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成為「噩夢」,各國反家暴都有何高招?

2020-12-23 騰訊網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面前,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倖免。為有效遏制疫情,部分國家採取了封鎖措施。然而對某些人來說,「家」,這一本該是充滿溫馨的地方,由此變成了她們的「噩夢」。

根據聯合國網站消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婦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情況激增。在某些國家和地區,撥打求助熱線電話的數量增加了5倍。與此同時,幾十年來在性別平等和婦女權利方面取得的有限進展,也因疫情呈現出被削弱的趨勢。

11月25日,是聯合國確立的「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也被稱作「國際反家庭暴力日」。聯合國由此推出了名為「橙色點亮世界:資助、回應、預防、數據收集」的主題活動。

在疫情背景下,各國出現了哪些家暴事件?為應對家暴,各國又有何「高招」?

疫情之下,家暴事件激增

「家已經成為了最危險的地方」

據法國「24電視臺」報導,從奈及利亞和南非婦女性侵案激增,秘魯失蹤婦女人口數量也在逐步攀升,巴西和墨西哥的女性甚至被殘忍殺害,到歐洲婦女團體處理相關案件應接不暇,種種跡象表明,新冠疫情正在加重性暴力問題。

根據聯合國2020年9月下旬發布的數據,全球各國均為遏制疫情採取了不同程度的封鎖措施,這導致投訴或舉報受到家庭暴力的電話增加,這一數字在阿根廷上升了25%,賽普勒斯和法國均上升30%,而在新加坡,因受到家暴而撥打求助電話的數量增加了33%。

聯合國婦女署發布事實和數據,呼籲結束對女性的暴力行為。/ 聯合國網站截圖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婦女和兒童被「封鎖」在家中,「對於她們來說,家已經成為了最危險的地方」。

法國「24電視臺」報導稱,在尚未暴發疫情的時候,她們可以尋求法律幫助並找到「臨時庇護所」,以此來遠離施暴者。但在疫情期間,許多庇護所為減少感染風險而選擇關閉,法院甚至暫不受理案件。

印度女性Heena表示,「我覺得自己與一個沒有工作、吸毒,而且還會毆打我的丈夫一起被困在了房子裡」。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全球針對婦女的暴力行為激增。/ 法國「24電視臺」報導截圖

聯合國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9月,全球已有48個國家將預防和應對暴力侵害女性和兒童的行為納入「新冠病毒應對計劃」,另有121個國家開始採取措施,以在新冠疫情期間,為受害女性提供幫助。但聯合國同時指出,「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應對家暴,各國均有「高招」

「Mask-19」與「生命備忘錄」

據BBC報導,在西班牙加納利群島,「性別平等研究所」發起了一場名為「 Mascarilla-19(Mask-19)」的運動。

根據規定,當女性遭受家暴卻不便公開討論時,可以前往就近的藥房,對藥房工作人員說出暗號。

「性別平等研究所」發起了名為「 Mascarilla-19(Mask-19)」的運動。/ BBC網站截圖

當這名女性說出「Mask-19」的暗號後,藥房工作人員便會記錄下她的姓名、地址和聯繫方式,並提供緊急服務。她可以選擇回家,或者在原地等待警察的援助。

「Mask-19」運動發起者Kika Fumero表示,「當一名女性在家中遭到暴力時,她可以去最近的藥房,要求使用『Mask-19』,這或將挽救她的生命。在各個國家實施封鎖期間,藥房是少數幾個人們仍然可以自由進入的場所,並且隨處可見」。

目前,西班牙、德國、義大利、法國、挪威及阿根廷,都已開始採取這一方法,以幫助女性「逃離虐待」。

除此之外,法國還開設了一個名為「生命備忘錄」的網站。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RFI)報導,法國自10月30日實施封鎖措施以來,關於遭受家暴的投訴電話激增,與2020年春季相比增加了42%。

為幫助女性安全的存儲各類信息,法國開設了「生命備忘錄」網站,能夠幫助女性存儲照片、文本、電話錄音、信件甚至醫療記錄等信息,如果未來她們需要對施暴者提起訴訟,便能夠從這一網站中導出信息。

反家暴典型案例

英國一起家暴致死案件,曾推動相關法案出臺

在各國反家暴的典型案例中,最為著名的便是英國「克萊爾法案」(Clare's Law),這是以家暴受害者克萊爾·伍德的名字來命名的。

據《曼徹斯特晚報》報導,2007年,34歲的克萊爾剛剛結束一段婚姻,便在「臉書」上遇見了阿普爾頓。在相處10個月之後,克萊爾發現阿普爾頓還與其他4名女性有染,最終決定結束這段戀情。

2008年10月7日,是克萊爾提出分手的第5天,她前往警察局報告前男友對她的威脅。克萊爾表示,阿普爾頓不僅在語言上辱罵她,還威脅要燒毀她的房屋。為確保克萊爾的安全,當天,兩名警察護送她回家。

「克萊爾法案」活動家邁克·布朗的女兒被謀殺,但他不想再讓任何人遭受痛苦。/ 《曼徹斯特晚報》報導截圖

然而,克萊爾卻未能擺脫前男友的控制。2009年2月,阿普爾頓將36歲的克萊爾勒死在家中,並焚毀了她的屍體。6天後,阿普爾頓被發現上吊自殺身亡。

據BBC報導,在隨後的調查中,警方發現阿普爾頓有針對女性的嚴重暴力與犯罪史,也曾恐嚇威脅過其他女性,但克萊爾對此毫不知情。

克萊爾的父親邁克認為,如果克萊爾能了解更多關於阿普爾頓的背景信息,她就不會被殺害。此後,邁克發起了一項新的法律運動,旨在幫助女性識別潛在的暴力伴侶。在他與英國各大反家暴組織的推動下,「家暴揭露計劃」(the Domestic Violence Disclosure Scheme),又名「克萊爾法案」得以出臺。

「家暴揭露計劃」不僅給予了個人「詢問權」與「知情權」,如果人們擔心他們的伴侶存在暴力記錄,或有實施暴力及虐待的風險,他們可以通過該計劃向警察查詢。如果被問詢對象確實存在暴力記錄,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警察可以向問詢人公開信息。如果發現問詢者處於被家暴的威脅之中,警方也可以立即採取行動保護問詢者的安全。

2012年9月,「家暴揭露計劃」在大曼徹斯特郡、格溫特郡、威爾特郡、諾丁漢郡4地試點實行;2014年3月,該法案在英格蘭與威爾斯全面推行。

中國法學會專家:「家庭暴力已成社會病之一」

在法律上,各國對於家庭暴力的認定有何不同?家暴案件呈現了哪些共同特點?各國在反家暴法案上又取得了哪些進展?新京報記者就此對話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蔣月,聽她講述對家暴案件的觀察。

「界定當事人範圍越廣,法律幹預的強度越大」

新京報:就您了解而言,各國在法律上對「家庭暴力」的認定,有哪些區別?

蔣月:「家庭暴力」最常見的區分為三類:身體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各國法律在認定家庭暴力時的主要區別,在於涉及家庭暴力的當事人範圍不盡相同。

有些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將涉及家庭暴力的當事人範圍限定在具有合法婚姻家庭關係和其他親屬關係的人之間,而有些國家和地區則把原配偶、原同居伴侶、原公婆與兒媳、原嶽父母與女婿、戀人或者原戀人等親密關係者和曾經有的親密關係當事人之間發生的暴力,也納入其中。

201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已將「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納入其中,這說明我國界定的當事人範圍是比較寬泛的。一般可以說,界定當事人範圍越廣,法律幹預家庭暴力的強度越大。

「具有時間持續性及隱蔽性等特點,含多種施暴手段」

新京報:近年來,國際上發生的家暴案件呈現出哪些特點?

蔣月:家庭暴力,是現代文明社會中的重要社會問題,也是社會病之一。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發生率較高,大約為20%。

首先,無論中外,家庭暴力案件主要發生在共同生活的家人和親屬之間,施暴者與受害人之間具有特定親屬身份關係或者曾經具有特定親屬關係,所以,「家庭暴力」一詞用之概括這類現象。

其次,家庭暴力具有時間持續性。施暴者在不同情形下、在不同時間段,利用不同藉口,多次或者對長期對同一個或幾個受害人實施家庭暴力。

其三,家庭暴力常具有隱蔽性。通常,施暴者是在家裡或者室內採用打罵、侮辱、性侵等手段對受害人施暴,外界不易及時獲知,儘管也有少部分家庭暴力發生在公共場所。相當多的施暴者在家外,看上去道貌岸然,「不像是會對家人實施暴力的人」。如果受害人不主動積極尋求外界幫助,外力難以介入和幹預。為此,許多家庭暴力事件未能在早期、中期被阻止,而後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最後,施暴者的施暴手段「多種多樣」,既有肉體傷害,又包括精神傷害。前者,例如毆打、體罰、飢餓,性侵等;後者,例如感脅、恐嚇、譏諷、羞辱,折磨,限制人身自由,故意毀壞財產等。

「在反家暴立法方面,各國已取得顯著成效」

新京報:各國在反家暴立法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

蔣月:隨著人權觀念深入人心,人權保障意識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各國法律積極幹預家庭暴力,其成效顯著。

以英國為例,1996年《家庭法》規定了「禁止侵擾令「,法院有權頒布此類命令,禁止被告侵擾申請人或者其共同生活之人;禁止對象可以是一般侵擾行為人,也可以特定侵擾者,或者兼具前兩者;法院還有權要求被告提供保證;若保證達不到法院要求或者被告未提供保證的,法院可以在下達「禁止侵擾令「時附加逮捕權,即被禁止對象一旦違反法院命令,警察即有權將其逮捕。2004年,英國頒布了《家庭暴力與犯罪及受害人法》,規定違反禁止騷擾令的行為構成犯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則引入了「人身安全保護令」等新制度,為家庭暴力受害人和已經面臨遭受家庭暴力的緊急危險的人提供一般保護、緊急保護。不過,該法律實施欲達到預期效果,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新京報記者 錢雅卓 欒若曦

編輯 馬瑾倩 校對 李世輝

相關焦點

  • 國際反家暴日:拒絕沉默,我們在行動!
    提 到 「家」你腦海中想到的是什麼?對大多數人來說,家是溫暖的字眼,是令人安心的避風港;然而,對於TA們而言,「家」是冷漠,是噩夢,是令人恐懼的牢籠。 每年的11月25日,是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
  • 與「看不見的敵人」較量,各國使館安保措施都有啥高招?
    美國「連線」雜誌網站形容說,圍繞駐外使館及外交人員的安全,各國正與「看不見的敵人」展開一場「沒有終點的戰爭」,那麼各國都有什麼樣的安保高招呢?使館安保內外有別各國使館的安保級別,通常依據所在國受恐襲威脅的等級來確定,例如位於西方國家的使館安保級別就相對較低,而在伊拉克、阿富汗等戰亂地區,有些國家的使館安保可謂是武裝到牙齒。
  • 反家暴 | 我們期待你的加入~
    反家暴 | 我們期待你的加入~ 2020-04-14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反家暴 不做「沉默的羔羊」
    過去的半年,我仿佛活在噩夢裡,關於家暴的這一切,我必須說出來!」前不久,知名博主宇芽在新浪微博公布了自己遭遇家暴的視頻。狗就站在我的旁邊,我覺得自己連狗都不如。」12月15日,宇芽在《今日說法》回憶起自己第5次被家暴的過程,紅了眼眶。事實上,在我國,像宇芽一樣遭受家暴的女性還有很多。大部分受害者第一次遭遇家暴都會選擇保持沉默。
  • 反家暴「避風港」的尷尬與困境
    然而,自1995年我國第一家婦女庇護所成立至今,站點多、知曉率低、庇護少成為普遍現象。2016年一份上海市的調研報告顯示,僅13.7%的民眾表示聽說過庇護所。  曾經有存廢爭議的庇護所已在《反家暴法》中被明確,為何仍無法擺脫尷尬境地?
  • 《反家暴法》實施四年多項措施實踐中遇冷
    北京為平婦女權益機構今年發布的報告顯示,從2016年3月1日《反家暴法》實施至2019年12月31日,僅公開報導的涉家暴命案就至少有942起,致死1214人,其中致死女性至少920人,佔76%,即平均每五天至少有三名婦女因家庭暴力致死。
  • 各國防「作弊」高招:中國有高科技,日本有小白板,印度的太牛了
    ,小時候想都不敢想的,所以,很多人都說把握高考,就是把握未來。但其中,我們也知道,有人走正道,也會有人有「小心思」,想通過特殊手段作弊,獲得好成績,當然對於這一情況,我相信每個人都是不肯答應了,畢竟這樣的行為無疑,讓認真讀書的人努力白費,也沒有所謂的公平可言。
  • 守護女性•共建幸福家 ——潮州市婦聯開展婦女反家暴小組活動
    守護女性•共建幸福家 ——潮州市婦聯開展婦女反家暴小組活動 2020-08-11 2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反家暴 | 何以制暴?論港臺反家暴機制及其啟示
    哪怕我們只是把時間限制在《反家暴法》發布和實施之後的這五年,這些名字也會佔滿這篇文章的所有篇幅。每一個逝去者的名字都是對社會的質問:為什麼一次次的悲劇後仍沒帶來改變?為什麼《反家暴法》不能制止暴力的持續?有無數的網友在呼籲「拉姆法案」,但早在2016年我們就擁有了《反家暴法》。
  • 《反家暴法》實施四年,這些條款還在「沉默」嗎?
    山東22歲女子方洋洋不孕被夫家虐待致死、藏族姑娘拉姆被前夫用汽油大面積燒傷、朔州男子撞人後砸死妻子、張培萌妻子稱被家暴、杭州殺妻男子曾對前妻家暴……性別暴力、家暴成為今年輿論場的高頻詞。《反家暴法》實施當年,上海市截至11月,公安機關開具告誡書44份,然而受理、妥善處置家暴類矛盾糾紛則達2700餘起。山東德州公安部門2016年截至到11月接到家暴報警有238起,僅發出2份告誡書。「出具告誡書對警察來說並不複雜,但仍有一些警察沒有經過培訓,不知道反家暴法和公安部門的聯繫。」萬飛說。
  • 家事立國法,有哪些看點?--首部反家暴法亮點掃描
    「家事」立「國法」,有哪些看點?--中國首部反家暴法亮點掃描  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在對付家庭暴力方面,反家暴法有哪些「獨門秘器」?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  精神侵害算家暴,同居關係也適用  什麼是家庭暴力?
  • 反家暴工作經驗臺灣學習之旅順利結束-5天帶你走進臺灣反家暴工作
    ‍‍‍‍多部門聯動反家暴 ‍‍‍-「家庭暴力高危機案件網絡會議」工作機制‍‍參訪桃源市家防中心是本次學習之旅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桃源市家防中心是臺灣省建立的以防治家庭暴力、性侵害及性騷擾行為,保護被害人權益,加強防暴觀念宣導,促進社會及家庭和諧為宗旨的政府部門。市民可以透過單一窗口進行求助,獲得社政、警政、醫療、教育、司法等單位的緊急救助、安置、醫療、輔導與法律協助。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桃園市家防中心推行的「家庭暴力高危機案件網絡會議」工作機制。
  • 人身保護令適用有限 反家暴法律制度仍待精細化
    我們的很多希望已經成為現實,如全國人大和地方人大已經開始進行專題調研和執法檢查,更多的告誡書、保護令已經籤發,首次有了家暴案件被起訴的數據。」中國婦女研究會理事、為平婦女權益機構共同發起人馮媛對反家暴法實施以來的效果表示肯定。與此同時,還應該看到,在司法實踐中,舉證難、調證難、認定難、送達難、執行難,家庭暴力案件仍然有一些問題沒有根本解決。
  • 國際反家暴日 | 要擁抱,反家暴
    國際反家暴日 | 要擁抱,反家暴 2019-11-21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首份反家暴遠離令出爐 丈夫需距妻家百米外
    為保護飽受家暴之苦的當事人珠海一法院發出全國首份反家暴「遠離令」  「將他隔離在100米之外,阻止其繼續施暴,讓我和家人有了安全感。」近日,珠海市香洲區法院發出一份特殊的人身保護裁定,讓飽受家暴之苦的陳圓吃了一顆定心丸。
  • 國際反家暴日|「是的,我被家暴了」 陝西反家暴律師教你勇敢說不!
    題記:近年來,「家暴」一詞頻頻見諸新聞,「反家暴」已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關於家庭暴力的知識,你了解多少?遭遇家暴該如何處置?11月25日是「國際反家庭暴力日」,西部網、陝西頭條記者採訪了陝西省女法律工作者協會常務副會長、陝西省律協女律師工作專門委員會主任、陝西永嘉信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潔,聽她分享關於反家暴案件的感悟。
  • 公權介入攜手社會幹預 共反家暴
    近日,「家暴」一詞成為後續一周的熱門話題。根據裁判文書公開網數據 ,僅2017年全國審結的涉及家暴的司法案件就有7059件,同時據調查顯示,約三成家庭存在暴力行為,其中九成為女性受害者。家暴陰雲籠罩下的受害者,需要自我保護,更需要公權力強勢介入和全社會馳援。
  • 反家暴法草案有望今年下半年審議
    看全球80多個國家已對反家暴立法  反家暴法在國外早已存在,而且運用成熟。媒體數據統計,目前有120多個國家制定頒布反家庭暴力相關法律,其中有80多個國家對家庭暴力進行專門立法,或者以反家暴法命名法規。  維姬·金博爾表示,美國法律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權利。
  • 莆田市城廂區法院用實力書寫反家暴審判樣本
    五「環」四「心」形成全國反家暴審判樣本2008年,城廂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全國首批九個《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審理指南》試點法院後,經歷了一段徘徊期。反家暴審判由誰做?怎麼做?成為城廂法院當時亟待思考的問題。直到2010年,「專門的人做專門的事」才逐漸成為該院的共識,成立了全省首家反家暴合議庭,專門審理涉家庭暴力婚姻家庭案件。
  • 反家暴| 什麼是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條件及如何執行
    反家暴法明確規定,受害人在遇到家暴時,可以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應當在72小時內作出裁定,情況緊急的應當在24小時內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保護範圍可以包括申請人及其相關近親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