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這個專業名詞最早指的是「單位土壤上植物過密,從而導致養分不足,各個都營養不良」,英文名是「involution」,後來該詞在知乎上被發揚光大。內卷,英文involution,來自於拉丁語名詞involutio,動詞形式為involvere,意為「包裹纏繞」( the act or an instance of enfolding or entangling)。內卷作為社會學概念,起源於美國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Clifford Geertz)1963年的著作《農業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與內卷(involution)對應的是進化(evolution)。學術上,「內捲化」是「involution」,我們也可以管它叫「
rat race」!中文解釋:你死我活的競爭、無休止的無謂奔忙、尤其指大城市裡為財富或權力的瘋狂競爭;英文解釋:the way of life of people living and working in a large city where people compete in an aggressive way with each other in order to be more successful, earn more money, etc. 雙語例句:This job is a rat race. The faster you work, the faster the boss wants you to work. 這份工作讓人忙得團團轉。你做得越快,老闆就要你做得更快。格爾茨使用這個概念,是要回答在印度尼西亞人口眾多的爪哇島,為何沒有像距離臨近的其他島嶼那樣向資本和技術密集方向發展,而是不斷向勞動密集型方向發展。在這個宏觀的層面上,「內卷」要回答的問題是
一個地區的經濟模式為什麼沒有「進化」。在印尼種植水稻,每個農民都很辛苦,日復一日艱辛勞作,但是糧食產量卻增加得很有限。努力幹活似乎也並不會多勞多得,反而很難滿足家中增加的人口。簡單來說,
只是低層次的激烈競爭,不能讓行業進化到更高的階段,這就是「內卷」。大家越努力,造成的無謂損耗反而越大,而「蛋糕」卻還是原來那麼大,可是吃蛋糕的人和吃到蛋糕的難度卻都增加了。1932年,著名經濟學家
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在一篇文章中區分了
增長(Growth)和
發展(Development)的區別,可以讓我們更容易理解「內卷」:
穩定而可見的增長,會抑制真正具有新穎性的發展。「內卷」這個概念,提醒著一種「
模式的剛性」。也就是說
一種緩慢的增長,會壓抑我們去改變的迫切,直到來不及。
來源外研社、學霸的英語筆記
你學會了嗎?
近期課程:
實戰交傳口譯冬令營(廣州站),現火熱報名中,剩18個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