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雪糕市場,相比去年又「奇葩」了不少,各種稀奇古怪的口味佔據著便利店和超市的冰櫃。
重點是,這些雪糕味道千奇八怪就算了,價格還都不便宜,基本上都是8元起步。
難道說,雪糕、冰淇淋即將告別「3元時代」了嗎?
3元雪糕難得一見
在一二線城市的商店冰櫃裡,你很難再看到那些3元或3元以下的雪糕了。
在營銷君小時候,5毛一根的小布丁或者老冰棍才是夏天最熟悉的味道。如今,它們在市場上早已蹤跡難尋。當年覺得是「天價」的巧樂茲、苦咖啡等3元左右的雪糕,現在也被擠在了冰櫃的邊緣。
在冰櫃裡佔據C位的,是以牛奶魷魚、德式黑啤、雙黃蛋、肉鬆海苔等奇葩口味為首的網紅冰淇淋,鍾薛高開始在線下鋪貨,它們家的產品放在了冰櫃的顯眼位置,另外,明治、夢龍等國外雪糕也在冰櫃中佔據著重要的分量。
從鹹蛋黃、椰子灰,到今年「東北鐵鍋燉」、「龍蝦」雪糕、鍾薛高和喜茶的芝芝桃桃冰淇淋,都成了網友們打卡分享的流量標籤,它們自然會更受商家寵愛。
而且,這些冰櫃佔C位的雪糕,價格都不便宜。奇葩口味的雪糕多數在5元~10元區間,喜茶與可愛多的聯名15元左右,明治、夢龍等品牌的產品都是10元上下。
雪糕價格為何高居不下?
從去年開始,就已經有消費者發現和路雪旗下可愛多冰淇淋產品漲價了,其他品牌比如伊利、蒙牛的幾款暢銷產品,價格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暢銷品牌都漲價了,那接著推出的網紅雪糕自然不會以更便宜的價格示眾。
為什麼雪糕價格總是居高不下呢?
01
原材料漲價
大部分雪糕品牌漲價,其實都是因為原材料或運輸成本漲價了。
雪糕的主要材料就是奶油、白砂糖和巧克力等,但從去年開始,這些原材料的價格都有較大幅度的上漲。
▲和路雪推出的「低脂」新品
而且,現在的消費者都喜歡「低糖」「低脂」的產品,這就意味著品牌需要採用更高端的食材,來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的需求。
疫情的出現,給雪糕的運輸成本施加了壓力。比如夢龍冰淇淋,他們的產品都是採用的比利時巧克力,如今受疫情的影響,進口商品很難獲取,物流成本明顯增高。
02
高端化是必然
一個品牌,它有低價的產品,也自然會有高端產品。這一點我們從雪糕界的兩位「大佬」——伊利和蒙牛身上就能看出來:
賣過便宜雪糕三色杯、小布丁的伊利,在今年夏季推出了走高端路線的「須盡歡」雪糕,強調「活得漂亮」的人生態度,把產品定義為活色鮮香的冰淇淋,價格在15元左右,和鍾薛高、中街等高端雪糕走一個路線。
品牌定位與伊利相似的蒙牛,則是選擇了熱門的跨界路線。蒙牛「隨變」與江小白聯名推出酒心雪糕,價格在15元左右。品牌雙方圍繞「我幹了,你隨變」的Slogan一起發聲,表達品牌潮酷態度,助推產品出圈。
和咖啡市場一樣,雪糕市場也有很大的空間需要繼續培養。漲價只是雪糕市場開始發力的標誌,這其實並不全是壞事。當一個產品漲價後,消費者就會去選擇性價比相對更高的品牌,這時,那些渾水摸魚的品牌就會被跟著淘汰。
在未來的雪糕市場,無論是國際巨頭還是國內品牌,還需繼續加碼,只有為消費者提供更好吃、更優質的產品,才能保證品牌不會落後於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