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翻譯人員的工作失誤,英國和薩摩藩之間打了一次薩英戰爭

2020-12-09 歷史皇太后

對於日本的幕末時期而言,和西方勢力的衝突總是不少的。有些衝突是武士和浪人們自發的攘夷行為,但也有一些是如長州藩這樣的強藩主導的武裝攘夷行為。但作為後期推翻幕府主力的薩摩藩,早期其實並不是很樂意直接和西方勢力進行衝突。畢竟他們知道自己的實力和對方有所差距,正面硬碰硬肯定不行。然而,恰恰就是有這種心理的薩摩藩,正面和英國打了一仗,史稱"薩英戰爭"。

而這場戰爭的爆發原因,讓人十分無語,它是因為翻譯人員在翻譯時發生錯誤,結果爆發了一場戰爭。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當時在1862年9月14日,薩摩藩大佬島津久光率隊出巡至生麥村時,路遇英國商人查理斯和其同伴三人。因為查理斯不願意按照日本的傳統禮儀讓開道路和下跪,而且還對著島津久光的武士們"口吐芬芳",並且驅馬進行衝撞,結果查理斯等人被武士們砍翻了三個。唯一沒有挨刀子的是個女人,沒有什麼威脅才能趁亂逃走。(也就是島津久光在這,否則武士們得把這女的也砍了。)

這件事在歷史上被稱之為"生麥事件",按說在當時這個浪人們刺殺外國人的大環境裡,也算不上太過於嚴重,畢竟位於東禪寺的英國駐日公使館都被浪人們襲擊過兩次了。可是這件事偏偏是涉及到了兩國的文化問題,英國方面震驚於日本大名的做法,國內輿論上也紛紛要求為死難者討個公道。於是乎英國政府立刻電令了當時在日本的代理公使約翰·尼爾,要求他立刻聯繫德川幕府,一定要將這件事完美解決。

約翰·尼爾也不愧是資深外交家,立刻就去找了德川幕府,要求德川幕府就生麥事件進行賠償。按說這件事其實比較奇怪,殺人的是薩摩藩的人,找德川幕府要什麼賠償呢?但考慮當時日本名義上的最高政府就是德川幕府,而薩摩藩屬於是地方政府,所以英國人肯定是先找德川幕府來談這個問題。德川幕府對於當時的攘夷刺殺行為可以說是焦頭爛額,所以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當即同意賠償受害者家屬十萬英鎊。

按說這件事其實到此就可以算結束了,可是殺人兇手奈良原喜左衛門還沒有被懲罰,所以約翰·尼爾還得去找薩摩藩要兇手去。當然了,約翰·尼爾也知道薩摩藩不好惹,因此他準備的是武裝談判,有英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奧古斯都·庫柏中將指揮的七艘軍艦作為他的後盾。英國艦隊於1863年的8月12日停泊到鹿兒島城附近海域之後,約翰·尼爾才派人上去遞交了國書,並要求和薩摩藩進行談判。

按說英國方面在國書上提出的條件也不算過分,英國方面要求薩摩藩對殺人兇手進行處罰,並且還要向受害者的家屬賠償2.5萬英鎊。但很可惜的是,當時負責翻譯工作的是福澤諭吉,就是現在被印在日元上的那位老兄,福澤諭吉當時作為翻譯人員是有點二把刀,楞是把交出殺人兇手這一條,臆測為要薩摩藩交出島津久光給英國方面殺了洩憤。另一個說法是,英國人當時用詞為"肇事者",福澤諭吉認為這指的是藩主島津忠義或是大佬島津久光,而非是殺人者奈良原喜左衛門。

當時薩摩藩還是盡力希望避免戰爭,所以提出次日在鹿兒島城進行談判。但約翰·尼爾估計是擔心自己去了會成為人質,因此在次日拒絕前往並要求薩摩藩立刻作出答覆。薩摩藩那邊也是暴脾氣,直接就給英國人回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對於生麥事件並無責任。英國人對此的反應是把軍艦開到更近的海域去,準備和薩摩藩開戰。在8月13日這一天,奈良原喜左衛門還準備帶人上去偷襲,但因為英軍戒備森嚴,計劃不了了之。

8月14日,約翰·尼爾派人通知薩摩藩,如果薩摩藩還不答應條件,那麼雙方將立刻開戰。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薩摩藩都已經沒了退路,備戰的同時還把指揮機構搬離了鹿兒島主城,轉移到了遠離英軍火炮的千眼寺附近。而8月15日這一天,英軍艦隊也扣留了薩摩藩三艘蒸汽船作為威懾,希望逼迫薩摩藩接受條件。卻不想到了中午左右,薩摩藩在沿岸的炮臺率先開火,英軍艦隊因為距離鹿兒島城過近,當場就被對方的炮火籠罩了。

英軍艦隊自然不甘心被動挨打,所以也利用七艘軍艦上的百餘門火炮還擊。當時英軍軍艦裝備的是阿姆斯特朗火炮,就射程、威力、精準度上都強於薩摩藩的老式火炮。因此在雙方的炮戰中,英軍艦隊是佔據了優勢地位的。只不過英軍所在的位置恰好是薩摩藩平時訓練的海域,各處炮臺對於這裡的射擊參數都是有所了解的,再加上炮臺本身提供的防禦加成,短時間裡薩摩藩和英軍艦隊也是打的有來有往的。

而對英軍不利的是,此時颱風突然出現,對於在鹿兒島城附近海域戰鬥的英軍艦隊造成了很大威脅。不僅船隻本身搖晃的十分厲害,火炮的射擊精度也因此大幅度下降不說,英軍旗艦尤拉亞拉斯號被薩摩藩擊中,艦長和大幅同時陣亡,這造成了英軍艦隊的士氣大幅度下降。不過英軍自己也沒有放棄報復,因此英軍都是猛烈炮擊鹿兒島城,導致了鹿兒島城有五百多座房屋被毀,薩摩藩之前建設的工廠如今也大多被毀。雙方戰至8月17日傍晚,英軍為了避免損失進一步加劇,所以只能撤離了鹿兒島海域,向橫濱方向進行撤退。

這時薩摩藩上下對於英軍的撤退出奇的冷靜,並沒有因英軍撤離而狂呼勝利,薩摩藩上下很清楚,這次勝利並非是他們自己足夠強大,而是英軍擔心損失進一步增加才撤離的。如果戰鬥持續下去,那麼幾乎在炮擊中損失了所有炮臺的薩摩藩,未必能夠取勝。因此薩摩藩十分明智的在1863年11月15日議和,並同意賠償英方2.5英鎊。但薩摩藩這裡耍了一個手段,聲稱自己財政吃緊,只能請幕府代為賠付,而幕府自身因為希望儘早平息風波,也就當了這個冤大頭。

同時薩摩藩自身也意識到了,自己與英國的實力差距,明白了如果實力不夠,是不可能完成"攘夷"大業的。於是冷靜下來的薩摩藩開始從"攘夷"轉變為"開國"政策的支持者,並積極和英國進行合作,以期學習英國的先進技術來壯大自身。這一舉動本身十分明智,確保了薩摩藩能夠完成自身的改革和壯大,為日後推翻幕府做了充足的準備。

而反觀英國方面也是將生麥事件和薩英戰爭帶來的小小風波拋之腦後,英國意識到了德川幕府作為日本名義上的最高政府,實際上對於各藩國的控制力不足。而如薩摩藩這樣的強大藩國,在很多時候又是不受幕府直接管轄的。因此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英國方面按下了英國皇家海軍未勝而退的小小恥辱,轉而開始加強與薩摩藩的合作。這就導致了日後倒幕戰爭開始的時候,英國實際上開始支持倒幕派的格局。

參考文獻:《島津久光公實記》

《生麥事件》

《日本近代史》

相關焦點

  • 小小的薩摩藩為何敢和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叫板
    文/寂寞的紅酒1863年,在東亞爆發了一場著名的戰爭,叫薩英戰爭。戰爭的一方是日本南部的地方藩鎮薩摩藩,一方是世界第一強國大英帝國,戰爭的結果自然是薩摩藩戰敗,薩摩藩賠了英國2.5萬英鎊。當然由於英國人在薩英戰爭中沒佔多大便宜,所以也沒有過分為難薩摩藩。那麼為何小小的薩摩藩敢和世界霸主英國叫板?第一,薩摩藩是日本實力最強的藩鎮之一,是日本四大強藩之首。薩摩藩底子好,又是日本開化較早的地區。為改變當地落後的面貌,薩摩藩進行了三次變法,開醫館、設學校、辦工廠,改革搞得有聲有色。明治維新運動的主要領導者很多出自薩摩藩。
  • 薩英戰爭:近代日本人是如何面對失敗的?
    其實不光是伊藤博文,很多明治時期的大佬級人物,像日本第一位海軍元帥西鄉從道,海軍軍神東鄉平八郎,陸軍元帥大山巖,先後當過首相和海軍大臣的山本權兵衛等等。他們都在年輕的時候都血衝腦門過,那為什麼說他們血衝腦門呢,因為他們都參加了維新之前的一場鬧劇,薩摩藩跟英國爆發的薩英戰爭。
  • 一場因為禮儀習俗而引發的矛盾,卻因為翻譯錯誤而變成了戰爭?
    比如說在幕府末期的薩摩藩和英國人之間的戰爭,就是一起因禮儀不同引發的血案,進而演變為了一場戰爭。可以說這是一場哭笑不得的戰爭,但是它卻將對日本的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一、惹人恨的英國人在1853年到1854年的兩次黑船事件,讓德川幕府威風掃地。
  • 書摘|薩摩藩崛起的先聲1863年的薩英戰爭
    讀者諸君應還記得,對於薩摩藩,英國政府提出的要求是:第一,在英國官員的親眼目睹下,逮捕、審問並處決殺害理察遜的兇手;其次,為理察遜及其他三名受害者的家屬提供合計2萬5千英鎊的賠款。眼下,兩位受害者馬歇爾和克拉克的傷勢雖有所好轉,但克拉克肩上的刀傷仍頗為嚴重,痊癒更是遙遙無期。而那位幸運地逃離現場的女士已經動身返回了中國。
  • 因翻譯員翻譯水平差而引發的戰爭,真是啼笑皆非
    有些衝突是武士和浪人們有著尊王攘夷的思想造成的,但也有一些是如長州藩這樣的強藩主導的武裝攘夷行為。但作為後期推翻幕府主力的薩摩藩,早期其實並不是很樂意直接和西方勢力進行衝突。畢竟實力差距有點大。然而,讓人出乎意料的是,薩摩藩正面和英國打了一仗,史稱"薩英戰爭"。而這場戰爭的爆發原因,說起來讓人哭笑不得,它是因為翻譯人員在翻譯時發生錯誤,結果爆發了一場戰爭。
  • 以倒幕為目標的薩摩藩,為什麼要聯合會津藩屢屢打擊長州藩?
    其主要措施就是在1863年5月封鎖馬關海峽(現在的關門海峽),並且對航行中的美國和法國商船進行炮擊。英國和法國吃了虧之後,自然不會不展開報復,於是美國和法國的軍艦遂在6月份展開報復還擊。 這一次長州藩徹底撐不住了,被打的大敗而歸。
  • 故意翻譯錯,竟煽動一個「螻蟻」反撲世界頭號強國,結果...
    沒被打疼過,怎會有痛徹心扉的反思。日本其實也曾被列強暴擊過——發生在日英之間的薩英戰爭。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竟然是一場因「翻譯錯誤」而引發的戰爭。英國軍艦到了薩摩藩,還是兩個條件:懲兇、賠錢。要錢要人,英國人其實並不想打日本,因為日本孤懸於東北亞一角,遠離當時的商業航道,而且資源貧瘠,最重要的是,日本市場太小,打開了也獲不了多少利。這根本入不了列強的法眼。
  • 日本的「鴉片戰爭」竟然因為翻譯弄錯了一句話……
    我們先把視角移到廣東的沙角炮臺,別看這裡寧靜無聲,一百多年前滿清和英國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沙角炮臺就是戰場之一。中國人都熟悉第一次鴉片戰爭以滿清戰敗結尾。剛開始,薩摩藩的實際領主島津久光認為用這種手段處理英國人很正常,因為英國人不知道尊卑秩序和綱常倫理,但是這並不是他任性的理由。薩摩藩是地方政府,當然不需要顧及這件事情的後果,可是身為當時中央的江戶幕府卻被嚇尿了,想想看,日本的地方政府人員砍死了英國人,那麼身居中央的江戶幕府當然要負責這個外交糾紛。英國人要求日本中央交出作案兇手並支付賠償。
  • 四個英國人因為傲慢而不讓路,最後被氣不過的日本大名教訓了一頓
    除去和美國籤訂了《神奈川條約》和《日美通商條約》之外,英國人也緊隨其後到了日本。英國駐日領事約翰·盧瑟福·阿爾考克聯合俄國等國,在1859年逼迫日本的德川幕府籤了一份《安政五國條約》,而且他還按照殖民者的慣例,準備在日本耍耍威風,現實一下英國有多豪橫。
  • 日本史:一次錯誤的翻譯,導致英日談判破裂,數百年古城成了廢墟
    文久年間的「攘夷」,後來被稱為「無謀的攘夷」,也即根本上缺乏統一指揮和細緻規劃,不考慮軍事代差,幕府一聲令下,諸藩便各行其是,悍然向洋人挑起戰端—因為幕府並沒打算真的主動動手。那麼這種無謀攘夷之失敗,也便是意料中事了。
  • 因為一個2年前的翻譯失誤,餘霜再遭網絡暴力,無奈再次道歉
    在大部分網友的眼裡,電競圈是沒有高學歷的人的,不過這話其實也不算對,雖然在職業選手這個群體之間,高學歷的人群確實不是很多,但是在解說們之間,這種高材生可是一抓一大把的,很多知名解說都是從名牌大學畢業的,之前被爆出黑歷史的王多多就是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的,而其他有知名度的解說的學歷更是不必多說了,他們基本上都是從名校畢業,也是挺讓人羨慕的
  • 他被尊稱為「日本軍神」,先後打敗清朝和俄羅斯帝國,很崇拜一位...
    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東鄉平八郎(1848年-1934年),大和民族,日本薩摩藩人,自幼在父親影響下文武兼修,對研究火炮有濃厚興趣,公元1863年(孝明天皇文久三年),參加抗擊英國入侵的薩英戰爭(日本薩摩藩與英國的戰爭),擔任炮手,表現出色,公元1866年(孝明天皇慶應二年),薩摩藩成立海軍,開始步入日本軍界,倒幕戰爭期間,東鄉平八郎堅決擁護日本天皇,為日本天皇打倒德川幕府,
  • 因為一次翻譯失誤,殺人蟹背了60多條人命
    殺人蟹,學名甘氏巨螯蟹,也叫日本蜘蛛蟹,因為相比起我們印象中的螃蟹,它們長得更像高腳蜘蛛。它們是現存的最大的甲殼動物。巨螯蟹雖然體型長得很大,但是其身體卻很小,也就差不多只有一個籃球那麼大。所謂的巨螯蟹「很大」不過是它們那又細又長的腿展開的長度。
  • 玩具公司稱因員工翻譯失誤致損失33萬訴賠償未果
    翻譯失誤致損失33萬元 玩具公司向女員工索賠  法院認為應歸咎於公司自身管理問題,判玩具公司敗訴   因模具不合格,一家玩具公司眼睜睜地丟失芬蘭客戶的一筆大訂單,遂遷怒於負責外貿跟單的女職工阿萍,斥責其英語水平低,翻譯錯誤導致公司損失
  • 女員工翻譯失誤致損失33萬 公司向其索賠敗訴
    翻譯後雙方都看不懂女職工阿萍今年25歲,於2012年1月1日與花都某玩具公司籤訂勞動合同,合約兩年。她的主要職責是從事外貿跟單,日常中需要使用英語與外國客戶進行交流,並要求有良好的英語書寫能力和翻譯能力。入職前,她提供了自己通過英語六級的考評證明。然而,公司對阿萍的業務表現並不滿意。
  • 日本投降前,只因翻譯官的一次失誤,導致日本國內損失幾十萬人
    根據環球網報導,日本在投降之前,只因為翻譯官的一次失誤就導致了日本國內損失幾十萬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其實人與人之間在很多交流當中只要表達不當都會出現誤會,當然國與國之間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若是在戰爭時期,緊張的氣氛之下,兩國之間因表達不當造成誤會,很有可能給國家造成不可磨滅的損失。
  • 第218期·【史學研究】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與東亞地緣政治格局變遷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對琉球王國的強行吞併正是這一國家戰略的延續。   二、薩摩藩入侵琉球始末   (一)戰爭目標的選擇   1602年,島津家久繼位成為薩摩第十八代藩主。此時,薩摩藩剛剛經歷過日本的國內戰爭,百廢待興。島津家久面臨著克服財政困難,擴大對外影響,強化權力基礎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發動對琉球王國的侵略戰爭成為島津家久的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