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的科學描述,與其改變,不如放過

2020-08-06 明哲心理諮詢師

自閉症譜系障礙(TSA)唄認為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但起源並不確定,自閉症者擁有與所有人一樣的身體,但大腦是以不同的方式連接的,這導致了他與眾不同的神經發展,而自閉症者的身體為了與神經相適應,作出了特定的行為舉止,這種行為被視為症狀。

自閉症的症狀與行為障礙相混淆,但並不是行為障礙,症狀反應了自閉症者的身體為了幫助其大腦的企圖,大腦特定的連接性並不能使它持續而穩定的處理信息,為幫助自閉症者更好的發展,人們與其試圖在自閉症者身上消除這些症狀,不如放過他們。

自閉症者的神經元連接稱為隱藏面,身體行為稱為清楚面,神經隱藏面遇到問題,身體清楚面就會幫助,這就是旁觀者遇到的問題,很難理解。進而理解錯誤為行為障礙,一些治療者做的是試圖改變身體行為,消除清楚面,認為消除了,就治癒了。實際上自閉症的起源來自神經元的連接而不是行為舉止。

自閉症是神經發展的障礙,自閉症能積極進化,自閉症者自身有應對措施,但人們無法治癒它,大部分自閉症者沒有智力缺陷,自閉症不是智力缺陷,周圍人要學會尊重自閉症者的人格整體結構,提供有品質的生活。

我們必須從自閉症的遺傳、神經學、醫學、發展、行為等多方面討論它,才能獲得全面、恰當的認識。


自閉症和計算機一樣,所關乎的不是我們擁有什麼,而是我們是什麼,神經學體系關乎的也不是你擁有什麼,而是你是什麼?----布裡吉特·哈裡森。。

明哲,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諮詢AB段學習,持續學習心理學十年,精神分析取向,沙盤遊戲指導師,家庭教育指導師,跟隨精神科醫生及精神分析專業心理治療師學習,接受精神分析個人體驗二百小時,每周固定接受精神分析小組成長學習持續四年。堅持分享經典專業心理學知識,只為心理學愛好者能共同學習。


相關焦點

  • 感覺統合:通過遊戲改變大腦(自閉症)
    惠蘭德是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一名博士生,目前正在擔任「自閉症代言人」(Autism Speaks)的博士實習期。她在自閉症之聲的工作涉及到為自閉症患者開發貫穿其一生的職業治療服務信息。
  • 自閉症譜系戰鬥,一個自閉症孩子父親的五大改變,改變賦予我動力
    當「自閉症」進入我的生活,它改變了一切。自閉症不只是改變了我的生活、家庭、社會,還改變了我的為人。星悟說自閉症幹預教程圖片來源於網絡我回顧過去,我為我孩子做出了五大改變,也因這五大改變,讓我兒子取得了讓我欣喜的結果
  • 自閉症或是感知疾病
    如今,已經43歲的Ayaya對自己有了更好的了解:在30歲出頭時,她被診斷為自閉症。作為日本東京大學歷史與哲學科學專業的博士生,Ayaya正利用來自其青少年時代以及隨後日子的敘述,形成關於自閉症的假設並且提出試驗建議。從社交疾病到感知疾病Ayaya關於其經歷的詳細記錄幫助構建了關於自閉症的一種新興想法的案例。
  • 歧視與煽情:自閉症的故事
    《不同的音調:自閉症的故事》所講述的,便是這一病症如何被發現、認識的過程。在這背後,是無數家庭的痛苦、掙扎和努力。 雖然這是一種發生機率相當低的病症,但與其它許多病症相比,自閉症可能更多地具有公共屬性——對自閉症認識的每一步推動,與其說是臨床醫學的發展所致,倒不如說是與社會認知相輔相成。
  • 基於科學的視頻遊戲或有助治療自閉症兒童
    這個項目在開發能夠幫助自閉症兒童的視頻遊戲,它把這兩位神經科學家推向了一個陌生的方向。Chukoskie說:「我發現自己這些天做了很多計算機科學研究。」她們還是初出茅廬的企業家。去年,兩人在聖地牙哥創辦了一家叫作BrainLeap的技術公司。這兩位科學家屬於一個不斷壯大的研究隊伍的一分子,她們嘗試在視頻遊戲開發中尋找治療自閉症的新療法。
  • 2歲兒童不說話,被誤診為自閉症……
    有一些孩子很幸運,只需要父母改變育兒方式就能慢慢發育成普通孩子;有些不一樣的孩子,在父母的重視和訓練下,也能慢慢向人生大路上靠近,不至于越走越偏;還有些非常特別的孩子,父母要學會如何與他們相處,為他們尋找合適的學校,培養他們的生活技能...
  • 2歲兒童不說話,被誤診為自閉症.......
    有一些孩子很幸運,只需要父母改變育兒方式就能慢慢發育成普通孩子;有些不一樣的孩子,在父母的重視和訓練下,也能慢慢向人生大路上靠近,不至于越走越偏;還有些非常特別的孩子,父母要學會如何與他們相處,為他們尋找合適的 學 校,培養他們的生活技能...對孩子來說,被診斷為自閉症,他們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會對父母造成巨大的心理傷害,心理承受稍弱的父母可能撐不過去。
  • 北京自閉症幹預機構:兒童自閉症幹預方法慎重選擇
    自閉症兒童以及家中出示適用勢在必行,因而自閉症治療幹預的合理性和實效性看起來至關重要。千萬別不斷盲目跟風地試著一些聽起來非常好但欠缺實證根據的方法。每日常有許多小孩被確診為兒童自閉症,她們在諸多行業都必須幹預和醫治。
  • 探秘自閉症500年發展簡史
    據記載所述,約翰和休是兩兄弟,約翰不滿其家產分配,而發起訴訟,否認休的婚姻的有效性,因為如果休結婚生子,便會有繼承家產的可能。在法庭上,27名目擊者清晰的描述了休的精神狀況,有一名證人提到了一個特殊的現象:「所有的葬禮他都會到場,無論死者是何身份。」這顯然是一種特殊的興趣和行為。
  • 改變自閉症家庭幹預現狀,2020國際自閉症康復實操訓練營圓滿閉幕
    12月6日晚,由中美星星橋全程籌辦的2020國際自閉症康復實操訓練營完美落下帷幕。本屆實操訓練營歷時2天,邀請了3位北美資深自閉症領域實操專家,代表著國際自閉症康復領域理論與實操高度的最前沿水平。3大目標、8場實操演示,改變家長實操困境對於自閉症孩子的家長來說,居家幹預一直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 自閉症是因為大腦預期出了問題?
    如今43歲的綾屋對自己有了更好的理解:她在30歲出頭時被診斷為自閉症。作為東京大學(University of Tokyo)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專業的博士生,她正在用自己的日記研究自閉症,從她始於青少年時期的陳述裡產生假說,並啟發實驗。
  • 上饒●你知道自閉症發展歷史嗎?
    據記載所述,約翰和休是兩兄弟,約翰不滿其家產分配,而發起訴訟,否認休的婚姻的有效性,因為如果休結婚生子,便會有繼承家產的可能。在法庭上,27名目擊者清晰的描述了休的精神狀況,有一名證人提到了一個特殊的現象:「所有的葬禮他都會到場,無論死者是何身份。」這顯然是一種特殊的興趣和行為。
  • 腦科學 | 自閉症幹預訓練為什麼有效?
    自閉症和大腦有什麼聯繫?腦的發育和大腦可塑性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自閉症通過教育訓練可以改善大腦功能嗎?8月30日上午,語博士橫崗中心舉辦今年第一次家長講座《腦科學解密自閉症》,很多家長踴躍參與。,為了幫助家長更深入了解自閉症,中心安排此次家長公益講座,希望藉此機會讓家長找對方向,樹立信心。
  • 自閉症兒童:不是病人,只是與眾不同
    早在1943年,美國醫生Kanner首次描述和記載了自閉症,並將其命名為「早期嬰兒自閉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也譯作「孤獨症」。現今,自閉症在醫學上被歸類和定義為自閉症譜系障礙。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組複雜的神經發育障礙,其核心症狀表現為社會溝通和社會交往的缺陷以及局限的、重複的行為、興趣或活動。
  • 自閉症孩子的刻板行為如何科學幹預?
    很多正常發展的兒童在早期也會出現刻板行為,但這個行為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消失,但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刻板行為伴隨的時間可能長達終身。年幼的自閉症兒童表現出的刻板行為多為簡單的重複活動或自我刺激行為;大齡或高功能自閉症群體的刻板行為較為高級和複雜,如堅持一些不可打破的常規。
  • 看待自閉症患者的角度
    把三個角度聯繫在一起看是很重要的,自閉症患者的角度、患者家長的角度、醫生的專業角度。讓不同的人彼此之間相互交流,而不至於讓不同的人彼此之間相互交流,而不至於有人被指責。 避免自說自話,自閉症是一種神經發展性疾病,是大腦連結的問題,導致的對大腦發展的影響。而介入自閉症患者的生活,就是介入其大腦的適應性。自閉症患者周圍人的齊心合力,才能對自閉症患者起到作用。
  • 2019世界自閉症日:讓科學之光照亮星空
    2007年12月,第62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39號決議,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簡稱「自閉症日」),至今已有12個年頭。本屆論壇的核心議題為自閉症孩童的教育康復救助。「對於自閉症人群,『科學幹預、主動參與』才是正確的選擇。
  • 自閉症發病率暴增 是事實還是謊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自閉症患者出現在了我們的視線裡,自閉症也引起了更多家長們的重視。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自閉症患者的不斷增多呢?是真實發生的事實又或者只是媒體炒作的一種現象?而前不久,美國相關部門又宣稱美國目前(截止 2016)每 55 個兒童就有一個是自閉症的調查結果,更是讓人們震驚!自閉症發病率真的增長如此之快?哪裡出現的這麼多的自閉症個體呢?發病率在不斷的增長?自閉症是由美國的精神病學家列昂·肯納於 1944 年首次描述的。在此之前,自閉症對臨床醫生來說並不存在,其患病率自然也就等於零。
  • 大數據與AI已可協助檢測自閉症類型,我們能更了解自閉症了嗎?
    1944年,維也納小兒科醫師漢斯.亞斯伯格(Hans Asperger),在他的博士論中描述了4個患有「自閉式的精神異常」的男孩案例,只不過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直到1981年,英國精神科醫師Lorna Wing引用「亞斯伯格」這個詞彙來描述她的臨床個案,這個名稱才漸漸廣為人知。
  • 自閉症孩子情緒失控,該怎麼辦?
    2、刻板行為被破壞 自閉症孩子的行為興趣與常人大不相同,丟瓶蓋、摺紙、拍手等等,雖然無趣,但他們卻樂此不疲。這些奇怪另類的刻板行為如果被訓練者試圖阻止改變,往往就引起孩子的強烈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