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在上海,烈日炎炎渾身冒汗。這時如來一根雪糕或一杯冰淇淋等冷品,一定是透心涼的舒服。但這裡你要注意的是:到底要「雪糕」還是「冰淇淋」。因為都是冷品,吃法不一樣。一個是拿在手裡吮著吃,一個則需端著紙杯用調羹刮著吃!
據了解,雪糕曾是港、粵地區的專用名詞,因為在粵語中這個冷品叫「雪糕」。它是用杯或碟盛的的冷品。而你在上海說:「我要買雪糕」的話,給你的一定是長方形有柄的塊狀物冷品。而「冰淇淋」則是用器具盛的,無法直接入口,必需用調羹等幫助才能入口。雖然上海和南方有的城市中會有人稱「雪糕」為「冰淇淋」,但二種冷品是不一樣。
冰淇淋雖是英文Ice-Cream的洋涇浜英語音,但英國卻不是冰淇淋的原產地。創造發明這一夏令妙品的是義大利人,而至今調製雪糕和一路領先的還是義大利。最初的製法相當簡單,不過是將雪水、果汁等原料調和加以冰凍而已。後來這食物傳到了英、法等國,用料和調製方法也跟隨著銷路和需求不斷開拓和改進,口味也日益講究。
大概直到上世紀,牛奶、雞蛋才成為雪糕、冰淇淋的主要原料。再加上糖、果汁和香料,不但滋味可口,品種繁多而且營養豐富。但冰淇淋傳入中國的確切年代,可能無法考證。但有資料記載,清末在上海等地它已是常見的食物,想必是當年由洋人給帶進來的。至於正式成立生產冰淇淋的專業工廠,據歷史記載始於一九二六年(而香港可能在這之前已經有了,但主要顧客是為數不多的白種人)。而現在大、中城市不用說.就是較小的城鎮鄉村,也有專業生產冷飲的專業工廠,冰淇淋在我國已成為大眾化的食物。
據資料在一九七五年,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教堂,這年的狂歡節曾做過一份當時世界最大的冰淇淋,這份冰淇淋呈香蕉形,全長一英裡,可供一千人食用。聖保羅教堂以「最大的冰淇琳」為號召,用它來善事業籌措經費。這大概是冰淇淋製造史上最值得紀念的—次活動。四十名工作人員,向木槽中傾瀉了三萬二千勺香草、巧克力和草莓冰淇淋,上面放著一千支特地由哥倫比亞空運來的大香蕉,此外,還在木槽中加入了配料:九十五加侖奶油、一百五十磅碎果仁等,最後在中央放上一個來自密執安州的大香蕉。據據專家測定,這支「香蕉冰淇淋」所能提供的熱量非常的巨大,大約三萬三千二百六十七萬卡,其主要是這冰淇淋營養十分豐富。當然這個記錄在不斷地被打破,在2016年的湖南長沙創造的金氏世界紀錄,最大的冰淇淋重達6000斤,由上百人一起耗時1個小時製作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