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帶娃這件事上,吃可不光為了滿足口腹之慾,還直接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那麼問題來了,孩子添加輔食後,奶喝多少?輔食又吃多少,怎麼吃,吃啥?這可就複雜得多了。其實一歲多兩歲的寶寶餵養難度可比一歲之前要高多了,不僅要從簡單的一鍋煮過渡到口感豐富的家庭餐,食物種類和製作難度都要高很多,並且寶寶的小嘴也越來越叼,外加這個階段的寶寶還有很多行為上的發展會體現在吃飯中,扔勺砸碗玩食物坐不住,常常會讓媽媽摸不著頭腦到底是飯不對胃口呢,還是小肚子根本不餓呢?OK媽自己也曾經多次陷入過深深的焦慮中。
一歲以後寶寶的食物中可以添加少量的鹽、醬油等帶有調味料,但仍然要以低鹽、清淡為原則,以減低日後患高血壓的風險。肉類腥味的食物中可以選用生薑、大蒜、小蔥、洋蔥等來去味道。要避免用鹹味的菜湯來拌飯吃,一來容易攝入過高鹽分,二來容易消化不良;避免吃香腸、醃製或罐頭食品。
輔食一定要在喝奶之前,有些許餓又不是很餓的狀態下進行。喝奶後進行會有飽腹感不想吃輔食,很餓的時候狀態不好,也無法好好餵食。第一天,第二天先從一勺米糊開始,逐步往後多加。當孩子適應了吃米糊,就可以再加蔬果類。為了防止孩子愛上甜味,起初不要從水果開始,可以先試試最基本的胡蘿蔔或者西蘭花。等蔬菜加順了以後,再開始加入豆腐,之後再是魚類。雞蛋,肉,乳製品。雞蛋和乳製品過敏的可能性比較大。肉類對此時期肝臟未成熟的孩子來說脂類太多,不建議食用。
1歲多的寶寶消化能力還不足,主食應該以細糧為主,比如軟米飯、稠粥、麵條之類的,而像玉米、紅薯等纖維較粗的食物,可以少吃,一次不要吃太多。性狀方面,一歲後已經可以吃小饅頭,小餅,水餃等需要咀嚼的食物了,但是也不能做的太硬,要根據寶寶的咀嚼能力慢慢加粗性狀。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是寶寶身體發育必不可少的營養素,每天的量分別是50~150克。雖然每種蔬菜都有營養,但營養價值有差別,顏色越深的蔬菜,營養越高。比如各種綠葉菜,彩椒、胡蘿蔔、西紅柿、西蘭花等,深色蔬菜最好佔每天蔬菜量的一半以上。
一歲後可以給寶寶吃少量鹽了,但請注意,是可以吃,而不是必須吃。也就是說,如果寶寶對原味食物接受得很好,家長完全可以不主動加鹽。不用擔心寶寶會缺少鈉元素,輔食和奶裡的鈉足夠了,如果要加,每天的參考量是0~1.5克。還有糖和其他調味品,也是能不加就不加。一個人的口味培養就在最初的這幾年,等到長大了是很難改變的,從小養成清淡口味,受益一生。
一歲半之前奶依然還是主食,每日要保證至少600ml的喝奶量,1歲半以後奶量可以開始減少,但每日仍需補充350毫升左右的奶製品。每天添加輔食的次數應該是3-5次,每餐間隔3-3.5小時,早中晚三次正餐,上午下午各添加一次點心或者水果,每次用餐時間20-30分鐘,進餐應在固定場所、桌椅和專用餐具,具體時間根據大人吃飯時間以及孩子的習慣規律安排。
【參考文獻:寶寶輔食添加每周計劃】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