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是我們熟悉的一個APP,即使你沒有用過,也一定經歷過微信好友給你發連結,請你幫忙砍價。在那個電子商務還是淘寶一家獨大的2015年,拼多多誕生了。憑藉著「砍價,砍一刀」的全新玩法,吸引了大批消費者進入。使用過的人都知道,一件商品或一個紅包,一開始砍價是最容易得,越接近成功,砍得越少。也正是因為這一規則,充分地抓住了用戶害怕失去的心理,深度挖掘人性的弱點,使得更多用戶哪怕最後一分錢一分錢的砍,也要堅持到最後。拼多多讓用戶免費得到福利的同時,也通過用戶一傳十,十傳百,各種社交軟體,完成了知名度的裂變,在短期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在一年的時間內完成了用戶破億的目標。
也許是人們的嫉妒、眼紅,又或者是真的事實,在拼多多上線後,網上謾罵聲久經不息,各大新聞網站、各個自媒體平臺,整個網際網路全是拼多多的負面信息,仿佛它的成功是投機得來的一樣。同時期也有很多模仿拼多多的APP,如拼好貨。這些APP最終要麼是被拼多多併購,要麼是逐漸淡出了人們視野。拼多多只用了三年多的時間與2018年7月,拼多多正式登陸美國資本市場上市,發行價19美元,市值達到240億美元。
追本溯源,拼多多成功的根源就是它的低價策略。據統計,拼多多上的銷量過百萬的商品80%以上都是25元以下的。拼多多主要做的就是低端市場,而低端市場對拼多多低價商品需求量也很大,兩者不謀而合,拼多多就把購物場景從線下搬到了線上,讓更多的利給消費者。電子商務大佬阿里巴巴在這時意識到了這一點,推出了特價版淘寶。
可是特價版淘寶並沒有對拼多多造成多大的衝擊。淘寶是一個成熟的電子商務市場,它運行的底層邏輯依然是傳統的「人找貨」的模式,拼多多在此基礎上率先創新出「貨找人」的模式,通過給用戶推送免費的商品,誘使用戶轉發,請親朋好友砍價,這也是其在短期內獲得大量用戶並且得到用戶量裂變式增長的主要因素。現在我們熟悉的抖音明星帶貨,也是一個「貨找人」的模式,只不過拼多多是抓住了人性的弱點,低價商品去佔領市場,而抖音帶貨更多的是利用明星效應。
另一方面,特價版淘寶畢竟是淘寶其中的一個分支。阿里巴巴的用戶量主要還是集中在淘寶和天貓,它並不會為了這一個分支而大力下功夫,否則勢必造成用戶的分流,得不償失。拼多多從發展初期就有非常清晰的定位,產品針對的是低價電商,目標人群就是低收入者,他們對商品沒有過高的要求,但對商品價格很敏感。他們追求低價,也很樂意去用時間和人情去換取低價。淘寶最初也是低價電商,隨著品牌化的重視,如今的淘寶已完成了蛻變,定位更傾向於通過品牌實現價值的最大化。
所以,定位的不同,用戶的選擇不,營銷策略的不同造成特價版淘寶很難與拼多多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