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周關於秩序敏感期和執拗敏感期的分享中,不斷出現「自我意識」這個詞,孩子對於秩序感和執拗感的追尋都來源於孩子自我意識的萌發和形成。今天跳爸就來仔細的說一說什麼是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又稱自我體驗,亦稱自我情感。主要指個體對自身狀態的理解水平。
它包括:①存在意識。②能動意識。③同一意識。④統一意識。⑤界限意識。自我意識對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有著調節作用。
簡單來說,自我意識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自我認可、自我評價、自我接納、自我監督、自我控制等一切關於對於與自己相處的認識。
自我意識從嬰兒期就開始萌芽,至青春期逐漸成熟,幼年期的自我意識的發展極易受外在環境影響,而家長錯誤的認知,很可能破壞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比如,家長將孩子「玩具都是我的」「我說了算,我不要和別人分享」等行為和表達,視作孩子「不懂事」、「自私」,或者礙於面子,強制要求孩子分享,就是在破壞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他們分不清環境、事物、自己,在他們的眼中,世界是混沌的,是模糊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隨著寶寶認知能力的增強,他們慢慢能夠明白【事物的恆久性】、明白【個體的獨立性】、會逐漸建立歸屬和物權的意識;
對家人,他會認為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的;對外人,他會認為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是他自己的;
寶寶們在努力搞清楚「你我他」的所屬關係,但常常又會表達不清。
因此他們會自稱「寶寶」,會說出「這個搖鈴是寶寶的」、「寶寶來拿」等非常可愛的話語,這其實寶寶自我意識啟蒙的開始。
同時,在寶寶兩歲之前,哪怕一點小小的進步,爸爸媽媽們也會歡呼雀躍:
「天啊寶寶,你會喊媽媽了」
「寶寶,你會用勺子了,真棒」
「寶寶,你已經可以自己穿衣服啦,你太厲害了」
諸如此類的肯定的話語會讓寶寶非常開心,寶寶也會不斷的去探索周圍環境,並通過他的身體、表情、語言來展示自己的新本領,以此獲得父母的認同。
寶寶們在她最親愛的爸媽這裡獲得了肯定,內心的價值感和力量值爆棚,這極大地促進了孩子的自我意識的發展。
前面我們也說到,自我意識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這個問題充滿了哲學的睿智和哲思,玄妙又飄然。
那跳爸帶大家捋一捋,分解來看自我意識的重要性:
孩子從出生開始認知能力就在飛速發展,除了認識外部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認識內在的自己。
從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我的,到捍衛自己的所有物,進而不願意分享、喜歡說不行,孩子都是在表達自己,突出「我」的概念
正是孩子在不斷的強調「我」,並在家長的保護之下確立「我」,他們才在形成自我的過程中顯現出自己的喜好、體現自己的能動性、感受到被尊重被愛的幸福感。
因此,自我意識對孩子的重要性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對於「我」喜歡的玩具、遊戲或者繪本,「我」就要自己做、投入做、反覆做、專注做,多次嘗試,孩子能夠獨處而不無聊,投入而又自洽。
獨立又專注,這是多麼迷人的魅力!
對於「我」能做到的事情,「我」要自己做;對於「我」自己的東西,「我」要保護好;對於「我」自己的意願,「我」要執著做並且做成功。
當孩子達到了【做到了】、【保護好了】、【多次做並且做成了】這三個層次,孩子會形成強烈的「我能行」的價值感,這就是自信的來源。
在「我」反覆的做錯、試錯、糾錯的過程中,孩子的意志力得到了加強,懂得了努力和堅持就一定能做到。
對於「我」能做的事情,爸爸媽媽一直肯定「我」;對於「我」還不能做到的事情,雖然我搞的一團糟,但是爸爸媽媽仍然鼓勵「我」再試一次;
這種感覺太美妙了,無論「我」做的好與壞,爸爸媽媽永遠愛「我」,這就是「無條件的愛」。
包容度、容錯度高的家庭,孩子必然是有創造力的,孩子是感受得到尊重和呵護的;
孩子內心強烈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會伴隨著他們的一生,因為孩子知道家永遠是自己的港灣。
而這些獨立性、專注力、價值感、意志力、創造力、安全感、歸屬感,說到底不就是幸福感麼?
我們大人回首自己的過去,會發現我們畢生所追求的,其實就是在尋找與自己相處的方法;
有的人即使一個人也能過得很開心,他知道如何能過取悅自己;有的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堅定自己的目標,因為他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
但也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為了別人而活,活在別人的眼裡、嘴裡,活成了沒有原則的「老好人」,卻唯獨沒有活出自己。
好了,這一期到這裡就結束了,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深度思考;下一期,我們將繼續分享自我意識敏感期的表現以及如何應對的方法,請大家持續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