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關閉不全或者狹窄,哪些情況需要「換瓣」手術?

2020-12-10 瀟湘名醫

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而瓣膜就相當於心臟的「門」,在心臟各個心室與心房之間開啟、閉合,保證血液能夠流暢地單向流動。

心臟瓣膜病是我國一種常見的心臟疾病,據數據統計,最常見的瓣膜病是二尖瓣關閉不全和三尖瓣關閉不全,其次是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二尖瓣狹窄、主動脈瓣狹窄和肺動脈瓣反流。本期節目我們就跟大家來說說:什麼是心臟「換瓣」手術?

(點擊圖片 看大醫生在線講解)

上線大醫生:黃烽

福建省立醫院心內一科 行政副主任 主任醫師

今日探討:什麼是心臟「換瓣」手術?

心臟瓣膜

人類的心臟內共有四組瓣膜,即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肺動脈瓣。左心房通向左心室的門是二尖瓣,右心房通向右心室的門是三尖瓣。心室的血液進入動脈也要通過一道門,左心室通向主動脈的那道門是主動脈瓣,右心室通向肺動脈的那道門是肺動脈瓣。

每組瓣膜均由二至三個瓣葉組成,瓣葉菲薄光滑而富有彈性,它們的開放與關閉起著單向閥門作用,使血液只能從一個方向流向另一個方面而不倒流,所以對瓣膜功能的要求就是「打得開+關得上」。同時它們的口徑又能保持一定的血流量。

為什麼心臟瓣膜會出現病變?

我們心臟的四個瓣膜,如果他們不同的原因,導致瓣膜關閉不全或者狹窄,如果不能夠進行修復,又嚴重影響到心臟的功能或者導致心臟的擴大,將來會出現嚴重問題。

1、炎症

風溼熱是導致心臟瓣膜病的主要原因。風溼性心臟瓣膜病主要累及40歲以下人群,常見的病變部位是二尖瓣,但心內膜炎常導致心臟瓣膜反流。

2、退行性改變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衰老,心臟也不如年輕的時候了。心臟瓣膜會出現退行性改變,因退行性改變而患心臟瓣膜病的患者的病變部分多為主動脈瓣,其次是二尖瓣。

3、疾病

某些心臟病以及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心臟病的危險因素,也是會引發心臟瓣膜病的。所以,有高血壓或者其他心臟病的患者應該及時進行相應的治療,這也是預防心臟瓣膜病的措施之一。

4、其他

除了以上原因,先天畸形、黏液樣變性、缺血性壞死、創傷等原因也是會導致心臟瓣的瓣膜病變的。

心臟瓣膜病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心臟瓣膜病最大的危害就是對心功能的損傷。當心功能一旦受到損傷,全身血液供應也會降低,同時引起其他器官的損傷。因此,很多晚期的心臟瓣膜病的病人都會出現肺動脈高壓,然後肺受到損傷,甚至由於血液循環不好引起肝和腎的損傷。

心臟換瓣手術是怎樣的?

由於現在技術的情況,現在的瓣膜分為兩種,一個是叫機械瓣膜,另外一種叫生物瓣膜:

1、機械瓣膜:優點就是這個瓣膜可以使用的壽命比較長,最長的可以達到三十年左右。但是,機械瓣膜最大缺點就是必須終身服用抗凝藥物,如果抗凝藥物不夠量,就會在這個瓣膜上形成血栓,把瓣膜卡死。

2、生物瓣膜:生物瓣膜和機械瓣膜恰恰相反,它的製作主要是來自於牛或者豬的生物材料,它的優點就是不需要長期抗凝治療,最大的缺點就是使用的壽命相對機械瓣膜較短。

大 醫 生 介 紹

黃 烽

主任醫師,福建省立醫院心外一科 行政副主任,中華醫學會高壓氧醫學會,青年委員,福建省海峽醫藥衛生交流協會 心血管外科分會副會長,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微創心血管外科專業 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心臟大血管外科臨床工作。曾分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及紐約聖約瑟夫醫院進修學習。

【來源:FM1036福建新聞廣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院長解心 | 四個心臟瓣膜三個關閉不全,心臟增大到常人的1.5倍,4個...
    經仔細詢問,郭先生已經有四年的心臟瓣膜病史,但初期胸悶症狀不嚴重,就沒有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四個月以來症狀明顯加重後,才開始考慮去醫院治療。入住到省胸科醫院後,醫生經心臟超聲檢查發現,郭先生的心臟四個瓣膜中有三個中重度關閉不全,心臟已經增大到正常人的1.5倍,而這是導致患者心衰的主要原因,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顯示,心臟最主要的供血管路——冠狀動脈的前降支以及對角支均重度狹窄達到90%,這又導致心衰的心臟心肌缺血。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 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
  • 七旬婆婆面臨二次換瓣 醫生為她不開胸完成心臟手術
    多國擬重啟旅遊業中新網湖北新聞6月16日電 (李晗)七旬的黃婆婆14年前因心臟瓣膜病進行了心臟換瓣手術,今年再次出現胸悶心慌,到醫院檢查,需要進行二次換瓣手術。醫生通過「不開胸的心臟手術」,從她大腿入手「長途奔襲」成功換瓣。
  • 8釐米小切口,心臟換瓣手術不用「大開胸」
    上周,張先生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就診,檢查後,他被診斷為主動脈瓣重度返流,心功能不全。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志維教授介紹,主動脈瓣位於左心室和主動脈間,在心室收縮時開放,左心室內的血流進入主動脈射向全身;在心室舒張時關閉,阻止主動脈內的血液返流回左心室。如果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在心室舒張時,血液就會從主動脈逆流入左心室。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尹曉清教授團隊為患者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今年67歲的李嗲嗲,8年前因為風溼性心臟病聯合瓣膜病變置換了生物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
  • 心臟換瓣不「開胸」,六旬老人獲「心」生——懷化市首例TAVR手術...
    患者出院前送上錦旗表示感謝1月6日,在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TAVR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的患者成功出院,該手術為懷化市首例,標誌著市一醫院心內科微創瓣膜置換手術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入院後,超聲科立即為其行食道超聲,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主動脈瓣二葉瓣畸形、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病情危重,一旦出現症狀,生存時間極短。TAVR手術是一種非開胸的微創瓣膜置換手術,僅僅穿刺股動脈通過介入導管技術,將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至主動脈瓣位置,取代自身瓣膜,完成人工瓣膜植入,從而恢復瓣膜功能,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快等優勢。
  • 心臟手術不開胸 1釐米切口為心臟換「門」---大眾衛生報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通訊員 徐朝軍 楊楠)日前,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67歲的二次手術患者實施該院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術),心臟手術不開胸,僅僅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便為心臟換上新「門」。
  • 行業研究 | 心臟瓣膜器械行業深度研究
    心臟結構示意圖心臟瓣膜病(HVD)無論在我國還是國外都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是指人體的四個瓣膜由於慢性風溼性疾病、退行性病變、炎症、缺血性壞死、先天性發育畸形及創傷等原因造成的心臟瓣膜及其附屬結構異常,失去正常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開放時血流受阻即心臟瓣膜狹窄,關閉時血液反流即心臟瓣膜關閉不全;有時候同一個瓣膜既有狹窄又有關閉不全
  • 主動脈瓣也能微創置換,仁濟醫院完成經心尖途徑TAVI手術
    仁濟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薛松介紹,主動脈瓣膜關閉不全的病人無法經其他路徑完成TAVI手術,心尖途徑是目前唯一的手術路徑。仁濟醫院完成上海首例經心尖途徑TAVI手術。83歲的老年男性,長期受心臟疾病影響,反覆胸悶氣促伴頭暈,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 二尖瓣狹窄 VS 二尖瓣關閉不全,你能辨別其不同嗎?
    嚴重肺動脈高壓時,由於肺動脈及其瓣環的擴張,導致相對性肺動脈瓣關閉不全,因而在胸骨左緣第 2 肋間可聞及遞減型高調嘆氣樣舒張早期雜音(Graham-Steel 雜音)。右心室擴大時,因相對性三尖瓣關閉不全,可於胸骨左緣第 4、5 肋間聞及全收縮期吹風樣雜音。
  • 無需開胸即可換瓣膜
    TAVR(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這標誌著河南省胸科醫院2020年第44例TAVR手術圓滿完成。    主動脈瓣是左心的一個重要瓣膜,介於左心室和主動脈之間,像一扇自動門一樣可以打開和閉合,打開時,心臟內的血通過它才能進入我們的身體,但如果主動脈瓣在心臟收縮時不能完全打開,部分血流會淤積在左心室裡,左心室就得負重工作而致勞損,出現心功能衰竭。同時,身體的其他血管也會出現缺血狀態,這樣的人群就會出現胸悶和氣喘。
  • 協和醫院微創換瓣膜技術救治急危重症患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2月9日,從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介入瓣膜手術體量突破300例,位居華中地區首位。目前,協和醫院能獨立開展主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動脈瓣換瓣手術,微創換瓣膜技術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胸悶氣喘原來是「風心病」,北京南京兩地專家聯手,給患者心臟瓣膜...
    到蘇北當地醫院就診後,心臟彩超提示心臟瓣膜病、二尖瓣重度狹窄合併關閉不全。通過藥物治療後,李女士症狀稍有緩解。為進一步治療,在家人陪同下,李女士來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胸心外科門診就診。該院胸心外科李鴻雁副主任醫師仔細了解患者病史,進一步檢查後發現患者雙心房擴大、重度肺動脈高壓,需儘快手術治療。中大醫院胸心外科李鴻雁副主任醫師(左三)為患者檢查。
  • 不用開胸換心臟瓣膜,心內科又完成一例介入瓣膜置換手術
    前一段時間,他來到濟南市中心醫院進行檢查,確診為主動脈瓣狹窄,需要做心臟瓣膜置換手術,由於徐大爺今年80歲了,沒法做開胸手術,家人也非常擔心,中心醫院決定採用微創介入方法,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不需要開胸,就能完成主動脈瓣置換。如今,手術已經完成,徐大爺恢復得也很好,目前已經康復出院。
  • 鄭大一附院心內科姜正明瓣膜團隊完成超高齡、超高難度經導管主...
    大河網訊 心臟的主動脈瓣膜作為心臟出口的總閥門,隨著年齡增長、瓣膜逐漸退化,鈣化等,導致「閥門」狹窄或關閉不全,重度的狹窄或關閉不全容易導致暈厥、猝死、心力衰竭、心絞痛等情況,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傳統的手術治療是外科開胸手術,需要鋸開胸骨、切開心包、心臟停跳、人工體外循環、切開主動脈,切除受損的瓣膜、縫合固定新的瓣膜,創傷大、恢復時間長。
  • 廈門:​主動脈瓣重度鈣化像石頭 小切口手術為高齡患者換「心門」
    近日,經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以下簡稱「廈心」)診斷為先天性主動脈二葉瓣畸形,導致主動脈瓣重度鈣化、狹窄合併關閉不全,「心門」嚴重受損。通俗來講,如果把心臟看作房子,主動脈瓣膜就是進出房間的「大門」。
  • 主動脈瓣關不攏,6mm小口換個人工瓣膜
    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心臟瓣膜病變,將影響血流的正常流動,從而造成心臟功能異常,最終導致心力衰竭。以往的治療方式以開胸手術和藥物治療為主,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因其創傷小、恢復快,取代傳統開胸手術。近日,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劉劍雄帶領的心臟瓣膜團隊用微創的方式完成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這也是成都市市級醫院裡首家完成此手術的醫院。
  • 桂林市人民醫院:小住幾天、瓣膜置換,心臟中心連續完成兩例TAVI手術
    82歲的老蘇今年十月份在當地醫院,因反覆胸悶氣促伴咳嗽咳痰,並伴有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等症狀入院,心臟彩超提示主動脈瓣鈣化並中度狹窄、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在當地醫院就診效果不佳,兩周內反覆入院,遂轉市人民醫院進一步診治。
  • 主動脈瓣膜狹窄4徵兆早發現,532原則預測存活時間
    近日,知名國標舞女星劉真因主動脈瓣膜狹窄術後不幸逝世。其實,主動脈瓣膜狹窄除了先天性的缺陷之外,還是個年齡越大、風險越大的疾病。不過對於主動脈瓣狹窄很多人並不知道該如何判斷,其實這類疾病在身體上多少都會有一些症狀參考,那麼,都有哪些症狀是疾病的徵兆呢?
  • 果殼病人 | 原以為要換個心臟零件,開胸之後我收到了意外的禮物
    原創 小謝 果殼14年前高考體檢時,內科大夫聽到我的心臟有雜音,到心內科看病才知道,原來我有先天性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當時瓣膜反流程度是中度,大夫囑咐每年複查一次心臟彩超,告訴我換心臟瓣膜是早晚的事,但也許可以等到五六十歲再做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