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特價版和拼多多的拉鋸戰,再次釋放出網際網路流量見頂、存量競爭愈發激烈的信號。
對於淘寶特價版而言,從下沉市場一路殺出重圍的拼多多無疑是其最直接也是最為強大的競爭對手。
在那個電子商務還是淘寶一家獨大的2015年,拼多多橫空出世。憑藉著「砍價,砍一刀」的全新玩法,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加入。
使用過的人都知道,一件商品或一個紅包,一開始砍價是最容易的,越接近完成,砍得價越少。也正是因為這一玩法,充分抓住了用戶害怕前功盡棄的心理,深度挖掘人性的弱點,使得用戶哪怕最後一分錢一分錢的砍,也要堅持到最後。
拼多多讓用戶免費獲取福利的同時,也通過用戶一傳十,十傳百,在各種社交軟體上,打開了知名度,完成裂變,在短期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在一年的時間內完成了用戶數破億的目標。
拼多多打造「真香節」,阿里便高調推出升級版「一元更香節」。拼多多用「百億補貼」來吸引用戶,淘特價使用「一元包郵」來爭搶用戶。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計劃」,採用C2M短鏈路模式扶持數千家工廠品牌升級,淘特價則發布C2M戰略,通過工廠直供為用戶打造超低價產品。
雖然阿里不願意承認,但淘寶特價版喜歡對標拼多多早已不是秘密。
可是特價版淘寶並沒有對拼多多造成多大的衝擊,淘寶是一個成熟的電子商務市場,他運行的底層邏輯依然是傳統的「人找貨」的模式,拼多多在此基礎上率先創新出「貨找人」的模式,通過給用戶推送免費的商品,誘導用戶轉發,請親朋好友砍價,這也是其在短期內獲得大量用戶並且得到用戶量裂變式增長的主要因素。
現在我們熟悉的抖音明星帶貨,也是一個「貨找人」的模式,只不過拼多多是抓住人性的弱點,用低價商品區佔領市場,而抖音帶貨更多的是利用明星效應。
另一方面,特價版淘寶畢竟是淘寶其中的一個分支。阿里巴巴的用戶量主要還是集中在淘寶和天貓,它並不會為了這一個分支而大力下功夫,否則勢必造成用戶的分流,得不償失。
其實淘寶特價版兩年前就曾短暫上線,彼時阿里試圖以「9.9元包郵」的低價商品佔領下沉市場,但由於長期戰略以及打法並未確定,數據上表現並不理想,長期游離在購物榜單50名開外,後來便淪為了棄子。
拼多多從發展初期就有非常清晰的定位,產品針對的是低價電商,目標人群就是四五線城市以及低收入者,他們對商品沒有過高的要求,但對商品價格很敏感。他們追求低價,也很樂意去用時間和人情來換取低價。
淘寶最初也是低價電商,隨著品牌化的重視,如今的淘寶已完成了蛻變,定位更傾向於通過品牌實現價值的最大化。
淘寶特價版與拼多多之間的火藥味愈加明顯,行業內也不乏淘寶特價版正在殺死拼多多的言論。然而,拼多多的軟肋並不在於低價和補貼的門檻,微信用戶數量與淘寶用戶之間的差值帶來的用戶紅利既是盔甲又是軟肋。
對於拼多多來說,其流量主要來源於微信,微信的用戶天花板便是它的天花板,這也決定了拼多多不可能野蠻生長。從三四線城市到一二線五環外,拼多多正急於打破增長局限,而淘特價還在死磕下沉市場,試圖在拼多多收割過的地方再割一遍。
如果說微信是拼多多的獲客上限,那麼淘寶則是淘寶特價版的上限。下沉市場只需要一個奇葩「拼多多」,淘寶特價版難成阿里的「拼多多」。
所以,定位的不同,用戶的選擇不同,營銷策略的不同造成特價版淘寶很難與拼多多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