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長城萬裡空,康熙下令不修長城,長城真沒有任何防禦價值嗎?

2020-12-18 明月清風閣君

看過大型歷史劇《康熙王朝》的朋友肯定對康熙巡視長城,無意中發現張廷玉詩句那一幕印象深刻。

這首詩一反常態,沒有像歷朝歷代文人墨客那樣歌頌長城的功德,而是站在客觀的角度對長城進行思考,一句「百世英雄百世夢,萬裡長城萬裡空」直接表明對長城真正的看法。

長城真正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

首先要說明的是長城有防禦價值,並且在古代抵禦遊牧民族入侵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很明顯,一個朝代能否抵禦住遊牧民族南下並不是依賴一條看似雄偉的長城,而是看這個朝代這個國家的整體實力。

我們現在看到的長城大部分都是明朝在原先長城的基礎上擴建修繕的。明朝初期,永樂大帝可以重鎮漢家雄風,跨長城驅千裡,痛擊阿魯臺。

即使在《明實錄》中滿篇劣跡的明武宗也能遠盾千裡,在遊牧民族面前耀武揚威。

而叩門天子朱祁鎮時期卻淪為階下囚美名其曰「天子被狩」,朱載坖時期韃靼俺答竟能跨過河套,直逼京師,在外圍燒殺搶掠,最後逼迫明朝開放邊關貿易,美名其曰「俺答封貢」。

1644年清軍入關之前還有五次入關行動,嚴重的時候竟然直接進入山東,刃藩王,掠物資,俘獲大量人口出關。帶領這些物資和人口在蘆(盧)溝橋上大搖大擺的渡河十天,沿途明軍和前來勤王的軍隊竟然沒有一個敢出城阻擊一下。

取長城精神,棄長城思維

這些時候長城的作用何在?所以說長城真正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長城真正發揮的作用不過相當於高速公路上的一條減速帶而已。明朝的長城不僅沒有抵禦住遊牧民族的南下,反而把自己的領土疆域牢牢的框定在長城之內,更喪失了開疆擴土的武力精神,只能用一句「天子守國門」自我安慰。

康熙曾經下令清朝後世之君永遠不得修長城,其實這和康熙時期下令清朝只減賦永不加賦一樣,提前為天下百姓吃了一個定心丸,把歷朝歷代受苦受難的蒼生從長城這項大工程中解放出來,頗有一番收買人心的味道。

清朝沒有必要大修長城

同時,古代大修長城主要是抵禦遊牧民族的入侵,明朝大修長城是為了抵禦蒙古族南下,而皇太子時期蒙古帝國的最後一任大漢就已經臣服清朝,當察哈爾林丹汗的兒子雙手奉上傳國玉璽時蒙古帝國便永遠消失,蒙古各部落已經變成一盤散沙。

常言道,明修長城清修廟,清朝幾代人通過滿蒙聯姻,二者利益已經融為一體,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勞民傷財的大修長城遠遠沒有在避暑山莊和蒙古親王把酒言歡聯絡關係來得輕巧。

其實說清朝沒有修長城也是不準確的,康熙之後還是對長城進行了些許修繕,只是沒有像明朝那樣用舉國之力就為打造一條防禦遊牧民族南下的城牆。

長城真正的作用依賴於國家的強弱

可以看出,清朝沒有必要重新修繕已經合格的長城,而長城能不能抵禦住遊牧民族的入侵和長城本身的關係並不大,長城已經發揮自己最大的作用,主要還是看這個朝代的整體實力。

如今,長城已經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是我們在國際上打出的一張響亮名片,長城代表著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捍衛領土的決心,已不再是冷兵器時代的重要防線。

相關焦點

  • 康熙為什麼覺得「萬裡長城萬裡空」,長城的防禦價值沒有用嗎?
    長城其實是中國古代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分界線,所以也是中原王朝抵擋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入侵的第一道防線,正所謂長城即邊界。 中原王朝的兵鋒即便越過長城,更多也只是出於自衛反擊的目的,拿下的土地也多以羈縻的形式加以管理,並非實際控制。而且長城綿延數千裡,分兵駐守,反而稀釋了防禦力量。
  • 《萬裡長城萬裡空,百世英雄百世夢》背後的故事
    中國的萬裡長城與埃及的胡夫金字塔等並稱為世界八大奇蹟,同時也是我古代第一防禦工事。萬裡長城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21198.18千米,其中明長城長8851.8千米。我國古代關於長城的民間傳說有很多,像我們耳熟能詳的孟姜女哭長城等,作為我國古代的第一防禦工事,它我我國古代抵禦匈奴入侵發揮了重要作用。1935年10月毛主席寫了一首詩,抒發了「紅櫻在手」定能「縛住蒼龍」的革命豪情,這首詩就是《清平樂.六盤山》其中有一句詩便是眾所周知的「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詩反映了中華民族一種氣魄,一種不畏困難的奮鬥精神。同時也成為了立志要去萬裡長城一遊的緣由。
  • 康熙皇帝怒批秦始皇修建長城:不僅勞民傷財,還一無是處!
    早在西周時期,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進攻,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而且,發生在首都「鎬京」的著名歷史典故「烽火戲諸侯」就發生在長城上。只不過秦朝之前所修建的長城都被稱為「先秦長城」。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他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艱難。
  • 康熙:我朝不修長城 那麼東北版的長城柳條邊是怎麼回事?
    康熙在位的六十一年留下了無數歷史典故,今天我們來說說康熙當年留下的一番霸氣話。康熙三十年,清朝鎮守古北口的總兵蔡元,向朝廷請行修築長城。康熙皇帝予以拒絕: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常修理,其時豈無邊患?且長城延袤數千裡,養兵幾何方能分守?康熙的意思是長城沒必要修,守國之道在於修德安民也就是在於民心。沒必要勞師動眾的修長城!表面來看康熙這番話說的是有理有據,其實仔細研究研究清朝歷史,康熙根本沒必要修長城。
  • 康熙皇帝為何不修長城?原來如此!
    中國的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條件下,古人以人力在高山峻岭上修築了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的6700公裡長的世界奇觀,蜚聲海內外,令世人為之驚嘆。(中國規模浩大的長城,蜚聲國際,令世人為之驚嘆。)
  • 萬裡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01 萬裡長城,是中國的驕傲和自豪!萬裡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工程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不管是在中國舞臺上,還是在世界舞臺上,長城都佔據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那麼,古代帝王建造長城的目的是什麼呢?
  • 歷代皇帝修繕長城,為何康熙要將長城拆了?目的是什麼?
    而等到清朝時期,更是將以前各個國家修建的長城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統一性的對北方匈奴的防禦體系。而等到後來的朝代之後,更是不斷的加固於長城。但是等到康熙上位之後,卻提倡要將長城給拆了。為什麼之前的一些朝代都在想盡辦法要修繕長城,而等到康熙當上皇上之後卻要將長城給拆了?畢竟長城也是一個十分浩大的軍事工程,如果真的將其拆了肯定也會勞民傷財,所以後來也就象徵性的拆掉了幾個關口。
  • 萬裡長城、薩珊波斯長城、古羅馬長城及拜佔廷科林斯長城
    一,中國萬裡長城。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時間的力量;天長日久,無數人將長城步道踩出了深深的凹痕。)(漢長城遺址:霍去病「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漢長城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長城,一直向西延伸到羅布泊境內。)(金長城的修築方法是「挖地為溝,屯土溝南,呈塹壕狀」,因此金長城曾一直被稱為「金界壕」。)(雪中長城,雄偉高峻。)
  • 名氣不及萬裡長城,有1600年歷史,浙江這座6公裡長城你去過嗎?
    長城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遺蹟,秦始皇為了建造萬裡長城花了多少人力和物資建成的?幾千年後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徵,但是,中國的萬裡長城不止這一個,浙江也有萬裡長城,因為不是萬裡長城,距離短,所以被命名為江南萬裡長城,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名氣不及萬裡長城,已有1600年歷史,浙江這座6公裡的長城你去過嗎?眾所周知,萬裡長城建在北方地區,從北京跨越山西、陝西、甘肅等地,但很少有人知道南方也有萬裡長城,這座長城有1600多年的歷史。
  • 長度五公裡門票65元,比萬裡長城歷史久,南方這座長城你來過嗎?
    說起中國古代建築的奇蹟,那就是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北京八達嶺萬裡長城,秦始皇只為建造了多少人力和物資,數千年後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徵,事實上,中國北方不僅有萬裡長城,南方的小城也隱藏著萬裡長城,不是萬裡長城,只有6公裡,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長度五公裡門票65元,比萬裡長城時間更早,南方的這座長城你來過嗎
  • 萬裡長城的資料:長城歷史資料信息
    萬裡長城的資料:長城歷史資料信息 2012-11-06 18:18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中國的長城舉世聞名,但你知道英國的長城嗎
    我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說到中國歷史文化的象徵,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長城了。長城是中國的象徵,當老外提起中國時,想到的第一個建築大概就是長城了。長城是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是重要的文化遺產、世界新七大奇蹟,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 浙江也有一座長城,名氣不及萬裡長城,距今1600年卻只有6公裡長
    中國的古遺蹟眾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萬裡長城,想當年秦始皇為了建萬裡長城,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得以建成,幾千年後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徵。但其實,中國的長城不止這一座,在浙江,也有一座長城,不過不是萬裡長城,因為距離短,所以就用江南長城來命名。
  • 整個萬裡長城中唯一的一座海上長城,老龍頭你知道嗎?
    我乍一進入老頭龍景區就感受到了它的氣勢非凡,從澄海樓這處馬道拾階而上,登上長城就會望到浩瀚的海洋。當年,明朝大將軍徐達真可謂是慧眼識珠,一眼就看中了這一地帶非同一般的軍事價值,不僅決定把京城東部修築長城的入海處選擇在這裡,還決定在此地「築城為關」,也就有了如今的「山海關」及「山海關城」,徐達絕對是一位高瞻遠矚的曠世奇才......
  • 萬裡長城東起點,虎山長城
    「九邊」之一的第一個軍鎮就是遼東鎮,管轄東起 鴨綠江 西至 山海關 的長城防禦,而虎山長城則是整個萬裡長城的最東沿,是唯一的國界長城。明史記載:終明之世,邊防甚重。東起鴨綠,西抵嘉峪,綿亙萬裡,分地守御。
  • 作為古代的防禦工事,長城到底防住了啥?為什麼長城坑苦了歐洲人
    作為我國標誌性建築之一,民間流傳「不到長城非好漢」這麼一句話,也入選最新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在2007年之前,世界七大奇蹟中是沒有中國的萬裡長城的。世界新七大奇蹟於2007年7月7日才在葡萄牙公布最新排名,在這次排名中,中國萬裡長城穩居榜首,正式進入世界奇蹟的行列。
  • 南方也隱藏著一座長城,歷史久過萬裡長城,門票65元長度僅5公裡
    要說到中國古代建築的奇蹟,那就必須是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北京八達嶺長城,想當年秦始皇為了建萬裡長城,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得以建成,幾千年後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徵。其實不僅在中國北方有長城,南方的江南小城裡也隱藏了一座長城,只不過不是萬裡長城,只有僅僅6公裡長。
  • 中國歷史上沒有修建長城的朝代只有三個
    在中國歷史上,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歷朝歷代都曾修建長城,如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的秦國、趙國、燕國的邊境線上都曾修建過密密麻麻的長城,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北方匈奴實力已經大大增強,於是秦始皇就將秦國、趙國、燕國的長城連接了起來,就成了我們常說的萬裡長城。
  • 南方也隱藏著一座長城,歷史久過萬裡長城,長度僅5公裡
    這座位於浙江省臨海市台州府的南萬裡長城,建於東晉時期,距今1600多年,名為江南八達嶺,票價65元,有萬裡長城之名,但許多人不知道,所以,萬裡長城並不擁擠。萬裡長城建於北方,從北京到山西、陝西、甘肅,萬裡長城綿延不絕,與萬裡長城相比,江南的萬裡長城只有6公裡,可以登上烽火臺,但卻是臨海古城中最高的觀景臺,如果你俯瞰臨海的城市,你可以登上江南長城,眺望江南的美景。
  • 萬裡長城很多人都去過,但長城的盡頭在哪,你知道嗎?
    ,但長城的盡頭在哪,你知道嗎?萬裡長城起點在河北省山海關,城南4公裡之處的渤海之濱,是明朝所修建的東部期間,當地稱為「老龍頭。」它的地勢非常的險要,明代有戚繼光所修建得入海而咆哮。入海猶如波濤洶湧、宛如巨龍,這也是老龍頭名字的緣由。老龍頭對於萬裡長城非常重要,它是城北、城東天然屏障,在保護者山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