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你體檢需要抽血,記得早晨8點空腹來檢查。」這句話醫生都記不清自己說過多少次,但是你知道為什麼體檢抽血前醫生總說要空腹嗎?難道不空腹就會影響檢測結果?不吃東西那喝水行不行?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空腹?醫生一次全說清楚。
為什麼抽血體檢前需要空腹?
檢測的標準源於空腹人群。在體檢報告單上總會有一列參考範圍,這個參考範圍就是科學家們經過統計和分析,在健康人群中空腹採集的數據。所以只有保證同等條件下,參考這個數值才更加有效。人們體檢空腹也是為了儘可能地靠近參考標準的要求。
還有如果在體檢、抽血前進食,那麼很可能對很多診斷結果產生影響,比如胃鏡檢查,很容易因為胃部含有很多的食物,影響醫生的判斷。抽血時也會因為進食後攝入了食物,影響血脂,血糖等多個因素。會對醫生的判斷造成影響。所以體檢,抽血前都會要求空腹。
什麼才是真正的空腹?
顧名思義,腹中是空的。那麼需要空腹多久才能達到檢查的要求呢?至少需要超過8個小時不進食才算是空腹,最好是禁食12個小時,檢查結果最準確。比如檢查血脂時,如果進食就會在6-8小時後才能逐漸平緩,為了不影響檢查結果,還是忍一忍不要在檢查前吃東西。
而且要求空腹檢查的項目大多都會在早上進行,也是為了避免人們長時間空腹導致的低血糖等不良症狀,這一點還是比較人性化的。前一天進食的食物會在一段時間內得到消化和排出,基本上8小時後就不會再對檢查結果造成影響了。空腹檢查後再進行一定的食物補充最好。
要求空腹檢查能不能喝水?
一般檢查機構都會要求檢查前不要吃東西,但是並沒有提及能不能喝水。很多人確實能夠堅持忍住不吃飯,但是身體不喝水實在是渴得不行,這可怎麼辦?
其實體檢前稍微喝幾口水也是沒關係的。可以適量的喝幾口水,不要超過100毫升左右,就不會對檢查結果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非要喝很多的水,也可能對檢查結果造成影響。但是喝的水最好是白開水,避免喝一些茶飲料和咖啡,這些飲品不僅難以緩解口渴,還可能因為身體內攝入了一些物質而影響檢查結果。
體檢、抽血都是比較常見的檢查手段,能夠幫助人們看出很多的身體問題,也能夠更好的幫助調理身體。但是如果不能在檢查時空腹,很可能就會影響檢查的結果,一不小心就會讓醫生產生錯誤的判斷,進行不該有的治療。
所以在體檢、抽血前一定要保證至少8小時的空腹時間,也應該避免大量的飲用水影響檢查結果。特別是腎功能檢查,肝功能檢查,血液檢查等都是比較常見的需要空腹的檢查項目。遵照醫生的囑咐,做好空腹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