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幾歲的小孩子,恨不得一天到晚都出去玩。在玩耍中,孩子們學會了很多基本技能,也學到了一些基本常識。在與小朋友們遊戲的過程中,小孩子也初步學會了結識朋友、與朋友相處、分享玩具以及分工合作等等,可以說玩是孩子的第一課堂,是人生的啟蒙。
所以禁止幼兒園的孩子提前學習小學的教學內容,以保護孩子玩耍的特權和天性,這個出發點是不錯的。教育真的應該少一些急功近利,而回歸本心。但是一刀切,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孩子小學教育的內容,這樣做,是不是管得太多了呢?如果孩子想學習,喜歡學習,難道有錯嗎?
比如有些小朋友就喜歡看漫畫書,喜歡看故事書,孩子開始的時候不識字,可能會刻意的找一些簡單的沒有字的圖書看。但是慢慢的,越往後,孩子想看的書就越來越多,就要認字了。如果孩子喜歡認字,喜歡自己看書,是不是要教呢?總不能說喜歡舞蹈之類的就能教,喜歡文化的就不教吧?
廣州有個網紅小孩,家裡是在菜市場開魚檔做生意的,孩子從小就接觸算數,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自學算數也就很正常了。如果說別的小朋友幼兒園都不準學加法減法,那這個小朋友能在家裡學嗎?如果他學了,別人沒學,公平嗎?哪個家長會這麼笨,不教孩子算1+1=2?
孩子在幼兒園以玩耍為主,在遊戲中學習安全知識,學習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規範,這本身沒錯。但是孩子對於知識的渴求,也不能被人為扼殺掉。孩子喜歡輪滑、武術或者舞蹈,可以參加幼兒園的興趣班;喜歡美術、鋼琴也可以參加各種培訓;那喜歡語文數學唐詩宋詞的,為什麼就不能學呢?
換句話來說吧,公立幼兒園不教,私立幼兒園教不教呢?校外培訓機構教不教呢?如果私立的可以教,那學生家長肯定放孩子去私立呀;如果幼兒園都不教,那就去讀培訓班了。為什麼呢?因為家長有文化的會自己教,家裡有金礦的會請特級老師教,普通人家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那就只能人人都自己想辦法去教了。
前面說了,孩子還小,還是應該以玩為主。所以即使是學習,也應該是在遊戲中學習。而且只要是學習知識,而不是像小學生那樣正兒八經地去練字,做功課,更不是要孩子死記硬背什麼。還有,學與不學,都應該憑孩子興趣,不應該強求。即使是畫畫,也不能強求所有小孩子都會畫,不是嗎?
所以,如果說幼兒園不能教授小學的教學內容,那只能說不能像小學那樣教,不能強迫學生學而已。無論琴棋書畫還是詩書禮儀,只要孩子喜歡學,都應該創造條件給他學。揠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我們要拒絕,但是不能教、不能學這種現象也要杜絕,大家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