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園林植物柳樹賞析:楊柳依依,報春來——報春雅樹,楊柳!

2020-12-20 集匠坊

01楊柳非楊

《水滸傳》第七回為「花和尚倒拔垂楊柳」魯智深為了收服一眾潑皮,顯現神力,倒拔垂楊柳,震驚眾人。初看水滸,尚處年幼,不禁被花和尚這一神力折服,同時亦被「楊柳」所困惑。

楊柳楊柳,難道不是楊還是柳?為什麼在《水滸傳》中,倒拔的垂楊柳只有一棵柳樹?

事實上,楊柳並不是楊樹和柳樹的並稱,柳樹被稱為楊柳,坊間關於楊柳之名的來源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隋煬帝於大業元年下令開挖濟渠和邗溝,並令人在岸邊廣植柳樹。種完柳樹後,隋煬帝為柳樹賜姓「楊」,而柳樹便被人們稱為楊柳。關於隋煬帝開通濟渠和邗溝,並在堤上種植柳樹的事情,史書確有記載,而為柳樹賜姓,其實為古代民間小說家所杜撰。

早於隋朝160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詩經·小雅·採薇》中就有關於楊柳的記載,其詩有雲「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採薇》是現今發現最早有關「楊柳」一詞記載的古籍,因此隋煬帝為柳樹賜姓,柳樹從此得楊柳之名的說法,自然不攻自破。

其詩是為戍卒的返鄉詩,作者以戍卒的角度,描寫了從軍的艱辛和對家的思念。出徵時,楊柳隨風依依飄蕩,回家路上,大雪紛紛漫天飛揚。楊柳對雨雪,微風對嚴寒,以清代思想家王夫之的話來說就是「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楊柳」一詞,自出現之始,便被代入傷感、憂愁之意。而此意向,亦被後世文人廣為傳唱,經久不衰。

02植柳

我國有不少地域會以當地特色植物作為別稱或直接以植物命名,成都的溫江區古稱柳城,所處地界為歷史上的魚鳧故都,當時的魚鳧王在魚鳧境內廣泛種植柳樹,並將柳樹作為魚鳧古城的邊界。這是我國記載最早的種植柳樹的歷史,距今已過去了4000多年。

柳樹耐寒、耐澇、耐旱,喜溼、喜溫暖,其種類繁多,大多為楊柳目楊柳科,柳屬雙子葉植。生長勢於適應性強,可用扦插、播種的方式進行繁殖,繁殖成活率極高,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常用於園林觀賞、美化庭園。

扦插於早春植株萌芽前取15公分左右2~3年生健壯枝條作為插穗。插穗可先浸泡24小時候再做扦插。柳樹枝中富含水楊酸,有一定的殺菌抑菌效果,若將浸泡過柳枝呈淡色的水再作為天然的生根劑,浸泡其它花卉枝條,而後再做扦插繁育亦有不錯的效果。

扦插以直插的方式進行,插後充分澆水保溼,為確保植株養分供應充足,多餘芽點應及時抹除,柳樹生長髮根較為迅速,待新芽生長一段時日植株髮根後再追施腐熟稀釋液肥即可確保植株生長健壯。幼苗常見有象鼻蟲、蚜蟲、柳葉甲等蟲害,應及時防治。

陽春時節常見漫天飛舞的柳絮是不是非常浪漫?許多人誤以為是柳樹開花,其實不然,柳樹一般於每年2-3月份先開花,後出葉或花葉齊發,柔荑花序,雌雄花序,以蜜腺引誘昆蟲傳播花粉。我們常見的柳絮則是柳樹的種子,種子上附生的茸毛,飄飛如棉絮一般,故而得名。

播種繁殖採用隨採隨播的方式進行,採播的種子成活後當年即可生長到1米左右左右,大量採播的植株幼苗,當年即可移栽,移栽最佳適期為冬季落葉後早春芽動前。

柳樹為我國的原生樹種,在距今11000至8500年之間,在青島膠州灣附近就有出現柳屬植物。柳樹的栽培歷史亦有2000多年歷史,可以說,柳樹並一直伴隨著中華民族的變遷,而後在中國文化中也佔有一席之地。

03詠柳

縱觀古代詩詞歌賦,柳大多都代表著春天,只不過每一個詩人想要表達的內心想法有所不同。作詩作詞都是作者個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結果,楊柳依依,它承載了中華植物文化中的一抹別樣春色。

蘇軾在《蝶戀花·春景》中說道「花褪殘紅青杏小。……,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全詩讀下來像是一首傷春之詩,但其中卻飽含感情色彩。如果認為蘇軾在這首詩想要表達的是自己對春天離開的不舍,我覺得更像是表達對佳人的嚮往。總之,不管詞人究竟想要表達什麼情感,柳綿是春天的化身,也可以是舊情的代表。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南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楊柳枝》」「詩魔」白居易描繪了嬌嫩美麗的楊柳被人棄置荒園無人欣賞的畫面。似說楊柳,實為暗諷當時 的政治腐敗、朋黨鬥爭激烈、擠兌優秀人才。在詩人眼中,楊柳成了被擠兌的懷才不遇之人。

「柳」字諧音「留」,寓意留戀、挽留。古時候,人們分開之時,一方就會折下柳條贈予出行的人,依依楊柳,飄搖曼舞,讓分別的場景更顯悲傷。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李白的那首《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折柳不僅在分別的時候會讓人悲傷,還會讓人在聽見、看見的時候鼻頭一酸。

浪漫輝煌的中華文化,並不僅局限於傷情別恨,「四明狂客」賀知章的《詠柳》就一改頹喪,「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他以這首簡潔明快的七言絕句,成為千古詠柳名篇,全詩毫無保留地讚美了柳樹,進而讚美了春天,以詠柳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熱愛。在賀知章的眼中,柳樹就是春天創造力的象徵,是對生活美好的讚嘆。

楊柳風吹百千載:還是二十四花信風中的一種,柳花是清明節三候的花信。我國古代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節氣,從小寒到穀雨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會有一種特殊的花綻放,而應花期而來的風被人們稱為花信風。宋代詩人志南還寫過一首七言絕句,其中就有提到楊柳風,「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04

提到帶有柳字的成語,你可能會想到殘花敗柳、花街柳巷,這些成語容易讓人聯想到一些不好的東西。因為這個,故而很多人會覺得柳是傷風敗俗的植物。

其實不然,柳在古代文人的眼裡是清高的、高尚的,也曾一度受到古代文人雅士的喜愛。後來一些青樓知道這個,便在庭院內種植柳樹,這也成功吸引了許多人因柳而來。將柳樹成功「帶火」的是晚期過著隱居生活的陶淵明,他曾寫過一篇《五柳先生傳》,講述著自己的生活,文中的「宅邊有五柳樹」也是他叫五柳先生的原因。世人敬重陶淵明的同時,也敬重柳樹的存在。

一座庭院種植一株楊柳,似有古風,又自帶清高。楊柳伴隨春風飄揚,亦不失安逸、閒適。倘若你有一處院落,是否會選擇楊柳作為庭前景致呢?

相關焦點

  • 學會這幾招,輕鬆應對楊柳網蝽危害,避免柳樹葉片發白、提前掉落
    圖為柳樹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柳樹是園林景觀中經常會應用到一個樹種,由於它具有耐溼耐乾旱、耐寒、容易成活等優點,近年來在我國南北方地區的園林造景中被廣泛應用,小到別墅庭院、大到公園、湖邊就是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用來描寫柳樹的詩句,其中他用碧玉、垂下、綠絲等幾個字眼輕鬆地就讓柳樹的形態、以及翠綠展現在了大家眼前。可是前兩天,陪家人在公園散步時發現這裡的柳樹和我們平時見到的柳樹有很大的不一樣。這些樹遠遠望去並不像其他柳樹那樣翠綠,反而給人一種葉片泛白的感覺,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 古詩中的楊柳和楊花是什麼植物?你能不限體裁作幾首詠柳詩嗎?
    不過那幅圖裡除了天空和幾株柳樹外啥也沒有, 寫詩的話要靠自己想像了。不過這倒給了發揮的空間,有詩友們感興趣,可以一起寫上幾首。不過在作詩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古詩中楊柳的含義。一、詩詞中楊柳的出處古人詩詞常常把楊和柳合稱為楊柳,今天的楊樹和柳樹是兩種樹,但是在古代楊柳都是指柳樹。
  • 終於明白送別詩詞為什麼要寫柳樹,原來柳樹代表這麼多意思!
    這柳樹估計有靈,也要哭啊。當然這兒可不是痛惜柳樹的這個意思。因為經這橋上遠行的人絡繹不斷,來這橋上送行的人成群結隊,所以整天都有人折楊柳枝,整天都有人執手嗚咽。■唐代楊巨源寫了個主動讓送他的人折柳:楊柳 / 和練秀才楊柳水邊楊柳麴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 老北京關於柳樹的習俗:三月賞柳、春食柳芽(圖)
    柳,很早就被古人稱為「報春的使者」。此外,由於「柳」諧音為「留」, 古人常以折柳來表達依依不捨之情。隋代時,隋煬帝曾賜柳樹姓楊,柳樹遂多了個「楊柳」的稱謂。柳樹是北京地區的本土樹種,其栽培歷史已有2000多年,老北京對「柳」更是情有獨鍾,除了以「柳」來給胡同街巷命名,如柳蔭街、柳樹胡同、青柳巷、垂楊柳……而且,還有「三月賞柳」、「春食柳芽」等習俗。
  • 園林植物的合理配置 園林景觀植物配置的幾個要點
    隨著人們對環境意識的加強,建設園林城市成為城市發展的目標。園林植物是園林綠化和園林造景的主要元素,園林植物配置的是否得當直接關係到城市園林綠化的品味。植物造景是建立在植物配置基礎上的藝術創作,在當前人造環境日益擴大,健全的生態系統極需保護的情況下具有特殊的意義。下面一起具體來了解一下:園林植物的合理配置 園林景觀植物配置的幾個要點。
  • 86.詩經.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想起出徵之時,那依依楊柳,枝茂葉盛,而此時風雪歸程,路遠,天寒,又飢,又渴,可謂十分狼狽而又悽苦。由於《詩經(這裡查詢詩經專題)》素以渾厚、質樸著稱,這類如此悽婉動人的作品確屬不多。拼音 fēi  部首 雨 筆畫 1601 -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試賞析。
  • 植物簡筆畫:柳樹簡筆畫怎麼畫?教你幾種不同的柳樹畫法!
    現在的天氣特別適合外出賞柳,能夠看到楊柳輕柔隨風蕩漾,如果是在池塘邊或者是小溪邊的話,那還能在碧綠的水中看到它的倒影了,特別寧靜又安詳,那麼柳樹簡筆畫應該如何畫呢?方法一:第一步各位可以把柳樹的樹幹畫出來,因為柳樹的樹幹是比較粗壯的,因此需要畫得稍微大一點,然後還可以在頂部畫上一些枝丫。
  • 《紅樓夢》柳樹的妙用:一樹兩喻,隱寫賈府眾人命運之悲
    《紅樓夢》是人情世故小說,是建築美學大觀,同時也是植物百科全書,在前八十回就提到了165中之多,如果單純的寫植物那《紅樓夢》就變成一本農學全書,這就不是曹公寫書的本意了。曹公寫植物都是融情於景、借景寫人,其中他通過對「柳樹」的巧妙運用,利用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一說風流,二論風雅,三述悲傷,巧妙地寫出賈府中人命運的悲劇。
  • 園林植物的分類(一)
    效果圖植物的基本類群低等植物:植物體無根、莖、葉的分化,沒有中柱,多為異養植物,不含葉綠體,多為無性繁殖。包括藻類植物門、細菌植物門、真菌植物門、黏菌植物門、地衣植物門。高等植物:植物體有根、莖、葉的分化,有中柱、含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供自身生長需要。包括苔蘚植物門、蕨類植物門和種子植物門。種植植物門的進化程度最高,器官最發達,以種子繁殖。各種喬木、灌木和草本都屬於這一門,按有無果皮包被種子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兩個亞門,裸子植物葉形小,多為針形、條形或鱗形,俗稱針葉樹;被子植物葉片較寬,一般稱為闊葉樹。
  • 淺談:傳統文化與中國園林的關係
    這種獨特的創作風格,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傳統園林的影響   園林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它的內容和形式跟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水平以及社會意識形態和文化藝術的發達程度有關,園林又具有獨特的民族性,世界各個民族都有具有獨特風格的園林。
  • 「抑花一號」「國光植緣」等藥劑注入楊樹柳樹
    資料圖片□全媒體記者 趙紅梅 王建成 文/圖本報訊 4月9日上午,記者在市駿馬路上看到,市園林綠化中心和驛城區園林綠化所的工作人員正在對該段路上的柳樹進行測量、「先在柳樹距離地面50公分處鑽個孔,再把『國光植緣』打入樹孔內。」市園林綠化中心技術顧問潘娜一邊配置藥水,一邊指導工作人員打孔打藥。進入4月,柳暗花明,往年紛紛揚揚在空中飄舞的楊柳飛絮今年減少了不少,曾飽受飛絮侵擾之苦的市民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 柳絮煩人上熱搜,為什麼還要種這麼多柳樹?古人告訴你答案
    面對惱人的「飛絮季」,不少網友感慨:恨不得把城市裡的樹砍光。@中國天氣也進行了科普,教大家如何防範。柳絮這麼煩人,為什麼我們還要種這麼多柳樹呢?除了綠化功能,柳樹在中國人心中,可是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寓意。
  • 看看這都是什麼奇葩 寧波園林有上百種稀有植物
    原標題:看看這都是什麼奇葩 寧波園林有上百種稀有植物 女貞樹如果仔細觀察,還會發現一些低調的「奇葩」植物,它們或造型奇特,或花色豔麗,不搶眼卻很有趣。市城管園林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市至今已陸續引進五六十種植物,使得寧波園林裡稀有植物總數達到上百種。
  • 沒想到古詩詞中這樣描寫柳樹,測驗你詩詞知識的時候到了,猜作者
    春天的柳樹是最美的,誰見了都要誇她幾句。瞧,遠遠看去,那微風吹拂著柳樹,柳樹多麼像一個輕盈的仙子,隨著微風跳著優美的舞蹈;走近一看,柳條兒已經冒出了星星點點的黃綠色小芽兒,他們接受了春風的洗禮,換上了翠綠的新衣,顯得那麼精神;柳條們彎下腰,輕吻著大地,似乎在報答大地母親的養育之恩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生態園林的植物配置
    傳統的植物造景是「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來創造景觀,充分發揮植物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供人們欣賞」[1].隨著生態園林的深入和發展,及景觀生態學、全球生態學等多學科的引入,植物景觀的內涵也隨著景觀的概念而不斷擴展,傳統的植物造景概念、內涵等已不在適應生態時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是僅僅利用植物營造視覺藝術效果的景觀。
  • 遠渡重洋的中國植物
    圖文:西南山地100多年前,全球植物大採集運動,讓它們,走向世界。川西綠絨蒿 四川臥龍 | 董磊1899年,英國植物獵人——威爾遜,受命來到中國西部高山峽谷,開始了讓他享譽世界的植物探險旅程。2.
  • 古代送別詩中經常出現的文化意象,十首描寫柳樹的經典唐詩宋詞!
    從《詩經》中的「楊柳依依」到韋莊的「無情是臺城柳」,從李白的「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到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那一縷柳絲寄寓了多少中國文人的愁緒啊!人們讀到這個字,就會隨著各自的文化積累不同程度地感受到那種縈繞在心頭的憂怨。〔唐代〕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抒情散文)
    我不由一震——時值大寒季節,正是四九天氣,柳樹這麼早就來報春了!看到柳色,我油然想到春天的美景,繼而想到詩人借柳色描寫春天的詩句。在借柳色寫春色的詩中,不乏描寫春景之美的詩。則是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詩人對柳樹的無限情愛和對美好春天的熱情謳歌,讓人在欣賞柳色之美的同時,領略到春景之美。說到借柳色描寫春意的詩,不能不提到毛主席的《七律·送瘟神》:「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 柳樹青青,詩詞相映
    譯文: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垂的柳條像千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就是二月的春風,如同神奇的剪刀。《送別》——王之渙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原來是被冬日的積雪冰層、嚴寒的風所摧殘了,五更時這株柳樹只顯得悽冷蕭疏。皎潔的明月無私普照,無論柳樹稀疏還是繁茂,都把自己的光芒給了它。特別是在這柳絲搖落的時候,我更免不了回憶起當年的那個女子。如今斯人已逝,即使夢裡相見,可慰相思,但好夢易斷,斷夢難續。遂將愁思寄給西風,可是,再強勁的西風也吹不散我眉間緊鎖的不盡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