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明白送別詩詞為什麼要寫柳樹,原來柳樹代表這麼多意思!

2020-12-12 藝術泛舟

#詩詞欣賞#

實際就是同柳的同音留有很大關係,容我慢慢道來:

01柳者:留也。

王維那著名的傳誦千古的《送元二使安西》,當時我還納悶春天那麼多景,為什麼偏要寫」柳色新「,寫春花不香嗎?不過今天是明白了,因為那個柳者意象:留也。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折柳,古人離別時,有折柳枝相贈之風俗。折柳也是一首古代歌曲。最早出現在漢樂府《折楊柳歌辭》第一中。折柳」一詞寓含「惜別懷遠」之意。

我國的古代,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者總要折一枝柳條贈給遠行者。人們離別時折柳相送,在思念親人、懷念故友時也會折柳寄情。

所以很多送別詩才喜歡弄上柳樹來代表依依不捨之意,那自然也要折柳。所以估計那長亭外、古道旁、渡口邊的栽的柳樹就是為這送別準備的,沒事讓送行的人折柳玩。

折柳送別

02下面的詩句就代表了這折柳在古代有多流行:

■這估計是送別高峰,所以他們都擔心折不到柳枝了:

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

■溫庭筠寫了首更絕的折柳送別的:

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

終日行人恣攀折,橋下水流嗚咽。

這柳樹估計有靈,也要哭啊。當然這兒可不是痛惜柳樹的這個意思。因為經這橋上遠行的人絡繹不斷,來這橋上送行的人成群結隊,所以整天都有人折楊柳枝,整天都有人執手嗚咽。

送別的哭聲和橋下的流水聲發生共鳴,那聲音真是撼人心肺。這裡不是直寫離愁,而是側面烘託離愁的氣氛。這兒就交待了春天這是送別的尖峰時間,很多人都喜歡春天離別。

■折柳送君:

楊柳

唐代: 汪遵

亞夫營畔柳濛濛,隋主堤邊四路通。

攀折贈君還有意,翠眉輕嫩怕春風。

■唐代楊巨源寫了個主動讓送他的人折柳:

楊柳 / 和練秀才楊柳

水邊楊柳麴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

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偶爾送送好友地也就算了,但是如果送別太頻繁了這柳樹的枝條再多也吃不消啊,比如王之渙就寫了一首詩:

送別

唐代:王之渙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詩人一看這柳樹最下面容易折的柳條都沒有了,要登高抓樹才能折到,所以只能無奈的說「應為別離多」。

■當然也有痛惜柳樹被「折磨不成樣的」的:

少年遊·參差煙樹灞陵橋

宋代: 柳永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

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這柳樹本來已經是老柳樹,這被送別人折得已經越發憔悴了。當然這兒實際是柳永表達的雙關:回首遙望長安、灞橋一帶,參差的柳樹籠罩在迷的煙霧裡。風光和景物還和漢、唐時代一樣。

「衰楊」三句,進一步寫灞橋風物的滄桑之變,既「古」且「衰」的楊柳,幾經攀折,那婀娜多姿的細腰早已憔悴不堪了。時值霜秋,沒有暖意融融的春風,楊柳已經不堪忍受,況復「幾經攀折」,唯有憔悴而已矣!

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當然送別還有引用其它意象的:

比如用傷春惜春來比喻不舍好友離去,感嘆相聚太短暫。長亭外,古道旁那滄桑之意。

03當然柳不只是一個意象還有下面的意象:

柳意象最早出現在《詩經》的《小雅採薇》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此後,柳被文人墨客反覆地吟詠,成為古典詩詞的典型意象。

在古代詩人的筆下,即可成為離別情思的代名詞,也可以作為相思愛情信使與襯託。

又可以表現思鄉情結,更可以成為女性身材的比喻和象徵,傳達出詩人的追慕與同情。

■比如這作借柳樹來表達愛情的:

章臺柳·寄柳氏

唐代: 韓翃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詩人借柳樹問:是否還在人世?是否已經嫁人?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除了」柳者,留也「意象外,古代借物表達的還有下面的意象:

古人常用的意象還有各種花(梅花、菊花、蓮花……)。表現清高的人格。梧桐表現悽涼悲苦、霜風表現衰敗、殘照表現悽清、青天表現壯闊、杜鵑表現悽怨哀傷和鄉愁鄉思。鴻雁表現思鄉懷親和羈旅之悲、秋蟬表現高潔、又有長亭表現送別之情。

相關焦點

  • 柳絮煩人上熱搜,為什麼還要種這麼多柳樹?古人告訴你答案
    柳絮這麼煩人,為什麼我們還要種這麼多柳樹呢?除了綠化功能,柳樹在中國人心中,可是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寓意。【插柳】當代人最熟悉的柳文化,當屬插柳了。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闢邪的功用。因此在出發前,送人者會把遠行人一直送到路口,並要折枝相送。所謂「折枝」,就是折取路邊的樹枝花草什麼的,送給遠行人,雖然是隨手之物,但「禮輕情意重」,寓意深刻。那為何折得是楊柳呢?有人從「柳」諧音「留」上分析,認為「折柳」是挽留的意思。但這種說法欠妥,若是送客人歸家,又怎能再讓其留下呢?
  • 柳樹青青,詩詞相映
    譯文: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垂的柳條像千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就是二月的春風,如同神奇的剪刀。《送別》——王之渙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譯文:春風中的排排楊柳樹,沿著護城河兩岸呈現出一片綠色。最近攀折起來不是那麼方便,應該是要分別的人兒太多。
  • 北宋宰相寫春天柳樹,28字宋詩無一「柳」字,卻處處有柳樹的影子
    這種含蓄也體現在很多的詩詞之中,最典型的莫過於李商隱的那些經典古詩,寫得很抒情,很朦朧,卻就是不知道他表達的是什麼意思。這其實就蘊含了含蓄的意味。 還有很多的詩歌,把所要表達的東西蘊藏在詩句當中,但是全文卻力爭避開這個字。比如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寫的是春天的柳樹,但是全文沒有出現一個「柳」字。
  • 杜牧寫柳樹的一首詩,短短八句既有亮麗的春光,又有淡淡的傷感
    今天給大家分享杜牧寫得一首詩《柳長句》,描繪了春天的柳樹,勾畫了迷人的春光。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巫娥廟裡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帶風。不嫌榆莢共爭翠,深與杏花相映紅。灞上漢南千萬樹,幾人遊宦別離中。
  • 古代送別詩中經常出現的文化意象,十首描寫柳樹的經典唐詩宋詞!
    這首詩把柳樹比喻成小家碧玉般的美女,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讚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唐代〕王之渙《送別》: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 小河灣成排的柳樹已然在我四季的心中紮根、發芽、變綠、成蔭
    難怪很多從這裡走出去的學生待多年以後回母校看看,總要到小河灣走走,尋找一下青春的記憶和那份美好的感覺呢。以前的孩子們都很淳樸,心思也比較單純。有的讀書也很用功,像河灣這麼一個僻靜之地,是孩子們選擇玩樂和讀書的最佳去處。那時小河灣沒有受到任何環境的汙染,附近居民的用水很多就來自小河灣,在這裡淘米、洗菜、洗衣服。有時夏天天熱,在水邊用手巾抄起清涼的河水往身上擦,那真叫涼爽痛快呢。
  • 傳統園林植物柳樹賞析:楊柳依依,報春來——報春雅樹,楊柳!
    為什麼在《水滸傳》中,倒拔的垂楊柳只有一棵柳樹?事實上,楊柳並不是楊樹和柳樹的並稱,柳樹被稱為楊柳,坊間關於楊柳之名的來源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隋煬帝於大業元年下令開挖濟渠和邗溝,並令人在岸邊廣植柳樹。種完柳樹後,隋煬帝為柳樹賜姓「楊」,而柳樹便被人們稱為楊柳。
  • 古代送別詩詞為何集中在傍晚?還喜歡寫柳、渡口、南浦和長亭?
    #古詩詞送別的詩詞一般都有這幾種類型時間和空間出現:時間類:日暮、清晨、月夜、春、秋,尤其是日暮即傍晚特別多。02送別為什麼會在渡口?渡口:是送別詩詞出現也非常多的。那亭就成了一個距離代表。一亭就是十裡了。古代禮節肯定講究,尤其那幫文人墨客更講究,畢竟好友要走了,肯定要送。感情稍微淺點就送個一亭,感情深的甚至送至城外三亭,那就是三十裡了。然後邊聊邊送,那走路也慢了,如果中午出發基本也就到晚上就話別了。
  • 「詩詞鑑賞」冬天的柳樹,冬天的詩!
    冬天的柳樹,雖然沒有春天的柳樹婀娜多姿、綠意傲然,也沒有夏天的柳樹鬱鬱蔥蔥、碧綠蒼翠,更沒有秋天的柳樹萬縷金黃、隨風搖曳,但是冬天的柳樹,落盡葉子的枝條,絲絲縷縷彎腰下垂著,在寒風中舞動著,顯得生機勃勃。唐詩人杜甫在《臘日》裡有兩句詩:「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
  • 植物簡筆畫:柳樹簡筆畫怎麼畫?教你幾種不同的柳樹畫法!
    柳樹簡筆畫第二步開始依著樹幹的上端把每一根分支的末端往下畫柳條,並且要畫出飄逸的感覺。柳樹簡筆畫第四步將柳樹樹幹的顏色塗成棕色,並且越靠近根部的位置,顏色要越深厚。柳樹簡筆畫方法三:第一步把垂柳的枝幹畫出來,但是要注意枝幹的走向,並且垂柳的枝幹需要畫得彎曲一點,不能畫得太直了。
  • 《楊柳枝蘇小門前柳萬條》中,如何做到用詞傳神,寫活了柳樹?
    本文系作者年輕那麼短暫的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楊柳枝蘇小門前柳萬條》溫庭筠這首詞,溫庭筠主在寫柳,這是一首詠物小令,通篇寫柳條飛揚的姿態,用詞傳神,寫活了柳樹。既是寫柳樹的詞,一定免不了進行一番對比,作者尚有另外一首寫柳樹的詞,名為《楊柳枝·宜春苑外最長條》,兩首詞對比起來,所描寫的具體的柳樹不同,寫的地點不同,因此內容上也就有所差異。但溫庭筠的藝術風格則是統一的,即婉約、含蓄、絢麗。現在,就讓我們跟著詞人的筆調,前去他描寫的西湖風情裡遊走一番。
  • 沒想到古詩詞中這樣描寫柳樹,測驗你詩詞知識的時候到了,猜作者
    春天的柳樹是最美的,誰見了都要誇她幾句。瞧,遠遠看去,那微風吹拂著柳樹,柳樹多麼像一個輕盈的仙子,隨著微風跳著優美的舞蹈;走近一看,柳條兒已經冒出了星星點點的黃綠色小芽兒,他們接受了春風的洗禮,換上了翠綠的新衣,顯得那麼精神;柳條們彎下腰,輕吻著大地,似乎在報答大地母親的養育之恩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紅樓夢》柳樹的妙用:一樹兩喻,隱寫賈府眾人命運之悲
    《紅樓夢》是人情世故小說,是建築美學大觀,同時也是植物百科全書,在前八十回就提到了165中之多,如果單純的寫植物那《紅樓夢》就變成一本農學全書,這就不是曹公寫書的本意了。曹公寫植物都是融情於景、借景寫人,其中他通過對「柳樹」的巧妙運用,利用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一說風流,二論風雅,三述悲傷,巧妙地寫出賈府中人命運的悲劇。
  • 一棵柳樹和我:淺談知識的用處
    前段時間,學生Bella和我吐槽,「媽媽威逼利誘著要我讀一本講樹的書,說是專家推薦,可我對樹呀什麼的一點興趣也沒有,壓根不想讀,再說了,讀了有什麼用呀?」的確,讀了有什麼用?又不考試?! 聽Bella這麼說,我還是很高興的。因為孩子勇於反抗,敢於質疑,可以去思考「有什麼用」。
  • 有聲繪本故事《柳樹媽媽的頭髮》
    ,他想:"呀,柳樹媽媽的頭髮掉了!"幾隻小螞蟻爬過來了,向柳樹媽媽要了幾片葉子,吭哧吭哧抬回家當毯子。老鼠媽媽走來了向柳樹媽媽要了幾片葉子,她要有它們生火給小寶寶取暖。雞媽媽走來了,向柳樹媽媽要了幾片葉子,他準備給小雞縫一件柳葉鬥篷,颳風下雨的時候小雞就不怕冷了
  • 柳樹黑乎乎,路黏的能把鞋粘下來,原來都是它們惹禍
    工作人員正在用水槍噴藥滅蟲。工作人員撿起地面上一個枯柳葉給記者看,上面密密麻麻布滿了一層灰黑色的蚜蟲:「邊上乾枯的地方就是被蚜蟲吸乾的,你看這些柳樹,看上去都病怏怏的,幾乎所有的樹上都有。」記者觀察發現,很多柳葉都出現了捲曲、發暗的現象,上面布滿黑點。在柳樹旁的小道上,地面黏黏糊糊粘鞋底,仿佛路上塗了一層膠水,黑乎乎一片。記者從歷下區園林局了解到,每年一到開春,一發新芽蚜蟲就出來了。
  • 盜墓者有個規矩:遇到墓前有柳樹會趕快溜走,為什麼呢?
    在盜墓者之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規矩,那就是堅決不盜目前栽有柳樹的墓,遇到栽有柳樹的墓就趕緊溜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墓前有柳樹代表著什麼?有柳樹的墓為什麼不能盜?其實原因很簡單,古人有規矩,皇親國戚目前長松樹,王公貴族長柏樹,普通老百姓長柳樹,因此盜墓者們只要看到目前長柳樹的直接離開,因為他們知道裡面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不值得費力去盜。而且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柳樹聚陰氣,很多不乾淨的東西會聚到柳樹附近,我們知道盜墓這一行有時候是比較邪門的,所以為了自身的安全,盜墓者是不會動柳樹旁邊墳墓的。
  • 一年四季的柳樹的作文(精選四篇)
    春天的時候,柳樹抽出了嫩綠的新芽,看上去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小姐一樣。有時,柳樹還會在小河邊照著鏡子,看著自己那隨風飄擺的頭髮,還有時候,柳樹把自己的頭髮輕輕地放入小河裡,仿佛再梳洗著自己美麗的頭髮呢!  夏天的時候,它那長長的柳枝在為我們擋住強烈的光。我有時候在柳樹下看看書,還和它談談心裡的小秘密,我和它好像一對好朋友。
  • 劍橋大學徐志摩詩碑來歷:受一棵柳樹的啟發
    堪稱世界級「牛」校的劍橋大學,為什麼會給一位中國詩人立碑?昨天下午,促成此事的艾倫·麥克法蘭教授做客徐志摩的母校——杭州高級中學,揭曉了這樁典故的謎底。你恐怕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到,起因竟然是一棵柳樹!  他從一棵柳樹認識徐志摩  艾倫·麥克法蘭教授是英國著名社會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在劍橋大學任教長達34年。
  • 長在英國的中國柳樹:悽美愛情故事是為了促銷瓷器?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在辦公室談論春天時,提及英國沒有柳樹,當地的朋友卻告訴我,或許在交通不便的遠郊可以邂逅一兩棵柳樹,不過柳樹在英國的確被認為是中國的土產,是中國文化符號的代表之一,隨後她從書架上抽出一本莎士比亞,說,奧菲利亞(Ophelia)就是爬上柳樹落水而亡的,然後充滿英式幽默地告訴我,書裡的柳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