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劇種全集·秦腔、阿宮腔、跳戲、陝北道情》 初稿評審會舉辦
評審會現場
「在昔日的統治者看來,跳這種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而鄉間文人也未對它投去關注的目光,這就給我們今天研究跳戲帶來了極大的困難……」12月27日,民俗專家、戲曲研究者史耀增將其剛剛完成的10餘萬字的《跳戲》書稿展示在大屏幕上,接受專家和同行的品評和審定。
當日,《中國戲曲劇種全集·秦腔、阿宮腔、跳戲、陝北道情》審稿會在西安舉行。來自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陝西省藝術研究院、陝西人民出版社等單位的20餘位省市專家及相關劇種卷本的主要編寫者與會,對《中國戲曲劇種全集》中的《秦腔》《阿宮腔》《跳戲》《陝北道情》的初稿進行評審。
陝西省藝術研究院院長丁科民表示,陝西是戲曲大省,在本次全國性的戲曲劇種的撰寫中,任務重,時間緊。同時,撰寫這一具有極高史料價值,涉及劇種歷史、現狀、藝術特色及傳承保護眾多方面的綜合性劇種著作,又極具意義和自豪感,是有利於「戲曲振興」文化工程。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陝西特別組織、安排眾多陝西戲曲界的老同志進行撰寫,其中不少人都曾經出版過相應的劇種專著。
為加強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成果的分析與利用,全面展現我國戲曲劇種歷史發展、藝術遺產和現實狀態,文化和旅遊部定於2019至2020年組織編寫《中國戲曲劇種全集》。
此項工作於2019年1月29日正式啟動,由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負責安排部署,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負責業務指導,共包括348個劇種。原則上每個劇種1冊書,另有木偶、皮影2冊,計劃合計350冊。
史耀增介紹《跳戲》寫作過程
其中,陝西省承擔秦腔、同州梆子、漢調桄桄、漢調二黃、道情(拉波戲)、陝北道情、線戲、老腔、碗碗腔、弦板腔、阿宮腔、弦子戲、眉戶、大筒子、八岔、商洛花鼓、關中秧歌、陝北秧歌、陝西端公戲、跳戲、紫陽民歌劇21個本土劇種的編撰任務。
陝西的編撰工作由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藝術處部署安排,陝西省藝術研究院承擔業務指導,各地市文化和旅遊局推薦作者並負責完成編撰任務,最終交由陝西人民出版社統一出版。
目前,秦腔、阿宮腔、跳戲、陝北道情已按全國統一體例,即劇種歷史、劇種文學、劇種音樂、劇種表演、劇種生態、劇種保護六大部分編撰完成,進入專家審核階段。本次評審會後,相關作者將根據專家的意見,對書稿進行修改和提升。其餘17個劇種將在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編寫工作。(秦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