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西方國家民主權利和公民自由連續退步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紛紛使用「困境」「衰落」「倒退」等概念和話語來指稱當代西方政治危機的現狀和趨勢。例如,一些西方研究機構發布評估報告,指出全球政治權利和公民自由出現退步。今年2月,美國學者福山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說:「25年前,我不知道民主制度會如何倒退,也沒有理論來談這個問題。現在我認為,民主制度顯然可能倒退。」
-
剝奪公民乘坐火車的權利,嚴重侵犯公民人身自由
果不其然,這樣無知的「群眾呼聲」,竟然被採納,國家發展改革委、鐵路總公司等八門部聯合出臺意見,擬從5月1日起,對嚴重影響鐵路運行安全和生產安全的行為責任人,列入「嚴重失信」的「黑名單」,剝奪他們乘坐火車的權利。火車作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是公民長途遠行的基本選擇。
-
如何理解「自由」、「權利」與「基本權利」?
貢斯當發現,「古代人的自由」和「現代人的自由」之間存在著根本區別,在古代,個人沒有自由,沒有不受幹涉的私人領域,一切都受制於公共權威,而現代人的自由則是個人自由,建立在個人獨立基礎之上,個人享有公共權威不可幹預的私人領域,在私域內是充分自由的,按照自己的意願和選擇生活。
-
重大疫情期間公民權利保障
此外,公眾還享有以下兩項權利:第一,知情權。美國新聞記者肯特·庫珀在1945年提出的知情權,是指公民有權知道其應該知道的信息,國家應保障公民在最大範圍內享有獲取信息的權利。⑤其中就包括公眾知情權和知政權。隨著社會發展,知情權從單純的消極權利轉變為一種複合型的積極權利,⑥不僅能夠消極防禦國家阻礙自身知情權的實現,還有權主動要求國家披露其應當知道的信息。在此次疫情中,主要涉及的是公眾的知情權。
-
重大疫情期間公民權利保障的立法完善
但有人將緊急狀態理解為戰爭狀態,則是縮小了緊急狀態的外延。 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可以分為五種:「(1)生存權和發展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個人財產權、勞動權、受教育權、學術和創作自由、契約自由、獲得物質幫助權和婦女、老人、未成年人受國家特別保護權;(2)人身自由,包括人格尊嚴、身體自由、婚姻自由、住宅安全、通信自由、遷徙自由;(3)平等權,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格平等、男女平等、民族平等;(4)表達自由,包括言論自由
-
美國史話:19世紀華裔如何爭取公民權利?美國華人生活有多難?
184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出現「淘金熱」,當時清朝正處於晚清時期,國家戰火連連,於是從那時候開始,很多清朝人懷著「淘金」的夢想,遠離家鄉,赴美謀生,成了最早一批移民美國的華人。然而,這些華人在美國的生活非常艱難,處處受到排擠。即使如此,少數華人為確保華人在美國的平等利益做了很多努力,甚至影響了19世紀美國的法律。
-
2021福建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公民基本權利之通信自由與通信秘密
【試題再現】(單選)根據《憲法》的規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在任何條件下侵犯公民的通信隱私B.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C.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D.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的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
2016陝西社區備考指導: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5.
-
八下3.1《公民基本權利》
(1)政治權利和自由 (2)人身自由 (3)社會經濟與文化教育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①含義:我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
民法典充分保障公民婚姻自由權利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而婚姻是家庭的最主要構建和衍生方式。家庭關係影響著每個人的成長和生活。我國民法典對婚姻制度進行了調整,完善了家庭關係,並對離婚制度、收養制度等作出修正。 在訴訟離婚中,夫妻感情破裂是法院判決離婚的條件。然而,法律上是如何認定感情破裂呢?司法實踐中,當事人很難提供夫妻感情已破裂的證據。
-
人權和公民基本權利的概念、區別與聯繫
1、概念(1)人權是一個政治概念,是指人之所以為人就應當享有的權利,其最初的含義包括 了人們追求生活、財富、自由和幸福的權利。人權的觀念起源於「天賦人權」學說,人類歷史上最早確認人權的憲法性文件是1776年美國的《獨立宣言》。伴隨社會的發展,人權的觀念經歷了從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到社會經濟文化權利,從個體權利到集體權利,從國 內人權到國際人權的發展過程。
-
2020年中考政治知識梳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1.公民的基本權利 (1)含義: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是指由憲法所規定的公民 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具有決定意義的權利和義務,也叫憲法權利與憲法義務, (2)人身自由權的地位:人身自由權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
-
在執法中如何關注公民的基本權利
執法活動是有關國家機關和執法人員執行法律、實施法律的職權活動。執法活動比立法、司法更直面社會,它更易與公民的權利,特別是公民的基本權利發生碰撞。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執法活動需在公共利益和公民個人權利之間作出平衡。我們既要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公共利益,也要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權利,尤其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
自由權利的哲學
該成果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理論觀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以「自由及其定在」為靈魂通透把握黑格爾《法哲學原理》。自由及其定在是《法哲學原理》全部奧秘與精髓所在。抽象法是關於社會一般平等自由人格的抽象法權規定,道德是關於個體內在精神世界的「主觀意志的法」,倫理是關於人的客觀世界的法。
-
美媒:美國人最痴迷的「自由權利」,在疫情中正在把我們一一殺死
許多美國人似乎對這一事實不以為然。我們想像自己披著權利的外衣,即使與許多其他現代民主國家相比,我們擁有的權利很少。一首歌的歌詞說,「我為自己是個美國人而驕傲,至少在那裡我知道我是自由的。」但事實上美國擁有世界上最高的人均監獄人口。它是西半球唯一對公民執行死刑的國家。
-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現代公民個人價值準則
一個風清氣正、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自然會給個人帶來愉悅的心境、積極的心態,激勵人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營造和諧社會關係、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奮鬥;一個是非不清、良莠不辨的社會環境,帶來的一定是貪腐成風、盜賊猖獗、世風日下,給人們心頭蒙上一層陰影。在我們今天的社會,如果說有什麼價值共識能夠始終凝聚萬眾、催人奮進的話,那就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律師稱航空公司"黑名單"涉剝奪公民自由出行權利
當天,她到達機場後,機場廣播通知因空中流量控制飛機延誤,春秋航空迅速給乘客送來了蛋糕和水,當時大家沒有什麼異議,都在耐心等待,畢竟飛機晚點時常發生。 後來,機場廣播通知9C8511航班的登機口改變了,乘客又帶著大包小裹來到新的登機口,原以為飛機到了,可登機口連飛機的影子都沒有。大家向工作人員詢問,工作人員答覆無法確定。
-
新中國首部民法典呼之欲出:新時代大寫的公民權利宣言書
這部被稱為「社會生活大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草案裡每一條款,與每位公民息息相關: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消費借貸、婚姻家庭、生產生活……從「搖籃到墳墓」,這部鴻篇巨製、公民權利保護集大成的法典,堪稱一部新時代大寫的公民權利宣言書。 自1954年第一次起草,民法典歷經幾代法律人、六十餘年接力推動。
-
釐清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邊界
僅從《解釋》對公民個人信息內涵和外延的界定,現已無法適用於大數據時代多樣化的個人信息。司法實踐中,辦案人員必須從刑法保護的角度出發,多通過以下兩方面對個人信息範圍進行界定:信息主體的自由意志。作為個人信息主體的自由意志,即公民是否同意與其相關的信息被他人收集、使用是實踐中判斷行為的標準。此即被害人同意出罪原則。
-
鼓勵菸民改用電子菸,既尊重了個人權利和自由,又符合公共衛生倫理
公共衛生倫理強調實現公共衛生目標應「儘量減少侵犯個人權利和自由」。無論菸民決定接戒菸還是改用電子菸,我們都應表示尊重。近日,美國匹茲堡大學的3名研究學者在其發表的研究論文中指出,電子菸危害遠小於捲菸,應將「電子菸可用性」(E-Cigarette Availability,簡稱ECA)作為一項菸草減害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