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學齡前兒童的傳統文化教育重心應放到母親和幼兒教師身上

2021-02-23 正心國學院

學齡前兒童教育,是當今傳統文化教育中普遍關注的問題。平時常有各地幼兒園園長或者教師電話詢問教材、教育方式方法等。故今略作總結,望對大家有些許裨益。

古代將教育分作兩個階段:小學和大學。小學階段,即「蒙以養正」,約7-13歲。大學階段約在14歲青春期之後開始,大概在而立之年完成學業。而關於學齡前教育並未特別論及。但這並非說學齡前階段不重要或者是古人有所遺漏。《養正遺規》中陳宏謀先生曾說:「王化始於閨門。」意為女子教育對於其後代的決定性作用。說明本階段的教育主要由母親來完成。因此,母親的人文道德修養是學齡前兒童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華傳統文化始終將母親作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因為婦女的諸多先天因素所決定。故《小學集注·立教》引用《列女傳·母儀傳·周室三母》論述胎教的重要作用,大意為:古代的婦女在懷孕後,睡覺時不側身,坐的時候身子不會歪到一邊,站立的時候不會主要用一隻腳,不吃味道怪異的食物,食物切割不正不吃, 坐席擺得不端正不坐。眼睛不看不好的東西, 耳朵不聽靡靡之音, 夜晚就讓盲者朗讀《周南》《召南》等詩, 講述符合正道的事情。這樣生下的孩子則形體容貌端正, 才能一定會超過常人。所以在懷孕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思想意念,想到善良(胎兒)就會感到善,想到惡(胎兒)就會感到惡。周文王的母親可謂是胎教方面的賢德女性了。

這段文字表面是說中華古聖先賢極為重視胎教,實際上是指出母親的修養的至關重要性,其思想觀念和言行舉止對於入學前兒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非他人可比擬。

《光明日報》曾刊登中國孔子研究院楊朝明院長的文章:母親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力弘揚母教文化,不僅十分有利於維繫家庭社會的和諧穩定,也有利於青少年的成長和民族素質的提高。

南宋朱熹引用《禮記·內則》:「凡生子,擇於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溫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意思是說:生子後,選擇可以照看孩子的人,一定是尋求寬厚仁慈、溫良恭敬、謹慎而且話少的婦女,來讓她作為孩子的老師。

這裡仍然指出女性對於學齡前兒童教育的重要性。故中國古人對於女性之教育尤為注重,也是當前在家風家教中特別需要強化的。

2013年10月31日,習近平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強調:「要注重發揮婦女在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方面的獨特作用,這關係到家庭和睦,關係到社會和諧,關係到下一代健康成長。」

 

當今社會孩子3歲入託,故學齡前教育大部分母親的職責便轉移至幼兒教師所擔當,相當於上述《內則》中的「諸母」的作用。因此,應特別加強對於幼兒教師的傳統文化培訓,提升其人文道德修養。以平時行為身教影響兒童,至於經典,或選擇故事、動畫、或擇三字、四字《小兒語》《弟子規》等作品誦讀便已足夠,切忌貪多求快!

但今日絕大部分幼兒園,只是增加對於兒童的經典誦讀內容和識字量,各種方式方法層出不窮,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更有甚者教孩子誦讀「四書」「五經」,不知理論依據何在?少兒智力未開,這些做法可謂「揠苗助長」!又不注重幼兒教師的培訓,實為本末倒置。如此對於兒童性情的培養不但不會起到作用還會產生副作用。因此,學齡前兒童的教育的對象應是母親和幼兒教師,故古人對於本階段的兒童讀書之法未做特別論述。望大家明之!慎之!

儘快給社會培養一批時代需要、政府認可、民眾喜歡的優秀傳統文化老師,是當前傳統文化弘揚的重中之重!讓我們共同努力.


諮詢電話:

0533-7187899  18560921572

掃碼即可關注本公眾號

了解更多傳統文化時訊



相關焦點

  • 佛洛伊德性理論視角下的學齡前兒童性教育研究初探
    我國都市幼兒園對學齡前兒童的性教育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該教育領域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研究還有待夯實和深入,本文旨在佛洛伊德性理論視角下對學齡前兒童性教育進行研究,我國都市幼兒園由於特殊的經濟地理特點,幼兒園的教師體系,幼兒園教育基礎和幼兒家庭等具有特殊的群體特性,因此藉此理論來創構具有我國都市特色的幼兒園教育體系具有現實的意義。
  • 幼兒、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的膳食怎樣才科學?
    原創 志玲姐的童藥圈 志玲姐的童藥圈嚴謹、靠譜有趣的兒童合理用藥知識不少父母擔心幼兒、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的膳食問題。呵護寶寶是一門大學問,今天就給出幼兒、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的膳食推薦,收穫科學乾貨!
  • 民革中央建議:強化學齡前兒童愛國主義教育的頂層設計
    根據人民網·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聯合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推出的「2020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報導,民革中央今年擬提交關於開展學齡前兒童愛國主義教育的提案。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指出,學齡前兒童處於個性傾向和道德觀念形成的萌芽時期,是培養良好品德行為的黃金時代,對學齡前兒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幼兒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一環。
  • 運用安全工程實務題——教育技巧的全部在於如何愛學齡前兒童
    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特別要把提高學齡前兒童素質作為工作重點。這一綱領性的闡述對幼兒園步一步加強德育管理,培養新時代的新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信息作為時代的媒介,具有特殊的價值。
  • 運用安全工程實務題——學齡前兒童在幼兒園的安全由誰負責
    學齡前兒童在幼兒園期間發生的人身損害事故應根據傷害發生的不同情況,依法確定責任承擔者。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學齡前兒童和幼兒園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處理在幼兒園學齡前兒童傷害事故的相關法律依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其他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及有關規定。
  • 多份提案呼籲: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民主黨派中央、政協委員帶來多份提案,呼籲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民革中央:開展學齡前愛國主義教育大中小學的愛國主義教育已有比較完善的體系,此次民革中央將目光投向了學齡前兒童。
  • 學齡前兒童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今年8月,新華社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上海一家專門為民辦小學招生考試而開設的「幼升小精英培訓班」裡,3000個漢字、100以內加減法和簡單的英語會話以及基本的漢語拼音成為幼兒園畢業前孩子要掌握的「知識標配」。既然絕大多數小學都已實現就近入學,為何「幼小銜接」培訓仍受追捧?
  • 學齡前兒童運動指南
    目的 針對健康的3~6歲學齡前兒童,旨在為基層婦幼保健機構的兒童保健專業人員、幼兒園教師和廣大學齡前兒童家長等,提出科學的運動推薦與指導,幫助學齡前兒童從小培養積極的生活方式,讓運動成為兒童養育文化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
  • 學齡前兒童知識教育的誤區
    學齡前兒童主要是指3~6歲年齡段的孩子,作為學齡前兒童的父母,你是否也猶豫過要不要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呢?如果不對學齡前的孩子進行知識教育怕到了小學之後跟不上學校的進度,如果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又擔心過早的接觸會影響孩子日後的學習興趣。
  • 如何教育學齡前兒童
    根據我多年的教育教學經歷,結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我認為教育學齡前兒童應該重點關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關於兒童教育問題。家長都很重視,千方百計地要給孩子最好的啟蒙。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例子:有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幼兒園老師曾教育他「東西從哪裡拿的,要放回哪裡去」。也有這樣一句話,叫習慣成自然,有好的習慣就有好的人生。在幼兒階段,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很重要。另一方面是關於學齡前兒童怎麼學問題。
  • 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是什麼意思
    學齡前兒童9月份了,又是一年開學季,很多小朋友都要進去學校學習知識了,3-6歲兒童教育是很重要的階段,一般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學齡前兒童教育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了,那麼,學齡前兒童是幾歲?來了解一下吧。學齡前兒童是幾歲學齡前兒童指:尚未達到入學年齡的兒童。
  • 如何讓傳統文化進入幼兒課程?一線幼兒教師這樣說
    宋代曾以"圖書之府"和"理學名邦"聞名於世。本土特色文化包括:朱子文化、建盞文化、建本文化等,希望學員們與本地幼兒園相互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據了解,此次國培項目以「如何更新貧困縣幼兒園教育理念、在實踐中改進保教行為、提升保教能力」為主題,依據按需施訓原則,秉承實用性和發展性相結合的設計理念,更新其教育理念,開闊視野,提升科學保教能力開展的一次培訓。
  • 重點關注學齡前兒童的上網管理和教育問題
    最近,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聯合發布了《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明確指出學齡前兒童觸網比例明顯提升,小學生在學齡前就使用網際網路的比例已達32.9%,並在建議部分首先提出要重視學齡前兒童的上網管理和教育問題。
  • 幼兒園會在這4方面發生改變,與學齡前兒童都相關,家長褒貶不一
    專家指出,傳統的學前教育重視文化培養,過早地注入小學知識,不僅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樂趣,還為之後的學習埋下了弊端。孩子提前掌握了小學知識,剛升小學學習十分輕鬆,失去了鬥志,等到了二三年級,此前所學的東西完全用盡,新難度的知識反而讓孩子受挫,打擊學習積極性。2.
  • 學齡前兒童教育 學齡前兒童教育的書籍
    學齡前兒童教育1、隨意運動的發展其運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斷改善,學會運用正確的姿勢跑,並能聽信號改變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軀體平衡,學會在平行線中間或平衡木上行走。好奇多問是學前期兒童的突出特點之一,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對於兒童的問題應耐心地,並用通俗、簡潔的語言回答。7、注意力和觀察力的發展此期兒童的無意注意已有高度發展,而且相當穩定,有意注意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其注意的穩定性差,容易分散,範圍較小,一般只注意事物外部較鮮明的特徵和動作。
  • 如何正確地理解學齡前兒童的智商、情商和財商教育
    學齡前兒童的智商、情商和財商教育,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今天我們就開始來講講。學齡前兒童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學齡前兒童一般是指6周歲之前的孩子,在這個時期,又分為乳兒期(0~1歲);嬰兒期(2~3歲);幼兒期(4~6歲)。
  • 學齡前兒童英語教學優勢
  • 學齡前兒童的共同特點
    學齡前兒童的共同特點2008-05-07 11:02 作者:佚名 來源: 錄入:longxin   收藏本文導讀:雖然人與人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但依然有共同點,特別是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具有一些相同的特點
  • AI與教育碰撞,智能教育機器人在5G時代賦能學齡前兒童教育
    AI對學齡前兒童的洞察依託大數據和心理學,人工智慧洞察到學齡前兒童三大重要特徵。1.學齡前兒童語言飛速發展34歲的幼兒是語言飛速發展的時期,這個階段的兒童記憶力強、語言智能強;因為語言智能發展的緣故,他們喜歡說話,主動與人溝通,常常令大人很煩。但是,如果這個階段的兒童說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通常會造成說話障礙和溝通障礙。這裡的障礙未必是病理性的,內向不說話、不願溝通通常都是這個階段說話需求未被滿足導致的。
  • 海南幼兒教育收費太貴 大批學齡前兒童湧入小學
    大批學齡前兒童湧入小學  「上幼兒園太貴,一些家長就打起了提前上小學的主意。」海南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副處長陳東雲說,2007年秋季開學檢查時,僅儋州、東方、樂東三個市縣就發現有1.8萬多名不足齡兒童試圖提前進入小學一年級就讀,後來教育部門和學校多方努力予以勸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