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的五大戲曲,你聽過幾種呢?

2020-12-19 木杏曰

中國戲曲,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

其最大特點,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

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

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中國戲曲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京劇

京劇之名始見於清光緒二年的《申報》,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安徽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北京劇壇的崑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演變成為京劇。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冠。

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畫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為:生(男人)、旦(女人)、淨(威猛的男人,別稱「大花臉」)、醜(男、女人皆有,別稱「小花臉」)四大行當。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2006年5月20日,京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豫劇

豫劇,產生於明末清初,初時以清唱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因而發展非常迅速。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從全國300多個戲曲劇種中脫穎而出,與京劇、越劇同為中國戲曲三鼎甲(豫劇為榜眼),豫劇在安徽北部地區稱梆劇,山東、江蘇的部分地區仍稱梆子戲。 普遍流行區域主要在黃河、淮河流域。

越劇

越劇是中國傳統戲曲形式,又稱第二大劇種。擅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

越劇前身是浙江嵊縣一帶流行的說唱形式「落地唱書」。

1942年10月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對傳統越劇進了全面的改革,稱為「新越劇」。新越劇改變了以往「小歌班」明快、跳躍的主腔「四工腔」,一變為哀婉舒緩的唱腔曲調,即「尺調腔」和「弦下腔」,把越劇唱腔藝術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越劇的所有流派都是在「尺調腔」和「弦下腔」的基礎上發展並豐富起來的。

黃梅戲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臺灣等省以及香港地區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餘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黃梅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安徽省安慶市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用當地語言歌唱、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懷腔」或「黃梅調」。

相關焦點

  • 中國戲曲著名藝術家你知道幾個呢
    中國戲曲是全世界三大古老文明的戲劇文化之一,之前都說過中國戲曲都由美術、音樂舞蹈、雜技及表演藝術而綜合起來,最後經過歲月的打磨,歷史長期的演變逐步演變。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這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戲曲種類。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幾種戲曲領域的卓越演員。
  • 中國五大戲曲指的是哪五種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一般均表述依次為:京劇(有「國劇」之稱)、越劇(有「中國第二大劇種」、「第二國劇」之稱)、黃梅戲、評劇、豫劇。亦有表述為「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者。1、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 中國幾大戲曲種類
    央廣網北京9月29日消息 我國273個戲曲劇種中, 有5個戲曲劇種脫穎而去,即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被稱為「五大劇種」。     越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全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
  • 中國戲曲有哪些種類?中國戲曲介紹及其代表劇目
    中國戲曲有哪些種類?中國戲曲介紹及其代表劇目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
  • 中國五大類戲曲釋義
    戲曲(traditional opera)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評劇、晉劇、漢劇、潮劇、閩劇、祁劇、河北梆子、安慶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   中國古代戲劇因以「戲」和「曲」為主要因素,所以稱做「戲曲」。
  • 《金聲玉振》迎"戲曲青春派" 教你怎樣老戲新唱
    你聽過豫劇版的流行歌曲《Super Star》嗎?你看過街舞版的經典名段《三岔口》嗎?你知道《金聲玉振》版的《女駙馬》嗎?本周日(3月23日)晚22:00,山東衛視《金聲玉振》來了一群「戲曲青春派」。
  • 這348個現存的地方戲曲劇種,你聽過幾個?
    發布會上,文化部藝術司巡視員、副司長明文軍表示,此次普查以《中國戲曲志》、《中國戲曲音樂集成》為基本參照,以中國藝術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戲曲劇種認定標準》為劇種認定依據,以國家統計局《全國文化文物統計報表制度》(國統制〔2011〕102號)為報表統計依據,制定本次普查的劇種標準、分類標準、數據標準、圖片標準、統計標準等。
  • 盤點中國古老的五大香草植物,你見過幾種?
    而與此同時,東方的香草植物卻像隱士般低調,中國作為全世界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難道沒有幾種能與西方香草相媲美的植物?今天給大家介紹中國本土古老的五大香草植物,絕對不遜色於西方香草哦。1、荊芥荊芥有強烈香氣,主要以鮮嫩的莖葉供作蔬菜食用。
  • 最美國粹——《戲曲》
    其中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依次稱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那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這五大戲曲劇種吧。首先來了解一下京劇。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
  • 中國公認最好吃的5大糕點,第4種有點貴!你吃過幾種呢?
    中國公認最好吃的5大糕點,第4種有點貴!你吃過幾種呢?相信平時大家都有吃過很多糕點,每一種糕點的味道、口感都不一樣,除此之外,大家的口感不一樣,所以所喜歡吃的糕點也有所不同。中國那麼多糕點當中,哪一種是比較美味的呢?
  • 《戲碼頭》首播解析中國戲曲深藏的文化魅力 聽著名文藝評論家...
    湖北籍著名影視演員——史可,講述塵封已久的回憶.......讓屏幕「穿越」時光為觀眾再現了,譚鑫培、陳伯華兩位戲曲大師往日的光彩和背後的故事以及易俗社漢口分社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裡所開創的輝煌局面。在首期節目中,我國著名文藝評論家、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先生擔任跨界嘉賓,現場點評字字珠璣、言之鑿鑿,結合戲曲舞臺表演,為觀眾激情解析戲曲中所深藏的文化內核和魅力。
  • 戲曲49種戲曲類型
    1、崑曲崑曲,又稱「崑腔」、「崑劇」,是一種古老的戲曲劇種。它源於江蘇崑山,明中葉後開始盛行,當時的傳奇戲多用崑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崑曲特色的南昆外,還在全國形成許多支脈,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崑曲的風格清麗柔婉、細膩抒情,表演載歌載舞、程式嚴謹,是中國古典戲曲的代表。
  • 那些年你們聽過的經典中國風歌曲你都聽過哪些呢?
    《青花瓷》《青花瓷》是由鍾興民編曲,方文山作詞,周杰倫作曲並演唱的歌曲,歌曲採用了五聲音階調式,使整首作品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旋律多採用中國民族調式中常見的三音組,使其呈現出中國音樂所特有的儒雅、古樸、朦朧的意境。另外編曲選用了大量中國民族樂器,響板、琵琶、笛子、古箏。整首歌曲優美動聽,餘音繞梁,讓人聽後久久不能忘懷,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探尋我國戲曲文化的歷史發展脈絡
    從漢代到初唐,又出現了幾種戲劇,比如「角牴」,「參軍戲」,「踏搖娘」。都是萌芽時的戲曲。程序性:程式在戲中既有規範性又有靈活性,所以戲曲又是有規則的舞蹈藝術。虛擬性:它指用表演來比擬現實環境,以此來表達生活。2、戲曲劇種中國五大戲劇種類:京劇(國劇)、越劇(又稱第二國劇)、黃梅戲、評劇、豫劇。
  • 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在江蘇崑山奠基
    鍾升 攝中新網崑山7月21日電(黃瑩)21日,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在江蘇崑山奠基。博物館將採用「1+N」的設計理念,主館總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將充分展現全國348個戲曲劇種的獨特魅力。作為著名曲種崑曲的發源地,2018年至2020年,崑山市連續舉辦了3屆戲曲百戲(崑山)盛典,集中展演全國戲曲劇種的經典劇目(折子戲),成為中國戲曲史上最完整的劇種大展示。2018年,在戲曲百戲(崑山)盛典每場演出前,各個劇團紛紛拿出「傳家寶」,向崑山捐贈代表本劇種的特色藏品。
  • 中國戲曲發展史是怎樣的?
    導語:你肯定聽過「為救李郎離家鄉,誰料皇榜中元」的黃梅戲、「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臺上」的粵劇,以及「三載同窗情似海,山伯難捨祝英臺」的越劇,你肯定也聽過偶像劇,明清宮廷劇通過電視、網絡等媒介的「臣妾做不到啊」、「歐皓辰我宣你」、「你無情、你殘酷、你無理取鬧」等等。這些經典名句的出現就是中國戲劇發展史的一部分。
  • 玩通智慧:元代是中國戲曲發展的黃金時期
    元雜劇的興盛和代表作家  元代是中國戲曲發展的黃金時期。雜劇文學劇本的出現,標誌著中國戲曲進入了成熟期,它反映了中國戲曲唱、念、做集於一體的特徵。元雜劇又是以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種成熟的敘事文學樣式登上文壇的,它因而極大地擴展了中國古典文學的表現空間。
  • 綿竹二幼舉行「走進戲曲文化」主題升旗儀式
    四川在線德陽消息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為了讓孩子們深入地了解中國的傳統戲曲文化。11月30日,綿竹市第二示範幼兒園舉行了「走進戲曲文化」為主題的升旗儀式。莊嚴的升旗儀式後,老師們與孩子互動,引導孩子們了解戲曲文化。「小朋友們,你們看過戲嗎?聽過戲嗎?你們見過穿這種衣服的人嗎?
  • 中國古代戲曲文化:元雜劇的四大家,他們的戲曲都有什麼特點?
    中國古代戲曲文化:元雜劇的四大家,他們的戲曲都有什麼特點?關漢卿關漢卿,大都人,或說河北人,或說山西人,大約生於金末或元太宗時(1230年前後)。他在大都玉京書會從事雜劇創作,偶爾還在瓦肆勾欄中粉墨登場,長期生活在藝人圈中,是當時雜劇界的領袖人物。
  • 中國戲曲學院介紹
    中國戲曲學院是一所高等藝術院校,創建於1950年1月28日,原屬文化部,2000年3月劃轉北京市。學校代號(國際代碼)10049。中國戲曲學院是戲曲教育的最高學府,擔負著為全國眾多戲曲劇種、表演團體、中等藝術學校及廣播電臺、電視臺、文化館站和文化交流等部門培養戲曲藝術人才的繁重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