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孩子才藝的,正是家長們的激勵

2020-09-04 徐老遊

原創 林帝浣 小林 昨天



後天就是9月1號開學日,家長們終於可以如釋重負,但是新的煩惱隨之而來,除了輔導孩子作業,報各種興趣班、課外班又要掀起新高潮。

讓孩子學得才藝,升學加分,未來多才多藝,是每個家長的夢想。

但,興趣班學費好湊,孩子的興趣卻極難維持。

經常有家長問我,我家孩子似乎很熱愛畫畫,給他報了許多班,請了不少老師,但他的熱情卻在不斷減退,怎樣才能讓她的愛好堅持下去?

這是個不好回答的問題。


望子成龍的家長們,總是希望把自己想學而沒學會的東西,能在子女身上綻放。

於是,雖然自己不懂音樂,卻逼孩子去考鋼琴八級;雖然自己中過的獎只有「再來一瓶」,孩子卻必須拿全國幼兒書畫大賽特等獎。

培訓機構和媒體當然也投其所好,七歲可以進京匯報演出,五歲喜獲國際金獎,三歲能辦個人畫展。

這個看起來神童輩出的年代,讓本來深陷中年危機的父母們,更加的焦慮,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人生競技場上落伍。

於是,每個孩子,都必須有點才藝,否則日常養娃交流大會上,簡直讓人無地自容。


然而,從孩子的天性來說,他們最喜歡的,無非是玩,畫畫無非是玩,跳舞唱歌也是玩,彈琴讀書也是玩,玩膩了就得玩點別的,非要逼他每天兩小時,每周七天的反覆練習,趕著去專業考級,是很痛苦的。

為了減緩這種痛苦,家長們會想出各種辦法,加以激勵,比如買玩具啦,去吃大餐啦,帶去旅遊啦,等等。

這種種的激勵辦法,會讓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慢慢變成一種功利的選擇,最後完全喪失了最初的熱愛和激情。

有一個很流行的小故事,說的是一個獨居郊外的老人家,每晚都會有幾個不良少年在他門外踢垃圾箱玩耍,弄得他不勝其煩,於是老人家想了個辦法,對不良少年說:我特別喜歡你們踢垃圾桶的聲音,你們加油踢,每晚我給你們100塊錢。少年們很高興,踢得更起勁了。過兩天老人家說,今晚只能給你們50了,少年們有點不高興,再過兩天,老人家說,抱歉,不能給你們錢了,你們只能白踢了,少年們非常憤怒,從此沒有再來踢過垃圾桶,老人家得到了想要的寧靜。

這個例子不太恰當,但可以把少年們踢垃圾桶,作為一種興趣愛好的初心,而金錢物資獎勵的加入,讓這種純粹自發的開心行為,成了一種盈利方式,此時,踢起垃圾桶來,內心的感覺就不再是爽,而是一種工作負擔,很累。

對孩子的愛好加以獎勵的行為,與此類似。


大家從小在課本裡讀到的故事裡,其實有很多。

比如元代的大畫家王冕,幼時家貧,替人放牛為生,在河邊沙洲以樹枝為筆練畫,那時,僱主會因為他愛畫畫獎勵他嗎?絕對不會。

齊白石年輕時做木匠謀生,業餘習畫,學習篆刻磨印石時,磨出來的泥漿填滿整個客廳,會有人為此大加激勵嗎?並沒有,所以齊白石後來才有個章叫「三百石印富翁」,因為賣不出去,家裡壓貨三百件,後來北漂京城,衰年變法,打定主意餓死京城,那時也沒有任何人,給任何的激勵。

然而王冕和齊白石,會自認堅持得很辛苦嗎?

我覺得不會,沉迷熱愛之中,就是莫大的幸福。


現在回想起來,小林的畫畫愛好,之所以能維持這麼多年,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家裡窮。


家裡會對我說,畫畫幹什麼,影響學習。在我的苦苦哀求之下,家長終於鬆口,說:如果你的學習成績每年都能進步二十名,那麼你可以繼續畫畫。

所以,小林的小時候,畫得沒有任何獎勵,畫畫本身就是獎勵。

這種前提下,父母根本不會給錢買畫畫的筆墨紙硯,只能自己從買零食的零花錢裡省一點出來,偶爾買上一兩張宣紙。

一隻毛筆用禿了也捨不得扔,所以至今小林畫畫還喜歡用禿筆,實在沒錢買整盒的顏料,所以只買了三支基礎顏色,花青、藤黃和硃砂,至今,小林仍然能用這三種顏色,完成所有的畫作。

長大之後,為了謀生,畫畫斷斷續續停了好些年,生活沒那麼艱難的時段,就會躍躍欲試重拿畫筆。

您要問小林,為什麼能堅持畫畫這麼久?

其實哪有什麼堅持,畫畫本身就是最大的人生獎勵好嗎?



要保持少年的初心,從畫畫的角度來說,就是不要太為了功利而畫畫,所以不管什麼時代,小林從不投稿,只接受約稿,從不參加比賽,只做評委,要做公開的畫展,畫也是義賣做公益而已。

要說興趣愛好,本質上就是一種少年心性的玩耍,通過興趣,去了解更多未知的世界和知識體系,而得到內心的欣喜,這就是人生最大的獎勵。

至於名利,只是飄於其上的浮雲,不必介懷,不必在意,才能歸來仍是少年。

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孩子,喜歡玩卻不願深入學習,是一種天性,拿文藝類的愛好來說,攝影和寫作,是入門容易深入極難,繪畫和音樂,是入門較難深入較易,但不管哪種文藝創作,到最後要登堂入室,都是極難的,所以很容易淺嘗輒止,怎樣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熱愛並值得投入的領域呢?

這個問題,沒有答案。

從個人內心的角度,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喜歡那個,是無法避免的事,也是人類的天性,小林的興趣愛好,也一直因為太多太雜,屢被詬病是「一身刀,沒把利」,雖無成就,小林卻玩得高興,當然從做事業的角度來說,這點不是好事。


每種興趣的建立,都起源於好奇,好奇心的建立,閱讀和遊歷是兩大支柱,古人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確實是增添人生深度和廣度最好的辦法。

小林的閱讀熱情,從小也沒受到任何鼓勵,家裡總是說:讀課本就好,看什麼課外書,浪費時間。

出於對各種稀奇古怪知識的渴望,小林從零花錢裡,又節省出來一些,去廢品收購站論斤買舊書,由於零花錢被省了又省,所以從小就很瘦,到近幾年,學校工資漲了一點,臉才慢慢圓起來。

那些廢品收購站裡買來的書,當時到手就是破破爛爛、殘缺不全,比如《三國演義》只有下集,沈從文《大山裡的人生》只有上半本,蔡志忠的《莊子說》還被撕掉了幾頁,還有一本被我當小黃書誤買的美國金賽博士的《性心理學》,當時的一個初中生,看這種書實在是五雷轟頂,然而後來我把此書的基礎理論,用來指導大學同宿舍男生的青春期心理危機,相當有效,也由此走上心理康復醫學自學研究的不歸之路。

沈從文《大山裡的人生》,講起小時候對小城鎮種種百態人生的細緻觀察,讓我產生莫大的好奇和興趣,所以也從小愛逛街,觀察起家門口的眾生百態,後來開始拍照,一直留意的人間悲喜,順理成章地成了攝影主題。


蔡志忠的《莊子說》,被我臨摹了無數次,開始畫漫畫。

收購站買到的廢舊雜誌封底上,有印得模糊不清的齊白石、潘天壽畫作,成了我的國畫和書法啟蒙。

閱讀之外,遊歷也重要,當然有一定知識儲備,才能看到這個世界更多有趣的細節,不然走萬裡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當年廢品收購站買的破破爛爛的《莊子說》,至今還沒扔。


每頁上面,都有當年臨摹過的痕跡。


多年以後,小林又臨了一張莊子說。


後來,小林專程去杭州,拜訪兒時偶像蔡志忠先生。

和我想像的一樣,蔡先生仍然純真如少年,我們長談了七八個小時,蔡先生還主動畫了張畫送給我:




回到最開始興趣培養的問題,雖然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的愛好都是玩手機,但手機總有沒電的時候。

在這個知識碎片化的時代,能找到一個興趣堅持一生,實在不易。

然而這個世界總會有足夠的豐富和精彩,讓我們沉迷其中。

只是別讓這種探索未知世界的快樂,被酬金和獎勵所綁架。

畢竟,孩子的快樂健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就算小時才藝平平,只要能善良正直、理性自律、保持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積極樂觀,將來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並成為一個有趣有才的人。

別總擔心輸在起跑線上,跑過馬拉松或半馬的人都知道,前面幾公裡跑得多快,意義不大。

人生是一趟長跑,起跑時慢點沒關係,中間累了慢一點歇一歇也沒關係,跑岔了路也沒關係,按著自己的節奏,堅持跑完全程,才是完美人生。

要說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要到終點時,才能見分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本文節選自小林2020年新書《等一朵花開》







【關於作者

小林(林帝浣)

立志做攝影界書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畫界文筆最好的美食家,然而小林畢業於臨床醫學系。著作《武漢一定贏》《平和的你,才最美麗》《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等一朵花開》《初相遇·若重逢》《凡是過去,皆為序幕》《時光映畫——鏡頭中的二十四節氣》《我想給你拍張照》等。

相關焦點

  • 漫世界|毀掉孩子才藝的,正是家長們的激勵
    明天就是9月1號開學日,家長們終於可以如釋重負,但是新的煩惱隨之而來,除了輔導孩子作業,報各種興趣班、課外班又要掀起新高潮。 讓孩子學得才藝,升學加分,未來多才多藝,是每個家長的夢想。 但,興趣班學費好湊,孩子的興趣卻極難維持。 望子成龍的家長們,總是希望把自己想學而沒學會的東西,能在子女身上綻放。
  • 父母不當激勵,可能毀掉孩子興趣
    為人父母,別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快樂健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就算小時才藝平平,只要能保持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積極樂觀,將來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並成為一個有趣有才的人。家長的種種激勵,反而會讓孩子原本的興趣愛好,慢慢變成一種功利的選擇,最後完全喪失了最初的熱愛和激情。
  • 想讓孩子學才藝,家長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很多家長想讓寶貝們學些才藝,但是您真的做好準備了嗎?什麼時候讓孩子學才藝比較好?一般推薦幼兒園中班開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好送。再大一些的孩子,通常會默認周末是玩耍時間,對於送他去學這學那開始牴觸,認為佔用了他們自由時間。如何給孩子挑選才藝?
  •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悄悄毀掉孩子,多數家長卻都還不自知
    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禮貌和道德品質,只是在生活中大部分家長為了擁有一個「懂禮貌」的孩子而刻意訓練孩子,而這種刻意的「中國式禮貌」其實反而傷害了孩子,多數家長卻都還不自知。培養孩子懂禮貌固然是一件好事情,這是在教會一個孩子的生存之道,也是讓孩子今後在社會上的有一定的立足之本。
  • 「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卻渾然不知,甚至沾沾自喜
    隨著時代進步,人們開始接受不同的文化,審視傳統文化,改變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問題家長依然沒有注意到,甚至沾沾自喜,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34;正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卻渾然不知寶媽小水有一個7歲的寶寶,她平時對寶寶的禮貌很看重,一點點細節都要反覆強調好幾遍。這天,小水的好朋友小良帶著5歲的寶寶到小水家做客。小良做客後,小水突然開始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有問題,這是怎麼回事呢?
  • 這「中國式禮貌」看似在培育孩子的品行,卻正在悄悄毀掉孩子
    這5種常見的「中國式禮貌」,看起來是在培育孩子的品行,其實正在悄悄毀掉你的孩子,家長沒必要教,如果你也有,請一定要注意起來。每逢過年過節的時候,家長們聚在一起就總是喜歡要求自家的孩子給各位表演一下自己學習到的各種才藝
  •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卻總視而不見
    總是習慣性犧牲大寶,要求大寶忍讓,但家長要知道一味的追求這樣的禮貌是會傷害孩子的同理心,導致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認為自己必須無條件退讓。家長常讓孩子做這3種「中國式禮貌」,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是在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不要視而不見。
  • 拒絕"中國式禮貌",別讓孩子慢慢被毀掉,家長仍不自知
    "中國式禮貌"正在逐漸毀掉孩子經常會有朋友、長輩來家裡做客,家長讓孩子"表演"一段才藝,家長認為這是對他人的禮貌,但孩子卻越來越抗拒這種行為。孩子的內心並不喜歡這種束縛,他們成天忙於各種補習班,根本沒有精力應付這種"禮貌的場合"。家長應該意識到孩子的這一變化,並及時糾正自己的行為。
  • 所謂的「中國式禮貌」,正無形之中毀掉孩子,家長們別再洋洋得意
    文/心蕊編輯/心蕊中國素來有著&34;的美稱,中國人對禮儀這方面的教育都比較重視,一個人是否禮貌就決定著他是否有教養,因此,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特別注意孩子的禮儀方面的教導,要讓孩子懂謙虛,做事禮貌,但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34;,卻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一定的傷害。
  • 「中國式禮貌」正在慢慢毀掉孩子,家長不但視而不見,還引以為豪
    讓孩子講禮貌,是幾乎所有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畢竟我國是個禮儀之邦,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優良習俗不能改變。講禮貌的孩子會更受歡迎,當聽到他人的稱讚時,不僅孩子會自信,家長也會很開心。只是中國式禮貌,不僅不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反而會一步步的毀掉孩子,更讓大家同情的是很多家長還不自知,反而引以為豪。
  • 激勵孩子的良言妙語:為了孩子,請家長們每天一遍
    讚賞和激勵是促使孩子進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每個孩子都有希望受到家長和老師的重視的心理,而讚賞其優點和成績,正是滿足了孩子的這種心理,使他們的心中產生一種榮譽感和驕傲感。01激勵孩子積極向上的6句話讚賞和激勵是促使孩子進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今天,毀掉我們孩子的是什麼?
    孩子的成長是有軌跡的,這個軌跡就是家長的學習成長之路。馬雲說過,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也反映了一個共性的問題。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送到學校了,就是幼兒園和學校來教育,家長就不用管了,可是等到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就已完全錯過了孩子的花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 李玫瑾:網路遊戲和貪玩會毀掉孩子?都不會,父母的語言暴力才會
    尤其是網路遊戲充斥著孩子們的生活,這也給家長們帶來了新的困擾,他們擔心網路遊戲會毀掉孩子。當然,除了網路遊戲,他們還擔心貪玩也會毀掉孩子。其實這些都不會毀掉孩子,而真正會毀掉孩子的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但是父母絲毫不知道,覺得用這種打擊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才是正面的。長期遭受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性格更容易出現缺陷。真正毀掉孩子的,不是網路遊戲,也不是孩子過於貪玩,而正是這種語言暴力。很多父母都認為,用這種方式來教育孩子,正是為了激勵孩子,其實他們不懂語言暴力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下面來講一下語言暴力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 2000萬閱讀的帖子,毀掉孩子的不是「玩」,是父母曾經的許諾
    01經常會聽到家長對孩子說「你怎麼又說謊,想玩就說想玩,為什麼還要編造謊言呢?」可是,家長有沒有想過,當孩子不知道什麼是說謊的時候,他們又怎麼會去說謊呢?「玩」,是父母曾經的許諾許多家長認為毀掉孩子人生的是「玩」,可是父母們有沒有想過,毀掉孩子人生的也有可能是他們曾經許下的承諾呢?
  • 李玫瑾:網路遊戲和貪玩會毀掉孩子?都不會,父母的語言暴力才會
    尤其是網路遊戲充斥著孩子們的生活,這也給家長們帶來了新的困擾,他們擔心網路遊戲會毀掉孩子。當然,除了網路遊戲,他們還擔心貪玩也會毀掉孩子。其實這些都不會毀掉孩子,而真正會毀掉孩子的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但是父母絲毫不知道,覺得用這種打擊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才是正面的。長期遭受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性格更容易出現缺陷。真正毀掉孩子的,不是網路遊戲,也不是孩子過於貪玩,而正是這種語言暴力。很多父母都認為,用這種方式來教育孩子,正是為了激勵孩子,其實他們不懂語言暴力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語言暴力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 真正毀掉孩子人生的,不是遊戲,也不是貪玩,而是家長的語言暴力
    每每見到、聽聞令人失望的「壞孩子」,人們總會嘆息一聲「這孩子的人生全毀了」。然而,真正毀掉孩子人生的,不是遊戲,也不是貪玩,而是家長的語言暴力。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我不就是說了孩子幾句,怎麼就上綱上線成了語言暴力了?我都是為他好啊!現在的孩子就是矯情!
  • 毀掉孩子很簡單,父母只需把他們喜歡的東西送給別人就足夠了
    幼年時期的教育一直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但事實上,父母也是在不斷地嘗試錯誤中撫養孩子長大。父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很容易在這個過程中毀掉他們。 雙親是一面鏡子,孩子在鏡子裡如果能得到正確的反饋,那麼感情很容易被疏解,能感覺到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溝通,能感覺到父母的愛。
  • 幼兒園「超前」教育,表面造就天才實則毀掉孩子,家長們切莫坑娃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而這股壓力原本不應該出現在孩子們的身上,卻因為家長的焦慮,變向的影響到了孩子,大多數家長在這股競爭壓力下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出類拔萃,讓孩子在這個充滿壓力的大環境下,展現出自己獨有的優勢,為此部分家長不惜選擇放棄孩子的童年,讓孩子提前步入學習狀態。
  • 寒假才藝培訓班來襲 家長莫陷誤區
    孩子新一輪的假期開始了,家長新一輪的報班也隨之到來了。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出於望子成龍以及不甘於人後的心態,在寶寶還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才藝培養。可是在這一過程中,小編提醒家長們千萬不要一不小心陷入誤區。
  • 媽媽家長會上表演「才藝」,大家紛紛鼓掌:沒人敢欺負孩子了
    很多家長讀書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理全能就是這輩子的最佳時刻了,但在成為孩子爹媽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也可以十八般武藝齊全。大到給孩子指引人生方向,小到動手幫孩子做手工作業,不時還要抽空去學校家長會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藝,給孩子「長長臉」,新一代的爸媽們可真是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