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越來越注重時間的利用,對於上班族而言,大多時候都沒時間前往早餐店細嚼慢咽,而方便、快捷、省事的燕麥片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因此也成為早餐的最佳選項。一杯麥片粥,開啟全新的一天。但你知道,你每天吃的燕麥片最早是給馬兒吃的嗎?
燕麥片作為馬兒的主食可以追溯到公園476年,那時人們就已經用燕麥餵馬了,而且日耳曼軍隊還率先用燕麥做軍糧,揮師南下滅了西羅馬帝國。而且在相關文學作品中也有馬吃燕麥的描述。1735年出版的小說《格列佛遊記》中,格列佛在一個叫慧駰國的地方遇到了一群會說話的馬,它們就以燕麥為待客的高級食品。
在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的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中,卡尼韋博士去病人家做手術,抵達後將自己的輕便馬車卸在病人家中,然後親自走進馬棚,看看餵馬是不是用的燕麥,因為他首先關心的是自己的母馬有沒有餓著。由此可見,燕麥在當時是已經作為馬匹的充飢主食了。
在莫泊桑在名著《羊脂球》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前方的路上出現了一些小亮光,託特到了。一共走了十一個小時,加上四次讓馬吃燕麥和喘息的兩個小時,一共是十四個小時。」這個時間是十九世紀,可見馬吃燕麥的習慣一直保留了下來。
燕麥緣何成為馬的主食?
燕麥片最早為何是馬的主食?這可以從燕麥片的組成成分尋找答案。燕麥雖是粗糧,但其中包含β葡聚糖、低密度脂肪蛋白、豐富的維生素、鈣、磷、鐵、鋅、錳等礦物質,同時燕麥對於馬兒來說非常可口,適口性好,粗纖維和蛋白質含量較高,是非常安全的馬飼料。同時燕麥是填充飼料,可以防止馬兒因吃的過飽而生病。燕麥壓碎後對於幼駒和牙齒不好的馬是最好的。
除了燕麥,馬還有哪些副食?
馬兒的成長不僅需要燕麥作為主食,還需輔助其他一些副食,例如水果、雞蛋、脫脂奶粉等,這些都作為營養補品。水果用以補充維生素,雞蛋與奶粉等主要用以補充蛋白質。其中脫脂奶粉可作為斷奶後的馬奶補充料用於幼駒的日糧,適口性好且易消化。
除了營養補品,其他一些礦物飼料如鈣粉、骨粉、食鹽等也作為日常補充。鈣粉作為一種高鈣營養補品,用以補充鈣質,有利於促進馬的骨骼發育與新陳代謝,且比鈣片更易於吸收。骨粉用畜禽的骨經高壓蒸、煮,除去其有機物,再經壓榨粉碎而成,主要成分是磷酸鈣,也是種鈣質補充。而食鹽用於補充鈉和氯,維持機體的電解質平衡,一般製成鹽磚於馬房中供馬兒舔食。
曾經的馬糧「燕麥片」,也逐漸受到人們歡迎
燕麥是一種粗糧,口感較為粗糙,吃起來也是平淡無味的,所以很多人拒絕。燕麥種植熱量要求不高,多分布於高緯度地區。而英國蘇格蘭地區就因其地理位置與氣候條件限制大量種植燕麥,人們一直以燕麥為主食,一般做成燕麥粥。
隨著燕麥南下,英格蘭人也接受了燕麥,因為無味,他們往蜂蜜中加入糖和葡萄乾製成塊狀,這樣不僅甜美,還便於攜帶。其他一些地方將燕麥打成粉,用水和牛奶衝成糊,製成燕麥煎餅。
隨著燕麥傳如美洲與澳洲,由於飲食習慣的差異,他們將甜度太高蜂蜜去掉,往蜂蜜中加入穀物與葡萄乾,壓成棒子,做成可以衝泡的散裝麥片,被稱為格拉諾拉棒。
隨著近代醫學的發展,人們發現之前一直用的精白麵包會造成血壓高、維生素不足等病症,醫生和營養學家因此將目光投向了燕麥。他們用研缽將燕麥搗成薄片,再用水泡開,方面病人吃下。這也形成了今天的燕麥片。
燕麥淡而無味,病人不可能長期吃。直到20世紀初,瑞士醫生馬克西米利安·本納決定將切成塊並曬乾的蘋果片和麥片拌在一起,泡成粥給病人餵食,這種食物後來被稱為木斯利。
燕麥進入中國的時間可以算非常晚了,即便如此,國人也以極具創意的頭腦開創了一種新吃法——用豆奶衝燕麥。
於馬而言,不僅需要「燕麥」的主食
也需要其他不可或缺的副食獎勵
你的每一次關懷與鼓勵
馬兒都能記在心裡
願每一個馬術人都能銘記這份真摯
彼此呵護,珍愛這無聲之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