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幾大戲曲種類

2020-12-19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9月29日消息 我國273個戲曲劇種中, 有5個戲曲劇種脫穎而去,即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被稱為「五大劇種」。

    越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全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上,在周恩來的指示下,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戲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被用來招待外賓,獲得了廣泛的讚譽。是影響最廣的地方劇種。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漢劇,中國漢族戲曲劇種、湖北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俗稱「二黃」,又有「楚劇」、「漢調」兩種叫法。它為湖北主要的戲曲劇種。

  晉劇,漢族地方戲曲,山西四大梆子劇種之一,又名山西梆子。因產生於山西中部,故又稱中路梆子,也稱為「中戲」,外省稱之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於山西中、北部及陝西、內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區。

  豫劇是發源於中國河南省的一個戲曲劇種,中國五大劇種之一,居中國各地域戲曲之首。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藉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劇是在繼承河南梆子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粵劇是融匯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崑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劇稱西皮)、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劇種,漢族戲曲之一。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黃梅戲的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一曲《天仙》讓黃梅戲流行於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聲譽。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秦腔,中國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起於西周,成熟於秦。秦腔又稱亂彈,流行於我國西北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寶雞的西府秦腔口音最為古老,保留了較多古老發音。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川劇,是中國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川劇由崑曲、高腔、胡琴、彈戲、燈調五種聲腔組成。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評劇是流傳於中國北方的一個戲曲劇種,全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20世紀30年代以後,評劇表演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了李金順、劉翠霞、白玉霜、喜彩蓮、愛蓮君等流派。現在評劇仍在華北、東北一帶流行。

相關焦點

  • 中國戲曲有哪些種類?中國戲曲介紹及其代表劇目
    中國戲曲有哪些種類?中國戲曲介紹及其代表劇目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
  • 《中國戲曲》「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
    嗨,大家好,我是婷子寶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中國戲曲的臉譜,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不同行當的臉譜,情況不一。「生」、「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麵」、「潔面」。
  • 中國戲曲著名藝術家你知道幾個呢
    中國戲曲是全世界三大古老文明的戲劇文化之一,之前都說過中國戲曲都由美術、音樂舞蹈、雜技及表演藝術而綜合起來,最後經過歲月的打磨,歷史長期的演變逐步演變。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這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戲曲種類。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幾種戲曲領域的卓越演員。
  • 中國戲曲歷史悠久,戲曲角色主要分為哪幾類?
    戲曲由多種元素複合,通過藝術的精煉加工而成。了解戲曲必先了解其基本的組成元素,通過對個體的了解以達到對戲曲整體的了解。總的說來,戲曲由如下幾個基本元素構成:1.角色類型中國的戲曲,講究角色分類,這是中國戲曲特有的表演體制。
  • 第四屆湖北地方戲曲藝術節在武漢開幕 涵蓋18個戲曲種類
    由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各市州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第四屆湖北地方戲曲藝術節3日在湖北省京劇院京韻大舞臺正式拉開帷幕。全省17個市州和2個省直院團13臺大戲和38出小戲參加展演,涵蓋京劇、漢劇、楚劇、荊州花鼓戲、黃梅戲、南劇、山二黃、湖北越調等18個戲曲種類,其中現實題材劇目44臺(出),佔參演作品總數86.3%。第四屆湖北地方戲曲藝術節線上線下相結合,雲上觀劇與現場惠民演出。
  • 我國戲曲種類減少三分之一,該想想辦法了
    因為現在好多青少年學生「哈日」、「哈韓」、「哈歐美」(好象幾千年的優秀民族文化不如幾分鐘的英文說唱有魅力)他們除了說漢語、寫漢字外,身上已經絲毫沒有中華民族的任何特色了!    我們要實現民族復興,青少年、接班人沒有民族觀念、絲毫不了解傳統文化藝術是萬萬不行的。    所以我建議,應當更多地出資、出力、出人研究、運作。
  • 日本大正年間的中國戲曲研究論略
    日本對中國的擴張政策在大正年間也逐漸明朗化和激化,對中國歷史與現實的考察更為迫切,大正年間的中國戲曲研究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得以展開和推進。 本文試從外部條件、內在動因和研究特點三方面對此期的中國戲曲研究加以探討。一、 外部條件大正年間的中國戲曲研究在資料佔有、與中國學者的交流和實地觀劇的便利程度等方面都較之此前有了較大的改善。
  • 戲曲 中國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川劇
    川劇,是中國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川劇具有巴蜀文化、藝術、歷史、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和認知價值,在中國戲曲史及巴蜀文化發展史上具有十分獨特的地位。
  • 湖北地方戲曲藝術節首次集中展示32個戲曲劇種
    (記者柯皓 攝)     湖北一直被譽為「戲曲大省」,是中國戲曲的重要發源地,也是戲曲的重要流變地。但是,「戲曲大省」到底有多少個戲曲種類?哪個戲曲種類歷史最悠久?這些戲曲種類如今是否得到傳承和發展?
  • 中國古戲臺:戲曲與古建築,演繹歷史滄桑!
    中國戲曲文化歷史悠久,古戲臺也隨之發展。大大小小的戲臺,一部部經典的呈現,就如當地人民的生活縮影,臺上臺下的人不斷變化,劇目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古戲臺卻巍然屹立,經千年風雨、歷百年滄桑。中國古戲臺的歷史與發展戲臺是戲曲表演藝術與古代建築藝術巧妙結合的產物,不僅是一種建築形制,更是一方文化展臺。
  • 中國戲曲學院教學實踐基地在廣西南寧揭牌
    中國戲曲學院教學實踐基地揭牌儀式 南寧市戲曲藝術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擁有邕劇、粵劇、壯族採茶戲、絲弦戲、師公戲、儺戲等獨具地方特色的劇種。
  • 戲曲廣播體操走紅 招式融入中國戲曲程式化動作
    戲曲廣播體操走紅 招式融入中國戲曲程式化動作 2017-01-27但這幾天裡,一套戲曲廣播體操卻在朋友圈悄然刷了屏,不少網友們轉發的時候都表示要「趕緊學起來」。  這套火爆的戲曲廣播體操源自央視戲曲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傳了的「第一套戲曲廣播體操」的教學視頻,目前不僅在朋友圈被迅速刷屏,在各大視頻平臺上也成為熱門,僅騰訊視頻的播放量已經達到了475萬。
  • 中國著名的五大戲曲,你聽過幾種呢?
    中國戲曲,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中國戲曲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 2018年「戲曲演出季」啟幕 名家名劇亮相唐山大劇院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白碩)1月20日,記者從第一屆「戲曲演出季」系列演出開幕式暨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唐山大劇院將於2018年上半年舉辦「戲曲演出季」,評劇名家賞析、唐劇名家名段、兒童皮影戲、兒童木偶皮影戲、小山相聲等將輪番上演,為市民奉上藝術盛宴。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戲曲的種類及特點
    藏戲曲白劇,白族戲曲劇種,亦稱「白戲」、「吹吹腔」,或簡稱「吹腔」,在清乾隆年間(1736 年一 1795 年白族戲曲我們說說少數民族民間戲劇的特點。在形成過程中受到漢族和周圍兄弟民族戲劇或其它文藝表演的影響。
  •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方向考研難度解析
    目前中國藝術研究院戲劇戲曲學學科的研究方向種類眾多,學科構架完備,主要有戲曲理論與批評、中國戲曲史、戲曲美學、戲曲表導演研究、戲曲民俗學、當代戲曲批評、少數民族戲曲研究、民間戲劇研究、話劇史論、曲藝史論、戲劇戲曲導演和戲劇戲曲表演等。
  • 「戲曲大觀」「以形寫神」「虛實相生」的中國戲曲嗎?
    中國戲曲和古希臘戲劇、印度梵劇並稱三種古老的戲劇藝術中國戲曲是生命力最盛的一種而其他兩種都已經退出舞臺中國戲曲「虛實相生」「以形寫神」與中國傳統美學思想息息相關創造了舞臺上虛實結合的唯美意境今天文旅君就和您聊聊中國戲曲的「虛擬性」【戲曲的虛擬性】戲曲的虛擬性又叫寫意性。
  • 河南戲劇種類45種之多 堪稱「戲曲之鄉」
    河南被人們稱為「戲曲之鄉」、因為這裡有光輝燦爛的戲劇文化。豐富多採的戲劇種類,在河南戲劇園地爭奇鬥妍。  明清以來,在河南有據可查的曾經流行的劇種有45種之多。到了80年代,有專業或業餘劇團演出的戲曲劇種仍有31種,主要有豫劇、曲劇、越調、大平調、宛梆、懷梆、懷調、落腔、道情戲、四平調、柳琴戲、墜劇、豫南花鼓戲、蒲劇、大弦戲、京劇、二夾弦等等。這些劇種都有屬於戲曲大家族,它們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但細細品味,又風格各異,迥然有別。大體上我們可以把它們分為地方大戲和地方小戲。
  • 中國戲曲到底有多少種?兒童最適合的一種在這裡
    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民族地區地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其它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崑曲、墜子戲、粵劇、淮劇、川劇、秦腔、滬劇、晉劇、蒲劇、漢劇、河北梆子、武安平調、河南越調、河南墜子、湘劇、湖南花鼓戲等。基本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戲曲。
  • 京劇戲曲分類的標準有幾個,這些標準都是蘊含文化的,是什麼文化
    京劇戲曲分類的標準有幾個,這些標準中都是蘊含文化的,是什麼文化?哈嘍,大家好,我是京劇小當家,今天我們來說的是京劇戲曲分類的標準。中國的戲曲文化是特別的博大精深呢,所以說戲曲的種類是特別的煩雜的,如果說讓人們單獨的去記這種戲曲的文化的話,是很難給記住的,所以說很多人把戲曲文化給進行了分類,讓他們擁有一定的標準,這樣的話才能夠讓戲曲文化更好的傳播。可以說了解戲曲文化的分類標準,是每個戲迷所應該具有的基本的常識,那麼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