過分享模式不僅可以鎖定用戶,與用戶形成利益共同體,還可以通過用戶口碑裂變引發同頻共振效應。

03

社群這種商業模式,說小了,初創者能玩:

無非就是一群人通常有相同的興趣、愛好和價值觀,當然也會有共同的利益,大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社群。

當然也不能說社群就是一批人的集散,事實上集聚背後的真正原因是「價值點」,而這種價值點,像膠水一樣把每一位社群成員聯結在一起。

比如「秋葉PPT社群」,很早的知識付費社群,而創始人秋葉,說過一句話:社群是基於網際網路的新型人際關係。基本上是對社群的高度總結。

說大了,現有成熟企業應該思考如何向社群模式轉型。

因為社群就像高速公路一樣成為商業的基礎設施,路修好了,各種車都可以跑,社群建好了,可以嫁接各種商業模式。

假如把用戶比作一座黃金礦山的話,那麼你從中開採了多少?1%、5%還是10%。

用戶的能量和價值發揮了多少?5%、10%、20%,怎樣才能讓用戶的能量和價值得到最大化的釋放?到底是什麼決定用戶價值的發揮?

相關焦點

  • 敏芊:我要做社群|一起做社群(四)社群營銷
    很多朋友私下問我,社群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模式了,為什麼還這麼費勁的寫。好吧......原因一、本文開篇已說明原因二,最近網絡充斥著各種私域流量運營,私域流量方法論,私域流量變現.......既然,流量,在存量,那所謂的私域流量想要最大限度的變現,無非還是社群,因為社群既是提高轉化率和復購最好的魚塘——而:社群營銷
  • 敏芊:我要做社群|一起做社群(三)社群變現
    中秋是,一個月亮的狂歡,一群月餅的孤單。Protocol),而是代表個性(Individual Personality)。IP邏輯是一樣的。案例一、比如我最近接觸一個專家,做醫療服務領域,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兩點:看病難,看病貴。定位人群:中產階級,為什麼是這些人群?
  • 耕墨:玩轉社群營銷?1大思維+6大社群模型,拿回去直接落地!
    ,社群的商業模型是非常適合我們轉型的。窮人,永遠在要要要(索取思維)富人,永遠在給給給(輸出思維)大神,給的光光光!這時候,很多人肯定有很多的疑問,為什麼要繞一圈,做社群就是為了賣貨賺錢嘛,整這麼繁瑣幹嘛
  • 健豪心商業:透過「一帶一路」,引爆社群的超級玩法
    :社群將成一切商業的入口。:中國(第2大經濟體)同好:市場開放共同富裕規則:雙邊協議/諒解備忘錄亞文化:儀式感如「一帶一路」峰會自組織:各類「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區域合作持續機制輸出:市場持續開放當然,這個是比較理想的社群架構,不是每個成功社群的「8個支點」都那麼全面,但「鐵三角」是一定要有的,否則社群很難穩定建構,良性持續發展。有的社群建立後,聚人很快,也有相應的產品供給,但很快分崩離析因為社群領袖沒有提出強有力的價值觀主張,領引社群成員。
  • 梅教主,為什麼一夜之間,所有老闆都在鋪天蓋地的學做社群營銷
    (尊重版權 翻版必究)韓鳳梅,網名梅教主,社群空間站聯合創始人,草根逆襲之神,社群空間站最大團隊一直以為線下的生意還能維持,甚至有的已經列出宏偉計劃,不想此刻一個「武漢」特殊情況迅速把美夢打入谷底…梅姐帶你看下,這個最核心,最要命,最靈魂深處的問題:為啥想賺錢必須要做社群?
  • 點格爾汗:讀懂深度社群底層商業邏輯,輕鬆運營網際網路商業
    前四節課講了實體店實現一站式賺錢邏輯和商業架構的底層邏輯,其中都提到了社群,社群是新零售商業的底層支撐,我們在不斷的反覆的提一句話「所有的商業都值得用社群在重新做一遍」。做社群商業首先要深度理解社群的商業模式,那什麼是深度社群?
  • 唐昊:什麼是社群化商業模式?為什麼要打造社群化商業模式?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商業模式,是基於跟用戶的深度交互,情感與信任的建立是實現商業價值的唯一途徑。一、什麼是社群化商業模式?比較常見的幾種商業模式有:1, 社群電商社群電商實質上就是,我有商品,通過社群作為渠道賣給你。如今,電商已成了很多人做社群的動力和目標,社群只是他們的工具,比如母嬰社群、美妝社群等等。2, 社群教育說白了就是為知識買單。
  • 耕墨:(乾貨必讀)社群裂變落地實操,一站式解決你的困惑!
    可是還有許多商家並不知道精準定位該如何做,更不知道社群裂變是個什麼鬼,那耕墨今天就帶著大家先從社群裂變的理論知識,再到如何實戰落地,一站式為你講解,保證你拿回去就直接能落地,關於社群、創業、營銷、到社群矩陣搭建,你以後關注我一個就夠了
  • 「社群」不是雞肋,只是你沒領會
    團隊的行動力很強,迅速打造了一個叫品樂家的社群新零售平臺,基於線下實體店做社群的構建和運營,以大區為單位,要求各店家添加老顧客的微信並邀請其加入微信群,同時要求負責人做微信群的運營。接著又做直播+社群+新零售。
  • 4年社群未死,我是怎麼做社群的
    社群的價值但凡是連接,那麼它就必然有存在的價值,下面僅從我做的簡法運營社群為例,來看社群的價值。要明確的一點是,連接必然是為了滿足某種需求,如果沒有價值,社群就沒有存在了的意義。我從2015年開始做社群,也做過很多群,最後只保留了網際網路運營合作交流群(簡法運營1群的前身)。
  • 玩社群,怎麼做好裂變
    想想自己雖然沒有親自搞過直播,但是社群這個事情也算是玩了六七年了:從最開始,14年就將線下培訓機構的流量放在微信社群裡來裂變引流和日常維護(當時幾乎所有培訓機構用的都是電話銷售的邏輯);然後做了電商服務商,維護電商人的社群,靠幾個社群撈了第一桶副業的金;接著去了某TOP級的電商公司,複製新媒體和社群業務
  • 5步讓小白清楚如何做社群營銷!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目標用戶為年輕女性的社群,在運營時就會重點針對「年輕女性」這一群體,比如在引流的時候會送出這一群體普遍喜歡的化妝品等,以保證引來的用戶足夠精準。社群建立的原因足夠明確,後面的營銷道路才會更好走。
  • 唐昊:為什麼要學習社群?如何通過社群來賺錢?(深度揭秘!)
    為什麼要學習社群?怎麼利用社群來賺錢?關於這兩個問題我是深有感觸,因為我身邊,有很多通過社群翻身的企業,實體店老闆,普通的創業者以及小白等等。都是通過社群,讓自己徹底翻身。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為什麼要學習社群?又如何通過社群來賺錢?
  • 學會這兩點,讓社群永遠屹立不倒
    現在很多人都在做社群,但是,真正能把社群做好的非常非常少,很多人在做社群運營的時候,由於各種因素,導致社群沒有形成正向的運轉,並且社群的用戶信任度也不高,那自然而然,沒過多久,這個社群就會淪為廣告群或者死群,甚至解散。所以,我們今天分享的主題,就是如何讓社群活躍起來?
  • 麻紳士,社群新商業,創業者必須要掌握的54維度和理解六層次
    我們做社群運營的,在群裡有很多粉絲顧客,他們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我們要學會運用換框工具,來改變顧客的需求,同頻共振。首先我先講一下理解六層次理解六層次在NLP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神經邏輯層次是由以下神經物理結構的「等級」構成:環境:神經末梢系統——感官和反射作用。行為:運動神經系統——有意識的行為。
  • 社群線上,線下商業模式
    那這三個呢,就是整個社群商業模式的【黃金三角】那麼這個黃金三角當中,我們就要去研究到底引流在社群當中如何做?我看到很多人在做社群啊,這個發朋友圈然後呢,拉一幫人進群,拉了群之後呢,就在這個群裡面發廣告,然後發福利,然後發送紅包。
  • 虎帥社群新商業:小白必知的社群變現5大絕密招式
    最近這幾年,社群被炒得太火了,看著成功案例,激動不已,好像只要殺進去,就能撿錢一樣有很多人想通過社群來賺自己的第一桶金,這固然沒錯,也是應該要做的事,但是據我們觀察,結果卻事與願違,大多數人都是失望而歸。那麼,做社群有哪些變現方式呢?很多人認為做社群難就難在變現,不僅拉新難,留存更難,就更別說是變現了。
  • 唐昊:2020年企業與社群之間的聯繫,如何通過社群來提高盈利點?
    在幾年前,說社群是趨勢,然而,現在社群已經成為每個企業的不可缺少的必備工具,正如某專家說的,「不做社群的企業都是在裸奔」。社群是什麼?每個人的理解不同,我個人覺得是:一群人因為某種利用價值而聚在一起,就稱之為社群。社群也不等於微信群,但是我們經常說的社群容易默認為微信群。只能說,微信群是社群的其他其中一個工具/場景/平臺。
  • 每天800人到店,100W+月流水,實體店如何巧用「社群」翻盤?
    任何行業做社群營銷,一定要具備體系與閉環,如果只做引流,一定會遇到這個問題:用戶來的快,走的也快推薦各位了解一個在APP運營中常見的一個,AARRR營銷模型:獲取用戶(Acquisition)→提高活躍度(Activation)→提高留存率(Retention)→獲取收入(Revenue)→自傳播(Refer)
  • (圈子社群)母嬰類產品如何做社群?
    今日分享的主題是:母嬰類產品如何做社群?接下來從4個維度進行詳細分析:1、流量端:抖音、微博、公眾號、其他平臺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流量內容矩陣:輸出內容、設置誘餌2、朋友圈運營3、個人微信號:用戶畫像:(1)嬰幼兒1-3歲 (2)兒童3-6歲 (3)學齡期>7歲用戶分層:泛粉:通過各種渠道引流過來的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