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嶺查「鱟」!

2020-12-19 騰訊網

12月5日上午

福鼎市公安局貫嶺派出所

在開展道路交通整治統一行動中

一輛從莆田開往濟南的大巴

引起了民警的注意

在對車上貨物進行檢查時

民警發現其中一個泡沫箱上

赫然綁著兩隻奇怪的生物

厚厚的鎧甲包裹全身,尾巴像樹枝一樣,這是什麼動物?經現場鑑定,民警確定這兩隻活體生物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鱟,系司機受人所託,從莆田運往外地。

你聽說過「中華鱟(hòu )」嗎?別看它長得醜身份可不一般,它可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各方努力保護下,中華鱟的生存現狀有所改善,但卻還有人想將它們搬上餐桌!?

「如果大家平時在市場發現或者誤捕到這些國家保護動物,應及時與我們聯繫,千萬別私自買賣捕殺……」離開前,民警積極向車上群眾宣講相關法律政策,增強群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目 前

兩隻中華鱟

已移交福鼎市海洋與漁業局處理

講真

我大福鼎已經在光速發展了

但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對於這座我們共同熱愛的城市來說

「建賴馬」絕不是貶義詞

它是一種氣質

圍觀生活

對事物充滿好奇的一群人

連萌組織

-End-

出品:建賴馬

來源:福鼎警訊 編輯:馬團長

圖文內容綜合自網絡

建賴馬整理髮布,歡迎分享

相關焦點

  • 鱟•惠文冠•鱟醬
    四億多年前,比恐龍更早,鱟就生活於地球上了,其形象一直沒更變,故有活化石之稱。而中國的歷史上,很早就有文字記載鱟、歌詠鱟了。湯浚先生在上世紀20年代編著的《岱山鎮志·志漁》上,有這樣一段話:  岱山漁業不知起於何時,無可考證,大約宋元時已有,查大德昌國州志,已有漁鹽之名,知元時漁業已漸發達。  對於歷史上岱山島的名貴特產——鱟醬,一些漁業史志的專家,似乎缺乏足夠的重視,倒是文人學士,應該是在品嘗其美味之後,興來握筆,寫出了詩來。
  • 永豐貫嶺生態園建設完工!
    永豐縣貫嶺生態園位於橋南迎賓大道,它南連尚品福城,北接峰尚國際兩個小區,是這兩個小區人民的主要休閒娛樂與鍛鍊的場所,公園佔地面積1500畝,於2016年9月開工,迄今為止,已接近尾聲。貫嶺生態園的具體位置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領略貫嶺生態園的風採吧!從公園的南門走進去,沒多遠就看到這麼美的風景,讓我情不自禁地給它們拍照。
  • 沈海複線貫嶺至管陽段高速元旦通車
    福鼎新聞網訊(廖詩雄 李軍 文/圖)12月26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沈海複線貫嶺至管陽路段已通過交工驗收和安全交工驗收,2020年元旦將正式通車。沈海複線貫嶺至管陽互通段的通車將接續已通車的管陽互通至柘榮段,意味著全長32.32公裡的沈海複線貫嶺至柘榮段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沈海複線貫嶺至柘榮段高速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網寧波至東莞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海峽西岸經濟區「三縱八橫三環三十三聯」高速公路網布局中「二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溝通「海峽西岸」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區的快速通道。
  • 鱟是唯一的藍血生物嗎?
    說起藍血動物,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生物是鱟。鱟作為近年來生物科普及動物保護被人們熟知。鱟(音hòu),屬節肢動物門。俗稱三刺鱟、兩公婆、海怪,因其長相既像蝦又像蟹,因此人們又稱之為「馬蹄蟹」,是一類與三葉蟲 (現在只有化石)一樣古老的動物,現僅存3屬4種。
  • 廣西北海推進中國鱟保育工作 打造愛鱟護鱟的「北海樣板」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廣西海洋研究所就開始研究幼鱟的人工繁育技術。從2012年起,該研究所繁育幼鱟年產量已達300萬隻以上,實現了人工繁育幼鱟定量、可控、規模化、工廠化。相關專家表示,北部灣已成為全球中國鱟儲備量最大、繁衍最集中的海域,北海人工繁育幼鱟成效顯著。北海對鱟的保護措施和做法,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鱟專家組作為範例向世界推廣。
  • 吃鱟嘗鮮?可能要命!中華鱟和圓尾鱟都是保護動物
    海鱟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沈彥彥) 殼厚肉實的鱷龜、全副武裝的海鱟(hòu)……在位於中山路東段的一家漁市海鮮城,這些奇特的動物都成了「活鮮」,在生鮮池中銷售,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12月1日,幾位在中山路遊玩的遊客向本報記者反映,海鱟屬於瀕危物種,是國家保護動物,為何成了商家售賣的盤中餐?當天,記者趕到中山路這家漁市海鮮城發現,生鮮池中的確放著一隻海鱟,餐館人員告訴記者,這是供遊客選擇的食材。2日記者又來到現場,那隻海鱟已不知去向。餐館人員表示,食用海鱟需要「定製」,碰巧有貨才能夠嘗鮮。不過,記者了解到,食用海鱟,不僅涉嫌違規,還有可能搭上性命。
  • 鱟,這個星球上的神奇物種!
    東方鱟分布於日本、韓國至中國長江以南沿海。巨鱟(南方鱟)分布於泰國、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沿岸至印度孟加拉灣。圓尾鱟分布於東南亞沿海至印度孟加拉灣。(特別是在背腹翻轉時)在海底,成年鱟靠走,而鱟寶寶靠遊,姿勢很怪,喜歡仰泳。不過這個習性,會隨著長大而變少,活到成年對於鱟來說,是件難事。一隻雌鱟每次可產卵9萬顆,大概只有10隻左右能活到成年。
  • 鱟是「海底鴛鴦」
    海聞 日前,廣西北海邊防支隊西場邊防派出所查獲千隻來路不明「中華鱟」,發現地點是北海市西場官井碼頭。鱟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後,民警將這些鱟放歸大海。 鱟的外形很像螃蟹,身體呈青褐色或暗褐色。現存3個屬,其中的中華鱟(三刺鱟)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廣東湛江,廣西北海,福建長樂、平潭等沿海海域。
  • 三葉蟲的現代親戚——鱟
    全世界共有 3 屬 4 種現生種:美洲鱟 Limulus polychemus、中國鱟(又叫三棘鱟) Tachypleus tridentatus、巨鱟 Tachypleus gigas 和圓尾鱟 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圖:《三才圖會》中的鱟。
  • 詭異藍色血液,保護了鱟種群四億年,卻引人類覬覦,讓鱟陷入絕境
    鱟是一種古老的生物,出現在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恐龍還沒稱霸地球,還沒有進入恐龍時代,原始魚才剛剛誕生,而在4億多年後,恐龍已滅絕,原始魚很多也消失,但鱟種群在亞洲和北美的淺海區一直有廣泛分布,直到鱟藍色血液引起科學界注意,被證實鱟的血液在醫學上有重要用途,才導致鱟種群陷入絕境。鱟最為奇特詭異的就是它的血液,顯示為藍色,和很多生物紅色血液有明顯區別。
  • 鱟的一萬種死法
    薛丁格的鱟:眼前鱟道內,鱟呈現在與不在的疊加狀態。 板足鱟當時的鄰居絕大多數是三葉蟲、鸚鵡螺之類的無脊椎動物。到了距今約2億年前,鱟的模樣逐漸固定,如今的鱟和那時的鱟外形上基本沒有太大變化。憑藉著堅硬的幾丁質外殼,發達的複眼,高效的免疫系統,簡潔的身體結構,看起來不太好吃的外表,它們現存的分布於北美和亞洲的四個物種(中國鱟、美洲鱟、巨鱟、圓尾鱟)在地球上得到了很好的延續,直到20世紀後半葉。每年夏天,成年鱟在海洋潮汐的高潮時段成對上岸繁殖,這時,有鱟分布的濱海灘涂會出現成千上萬的鱟上岸抱對的奇景。
  • 動物科普:藍血活化石--鱟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鱟!  鱟,是曾經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動物,但是龐大的恐龍最終沒有逃過白堊紀末期的大災難,全部的滅絕了,而這個怪模怪樣的動物,歷經了地球的滄桑卻生存了下來。根據化石資料研究,它們在地球上生存了這麼長的時間,但是身體的結構卻沒有多大的變化,所以被人們稱為「活化石」。
  • 圓尾鱟含劇毒 把它當中國鱟吃寧波6人差點丟性命
    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來,寧海、奉化已有6人因食用鱟發生中毒事件。專家分析,他們可能是誤食了有毒的圓尾鱟。買鱟解饞差點丟了性命胡先生,36歲,做過廚師,家住寧海橋頭胡街道屠家村,鱟是上周四從橋頭胡菜場側門附近一水產攤位買的,老闆進了十多隻鱟,他挑了兩隻,平均一隻一斤,共30元。
  • 鱟是國家保護動物,大家別再吃啦!
    鱟由三部分組成:頭胸甲略呈馬蹄形(故名馬蹄蟹),腹部呈六角形,兩側具棘刺,尾部是一根長的尾劍。鱟第一對附肢呈螯狀,有四對足,分類學上稱為有螯動物。因含有銅離子,中華鱟的血液為藍色。    一隻鱟的長大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因為鱟的生長周期很長,要13年才能成年繁殖下一代。而且鱟必須在潔淨的沙灘上產卵,鱟受精卵又必須在帶泥質的沙灘中才能孵化。
  • 奉化4人吃鱟中毒 鱟系國家級保護動物
    圖為中華鱟  浙江在線06月06日訊昨天,網絡上一條關於奉化20天不到4人因吃鱟後出現中毒症狀的消息引起人們的關注。記者從漁業部門了解到,鱟是國家級保護動物,食用鱟需要經營利用證件。  記者了解到,食用鱟在寧波地區並不罕見,在鄞州、奉化、寧海、象山等沿海一些海鮮排檔及酒樓均有鱟進行售賣。寧波水產批發市場江東水產交易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鱟大多數時候是作為一道海鮮菜出現在酒店餐桌上,平時在城區菜市場裡並不太多見。「交易區裡也沒有批發這種水產品,城區的一些飯店、酒店一般都是通過自己的進貨渠道來進鱟。」  「早在4億多年前,鱟就生活在地球上。
  • 廈門篔簹湖水質改善 最近發現中華鱟的頻率較高
    前天傍晚,一對中華鱟出現在篔簹湖畔  中華鱟堪稱「活化石」  廈門日報訊(記者 何炳進)鱟是一種古老的生物,早在4億多年前的奧陶紀就生活在地球上,比恐龍更早。鱟至今仍保持遠古時代的形態,因此有「活化石」之稱。  鱟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全身都是寶,它的肉、殼、尾皆可入藥。鱟的血液含有銅離子,所以顯示藍色。從這種藍色血液中提取的「鱟試劑」,可準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受細菌感染。  有一種圓尾鱟和中華鱟外形相似,圓尾鱟全身各組織均有毒素分布,且其毒素與河豚類似。曾有市民誤食中毒險些喪命。
  • 不走尋常「稻」的有機「鴨鱟米」
    在一季的稻、鱟、鴨共作模式下,訥河市興旺鄂溫克族鄉千頃農夫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明星稻「鴨鱟米」迎來了收穫季。基地裡,金黃的稻穗在陽光下光耀奪目,陣陣稻香撲鼻而來。 「鴨鱟米」是千頃農夫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創新發展「水稻、鱟蟲、鴨子」共作的有機水稻種植模式培育出的有機米,是訥河市唯一一家獲得農業農村部中綠華夏認證的有機大米,其特別之處就在於有「活化石」之稱的「鱟蟲」的加入。 「鱟蟲」又稱三眼恐龍蝦,是一種典型的水生動物,鱟蟲的卵生命力強,在極度乾旱的季節仍能生存下來,最多可保存25年時間。
  • 為中國鱟營造棲息樂園——北海保護瀕危動物做法獲推廣
    本報記者 藍永前 通訊員 方曉淦它是為數不多的「藍血動物」,比恐龍還要古老,如今它在快速凋零,數量只有上個世紀90年代的10%,它就是海洋生物——鱟。上個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鱟專家組正式宣布,中國鱟為瀕危動物。中國鱟生存狀況岌岌可危,但在北海卻是個例外,幼鱟數量逐年增長。北海對鱟的保護措施及做法,被IUCN鱟專家組當作範例進行推廣。
  • 眼鏡蛇、滑鼠蛇、鱟!最嚴「禁野令」下廣東多地仍賣、吃野生動物
    「沒人來查嗎?」面對記者的提問,64-66檔主說:「偷偷地賣咯。說實在,有些不熟悉的人也不敢賣,怕別人舉報,那就麻煩了。」湛江·鱟鱟,廣東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它的祖先出現在泥盆紀,當時恐龍尚未出現,原始魚類剛剛問世,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而惟獨鱟從4 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
  • 鱟雖好吃,但卻可能要人命!遂溪一男子吃鱟中毒垂危
    原標題:天氣轉熱後海藻腐爛,鱟易進食並積聚毒素,醫生提醒市民—— 切勿食鱟 一旦不適立即就醫鱟(網絡圖片)2日上午,遂溪縣黃略鎮一名謝姓男子出海捕魚,捕獲了幾隻小鱟,拿回家煮給家人吃。飯後,他與女兒兩人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