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和兒子來說,火車那是一點都不陌生的,不管是火車上的哪種席位,我們都嘗試過了。
第一次和兒子坐火車時兒子三歲,那時候的他對火車充滿了好奇,但同時也很拘謹。因為在這之前,他都是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
剛上火車,他就貼著車廂壁直直的躺下,把大部分的床位都讓給了我,然後討好地說:「媽媽,快點躺下,就躺在這裡。」
一直到現在,我都記得他的那個樣子,還有那段時間他對我的百般討好。留守的孩子真的讓人看著心疼,如果可以選擇,每個孩子都是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留守兒童的。
那時候他很膽小,哪裡都不敢去,睡好了就坐著,坐累了就躺著,活動範圍絕不離開床,也不讓我離開床。
後來又坐了幾次火車,他就已經不是他了,他開始從這節車廂走到那節車廂,然後跟著「瓜子花生冰啤酒」的小車一直往前走,看他推到哪裡再回頭。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塊頭也長大了不少,和我擠在一個床位上,他開始頗有怨言。
有一個晚上,他一個掃堂腿,硬生生的把我從床位上給踹了出去,幸虧我反應靈敏,哪怕是在睡夢中,也及時的手腳並用,在地上做了一個蜻蜓點水,又讓自己彈了回來。
吃一塹長一智,從此不再和他擠一個床位,一人一張票,一人一個鋪位,倆人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互不幹涉。
有一次車票緊張,只買到了兩張坐票,並且我和他還不是在同一個車廂。
上了車才知道,車上的每個人都是大箱小箱的行李,腳都沒地方放,試圖和別人換個位,但都因為行李太多不想麻煩而被拒絕了。
沒有辦法,只好和他擠在一個位置上。在一個人坐著都不能舒展腿腳的位置上坐兩個人,可以想像,那是多麼的侷促和狹窄。
將就了一會兒,兒子要我去另一節車廂坐,他說他可以一個人坐在這裡,要我下車的時候來叫他就可以了。
夜已經深了,我也確實很累了,交代了他不能獨自下車後,我就到另一個位置上去了。
在另一個位置上打了一會兒瞌睡,還是不放心,又跑回來看他,卻見他已經把自己的箱子拉到自己的身前,然後趴在上面睡著了。
不得不說,這傢伙比我霸道,說真的,我覺得我在他的身邊反而是拖了他的後腿。
我總是念咒一樣地要他講文明、有禮貌,但他比我更務實,在這個我無法安然入睡的環境裡,他已經和這些人一起,鼾聲如雷了。那一年,他8歲。
現在坐車,都是他負責看車次,找候車室,他負責聽廣播,提醒我該上車了。
在火車上由他來掌管夥食,我只負責把自己的肚子吃飽就好了。他會在候車室的小店裡貨比三家,然後選擇他認為性價比較高的食物。吃完後還不忘體貼的問我一句「你吃飽了沒有?」。
坐在從廣州到深圳的和諧號上,他總是端著,一副小紳士的樣子,但一上車,他就會尋找電源插頭,然後把手機的電衝上。
因為我們曾經經歷了一次手機沒電的尷尬,所以他一直都記得我們每次走到這裡的時候,手機差不多就沒電了。
現在和他一起坐火車,我還是擔心,因為他太皮了,一不小心,我就會被戴上「熊孩子他媽」的桂冠,所以,我不得不小心翼翼,在他身後像唐僧一樣,不停地念著「緊箍咒」。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從一個一無所知、不通人情世故的小屁孩,逐漸的變成了一個能獨立生存,並懂的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生存方法的孩子,這,怎能不說是一種成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