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奶叔
荷蘭奶些事ID:HollandMilker
又到了WIFI、雪糕、空調房的季節……奶叔打心底高興!
冰淇淋、冰激凌、冰淇凌、雪糕、冰棍、冰棒、冰沙、棒棒冰、甜筒……
你手裡拿的到底叫什麼?
今天,奶叔就來給大家科普科普,這麼些冰品到底有啥區別。
Ice cream的正宗叫法
夏日冰品,逃不過這六大類:冰淇淋、雪糕、棒冰、雪泥、食用冰和甜味冰。最得寵的,莫過於冰淇淋、雪糕和棒冰這三位佳麗。
按照奶叔粗淺的理解,這三位在英語中對應的都是「Ice cream」,就像中文裡的叔叔、伯伯在英語中對應的都是「uncle」一樣。
錯!
事實上,英語中的Ice cream雖然基本上可以泛指你吃到的所有雪糕,但嚴格來講,指的是已經凍結且硬化的雪糕,不包括那些質地柔軟的甜筒,後者一般叫「soft serve」或者簡單粗暴「soft ice cream」,也就是香港人口中的「軟雪糕」。
△這貨就是軟雪糕
撇開外形上的差異,硬冰淇淋和軟冰淇淋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脂肪含量和膨脹率。軟冰淇淋脂肪含量較低、膨脹率也不高,製作工藝簡單,硬冰淇淋相反。
脂肪含量就不多說了,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膨脹率」。
這是影響冰淇淋口感的一項重要指標,簡單說來,就是冰淇淋原料混合再經過凝凍機凝凍,混入空氣,使體積膨脹。一般原料越好,含脂量越高,膨脹率也越高——所以,小夥伴能看出軟冰淇淋和硬冰淇淋誰比較金貴了吧?
不過,膨脹率並非越高越好,否則會像棉花一樣沒有質感,也不容易裹上巧克力之類的輔料。所以,以後跟人裝逼,可以先享受地、誇張地「嗯~」一句,然後不經意地說「60%到80%的膨脹率,剛剛好。」
「冰淇淋」和「雪糕」是不是同一種東西?
區分了冰淇淋的軟硬,我們繼續講硬冰淇淋。
硬冰淇淋是美國人創造出來的,因此也叫「美式冰淇淋」。按照成分的不同,硬冰淇淋也分為兩種:超市常見的棒式或杯式冰淇淋,甜度較高;另一種是商家打成球做出各種花樣的冰淇淋。直白點就分別是圖下左右兩種:
在硬冰淇淋這個大分類中,大家可以把左邊的叫「雪糕」,右邊的叫「冰淇淋」。
名稱的事情奶叔不跟大家糾結,但這兩種甜點差別真的還挺大的。國家食品標準對冰淇淋(也就是右邊的冰淇淋球)的要求是,總固形物大於30%,雪糕只需要大於16%就好。同時,在冰淇淋中,脂肪、蛋白質的含量要分別不低於6%、2.2%,而雪糕只需要總糖含量大於13%就好,至於脂肪和蛋白質,再說……
所以,從成分標準上,大家就能明白,冰淇淋比雪糕好吃在哪兒了。
據市場調研公司英敏特(Mintel)的調查報告,2014年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冰淇淋消費市場。
在全球500億美元的冰淇淋銷售額中,中國市場貢獻了將近1/4,達到114億美元,比美國多出2億美元。不過,就人均消費量來說,美國人的戰鬥力(每年人均消耗18.4升)還是中國的4倍多。
現在,機會來了,加油吧,少年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