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為他親題「勳昭作育」:清華大學今猶在,再無校長梅貽琦。1930年,國民黨實行軍事化管理,希望學生能為國民黨所用,當時的校長羅家倫可是積極配合政府。於是,有自由精神和獨立思想的學生們不樂意了,他們罷課、遊行,激烈反抗,甚至逼走了羅家倫。然後政府又派來了喬萬選,喬萬選有槍,但學生們還是不怕。
於是喬萬選也被學生們給嚇走了,而且留紙條:將永不任清華校長!於是,清華的校長不斷的更換,但就是沒有人可以壓制住學生們,清華大學成了最讓政府頭疼的地方。但沒有校長是不行的,學生們還和政府談了條件,但還是沒有合適的,校長的位置就這樣空了11個月。
後來,九一八事變,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又惹怒了學生。於是鎮不住學生的蔣介石叫回來了一個人。他就是梅貽琦。梅貽琦長得斯斯文文,但是他在清華大學的一番演講,卻徵服了這群膽大包天的學生們。梅貽琦說,辦大學就2個目的:研究學術和造就人才。梅貽琦不僅搞定了學生,還搞定了一堆厲害的教授。當時的教授有陳寅恪、金嶽霖、楊振寧、葉企孫、朱自清等。
梅貽琦家境貧寒,當了校長後還是很貧寒,自己還把校長享有的一些待遇給取消了。梅貽琦甚至在晚上的時候,和妻子在路邊賣糕點。於是所有人對梅貽琦另眼相看,以世間最簡單的品格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學生。
梅貽琦在清華網羅了大批優秀的人才,這其中就包括華羅庚。後來還破格提拔了吳晗和錢鍾書,包括陳寅恪也是梅貽琦推薦的。在梅貽琦的領導下,清華大學迎來最黃金的時代,精英薈萃。
1962年5月19日,梅貽琦去世,蔣介石親題「勳昭作育」,人們自發來為梅貽琦送靈。為了紀念梅貽琦,人們將他葬在臺灣清華大學校園裡,取名為梅園。不禁感嘆:清華大學今猶在,再無校長梅貽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