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醉駕」不可適用「但書」出罪

2020-12-16 政協君

自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增設危險駕駛罪,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情形,列為危險駕駛罪的四種規制範圍之一,至今已經9年多了。近年來,有觀點認為醉駕入刑在實踐操作中可放鬆執行力度。這個想法是否可行?

2020年6月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2019年全國檢察機關主要辦案數據顯示,「醉駕」乃刑事追訴第一大犯罪。「醉駕」若符合醉駕型危險駕駛罪的構成要件、不存在任何違法阻卻事由、且行為人對「醉駕」行為有刑法上的責任,則該行為理應被認定為犯罪。然而,學界及實務界卻有觀點認為「醉駕」即便符合犯罪構成要件、違法且有責,依舊可以「出罪」,即把有罪判為無罪或重罪判為輕罪,其理由無外乎刑法第13條的「但書」論,就是法律規定的例外情況。那麼,「醉駕」可以適用例外情況「出罪」嗎?

根據刑法第133條之一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醉酒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是否構成「醉駕」並無規定「情節嚴重」「情節惡劣」等任何入罪情節,即只要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無論情節輕重,都構成犯罪。據此,筆者認為,對於「醉駕」,只要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就應當入罪。

理由一:刑法第13條規定的只是一個表示立法初衷的犯罪概念。

對於刑法第13條「但書」的理解,其中較具爭議性的觀點是,「某一符合刑法分則規定的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並非全都構成犯罪,是否構成犯罪,還需司法人員通過『社會危害性』這把尺子進行衡量認定。」對此,筆者並不認可,「但書」條款是立法者在規定「罪與罰」時所考量的,立法者對某一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認為應受刑罰懲罰的,需進一步考量行為的危害性程度,程度大的規定為犯罪,程度小的則不認為是犯罪;而司法者只需對行為人的行為是否該當立法者規定的罪狀、行為人的行為是否存在違法阻卻事由以及行為人是否具有刑事責任等進行判斷。

事實上,「醉駕」乃酒後駕駛的一種行為,立法者並未將所有酒後駕駛行為犯罪化,只是將其中社會危害性較大的「醉駕」入罪。誠然,社會危害性在刑事立法中對界定罪與非罪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但作為執法或司法來說,只需基於罪刑法定原則,判斷行為人是否違反刑法規定,或者說「刑事違法性」才是執法或司法的重要依據。

理由二:「醉駕」不適用「但書」,方能彰顯立法價值,回歸立法本意。

實踐中,「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適用不當,不僅影響嚴格司法,而且還違反了立法本意。面對複雜的司法實踐,各地在「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認定上的不統一,容易造成司法認識混亂,不利於打擊犯罪。

當前,在現行刑事司法制度下,「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處理實際上應由立法者掌握。當然,司法者仍可根據行為的危害程度大小進行量刑,危害程度較小的,可適用較輕刑罰,甚至免予刑事處罰,但不能以危害程度小而不認定為犯罪。這種嚴格的刑罰制度正是各國法制建設的經驗之一。眾所周知,嚴重犯罪的人大都不是第一次,很多罪犯第一次犯罪多是輕微犯罪,嚴格刑罰才能使犯罪行為人受到應有的懲戒,能起到亡羊補牢的作用。

(作者單位: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


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劉琳

相關焦點

  • 隔夜醉駕型危險駕駛罪的出罪路徑
    與此同時,浙江、江蘇、安徽、湖北、天津等多地也開始紛紛出臺各種會議紀要、指導意見規範危險駕駛罪的定罪量刑,給醉酒駕駛出罪或免刑給出了權威的指導規範,規定對於醉酒程度較輕、為挪動車位而醉駕、為治病救人而醉駕、尚未駛出的等情節輕微的醉酒駕駛行為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其中,重慶、上海等地還明確規定隔夜醒酒後開車仍構成醉酒標準的,若符合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可以不作為犯罪處理。
  • 全國罕見,醉駕司機竟免於刑罰?入罪數量高居刑案之首,專家建議提高醉駕標準
    這是江蘇第一起因構成「緊急避險」而被依法撤訴的「醉駕」危險駕駛案,在全國也極為罕見。何為「緊急避險」?哪些情況下適用「緊急避險」?接受記者採訪的法律界人士指出,「緊急避險」的適用應慎重,不應隨意擴大。經鑑定,陳某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為223mg/100m1,遠超醉駕標準。檢察機關經審查認為,陳某醉酒後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已經構成危險駕駛罪,訴請法院依照刑法相關規定,對其以危險駕駛罪追究刑事責任。然而,法院審理認為,雖然被告人陳某客觀上實施了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行為,但其行為構成緊急避險,依法不負刑事責任。醉駕當事人因適用「緊急避險」而免於刑責,這在是江蘇是首例,在全國也屬罕見。
  • 「醉駕型」危險駕駛適用不起訴之探索完善
    本文就「醉駕型」危險駕駛適用不起訴問題進行探討,以饗讀者。一、關於「醉駕」入刑以來刑罰規制的現狀2008年發生在四川的,全國首例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決的孫偉銘酒後駕駛案,間接推動了「醉駕」入刑,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增設危險駕駛罪,將醉酒駕駛機動車納入刑法規制。
  • 女子醉駕瑪莎拉蒂撞寶馬致2死,該當何罪?
    河南「瑪莎拉蒂撞寶馬致死」案宣判的結果,不出普通人所料,受害人取得賠償後,還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無期。作者不知道檢察院的建議量刑意見是否是死刑,如果建議刑是死刑,可能會引發另一場爭論:法律面前是否人人平等?
  • 最高院收集醉駕指導案例 方便各級法院參照適用
    「北京市各級法院收到的頭兩起醉駕案,需上報市高院、最高院。」近日,北京市高院向全市各級法院下發了上述通知,此舉旨在方便最高院收集案例以便各法院參照適用。  要求保證程序合法  近日,北京市兩個中級法院、十八個基層法院都收到了市高院《有關醉駕入刑的具體執行通知》。
  • 「但書」出罪法理依據與司法適用
    我國刑法第13條「但書」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貫徹刑法謙抑性。如果說罪刑法定原則通過明確刑法規範、縮小犯罪圈而達到第一層出罪的護航功能的話,那麼「但書」就是通過社會危害性的闕如來實現第二層出罪的保障功能。
  • 「​醉駕」出罪須謹慎
    二高度關注「醉駕」盲目出罪的風險因為擔憂「醉駕入刑」的負面影響,在理論與實踐中均有探討「醉駕」出罪的方案,以緩解「醉駕入刑」帶來的社會矛盾。但「醉駕」不能盲目出罪。所謂盲目出罪是指在立法上脫離「醉駕」現象生成的社會基礎,在司法上尋求不移送案件,曲解危險駕駛罪的立法意圖或者超越上位法解釋,不當縮小危險駕駛罪的「罪圈」。
  • 李智才:危險駕駛罪的司法適用
    原標題:危險駕駛罪的司法適用 當前,危險駕駛罪最大爭議之處在於其執法標準單一、執法力度不統一,這是由於本罪的特點決定的,需要在司法程序中加以解決。 一是要準確判定社會危害性。
  • 醉駕正式成為中國第一大罪,代價驚人!
    2019年上半年,全國共查處酒駕醉駕90.1萬起,其中醉駕17.7萬起,因酒駕醉駕導致死亡交通事故1525起,造成1674人死亡,分別同比減少20.7%、20.4%,醉駕入刑有效遏制了醉駕類交通事故的發生。
  • 醉駕正式成為中國第一大罪,代價驚人
    2019年上半年,全國共查處酒駕醉駕90.1萬起,其中醉駕17.7萬起,因酒駕醉駕導致死亡交通事故1525起,造成1674人死亡,分別同比減少20.7%、20.4%,醉駕入刑有效遏制了醉駕類交通事故的發生。
  • 刑法學者:醉駕「似罪非罪」應是極特殊情況
    這個罪的法條本身沒有情節的限定,而具體案件中有無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問題,就要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來判斷。  這種重罪尚且有個別非常特殊的情況可以不作為犯罪處理,作為醉駕的輕罪更應如此。  新京報:就是說,實踐中可能會出現即便達到了醉駕標準,也可能因情節顯著輕微而不屬於犯罪的情況出現?  趙秉志:對。
  • 醉駕要鬆綁?江蘇男子醉駕送妻子就醫,司法機關裁定不負刑責
    在此之前,去年10月份,浙江省公檢法發布《關於辦理「醉駕」案件若干問題的會議紀要》,明確在醉酒在廣場、公共停車場等公眾通行的場所挪動車位不算醉駕。這也曾經被解讀為要為醉駕鬆綁,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經鑑定,陳某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為223mg/100m1,遠超醉駕標準。公安機關固定相關證據後,將該案移送至江陰市檢察院。檢察機關經審查認為,陳某醉酒後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已經構成危險駕駛罪,訴請法院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對其以危險駕駛罪追究刑事責任。法庭上,陳某對公訴機關指控的事實及罪名均無異議。
  • 思享 | 陳興良:「但書」的法理
    而肯定說則認為,在刑法分則對於醉駕行為構成危險駕駛罪未規定定量要素的情況下,根本不存在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醉駕行為,因此醉駕行為應當一律入罪,而不能援引刑法第13條的但書規定予以出罪。以上爭論,雖然是以醉駕行為為中心而展開的,卻關係到對刑法第13條但書規定的理解和適用,由此將但書規定這一課題擺在了我國刑法學者面前。應該指出,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但書規定的適用存在一定的混亂,甚至濫用。
  • 論微罪的出罪事由
    一、微罪出罪的基本認識  微罪出罪囊括了刑法規範和司法實務中所有的出罪事由。①出罪的內涵豐富,除了「但書」以外,還包含因不符合犯罪構成要件而不成立犯罪、證據不足而認定無罪和超過追訴時效不再追訴的情形。
  • 從一例醉駕案看危險駕駛罪的構成
    法院認為,被告人商某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致一人輕微傷,其行為已構成危險駕駛罪。考慮自願認罪、積極繳納罰金等情節,以危險駕駛罪判處商某拘役二個月,並處罰金二千元。    由此案例出發,筆者下面就危險駕駛罪中「醉駕」構成犯罪問題進行分析說明。
  • 深圳律師解讀:醉駕2020最新處理方法
    一、首先,我們看一下,醉駕,比較常見的可能會構成什麼罪名。1、在實踐當中,醉駕比較常見的,可能會觸犯危險駕駛罪這個罪名。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危險駕駛罪是指,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醉酒駕駛機動車的;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定額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 以案普法|醉駕正式成為中國第一大罪,代價驚人!
    2019年上半年,全國共查處酒駕醉駕90.1萬起,其中醉駕17.7萬起,因酒駕醉駕導致死亡交通事故1525起,造成1674人死亡,分別同比減少20.7%、20.4%,醉駕入刑有效遏制了醉駕類交通事故的發生。
  • 最高法:醉駕正式成為中國第一大罪!代價驚人!還會影響子女!
    與此同時,7月31日,最高法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全國法院審判執行數據,在審結的刑事案件中,危險駕駛罪首次超越盜竊罪,排在第一位。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法治建設中以個案推動立法的例子並不鮮見。2008年發生在四川的孫偉銘案,就是其中之一。作為全國首例判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酒後駕駛案,孫偉銘案推動了醉駕入刑。
  • 一人醉駕三人入刑!公司領導吩咐下屬醉駕,同樣涉嫌危險駕駛罪
    同時,在明知他人飲酒後仍提供車輛供其駕駛的,同樣構成危險駕駛罪。當民警要求其進行酒精檢測時,這位女司機卻在吹氣時耍起了花招,嘴上說著配合檢查,似乎很賣力地吹氣,但就是不吹氣或者小口小口輕輕地吹,民警多次告知其正確吹氣方法,但對方吹了七八次也沒吹出數值來。
  • 醉駕入刑合理性的反撥與諏議
    但明顯的效果背後,刑事處罰對醉駕的威懾作用和打擊執行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開始面臨諸多的挑戰,尤其集中表現為運動式執法,選擇性適用,和刑罰的局限與虛無等問題,醉駕入刑的效果與合理性仍值得探討。  一、概說  (一)教義概說  危險駕駛罪,包含兩種情形:其一為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惡劣者;其二為醉酒駕駛機動車者。本文旨趣僅在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