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坐月子之所以要42天是因為產婦身體的許多器官恢復到孕前的狀態大概需要6周左右,在醫學上成為「產褥期」。42天坐月子的過程需要增加營養、充足休息等,才能恢復的更好,如果沒有把月子坐好,對將來身體會有一定的影響,比如腰疼、手麻、偏頭痛等。
那麼,怎麼坐好月子呢?
首先,想要做好月子就要科學的坐月子,摒棄一些老舊的觀念,比如:
月子裡不能洗頭髮、洗澡、刷牙、碰水,要不然會落下頭痛、身體痛的病根。
月子裡不能吃蔬菜、水果,要不然會傷脾胃和牙齒。月子裡不能隨便下床走動,要躺床上,這樣身體才能恢復更快。
月子裡不能出門口吹風,即使在房間裡也要把門窗關緊,要不然容易被風侵入,引起感冒。
月子裡要吃的營養,每天多吃雞蛋和雞肉,多喝點油膩的湯,要不然不夠奶水。
月子裡要多喝紅糖水,這樣可以補血。月子裡不能吃鹽,一點鹽都不能吃,要不然傷胃又回奶。
以上幾點就是老一輩在幫助年輕媽媽坐月子時,容易存在的誤區,而有的媽媽就會遵從,致使月子坐的非常辛苦,甚至還被細菌感染引起各種疾病,從而影響了身體的恢復。
其次,隨著社會發展和進步,對坐月子要講究科學方式,以身體的恢復過程實施月子步驟。
第一階段:(第1星期)是產婦排出體內惡露、廢氣的時期,所以不要吃的太補,以免惡露排不乾淨,可以喝些生化湯和紅糖水促進惡露的排出。
第二階段:(第2星期)是產婦進行營養補充的階段,因為惡露已經減少,傷口也基本癒合,在產婦胃口好轉的情況下需要通過營養來調理氣血,可以喝點魚湯、吃些雞蛋、小米粥等容易消化的。
第三階段:(第3-4星期)是產婦進行大補,以促進體力恢復和增加乳汁分泌的階段,產婦可以選用公雞、豬蹄、羊肉、排骨等進行食補。
第四階段:(第5-6星期)堅持完這一階段的月子餐進補,產婦的身體已經得到很大的恢復,但是千萬不要因為這是最後一個階段就有所忽視,往往這個階段是最重要的。前面三個階段的食譜中在於排氣補血基本上都是屬於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再加上產後運動比較少,很多產婦會出現便秘的情況。
所以第四個階段的食譜中我們要加入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的蔬菜,一方面可以促進食慾,幫助吸收腸道中的有有害物質排出體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新陳代謝,為恢復身材做好準備。
最後,產褥期的日常護理要點,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新媽媽基本是在這些方面做的不夠好,而影響到身體的恢復。
產後一定要注意清潔,特別是生完孩子後惡露排出來的那段時間,有條件的還是要每天清洗一次下身,如果新媽媽行動不便,那也要讓家人幫忙,用乾淨的毛巾擦洗。
如果是剖腹產的媽媽,也要注意傷口癒合這段時間不要碰水,但是每天要用流量進行消毒,然後有條件的話也要更換乾淨的紗布。
室內的溫度要把控好,不要太涼也不要太悶,必要時可以開窗通風和開空調降溫或者取暖。
新媽媽整個月子可以進行2次左右的淋浴,這樣可以清洗掉身上的細菌,也能讓新媽媽舒服一些。不過淋浴時要注意時間,不要太久,水溫控制在37°左右,洗完馬上擦乾,注意保暖。
無論如何都應該進行母乳餵養,除了給寶寶一個健康體魄,還能促進新媽媽身體的恢復。產婦在身體恢復良好的情況下,應該適當的下床來走動,這樣可以幫助身體恢復,特別是吃完飯後不要馬上躺床上休息,要不然容易堆積脂肪,也不利於消化。
產後42天需要去醫院做個體檢,這樣才能更準確的知道身體恢復的情況,哪裡恢復不好就可以及時糾正。
總之:
新媽媽如果把握好坐月子的幾個要點,就肯定能科學的坐好月子,不用在婆婆、親媽面前顯得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聽她們的,月子坐好心情舒暢,奶水也能源源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