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上方↑↑棗莊國學教育促進會一鍵免費關注
國學角——歷代文化名人系列
序言
國學,是以「經史子集」為核心的中國學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與根基。國學復興,是民族復興的重要內容。
棗莊,地處中華民族文明發祥地腹心,曾是國學重心與制高點,應具文化自信與擔當。
中華民族文明歷程中,往聖先賢林立,大師巨擘迭起,故有當時之輝煌,今日之豪邁。然而,星漢燦爛,令人迷濛難辨;輝光紛呈,使人目不暇接;為承前響而接長流,瞻豐碑而致禮敬,棗莊市國學教育促進會集眾智,納群言,創建「國學角」,整理「歷史文化名人」系列,配以朗誦等形式推出。
請諒才疏學淺之短,懇賜點石成金之教。
是為序。
王洪鐵
國學角之十七
歷代文化名人——
明代離經叛道者李贄及其「前輩」之羅隱
(王洪鐵整理)
羅隱
羅隱(833—910年),字昭諫,號江東生。今浙江富陽市人,唐代詩人。其曾祖羅仙,曾任福州福唐縣令。其父羅修古,曾參加過考試,未得功名。羅隱十多歲,家道破落,但以詩文名揚天下,尤善詠史,為時人所推崇。其與同族另外兩後生被稱「三羅」。羅隱20歲應進士舉,即在20歲前,就中了舉人。但是,歷七考而不第。原來,其考卷中屢屢語涉譏諷,既揭露官場朝廷黑暗,又違背「溫良恭儉讓」之古訓。如:
雪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本來是瑞雪兆豐年,但在羅隱筆下,卻成了貧苦者災難。
西施
家國興亡自有時,
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
越國亡來又是誰?
傳統觀點是將吳王夫差亡國歸罪於西施,為帝王無能及奢靡減責。而羅隱卻力翻千載舊案,揭露亡國之因是當權者誤國。
孟浩然墓
數步荒榛接舊蹊,
寒郊漠漠雨悽悽。
鹿門黃土無多少,
恰到書生冢便低。
(襄陽有鹿門山,孟浩然曾隱居此山。)
羅隱藉此批判當時對書生的冷遇。
華清池
樓殿層層佳氣多,
開元時節好笙歌。
也知道德勝堯舜,
爭奈楊妃解笑何。
羅隱赤裸裸諷刺皇帝好色怠政。
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
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表達對貧苦百姓之同情。
感弄猴人賜朱紱
十二三年就試期,
五湖煙月奈相違。
何如買取胡孫(猢猻)弄,
一笑君王便著緋。
羅隱辛辣批判唐昭宗寵信弄猴伶人,荒誕誤國。原來,黃巢起義爆發,唐昭宗逃難,有個耍猴藝人隨駕侍候。唐昭宗一高興,賞賜耍猴人五品官職,使其身穿紅袍(朱紱),並賜官名「孫供奉」。
前二句是羅隱自訴,寒窗幾十年,赴考十二三次,遠離家鄉美麗風光。後二句是說,辛苦讀書,依舊布衣;不如弄猴人,一旦取得皇帝開心,便獲賜官職,身披朱紱。
贈妓雲英
鍾陵醉別十餘春,
重見雲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羅隱初次赴京趕考,經過鍾陵縣時,結識了當地官妓雲英。羅隱才高,雲英色藝兼美。皆是佼佼者。12年後,羅隱下第路過鍾陵,又與遇雲英。羅隱白衣,雲英未嫁。所以,皆是天涯淪落人。
黃河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崑崙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佔鬥客槎輕。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羅隱借事寓意,抨擊和譏諷科舉。
官場、科場如黃河一樣混濁,即使把阿膠都傾進去,黃河也難以澄清,不能使昏庸的當道者明白過來。到達「銀漢」通到朝廷,取得顯位,必使用河道般投靠逢迎的「曲」招,而非學問。黃河發源於崑崙山,源頭就不清澈。大唐糜爛,是皇帝、朝廷、豪門、貴族不乾淨。漢高祖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時,曾經立誓,說:到黃河象衣帶那麼狹窄,泰山象磨刀石那樣平坦,你等爵位才會失去(意即永不失去)。漢代張騫奉命探尋黃河源頭時,坐了一隻木筏,溯河直上,到了一處,見一女子正在織布,旁邊一男子放牛。回到西蜀,請教善於佔卜者嚴君平。嚴說:你到了天上牛郎織女星宿所在了。羅隱借前一典故,是說自高祖大封功臣以來,貴族世代簪纓,富貴不絕,霸佔著朝廷爵祿,要等到黃河細小得象衣帶時才肯放手。羅隱借後一典故,是說貴族霸佔爵位,把持朝政,佔據了「北鬥」,考試求官者必須經其援引,才能飄然直上,不費氣力。羅隱最後說,據傳,黃河三千年才澄清一次,誰還能夠等得著呢?既然如此,就不勞駕預告這種好消息了!朝廷上烏煙瘴氣難以改變了,對大唐已經絕望了。
此詩明寫黃河,其實揭露唐朝科舉制度之弊端,切中要害,尖刻貼切,痛快淋漓。
如此般般,羅隱自然被當權者憎惡,所以屢試不第。羅隱原名羅橫,十次不第後,一怒改為「羅隱」,並將歷年諷刺詩文編輯為《讒書》。其中,嘻笑怒罵,涉筆成趣,尖酸刻薄,妄議朝廷。後世魯迅說: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
而那愈發斷絕了科舉之途。同代羅袞贈詩於羅隱說:「讒書雖勝一名休」。
羅隱雖然科舉困頓,但才名愈盛。一位羅紹威乾脆認羅隱為叔。因羅隱詩集叫《江東集》,羅紹威為表恭敬,將自己詩集命名為《偷江東集》。有位割據青州的王師範經常派人送信送財物於羅隱,求其贈詩,得詩後,大喜不已。有個朋友中了進士,羅隱寫詩祝賀。朋友父親說:兒子及第並不高興,高興的是得到羅公詩文一篇!羅隱還擅長書法,常有士大夫願出千金收藏其正楷。
羅隱愈是不第,愈是偏激乖張。後來又斷續考了多次,歷經40年,皆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
羅隱雖然科舉困頓,但因《讒書》名滿天下,深深打動了一顆芳心。當朝宰相鄭畋(tián??874—878年任宰相),是晚唐名相,也是抗擊黃巢起義的主要將領之一。鄭畋有個女兒,美貌有才,尤喜吟詩作賦。羅隱有詩句「張華謾出如丹語,不及留侯一紙書」(張華是西漢留侯張良16世孫、唐朝名相張九齡14世祖,編纂了中國第一部博物學著作《博物志》,西晉皇帝司馬炎死後,被皇后賈南風委以朝政,使天下保持相對安寧。「八王之亂」起,張華被司馬倫所派張林誘捕,將死時說:我是先帝老臣,赤心如丹。我不怕死,只怕王室將有大難,禍不可測啊!留侯張良輔助劉邦稱帝後,一紙上書歸隱)。一次被鄭畋之女讀到,喜歡得不得了,頓生傾慕之情,茶飯不思,大有非羅隱不嫁之念,再三請求其父約羅隱相見。鄭畋便邀羅隱到府作客,讓女兒在屏風窺視。不料,一見之後,暗戀之情頃刻化為烏有,立即焚燒了羅隱詩集,永不再讀。原來,羅隱相貌實在醜陋。
羅隱比溫庭筠小20歲,可謂活脫脫一對「雙胞胎」:都是生於晚唐,才華蓋世,詩名遠播;都是奇醜無比,恃才傲物,放蕩不羈,潦倒落魄。但溫庭筠尚有與魚玄機之戀,而羅隱僅有如此半截才子佳人之趣事。
羅隱潦倒落魄間,曾入湖南幕府,次年任衡陽主簿,但不久辭職,遊歷浙、蘇、皖、贛、湘、鄂、蜀、陝等十餘省。其間,朱溫聞羅隱盛名,以右諫議大夫官職召用。羅隱回絕。後來,羅隱投靠杭州刺史錢鏐liú,任掌書記(文書)。
朱溫本是黃巢手下將領。黃巢攻陷長安,唐僖宗逃往成都後,黃巢便在長安稱帝,而派朱溫領兵與唐將王重榮等廝殺。朱溫戰敗後向黃巢求援,表章卻被黃巢親信隱報。朱溫窘迫困厄,投降唐朝,然後反擊黃巢。黃巢大敗,率領殘兵逃回山東自殺。唐僖宗因兩度逃亡,一直生活於動蕩驚恐中,27歲駕崩。朱溫於是成為恢復唐朝的功臣,獲賜名「朱全忠」,漸漸把持了軍權朝政,一身兼幾十職。唐昭宗繼位,完全是傀儡,38歲時,被朱溫殺死。13歲娃娃繼位,是為唐哀帝。4年後,朱溫將其先廢后殺,自己稱帝,國號「大梁」。至此,大唐滅亡。
朱溫滅唐建梁,其餘手握軍權的節度使也紛紛稱帝。先後在長安稱帝建朝者五,被後世稱之為「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先後在其餘地方稱帝建朝者十幾,被後世稱之為「十國」(南吳、南唐、吳越、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閩國、北漢)。「五代十國」(907—960年;計53年)之謂由此而生。
朱溫稱帝後,雖然有提拔才士、壓制權豪、嚴格軍法、獎勵農耕等舉措,但很快私德敗壞,荒淫無恥,獲惡評如潮:強姦兒媳,姦淫臣妻;聽信養子兒媳的枕頭風,不立親生子而立養子為太子,激起親生子們憤怒……終於,被親生子朱友珪所弒。
羅隱被唐朝長期壓制,卻對皇帝遇害、大唐覆滅痛心疾首,曾賦詩「屈指不堪言甲子,披風常記是庚申」(昭宗被弒於甲子年,庚申日),並要求錢鏐出兵討伐朱溫。錢鏐見其不計較個人得失,而以道義為重,雖然未納其言,卻對羅隱十分敬重。
錢鏐是杭州臨安人,出生於農漁人家。據說,出生時室內突現紅光,生出來相貌奇醜,舉家恐懼,其父欲棄之於井中,被其祖母留下,故名「婆留」,長成名錢鏐(與留同音)。錢鏐自幼學武,擅長射箭、舞槊,稍通文墨。長大後販賣私鹽。後投軍,由偏將漸掌一州之兵。後來翦除敵對勢力,佔有兩浙之地,獨據一方。唐昭宗時,獲封杭州刺史、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升為越王、吳王。朱溫建梁後,各地紛紛稱帝,而錢鏐不所動,獲封吳越王。
五代十國歸於大宋後,有位吳越國亡臣編纂《百家姓》,開頭是「趙錢孫李」。其中,「趙」是大宋國姓;「錢」便是曾經的吳越國姓;「孫」是吳越國末代王后之姓;「李」是大唐國姓。如此排列,表示不忘故國也。
錢鏐喜歡吃魚,任節度使時,命西湖漁民,每天要送魚進貢。羅隱同情漁
民,便吟《題磻溪垂釣圖》諷刺錢鏐道:
呂望當年展廟謨,
直鉤釣國更誰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
也是須供使宅魚。
(呂望,姜太公;廟謨,朝廷謀略;錢鏐稱納貢之魚為「使宅魚」。)
詩中意思是,姜太公是撥動乾坤之人,如果到西湖來垂釣,豈不得送魚給錢鏐。
錢鏐心存大志,知錯即該,於是免了漁貢,並陸續任羅隱為錢塘縣令、著作佐郎(協助著作郎修撰國史)、司勳郎中、諫議大夫、給事中、發運使。
此期間,羅隱與錢鏐一言不合,便嬉笑怒罵,寫詩嘲弄錢鏐販私鹽等黑史。錢鏐心胸寬闊,並不計較,仍不斷為羅隱升職。
羅隱做地方官時,曾興修水利,改一條大河為南流、北流兩條江,解除了水患,澆灌了莊稼。
大唐滅亡3年後,羅隱壽至77歲而終。錢鏐賦詩悼道:黃河信有澄清日,後世再難繼此才。
除前述詩文外,羅隱還留下許多經典詩歌。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鷺鷥
斜陽淡淡柳陰陰,風嫋寒絲映水深。
不要向人誇潔白,也知常有羨魚心。
始皇陵
荒堆無草樹無枝,懶向行人問昔時。
六國英雄漫多事,到頭徐福是男兒。
……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
敬請關注我們的關注號
總 編 輯:賈傳強
副 總 編:和志紅
編 委:金殿忠 閆吉文 李文科 孫尚 馬濤
特約指導: 黃友龍 邱啟永 韓邦亭 候銘 王洪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