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書與眾不同的是,它以小故事+小哲思啟發的形式來講哲學

2020-12-23 丹媽讀童書

哲學思辨,我一直覺得是孩子們的閱讀盲區

如果沒有「領航人」,在孩子思維旺盛、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時,面對一些事,他們可能從不會去思考、探索。

當然,我不會誇張地說一套書就能對孩子「一點就通」,但毋庸置疑的是,從這裡出發,會有與眾不同的收穫與體驗。

它就是一直斷貨,我等半年之久的少兒哲學思辨書:

來自讀小庫,薈萃了世界各地的故事,是風靡法國的哲學啟蒙書。

第一份與眾不同出自它的顏值——它小而美,我初次拿到手看到封面,都忍不住直呼「好美」。

翻開內頁,是每個小故事都配有風格豐富的插圖:

稚拙童趣風▼

現代藝術風▼

紀實風▼

內頁插圖▼

第二份與眾不同,來自它的講述形式——

一般說到哲學書,我們腦海中第一反應就是深奧、難理解。

但這套書與眾不同的是,它以小故事+小哲思啟發思考的形式來講哲學,既生動有趣地講了故事,又啟發孩子思考。

它篇幅短小精悍,與簡單意趣的插畫相得益彰,相比於長篇累牘帶來的閱讀疲憊感,讀起來輕鬆、沒有壓力。

比如這本《死神是怎樣來到人間的》

我:《死神是怎樣來到人間的》。

叮噹:是怎麼來的?

於是便給他講了這個故事:

傳說,索科神創造了世界和人類,並使他們長生不老。但是,並沒有給他們孩子。

(左頁小故事,右頁哲學小課堂)

人類明知「一旦擁有給予生命的能力,或早或晚就會死」,卻還是很堅持「擁有孩子的幸福」。

索科神問路邊的石頭:「你們也想要孩子嗎」,石頭不想要。

索科神滿足了人類的願望,也尊重了石頭的選擇。於是,人類世界會有死亡,而石頭永生不死。

故事結束後,還有一個【哲學小課堂】——

當被問到「你也想長生不老嗎?」,叮噹開始了碎碎念模式:

「想啊,我想一直活著,這樣我就可以永遠永遠看我喜歡的動畫了。

我還有好多玩的沒玩呢,還有好些好吃的我都沒吃過呢……

不過,你和爸爸也會陪我長生不老嗎?」

哈哈,老母親承認被驚到了,也被暖到了。也萬萬沒想到,5歲不到的叮噹,已經對這麼嚴肅的一個話題有了思考。

一個不過癮,再來第二個——

《世間全部學識》

順手翻到的《兩隻鞋子》解了燃眉之急:

在印度,火車上總是擁擠不堪。有一次,有乘客坐在火車車廂頂上,鞋子掉了一隻,落到鐵道旁。他即刻抓起第二隻,也扔了出去。坐在他旁邊的另一位乘客看得莫名其妙。

丟鞋人告訴這位乘客:「對我來說只有一隻鞋沒什麼用,要是別人撿到剛才掉的那隻,也一樣沒什麼用。要撿,就撿一雙嘛!」

在我們成人世界裡,這個捨己為人的故事,可謂耳熟能詳。

而第一次讀到的孩子,既詫異:「那他丟了兩隻鞋,只能光著腳了!」又佩服:「這個傢伙有一副熱心腸。」

不過,這不是本篇的【哲學小課堂】要啟發孩子的重點,它希望孩子看到的是「讓自己開心的方式」——在不順心、失去面前發現「得到」、快樂。

從故事過渡到「引發思考」的哲學小課堂,不矮化孩子的提問、探討,可以給足孩子思考空間、品嘗思考的快樂。

第三份與眾不同,源自這套書非常個性化的主題——6本書一共251個哲理故事,分為以下主題:

這套書「反其道而行之」,哲理小品、生態寓言、箴言、神話(哲思啟發式的版本),這樣的主題可謂「冷峻」,卻又充滿智慧,啟發孩子思考。

說起來,這套書的定位是「少兒哲學「,這類書也是相當小眾了。

做這樣的書,需要的何止是情懷,更需要勇氣——極有可能所有的投入都是石沉大海。

但是它還是「誕生」了。相比於稱之為「小眾書」,我更願將它比作一條幽靜小徑:

一路上,世界各地具有哲理的寓言、童話、神話和格言,如拉封丹寓言、希臘神話故事、莊子智慧、紀伯倫詩句等,款款走來。

它們涉及自由、正義、博愛等普世共通的偉大思想。但是這些道理,並不是為了給出標準答案,而是幫助孩子學會提問,增進孩子的思辨能力。

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人類所有的尊嚴存在於思想。

孩子,是需要思考著成長的。一個個短小精悍的故事,像一節一節脊椎,穩穩地支撐閱讀的人。

1. 日有所讀

薈萃世界各地智慧

讓孩子從一個個小故事走向連讀

一套書除了顏值,真正經得起考驗的,仍然是內容為王。

這套薈萃世界各地智慧的書,有非洲寓言,如《為什麼天空離我們那麼遠?》

很久很久以前,人們伸出手就可以觸摸到天空,這真是一種非常其妙的感覺。而且,人們不必為了溫飽而工作:餓了,只需伸出手,採一小塊天空來吃就可以了。

可是,有一天,天空生氣了,因為它發現人類對它太不尊重。人們常常採下一大塊雲朵或月亮,還沒吃完就把它們扔進了垃圾堆。

天空發出了警告:「如果你們再這樣浪費下去,我就離開你們!」

——摘自《跌進井裡的學者》

地上的人們胡作非為,天空終究「遠離」了我們。

像童話一樣曼妙的語言,道出的不僅僅是浪費帶來的懲罰

還有對孩子 「眼中有世界,心中有未來」的大局觀培養——為了我們的生存環境:「哪怕是再小的努力,乘以七十億人的力量,一切都會不同」。

來看看中國寓言——《有裂縫的罐子》

來自《死神是怎樣來到人間》一書

農夫每天早上都挑著兩個罐子,去河裡打水,其中一個罐子有裂縫,水沿路往外滴。

痛苦的水罐跟農夫道歉。

農夫指著路邊的花,安慰它說:「這些花兒,是你讓它們生長出來的。它們越變越美,是因為你每天早上為它們澆水!」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讀到了農夫的包容與慷慨;

在【哲學小課堂】中,孩子獲得自我肯定——

「萬物皆有用。」

「雜草是優點還未被發現的植物。」

再來看看法國寓言——《橡樹和蘆葦》

來自《跌進井裡的學者》一書

橡樹嘲笑蘆葦:「我想你應該經常抱怨吧?一陣風吹過,你就得點頭哈腰,彎著脊梁;一隻小鳥停在你上面,你就一副不堪重負的樣子……」

一天,一場極為猛烈的暴風雨降臨了,橡樹不幸被連根拔起,暴風雨過後,蘆葦卻重新直起了它的腰。

這個言簡意賅的故事,道出了「不要輕易相信事物的外表」的真理,以及「低頭」的藝術。

【哲學小課堂】引人深思:在難過面前,你可以「彎多少度的腰」?

這樣的「提問」,跳出故事字面意義的框框,讓孩子思維走得更遠。

此外,還有希臘神話、阿拉伯傳統故事、俄羅斯寓言、波斯寓言、土耳其寓言……

可謂兼容並包,充滿著凝練的智慧火花,值得日有所誦、所讀。

積累的是語言,培養的是定力和靜氣

2. 日有所思

251個哲理故事

提高孩子思辨能力

這套書《跌進井裡的哲學》《時間全部學識》《死神是怎樣來到人間的》,每本都分「小故事」和「哲學小課堂」兩部分。

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故事,構成有力的起點,孩子可以從此出發,學會思考,或使思考走得更遠更長。

比如《公雞還是母雞?》這一篇,講的是兩個學生從集市上買回了一隻雞,二人為「這雞是公雞還是母雞」爭論不休。

第二天大清早,雞圈裡傳來響亮的打鳴聲。那個堅持認為是母雞的學生說他沒有親耳聽見,他堅持認為買回的是只母雞。

再看這一篇「哲學小課堂」中的提問:

是什麼讓他們這樣盲目?

他們的自尊自傲,還是他們的愚蠢?

或者,是因為他們沒有勇氣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

以問題為引子,孩子可以邊「自查」,邊思考,同時獲得啟發——要有正視、面對事實的勇氣和能力。

再如《追影子的人》——

一個頭腦簡單的人想去追逐自己的影子,他向前進一步,影子也跟著向前一步;

他跑起來,影子也跟著跑起來;

他轉身,影子也跟著轉身。

整個村子的人都來圍觀這個滑稽可笑的人。

一位智者走到村民中間說:「如果你們嘲笑他,那麼你們也嘲笑自己。因為你們和他一樣,不停地去追逐一些像影子一樣的身外之物:榮譽、財富、美貌、權力……你們的內心從沒有平靜過。」

「真的是這樣!人們總是不惜花一生的時間去追求一些隨時可能消失的東西:幸福、金錢、權力……「但這是否就意味著我們應該什麼都不做,等待死亡降臨,或者在這個現實世界之外久久冥想?」

引導孩子辯證思考「尋找」「夢想」的價值與意義。

而這個版本的《希臘神話——命運的囚徒》,是我迄今為止見過的最特別的一個版本。

從「哲學思考」的角度立足,精選希臘神話中的【英雄與怪物】【愛情、計謀和嫉妒】故事,提出哲學、文學等分析。

《法厄同和太陽戰車》為例——

這是一個讓人痛惜的故事。英俊少年法厄同是太陽神和凡人所生的孩子,當他告訴夥伴他是太陽神的兒子時,慘遭嘲笑。

忍無可忍的法厄同,想到將來他遲早要接父親的班,他找到父親,提出了一個瘋狂而又冒險的想法——獨自駕駛父親的光之戰車

父親越是勸阻,法厄同越「不服氣」。

已經沒有時間了,黎明女神已經打開了她的大門,法厄同得償所願,但是——

法厄同沒有力量,也沒有足夠的意志穩住戰馬……

頓時,山川燃起了烈焰,連山谷也不能倖免。河水變成了蒸汽,一切都化為火海,萬物皆焚為荒蕪。

盛怒的宙斯用一道閃電終結了法厄同的性命。

法厄同因魯莽自負,膽子太大,最後結局慘澹。

故事結束後,是「哲學擴展閱讀」——不自負妄為,有所敬畏,又不喪失嘗試的勇氣

哲學帶來的通透之一,概莫如此吧。

我們讀一個個故事,看到一種種現象,一個個疑慮得到解答,更多的質詢、思考也被提出。

孩子是需要思考著長大的,未來屬於「善於開動腦筋」的人。

哲學是通向智慧的必由之路,在這條路上,邁出最開始的幾步,什麼時候都不嫌早。

3. 日有所獲

每日摘抄

作文素材日積月累

翻開這套書,我就會不由想起自己學生時代做的那些「摘抄本」:名人名言、格言、文章好段、一些莫名戳中自己的話……

這套書可摘可抄的東西太多了——

各種主題的、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

如揭示大自然奧秘、生態平衡的《橡實和南瓜》:

在一片南瓜地中央有一棵橡樹,阿凡提躺在樹下思考著宇宙的起源。

他自言自語道:「人們總覺得天地萬物背後都有大智慧,但在這片瓜田裡,我看了半天也沒發現什麼。橡樹,這麼莊嚴高大的樹,結出的果實卻小得滑稽,而南瓜藤就這樣趴在地上,結出的果實卻碩大無比。造物主肯定弄錯了。」

阿凡提就這樣繼續冥想,半睡半醒間,忽然一粒橡實被風吹落,砸到他鼻子上。阿凡提摸摸鼻子,高興地叫了起來:「我明白萬事萬物背後的大智慧了。」

你是否也對大自然的精巧設計感到吃驚?

是漫長的自然選擇與適應,才造就了這種不可思議的平衡。積累這樣的素材,作文時用於例證或「講好故事」,都不錯哦!

箴言

關於不幸:

「不幸很強大,但人比不幸更強大。」

關於悲傷:

「悲傷就像穀倉裡的米,每天都會減少一點。」

關於熱情:

「人第一次死去,便是在他失去熱情的年紀。」

關於健康:

「人縱有一副鐵打的身軀,最終還是要生鏽的。」

讀箴言本身就很激勵人心,摘抄下來,在需要的時候恰當引用,言簡意賅又力透紙背。

詩歌

生活是什麼?

是深夜裡的一點螢火。

是冬天野牛的呼吸。

是草地裡快速移動的一小片陰影

是太陽落山後消失不見

而且除了《希臘神話》《把問題提出來》,其餘每本的篇首都給出了主題詞,方便孩子了解每個故事或每條箴言的【適用話題】

涵蓋生命、自由、信任、時間、分享、生態、嫉妒、愛等幾百個主題。

為了方便小讀者查詢,書末還專門做了索引——

日常摘抄或寫作文時,也可以重點尋找相關話題的素材,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摘取,是不是很贊?

格言

如關於福:

都說人是由細胞和血液組成的,但實際上,人就像葉子,只要風經過,他就會歌唱。

關於失敗:

「跌倒並非失敗,失敗是停在跌宕的地方。」

關於煩惱:

「人之所以無憂無慮,是因為我認為煩惱就是對自己的侮辱。」

關於勇氣:

「寧願像獅子活一天,不願像綿羊活一百年。」

關於常識

「等過了河再跟鱷魚說它鼻子上有包。」

關於這套書,就分享這麼多。讀故事本身就是非常愉快的體驗,希望在這之餘,孩子們可以走得更遠,去思索、對比、全盤考量,甚至哲學思辨。

媽碎碎念

這套書的閱讀年齡,我想重點強調下。《箴言》這本建議7歲左右看,這個階段剛剛學會寫字,也認識了不少字,有讀、寫的欲望,但想要自我輸出又沒那麼多話說,可以摘抄。再小,讀起來可能收穫沒有那麼大,比如叮噹4歲多,他就get不到其中的雋永。

《學識》《學者》《蘇格拉底》《死神》這幾本,五六歲可以親子閱讀,很多故事孩子可能一下聽不懂,但【哲學小課堂】的引導會讓他們非常樂於思考;自主閱讀,識字量大的孩子,七八歲可以自主閱讀。

《希臘神話》本身關於愛情的東西比較多,雖然咱們這個版本,是從哲學角度去匯總、分析、描寫希臘神話人物的。我覺得這一本可以晚一點看,比如9歲左右再看。

相關焦點

  • 噹噹大促折上折|兒童哲學書上了教育部書單, 精選3-14歲60套哲學讀本, 埋下思考的種子!
    解答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的入門讀物碧姬•拉貝的另一套面向3-4年級的推薦書,但是繪本的形式讓幼兒園的孩子就可以參與閱讀和討論。 這套書的插畫家埃裡克加斯特曾擔任法國巴亞出版社旗下的各兒童雜誌的美術總監,巴亞在中國有很多合作的兒童雜誌,《故事飛船》就是其中之一。因此這套書的插畫很吸引孩子。這套書一共10冊繪本,每本繪本討論一個問題:《我可以撒謊嗎?》
  • 哲學的定義任務和形式指示
    ——譯者注],就其根本的意義和道理來講,必須從某種對於哲學意義及其可能的據有方式的真正意向上來呈示,而這一點只有從一種充分和徹底的哲學意圖上才能看見和凸顯出來。也不是反過來就能從合理剪裁的失誤中粘貼出「正確者」,這裡的「剪裁」必然同樣也有一個方向在這兒。就哲學必然有一種原則性的導向而言,某種真正的意向就在於它高估了哲學。它必須從其第一步開始就明確,它原本想要做什麼。
  • 哲學入門,很受啟發
    優點和缺點都是太淺顯了,作為引起哲學學習的興趣和拓寬思維的深度是有所幫助的,但哲學絕對不僅僅於此,思想實驗只是哲學家的一個小小工具,除了警惕它的思維陷阱,更要警惕它們的非人道性。不過這個,還是可以往深了辯駁的。
  • 【邊疆時空】孫勇 | 邊疆研究及邊疆學學科體系建設的哲思收斂初探
    哲思在社會科學研究上最為直接的體現,在於科學哲學給出的方向性知識啟發了具象思維,這對於學術理論與實踐的創新,有著很重要的指導作用。例如,波普爾(Karl Popper)強調舊理論被「證偽」是學術進步的顯現;庫恩(Thomas Kuhn)的高端「範式轉換」指出了理論革新(創新)的本質;拉卡託斯(Imre Lakatos)的「科學研究綱領」把建構新理論的核心問題揭示出來。
  • 鼓勵孩子的提問,用哲學點亮童年
    這兩套書都引進自熱愛哲學的國度——法國。「我思,故我在。」這句經典的名言,就出自「近代哲學之父」、法國哲學家笛卡爾。對於法國人來說,談人生,談理想,談哲學,就像呼吸一樣,既稀鬆平常又不可或缺。 這套書的每一冊都是通過一個個日常生活的小故事來穿針引線
  • 梅劍華薦書:開啟哲思的閱讀
    他尤其反對迷魅地談論世界,我們尤其要抵制把「內在」、「靈性」這類學院行話讀入事物之中,並「把它們外推為世界的一個與眾不同的部分從而讓人取得不容質疑的客觀性。」作為自然主義者的程煉對迷魅的行話有著高度的自醒。他在「哲學合作社訪談錄」有些刻薄地提醒那些喜歡哲學的朋友:哲學令我最不滿意的地方在於,它似乎有一種誘惑力。往往一個人越不適合做哲學,哲學就越是吸引他。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成語,看完這套書你就知道了
    這套成語書集這套成語書中的故事,不僅生動有趣,而且都經過專業的審定,語言優美,文字精煉,既能用它來學成語,還可以將它看作小作文,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同時,常爸團隊也請相關的學者對文稿進行把關,反覆推敲才得打磨出這套成語書
  • 【哲學諮詢】哲學諮商方法的比較──以瑞比的哲學諮商法與儒家哲學啟發的諮商曆程為例
    瑞比哲學諮商法可以說是一種由下向上之道,往下自我挖掘的路,永無止盡,但同時自我也在不斷向上躍升,突破局限自我的經驗層面,往更高更純粹形式層面走去,這是人的理性在感性中受苦但同時也是突出卓越的地方。理性不斷往下探索自我,就真的能超越感性的苦痛嗎?理性與感性二分的世界, 總是決裂出一道道掙扎的苦難傷痕,矛盾對立總是撕裂著人心,真能超越痛徹心扉的苦難嗎?
  • 當哲學遇上科幻與懸疑,不一樣的哲學科普書《蘇菲的世界》!
    作為一個哲學科普書,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反倒不是那些哲學知識,當然了,如果內容真的是單純的哲學史科普,它也不會這麼出名。哲學入門不在知識,在於啟發。每個人看這本書的體驗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說,他作為一個成年人難以理解這本書,覺得很幼稚。
  • 用影評來講「哲學通識課」
    然而,此書作者鬱喆雋,卻用「六經注我」的思路,讓電影成為哲學的肉身載體,理論的藝術演繹。他用「理論的聯想」,找到電影和生存現實,哲學反思的同構。換言之,他所討論的電影,成了哲學表達的另一種語言介質。一方面,電影內涵得到深度考掘,另一面,哲學理論也有了「生機體溫」。因為書中評論,無不關切人生、未來和命運。
  • 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所創造的新哲學論述風格:格言形式
    而東方哲學作品的論述風格,則多採用此種格言的方式進行表述的。當然這種創新風格的靈感也可能與自帕斯卡爾的《思想錄》對尼採的啟發。格言形式的優點用這種格言的形式詮釋哲學,最大的優勢在於極富啟迪性。因為這種論述風格中句子極為簡短,而這一特色恰恰會給閱讀者一個定勢思維。
  • 《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更適合中國學生的哲學智慧之旅
    英文是Philosophy,我們中國的學者把它翻譯成「哲學」,也就是有關智慧的學問,專指各種「到底是什麼,到底為什麼」。今天,我和大家聊一本有趣的兒童哲學啟蒙讀物——《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它被坊間推舉為中國的《蘇菲的故事》,而且別具一格。
  • 宅家讀書上遊推薦|冰心散文獎得主吳佳駿:哲學也有好讀的小書...
    宅在家裡不能出門,其實也是一個靜思的好機會,如果再能讀一點可以深入你心靈的哲學、心理類書籍那就更好了。大家慣常印象中有點高深的這兩類讀物,其實也有深入淺出,讓你邊讀邊笑的名作。今天重慶本土知名散文作家、冰心散文獎得主吳佳駿給大家推薦的就是,涉及哲學普及的《愚人頌》和「解夢」的《紅書》。(荷蘭)伊拉斯謨《愚人頌》已經流傳了五個世紀之久的《愚人頌》出自荷蘭著名人文主義思想家伊拉斯謨之手。「既充滿了各種哲思,但又非常好讀。」這是吳佳駿推薦它的最主要理由。
  • 這套成語漫畫故事書獲獎無數,有趣到停不下來!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套《寫給孩子的成語故事》,我看到它第一眼的時候就不禁「哇」的一聲,沒想到成語還可以這麼學,太有才了!小牛頓出版的這套成語書很「神奇」,它把成語故事跟科普知識結合起來了——既有文科知識,又有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百科知識,文理結合一起抓。
  • 看,吉祥娃娃來講法治小故事啦!
    看,吉祥娃娃來講法治小故事啦! 增添素質提升 新方式 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 讓青少年兒童踴躍參與 從腳本、演說詞的撰寫到排練和表演 經過這一過程的反覆錘鍊
  • 酷暑難耐,無法戶外:這10套遊戲繪本和故事書,陪寶寶宅家讀
    但就它的故事性,像我家10-12歲的姐姐照樣愛讀。這兩冊看完,她還打算讓我再給她入其他三位作家寫的那6本。黃文軍、呂麗娜、兩色風景、顧鷹這4位作者都是中國當代優秀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家。他們著的這套8本童話書中囊括了一共57篇童話代表作,非常值得入,值得收藏。
  • 繪本中的智性探究:什麼是兒童哲學繪本?
    這必須從「思考故事」(thinking story)說起。思考故事,顧名思義就是用故事進行思考,它是以激發兒童進行哲學思考為目的的兒童文學作品,於近年來在歐美國家開始流行,華人社會則是以臺灣地區的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推動下,對國外思考故事的引薦以及本土思考故事的創作為代表。
  • 7部英文電影,12歲之前給孩子最好的哲學啟發
    也就是說,孩子從開始學語言,就已經在做哲學思考了。」今天,我們為大家推薦7部哲學主題電影,給孩子一趟奇妙的思辨之旅,適合親子共賞哦。   *拉至文末即可獲取資源連結。   1、《相約星期二》
  • 這套《漫畫小古文》讓孩子在哈哈笑中博古通今!
    試問一本枯燥無味的教材書又如何能讓孩子愛上它呢?所以,首先得讓孩子讀得進去,有了閱讀的樂趣才能培養孩子對古文的興趣。今天吳樺姐姐就要為大家強烈推薦這套小古文+情商+幽默感+語言能力一起訓練的好書——《漫畫小古文》!
  • 4套好書讓孩子度過一個充實有意義的假期
    作為家有超級書迷、自己也特別愛讀書的二寶媽媽,遇到給小朋友送禮物的時候,我每次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書。既可以讓孩子喜歡,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又能讓孩子的父母特別高興,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給10歲左右的孩子送書,我選得最多的是這4套《每天3分鐘學會數理化》、《警犬漢克歷險記》、《航海少年團》和《寫給孩子的哲學故事》。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