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人,兒時的經典童謠、順口溜,你還唱得到嗎?

2020-12-15 綿竹易聞樂

小編做了個夢,夢見在兒時那座老房子的屋簷下。我和小夥伴兒們唱著童謠,夢裡好像下著小雨。長大後,兒時的夥伴漸行漸遠,只有童年的歌聲,可以在腦海裡一直保存到永遠。

拖拉機噔噔蹬,後面坐個日本人...歪雞婆果多果,下個蛋兩斤半...遭了,想不完了...

讓我們再聽聽童年的歌聲吧!

我在山上採蘋果,一個老頭抓住我,三天三夜不放我,把我送進託兒所,託兒所的人又多,把我擠成面坨坨,你吃碗,我吃碗,哥哥回來吃鏟鏟,鏟鏟高起有條蟲,哈的哥哥爬雞籠,雞籠高起有爬屎,哈得哥哥爬房子,房子高頭有條蛇,哈得哥哥子喊天老爺,天老爺打個屁,把哥哥打得臺灣及。(現在想起來,哥哥是無辜的,童年的時光就是這麼快!)

麻子麻得很,參加打日本,日本投了降,麻子得表揚,表揚得的多,麻子起窩窩,窩窩起的圓,麻子坐輪船,輪船一倒拐,麻子滾下海,海裡螃蟹多,夾得麻子光窩窩。(小時候有點以貌取人,或者有孩子吃飯嘴上有飯粒就會唱這首童謠)

一隊的雞,二隊的鵝,三隊的姑娘兒鏟駱駝,四隊的機子響,五隊的屁兒癢,六隊的拖拖鞋,七隊的…(是不是很熟悉?這段童謠有點小小的粗話,但人人都會。)

嘿,有個娃兒高,有個娃兒矮,有個娃兒的東西扯了拐,我不說要搞脫,我要說搞不脫。(小時候別個的東西掉了,打死也不說,哈哈,想想自己當初是不是很傻,很萌,很天真,但是好像回不去了…)

某老師,哈戳戳,到了時間不放學,大的餓得唧唧唧,小的餓得啃桌兒腳腳(當時盼天盼地盼放學,結果老師拖堂,有時候還要被留起來做作業,可惡…)

跟到別個學,變麻雀,麻雀飛,變烏龜,烏龜爬,變粑粑,粑粑臭,變黃豆,黃豆香,變機槍,機槍打得遠,那個人不要臉,那個人不要命。(你敢唱,我就敢弄你……好想再被打一次,可是,鄰傢伙伴再也不會動手了。)

雞公叫,鴨公叫,各人撿到各人要。(有人掉了東西,用這首童謠宣告:我撿到就是我的了,一般接著就是打架。)

花臉貓,花臉狼,背起書包進學堂,書包闊在桌兒上,老師問他哭啥子,他說我要吃根花杆糖。(不洗臉,或者哭花臉的後果就是被小夥伴唱。)

我給小姐扇扇子,小姐說我能幹,我給小姐搬家,搬到茅私喀喀(ka)(不知道為什麼,當初總有這麼多童謠可以唱的。)

又哭又笑,黃狗兒飆尿。(好像說的就是手機屏幕前的你)

你我他,胖子媽,過年殺豬就殺他!(最後一個字手指誰就選誰)

張打鐵,李打鐵,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割小麥,小麥裡面有條蛇,把我耳朵咬出血。(情不自禁摸了下耳朵,時隔多年,感覺耳朵還有點痛。)

踩到我的腳(juo),咋子說,擦膏藥,啥子膏,牙膏,啥子牙,豆芽,啥子豆,豌豆,啥子豌,臺灣,啥子臺,抬**進棺材。(哈哈……童真)

報告司令官,沒得褲兒穿,昨晚流了尿,今天還沒幹。(好傻的我們)

胖娃兒胖嘟嘟,騎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兒騎白馬,白馬跳得高,胖娃兒耍關刀,關刀耍得圓,胖娃兒吃湯圓。(以前長得胖都會被別人叫胖娃兒,而且長得胖容易被欺負,現在也不知道為什麼。)

胡蘿蔔,抿抿(min)甜,看倒看倒要過年,娃兒要吃肉,老漢沒得錢。(現在的孩子還在唱這歌麼?)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如果不還,全家 si wan。(小時候勸人誠信的超級恐怖童謠。)

大欺小,賴格寶,小欺大,抹桌帕。(反正就是不能欺負我)

小汽車,滴滴滴,一二三四五六七,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跳皮筋的時候,那時候,男孩子也會跳哦,現在的娃兒都去耍手機打遊戲去了。)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要吃人,黑咯要關門,門對門,虎對虎,哈哈捉到中指拇。(捉中指姆的遊戲時)

對不起,敬個禮,打個屁,臭死你。(道個歉好像真的很難樣,現在可以重新道歉嗎,我的小夥伴。)

月亮月亮光光,芝麻芝麻香香,燒死麻大姐,氣死么姑娘,姑娘不要哭,買個娃娃打鼓鼓,鼓鼓叫喚,買個燈盞,燈盞漏油,枕頭開花,結個乾媽,乾媽腳小,氣死癩疙寶。(買個燈盞,現在有大人都還在用這句話。)

幼兒園,坐輪船,輪船翻,坐竿竿,竿竿斷,坐尿罐,尿罐bia,坐鬥一身稀粑粑。(你不知道有種憂傷叫幼兒園)

山螺三兒,快出來,有人偷你的青槓棒棒柴,我跟你逮鬥,你快出來。(蝸牛縮進去了把它騙出來……騙出來它就涮煩了。)

媽媽不煮飯,靠邊站,爸爸不買米,餓死你。(真的是怎麼都編得出來)

煙子煙朝lai邊,煙子火朝到我。(玩火的時候也唱)

么么么,撿柴燒,撿不到,要遭濤。(童年就是這麼簡單)

黃蟮的腦殼不要伸出來,黃蟮的腦殼不要伸出來。(捉迷藏的時候要喊)

當再次回憶起這些童謠,是不是仿佛回到了童年時代?無論你是富甲一方,還是一無所有,在這個焦躁不安的世界聆,聽內心的聲音。童謠,承載著我們的記憶和情感,那是屬於我們最純真的世界,謝謝你,一路相伴,最真實的童年時光……

相關焦點

  • 兒時的童謠順口溜,你還記得嗎?
    中午無意中進入了自己的QQ空間,看到了一條《兒時的童謠》日誌,頓時心中驚喜,當時的我怎麼還寫了童謠?點進一看,一句句話語、字裡行間,瞬間讓我仿佛回到了童年,仿佛記起了父母在教我童謠、諺語的場景,滿滿的全是回憶,而且還是那麼深刻,那麼純真。
  • ·你還記得那些熟悉的童謠嗎?
    讓我親親你吧,讓我親親你吧,我的好媽媽。」曾幾何時,這首熟悉的童謠伴隨著80後一代人成長,也成了讓眾多爸爸「吃醋」最多的兒歌之一。有人說,80後記憶中的童謠正逐步被磨滅,而90後的童謠太張揚,00後的童謠已經讓人聽不懂。翻開兒時的記憶,  A現狀:  記得上學的時候,很多膾炙人口的童謠、古詩都被同學改編成了惡搞版、現實版,比如「日照香爐生紫煙,XX來到烤鴨店。
  • 「另類童謠」只是順口溜而已
    巴山雨  目前在寧波小學生中很流行根據唐詩宋詞或流行歌曲「改編」的「另類童謠」,內容涉及學生學習、生活和娛樂各個方面,對此現象,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受到不良影響。(據21日《寧波日報》報導)  「另類童謠」早就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全國各地到處都在流行,隨便就可以找出一大堆,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
  • 八百年前北京童謠唱什麼?《水牛兒》清末時怎麼唱?
    近日,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再版的《北京童謠200首》(5CD)專輯面世,它通過圖片、文字以及音樂相結合的方式,將北京童謠製作成有聲資料,讓很多老北京熟知的童謠再次響起。在很多老北京人的記憶中,童謠是孩童時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膾炙人口的童謠《水牛兒》就這樣唱(不同地區版本不一樣):「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犄角後出頭。
  • 抖音超火爆的哄睡童謠,用我們的兒時童謠留住孩子的童年
    記得兒時姥姥/媽媽的聲音和味道嗎?哄睡過幾代人的外婆橋......還有小老鼠,上燈臺這可以說是我們共同的記憶。這些童謠,你是不是也信手拈來,不經意間就傳給你的孩子?眾多研究表明,童謠有益於兒童智力、道德、審美等各方面的發展。孩子的語言啟蒙,大都從「聽」開始。
  • 保定這些童謠,你還記得嗎?
    說起姥姥,還真有一段與姥姥有關的童謠:「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門前唱大戲。唱的什麼戲,唱的梆子腔。吃的什麼飯,吃的南瓜湯。」我們小時候最後一句說的是窩鍋湯, 這鍋其實就是瓜,我們那一帶方言,管窩瓜就叫窩鍋。
  • 流金歲月——兒時順口溜的記憶
    您還記得當年我們小時候說的順口溜和兒歌嗎?他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您還記得多少呢?
  • (十堰)經典童謠口口傳,文明禮儀記心間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為貫徹「十九大」教育方針,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優化校園文明風氣,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文明規範,活躍校園氣氛,12月21日,十堰市茅箭區許家小學開展了經典童謠傳唱活動
  • 傳承國學經典 「我愛唱童謠」系列活動再升級
    2019年8月4日,中糧福臨門葵花籽油「我愛唱童謠·詠經典」活動啟動儀式暨首場城市賽,在歷史文化名城張家港成功舉辦。「我愛唱童謠」系列活動自2016年舉辦至今,已唱響全國百餘座城市,得到了全國千萬家庭的熱情響應,引發了社會對於童謠發展現狀、親子成長等話題的廣泛討論。
  • 幼兒園教唱「倫敦大橋倒塌了」 網友曬雷人童謠
    歌詞就是不停地重複「倫敦大橋倒塌了」,「我當時就石化了,這什麼歌啊」,這位媽媽還覺得可能是女兒聽錯了,打算哪天再問問老師。有網友稱西方的很多童謠都有悲劇色彩、憂患意識。不過在中國,「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等溫馨經典的童謠伴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現在的孩子們都在學哪些童謠?真的像一些網友所說國內童謠又少又單一嗎?
  • 泰和:「紅領巾」編唱兒歌童謠抗疫情
    泰和縣第三實驗小學四(1)班少先隊員楊欣林正在讀唱防疫兒歌。吉安新聞網泰和訊(司馬天民)「小朋友們要記牢,肺炎疫情不小瞧;提前預防很重要,出門必須戴口罩;勤洗手來多通風,冠狀病毒去無蹤;防範措施做得好,病毒早晚被打跑。」
  • 新會童謠不再唱,會唱已是中老年
    本期選錄新會過去比較流行的五首童謠,讓大家懷念當年在前輩膝下唱童謠的歲月。如果你曾唱過,證明你已經是中老年人了,現在的孩子唱的都是國語童謠。 一 凼凼轉,菊花園。 炒米餅,糯米糰。
  • 呢滴廣州人細細個經常唱的粵語童謠 你仲識唱幾隻?
    呢滴廣州人細細個經常唱的粵語童謠 你仲識唱幾隻?>廣府童謠意味著歡樂與懷舊 時至今日 孩子們仍朗朗上口的廣府童謠可能 只有《月光光》、《落雨大》幾首 大部分的廣府童謠近乎湮沒
  • 傳承國學經典 福臨門「我愛唱童謠」系列活動再升級
    2019年8月4日,中糧福臨門葵花籽油「我愛唱童謠·詠經典」活動啟動儀式暨首場城市賽,在歷史文化名城張家港成功舉辦。「我愛唱童謠」系列活動自2016年舉辦至今,已唱響全國百餘座城市,得到了全國千萬家庭的熱情響應,引發了社會對於童謠發展現狀、親子成長等話題的廣泛討論。
  • 屬於建德人兒時的童謠 你還記得多少?
    這些藏在記憶中的童謠,你是否還記得?這些是有著鄉音的童謠搖啊搖,搖到外婆家,外婆叫我切(吃)年糕,糖蘸蘸,真好切!月亮生毛,大水推橋,一推推到下馬橋,姐姐吃核桃,核桃一剝殼,姐姐吃菱角,菱角兩頭尖,姐姐吃普薺,普薺一剝末(膜),姐姐吃勒卜,勒卜一剝根,姐姐吃餛飩,餛飩燙儂,推到大同,大同轉身,餛飩生蟲!
  • 快快樂樂唱童謠
    快快樂樂唱童謠 活動共分為「快快樂樂唱童謠」、「 開開心心誦童謠」、「 自自在在說童謠」、「 高高興興演童謠」四個篇章,並對評選出的2019年滁州市優秀童謠獲獎作品進行了頒獎。
  • 粵語童謠你仲識唔識唱?
    童謠徵文比賽昨揭曉 《佛山好》《滴滴答》等上榜本報訊 (記者廖銀潔 通訊員湯紅旺)「月光光,照地堂……」有多少人還記得這首熟悉的童謠呢?那單純的旋律,輕柔的歌聲,恬靜而悠遠,帶人走進童年的美好時光。評選:「創文」也成童謠題材據佛山市文聯介紹,活動自今年4月啟動以來,得到廣大青少年學生和文學作者的積極響應,徵集到作品共1123件,其中童話作品872件(其中成年組81件,少兒組791件);童謠作品251件(其中成人組45件,少兒組206件)。
  • 大語文啟蒙,從唱詩歌、童謠開始
    《唱!童謠》則是童謠集,中國童謠那麼多,編輯們精選了60首經典童謠,絕大部分都耳熟能詳。在給叮噹讀詩歌、童謠時,我經常會想,詩歌裡有個「歌」字,童謠裡有個「謠」字,按道理,它們都是能「唱」的。說他的作品《苔》,你可能就有印象了。2018年的經典詠流傳節目上,「支教老師帶大山裡的孩子合唱《苔》」的消息一夜刷屏,3日播放量過7000萬。「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在孩子們中迅速傳唱。
  • 記憶:那些年,伴隨膠東農村孩子一起長大的「童謠」
    當時還讓我整天納悶,那麼一個小喇叭裡怎麼能藏進個人在說話呢?居然還有個叫劉蘭芳的天天藏在裡面說《楊家將》?!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日子是拮据的,但小孩們的精神生活一點不單調,除了五花八門的各種遊戲外,編唱童謠順口溜是孩子們不自覺的一種口語創作。
  • 上海話童謠,你還記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