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年輕那麼短暫的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楊柳枝蘇小門前柳萬條》溫庭筠這首詞,溫庭筠主在寫柳,這是一首詠物小令,通篇寫柳條飛揚的姿態,用詞傳神,寫活了柳樹。既是寫柳樹的詞,一定免不了進行一番對比,作者尚有另外一首寫柳樹的詞,名為《楊柳枝·宜春苑外最長條》,兩首詞對比起來,所描寫的具體的柳樹不同,寫的地點不同,因此內容上也就有所差異。但溫庭筠的藝術風格則是統一的,即婉約、含蓄、絢麗。現在,就讓我們跟著詞人的筆調,前去他描寫的西湖風情裡遊走一番。蘇小小家門前栽種了很多低垂的柳樹,到了春日時節,一棵棵柳樹的絲絛千條萬條地垂掛在西湖水面,遠處的西湖美景便在這細細長長的柳絲中,若隱若現。
雖然,在這裡實寫的是柳樹,但其暗指的卻是作者很羨慕西湖歌女蘇小小的江南自古多名女,錢塘的秀山媚水就曾孕育了一批才貌雙生活狀況。青樓名女,蘇小小就是其中一個。她原本出生在錢塘一戶家境殷實的人家,家中長者曾為官,奈何世道混亂,晉亡後一家人逃難來到錢塘一帶。當時,蘇家尚有一些積蓄,初來乍到,他們一家人決定以做些小買賣為生。蘇小小的父母,就這樣成為一戶富庶的商人。因為小小是家裡的獨生女兒,所以從小就受到了來自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
而她之所以會取名為「小小」,也是因為自小長得嬌小玲瓏,十分討人喜愛。蘇家不但是有名的富商家庭,更深受書香薰染,因此蘇小小從小就十分熱衷讀書,她天資聰穎,能書善詩,很有才華。但上天卻不肯給這個可愛的女孩一個美滿的結局,在她長到十五歲之時,父母不幸雙雙去世,只留下她一個人,孤苦無依,甚是可憐。失去了雙親的蘇小小,獨自一人生活在碩大的庭院,她的心中無限悽涼。由於睹物思人,她不能忍受這傷感的情緒,便變賣家產,帶著乳母賈姨來到了城西的西泠橋畔。
當時,蘇小小已名聲在外,很多人聽說她新來此地安居,便從附近趕來,求約見。在這眾多人之中,小小愛上了一個名喚阮鬱的貴家公子,兩人感情甚好,形影不離。然而,這對有情人卻註定是苦命鴛鴦。由於小小當時已入青樓,成為歌女,雖然她賣藝不賣身,仍舊生性純潔,但外面的人哪裡肯真的相信她的冰清玉潔?不久之後,當阮鬱的父親得知自己的兒子跟妓女廝混的消息後,不由大發雷霆,立即差人將兒子綁回家中,從此不許兩人有任何來往。這可害苦了痴情的蘇小小,自從情郎離去,她整日憂心忡忡,時不時撲向大門外,去看她的情郎是否回來。
然而,流光飛逝,轉眼一月過去,她什麼都沒等到。她不甘心,繼續全心全意等待心上人,這一執著,就是一年春秋。漸漸地,她失望了,雖然她不相信情郎是個薄情之人,會這麼快就將自己忘記,但人海茫茫,倆人又無書信來往,她心裡只感覺深深地失望,終於氣息不暢,臥病在床。正在她經歷苦難之時,遇到了一個上京趕考的書生,此人名叫鮑仁,因為盤纏短缺,停在半途。蘇小小實乃一位有情有義的女子,她當即變賣自己的首飾,幫助這位書生湊足盤纏,讓他上京去了。沒有想到的是,還未等到這位書生歸來感謝,蘇小小便因為感染風寒,最終體衰虛脫,一夜之間香消玉殞,當年她只有求約見。
當年她只有24歲。鮑仁來了,他金榜題名,順利地考取了功名,當他乘職務之便,千裡迢迢來到杭州探望蘇小小時,卻不想只趕上了她的葬禮!當即,他撫棺大哭,將小小安葬在了西泠橋附近的一處山水之地。從此,佳人魂魄,與青山碧水相伴永生。後來,這裡迎來了很多錢塘的文人騷客,人們自願來此憑弔,當地人甚至為此專門修建一座「慕才亭」,亭上題寫一副楹聯:千載芳名留古蹟,六朝韻事著西泠。
蘇小小的故事盪氣迴腸,與文中春柳交織一起,更使春柳鍍上一層可嘆、可憐的韻味,這也正是西湖之柳的獨特之處,因別處斷然沒有這樣優美的風情。蘇小小的故事固然可嘆,她門前的柳樹更是獨特:「黃鶯不語東風起,深閉朱門伴舞腰「。陸遊曾寫《晚行湖上》:「高林日暮無鶯語,深巷人歸有犬隨」。想必會是這樣一種美妙的景象:夕陽西下,陣陣晚風吹來,蘇小小家朱紅色的大門早已緊閉,四下寂靜無聲,唯有春風吹起,柳枝紛飛,別是一番輕柔景象,看起來就像是一位細腰美人在跳舞。
品讀這首詞,應當講求一定的意境。唯有深刻理解此處景與人的統一,才能在柳枝中尋覓一代名女蘇小小,以及透過蘇小小的身姿更懂得柳樹的丰姿。尤其是那一句「深閉朱門伴舞腰」,不但寫到柳樹的可愛姿態,更描寫了古代女性美麗的腰肢,景物與人相互融合,方才形成一個豐富、有趣的意境。讀者可從作者詠物寫人這一創作手法中,客觀地體會作者所寄託的情感。值得關注的一點是,溫庭筠對色彩的準確把握,在這首詞中也有極好的體現,比如朱門、黃鶯、金線,三者迭加一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使讀者眼前一亮。
參考資料
·《楊柳枝蘇小門前柳萬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