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云云聊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戲曲由多種元素複合,通過藝術的精煉加工而成。了解戲曲必先了解其基本的組成元素,通過對個體的了解以達到對戲曲整體的了解。總的說來,戲曲由如下幾個基本元素構成:1.角色類型中國的戲曲,講究角色分類,這是中國戲曲特有的表演體制。
戲曲的角色主要有生、旦、淨、醜四類
生有老生,扮演中年或老年男子,多為性格正直剛毅的正面人物,如京劇《空城計》中充滿智慧的軍事家諸葛亮,京劇《四進士》裡的宋士傑等。這些人物的性格都剛勁、質樸、淳厚,在舞臺上表現得端正、莊重。這類人物必須戴象徵著鬍鬚的髯口。
長靠武生一般扮演大將,戴盔,穿厚底靴子,使用長柄武器,舞臺動作優美、穩重、沉著,具有大將風度和英雄氣魄。短打武生常使用短兵器,舞臺動作輕捷矯健,形象帥氣,乾淨利索。
青衣,又叫正旦,指那些端莊穩重的中青年婦女,擅長唱功,如《鍘美案》中的秦香蓮、《二進宮》中的李豔妃等。
花旦,指那些年輕活潑的小家碧玉或Y鬟,擅長做功和念白,如《西廂記》中的紅娘、《拾玉鐲》中的孫玉姣等。
刀馬旦,指那些女將或女元帥,如《穆桂英掛帥》中的穆桂英等。
老旦,指那些老年女性,多重唱功,如《紅燈記》中的李奶奶,《釣金龜》中的康氏等。
彩旦,指那些醜婆子,她們的表演和裝扮都很誇張、滑稽、詼諧,如《西施》中的東施。
淨也就是俗稱的花臉。指性格、氣質、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男性角色,面部化妝運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臉譜,性格或粗獷豪邁,或剛烈耿直,或陰險毒辣,或魯莽誠樸。演唱聲音洪亮寬闊,動作大開大合、頓挫鮮明,如包拯、項羽、曹操等都屬於這類人物形象。
淨角也分為大花臉、二花臉和武二花三種。大花臉即正淨,以唱功為主,多為朝廷重臣,故造型上以氣度恢宏取勝,如《玉麒麟》中的曹少保。
二花臉即副淨,以表演做功為主,大都扮演勇猛豪爽的正面人物,如《連環套》中的竇爾敦。
武二花即武淨,俗稱「摔臉花臉」,以摔撲跌打為主,不重唱和念,如《打焦贊》裡的焦贊。
武丑一般都是那些機警幽默、武藝高超的人物,他們口齒伶俐、吐字清晰、語調清脆、武藝高強,動作輕巧敏捷、矯健有力。
戲曲表演中的藝術手段有四種:唱、念、做、打,這也是戲曲演員表演的四種基本功,通常被稱為「四功」。唱是戲曲的主要藝術手段之一。唱是戲曲表演的主要形式,唱即歌唱及音樂性的念白。判斷一個戲曲演員唱功是否過硬,就是看他能否通過聲樂的藝術感染力,來表現人物的性格、感情和精神狀態,表達劇中人物的心情。
戲曲中的唱,不是單純為了唱而唱,而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很多優秀的劇目,唱段都是根據劇情的需要,以及人物性格、思想、情緒發展的需要而安排。劇中人物在情緒激動的時候,一般都有大量唱詞,以此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念即念白,與唱互相補充、配合,共同用來表達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演員從小練基本功,也必須苦練念白。
戲曲的念白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都是經過藝術提煉的語言,具有節奏感和音樂性,鏗鏘悅耳,與唱相互協調。其中,韻白是明代中原地區形成的一種通行語音,用中州韻語音念的說白,又叫作「中州韻」。散白屬散文體念白,又稱「說表」,有一定的韻律和格式,有七字句,也有「五五七五」字句式的。
念不同於日常說話,而是經過藝術提煉的語言,與唱相互協調。演員要領悟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念出感情,念得有節奏,有韻律,抑揚頓挫,富於音樂性。做即做功,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是戲曲演員的基本功之一。演員在表演時,手、眼、身、步各有多種程式,髯口、翎子、甩髮、水袖各有多種技法。其中,髯口又稱「口面」,是戲曲中各式假須的統稱。翎子,多用野雞尾部最長的羽毛製成,所以俗稱「野雞翎」或「雉毛翎」,一般長度可達五六尺,顏色豔麗又光亮,插在頭上,顯得人物英俊瀟灑,尤其是武將插了翎子,更加突出其威武雄壯,如《鳳儀亭》裡的呂布以及《連環套》裡的竇爾墩等。
在戲曲表演中,翎子的不同甩法可表達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水袖,即戲曲服裝中的蟒袍、官衣、褶子、帔等在袖口,上縫有的一段白綢,柔軟潔白,舞動起來極具美感。演員可以利用水袖做出豐富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增加形象的美感。打凡用古代刀槍劍戟等兵器(俗稱「刀槍把子」)對打或獨舞的,稱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滾跌扑的,稱毯子功。演員從小就要苦練武功,不練到精疲力竭不止。但是只有基本功還不行,演員還必須善於運用這些難度極高的技巧,準確地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氣質。戲曲的四種藝術手段不是截然分開,而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所以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才能更好地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
參考資料《鳳儀亭》
《連環套》
《玉麒麟》
《四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