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問媽媽有了寶寶後,什麼是最奢侈的?可能會有不少媽媽回答——睡個安穩覺!
寶寶夜間頻繁醒來,使得媽媽疲憊不堪,一面自己休息不好,心情容易變得焦躁易怒。一面又擔心夜醒習慣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
一千個寶寶,就有一千個睡不好的理由,每天都有新驚喜,愁的「老母親」黑眼圈都重了好幾層。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寶寶頻繁夜醒呢?又該如何應對呢?
頻繁夜醒的原因
造成寶寶夜醒的因素除了肚子餓了、想噓噓便便了等生理問題;光線、冷熱溼度等睡眠環境影響;出牙期口腔的不適,腸絞痛、腸脹氣、消化不良、鼻塞等身體不適外,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1、心理因素
1)、分離焦慮,寶寶缺乏安全感變得黏人,擔心媽媽「離開」就會出現頻繁夜醒;
2)、白日缺乏高質量的陪伴,寶寶需求得不到及時滿足,不容易安睡。
2、特殊的生長發育期
1)、大動作發展期:不止在白天練習翻身、爬、走等大動作,晚上睡覺時,寶寶可能一個翻身把自己翻醒或突然坐起把自己嚇醒等;
2)、猛漲期:1歲以內的寶寶,不定期會出現快速生長,吃奶量變大且無規律,脾氣也會變得 暴躁,夜間也會多次醒來想吃奶。
3、生活作息及睡眠習慣不合理
1)、晝夜顛倒,白日睡得多,導致晚上不易入睡,睡後易醒;
2)、睡前活動不合理,缺乏固定的入睡儀式。寶寶難以安靜下來進入睡眠的狀態,睡著後易醒;
3)、必須依靠特定的條件,如搖睡、抱睡、奶睡等方式才能入睡,比較容易頻繁夜醒,醒來後總需要在相同條件下安撫。
4、奶量不夠,吃不飽
對於1歲以上的寶寶,奶量需求比較大,有些媽媽因為一些情況可能會選擇斷奶或母乳餵養,還會斷掉夜奶的習慣,造就了孩子吃不飽,也會經常容易出現夜醒的情況。
寶媽寶爸們可以在寶寶成長的不同階段,根據夜醒的具體原因,通過調節室溫、拍嗝、買牙膠等方法針對性「擊破」。同時照顧到寶寶的情緒,加強互動,增加寶寶安全感,更有助於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
幫寶寶建立睡眠「儀式感」
要讓寶寶睡得安穩,好習慣很重要,每晚在固定時間段,按步驟培養寶寶的睡眠「儀式感」。讓「小磨人精們」意識到,做完這些就可以舒舒服服地進入夢鄉啦:
① 寶寶在喝完奶粉後,記得給寶寶們拍嗝、消食。
② 愛撫寶寶,並輕輕按摩,陪他們說會兒話,給他們一個親親,說晚安,讓寶寶感受到你的愛。
③ 播放柔和舒緩的睡前音樂、晚安故事,幫助寶寶進入情節,適應節奏,用適度重複的內容、寶寶能夠聽懂的語言,讓寶寶獲得安穩舒適的入眠氛圍,在中英文交互的奇妙故事裡獲得一整晚的好睡眠。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轉發分享加關注哦
關注我了解更多育兒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