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歷史悠久,戲曲角色主要分為哪幾類?

2021-01-09 剛發生的事

本文乃作者云云聊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戲曲由多種元素複合,通過藝術的精煉加工而成。了解戲曲必先了解其基本的組成元素,通過對個體的了解以達到對戲曲整體的了解。總的說來,戲曲由如下幾個基本元素構成:1.角色類型中國的戲曲,講究角色分類,這是中國戲曲特有的表演體制。

戲曲的角色主要有生、旦、淨、醜四類

生有老生,扮演中年或老年男子,多為性格正直剛毅的正面人物,如京劇《空城計》中充滿智慧的軍事家諸葛亮,京劇《四進士》裡的宋士傑等。這些人物的性格都剛勁、質樸、淳厚,在舞臺上表現得端正、莊重。這類人物必須戴象徵著鬍鬚的髯口。

長靠武生一般扮演大將,戴盔,穿厚底靴子,使用長柄武器,舞臺動作優美、穩重、沉著,具有大將風度和英雄氣魄。短打武生常使用短兵器,舞臺動作輕捷矯健,形象帥氣,乾淨利索。

四進士

青衣,又叫正旦,指那些端莊穩重的中青年婦女,擅長唱功,如《鍘美案》中的秦香蓮、《二進宮》中的李豔妃等。

花旦,指那些年輕活潑的小家碧玉或Y鬟,擅長做功和念白,如《西廂記》中的紅娘、《拾玉鐲》中的孫玉姣等。

刀馬旦,指那些女將或女元帥,如《穆桂英掛帥》中的穆桂英等。

老旦,指那些老年女性,多重唱功,如《紅燈記》中的李奶奶,《釣金龜》中的康氏等。

紅燈記

彩旦,指那些醜婆子,她們的表演和裝扮都很誇張、滑稽、詼諧,如《西施》中的東施。

淨也就是俗稱的花臉。指性格、氣質、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男性角色,面部化妝運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臉譜,性格或粗獷豪邁,或剛烈耿直,或陰險毒辣,或魯莽誠樸。演唱聲音洪亮寬闊,動作大開大合、頓挫鮮明,如包拯、項羽、曹操等都屬於這類人物形象。

淨角也分為大花臉、二花臉和武二花三種。大花臉即正淨,以唱功為主,多為朝廷重臣,故造型上以氣度恢宏取勝,如《玉麒麟》中的曹少保。

二花臉即副淨,以表演做功為主,大都扮演勇猛豪爽的正面人物,如《連環套》中的竇爾敦。

武二花即武淨,俗稱「摔臉花臉」,以摔撲跌打為主,不重唱和念,如《打焦贊》裡的焦贊。

連環套

武丑一般都是那些機警幽默、武藝高超的人物,他們口齒伶俐、吐字清晰、語調清脆、武藝高強,動作輕巧敏捷、矯健有力。

戲曲表演中的藝術手段有四種:唱、念、做、打,這也是戲曲演員表演的四種基本功,通常被稱為「四功」。唱是戲曲的主要藝術手段之一。唱是戲曲表演的主要形式,唱即歌唱及音樂性的念白。判斷一個戲曲演員唱功是否過硬,就是看他能否通過聲樂的藝術感染力,來表現人物的性格、感情和精神狀態,表達劇中人物的心情。

武丑

戲曲中的唱,不是單純為了唱而唱,而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很多優秀的劇目,唱段都是根據劇情的需要,以及人物性格、思想、情緒發展的需要而安排。劇中人物在情緒激動的時候,一般都有大量唱詞,以此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念即念白,與唱互相補充、配合,共同用來表達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演員從小練基本功,也必須苦練念白。

戲曲的念白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都是經過藝術提煉的語言,具有節奏感和音樂性,鏗鏘悅耳,與唱相互協調。其中,韻白是明代中原地區形成的一種通行語音,用中州韻語音念的說白,又叫作「中州韻」。散白屬散文體念白,又稱「說表」,有一定的韻律和格式,有七字句,也有「五五七五」字句式的。

京劇

念不同於日常說話,而是經過藝術提煉的語言,與唱相互協調。演員要領悟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念出感情,念得有節奏,有韻律,抑揚頓挫,富於音樂性。做即做功,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是戲曲演員的基本功之一。演員在表演時,手、眼、身、步各有多種程式,髯口、翎子、甩髮、水袖各有多種技法。其中,髯口又稱「口面」,是戲曲中各式假須的統稱。翎子,多用野雞尾部最長的羽毛製成,所以俗稱「野雞翎」或「雉毛翎」,一般長度可達五六尺,顏色豔麗又光亮,插在頭上,顯得人物英俊瀟灑,尤其是武將插了翎子,更加突出其威武雄壯,如《鳳儀亭》裡的呂布以及《連環套》裡的竇爾墩等。

鳳儀亭

在戲曲表演中,翎子的不同甩法可表達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水袖,即戲曲服裝中的蟒袍、官衣、褶子、帔等在袖口,上縫有的一段白綢,柔軟潔白,舞動起來極具美感。演員可以利用水袖做出豐富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增加形象的美感。打凡用古代刀槍劍戟等兵器(俗稱「刀槍把子」)對打或獨舞的,稱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滾跌扑的,稱毯子功。演員從小就要苦練武功,不練到精疲力竭不止。但是只有基本功還不行,演員還必須善於運用這些難度極高的技巧,準確地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氣質。戲曲的四種藝術手段不是截然分開,而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所以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才能更好地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

參考資料《鳳儀亭》

《連環套》

《玉麒麟》

《四進士》

相關焦點

  • 按照戲曲表演的劇情,戲曲可以分為很多小類
    戲曲又可分為很多小類。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公子家道中落、小姐贈金型。這常出現在清代亂彈戲中。清代後期,《珍珠塔》極為流行。方卿的父親辭官歸家,不久病故,家中又遭火焚,無奈去投奔姑母。姑母見他家道中落,將他逐出門去。
  • 中國戲曲的四大行當你知道哪些
    賈府的焦大與林黛玉,從心理到外形都有很大的差異,在舞臺上就要有不同條件和類型的演員採用不同的表現方法,在戲曲發展的過程中,就將人物類別進行分為各個行當。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中國戲曲的四大行當。中國戲曲四大行當分為:生、旦、淨、醜。首先是——生行,它是中國戲曲主要的表演形式之一,一般指的是除了淨、醜之外的男性角色。
  • 中國五大類戲曲釋義
    釋 義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各種表演藝術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長發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更新與發展,才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
  • 中國傳統戲曲上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有著什麼不一樣的歷史魅力呢
    秦腔是我國西北地區最歷史悠久的戲劇之一,它又被稱為亂彈,現主要流行與中國的西北地區,比如陝西、青海、甘肅等地,秦腔在2006年經國家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裡。秦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它是起源於西周,成熟在秦。
  • 中國戲曲有哪些種類?中國戲曲介紹及其代表劇目
    中國戲曲有哪些種類?中國戲曲介紹及其代表劇目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
  • 中國著名的五大戲曲,你聽過幾種呢?
    中國戲曲,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中國戲曲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 戲曲和歌曲的區別是什麼?年輕人為什麼不喜歡戲曲?
    這是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歌曲和戲曲的區別是什麼?首先要明確歌曲和戲曲之間是有聯繫的,但是我認為區別更大。主要從一下幾個方面談談區別!⑴歌曲的演唱主要以抒情、讚美為主,而戲曲主要以敘事為主,這是一個根本的區別。
  • 淺談:戲曲導演如何指導戲曲演員進行角色創造
    雖然在戲曲發展道路中有無數先輩們在實際地從事「導演」的工作,但傳統戲曲藝術並沒有確切關於「導演」一職的專業稱謂。很顯然,戲曲導演的出現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產物。那麼,如何理解和認識「戲曲導演」在我國戲曲藝術發展史上的地位呢?馬克思說:「任何事物都不能從名詞概念出發,只能從歷史的客觀實際出發」。表面上,我國戲曲在孕育之期是沒有專職導演的,「導演」工作是由文人或其他藝人兼行其職能的,有句俗話為演優則導。
  • 淺談戲曲演員對角色的體會
    戲曲是一種古老的表演藝術,是我國五千年輝煌歷史的凝練者和承載者,體現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美感,貫穿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和發展,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中國戲曲聲腔演唱的基本要求就是「字正腔圓」,字正即吐字咬字清晰、準確,字與字之間的發音不能模糊不清、相互混淆,這樣才能將戲曲蘊藏的情感與劇情變化明確表達出來,讓戲詞變得更加清楚、優美動聽。作為一名專業的戲曲演員,不僅需要積極適應劇情、時間變化等,不得脫離劇中人物。
  • 中國古戲臺:戲曲與古建築,演繹歷史滄桑!
    中國戲曲文化歷史悠久,古戲臺也隨之發展。大大小小的戲臺,一部部經典的呈現,就如當地人民的生活縮影,臺上臺下的人不斷變化,劇目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古戲臺卻巍然屹立,經千年風雨、歷百年滄桑。中國古戲臺的歷史與發展戲臺是戲曲表演藝術與古代建築藝術巧妙結合的產物,不僅是一種建築形制,更是一方文化展臺。
  • 中國國粹文化戲曲,這些你可能不太了解
    中國戲曲小品的主要特點戲曲經過無數代藝人的不斷地探索和發展,才形成了自身顯著的特點。戲曲的角色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每一種行當內又有更為細緻的進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臉和丑角以為所有男性角色的統稱。這裡面又分為老生(鬚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所有女性角色的統稱,內部又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搖旦)。「淨」,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者性格、品質或者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狂。「淨」又分為以唱功為主的大花臉,如包拯;以做工為主的二花臉,如曹操。
  • 中國戲曲有哪些特點?中國戲曲如何才能繼續發展和走向新的繁榮?
    在東方戲劇文化中間,中國戲曲有其極大的特色。東方戲劇一般可分為兩大系統:其一為本國的傳統戲劇,另一為近現代由西方傳入的話劇和歌劇、舞劇等。中國近現當代的戲劇文化也如此。以上樂器都被戲曲吸收為主要伴奏工具,又成為今日民族樂器的主要器樂門類。戲曲的表演形式也非常豐富,除一般的程式化的表演、演技包括水袖、步法、身腰功夫外,還將武術雜技與舞蹈和人物的一些日常動作與戲劇熔於一爐;在武戲中還融入變化繁多的筋鬥;單打獨鬥的驚險與大型戰爭的開打場面,或熱烈火爆或蔚為壯觀,令觀眾動容。戲曲為中國武術的舞蹈化、戲劇化方向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 戲曲 中國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川劇
    川劇,是中國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川劇具有巴蜀文化、藝術、歷史、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和認知價值,在中國戲曲史及巴蜀文化發展史上具有十分獨特的地位。
  • 《中國戲曲》「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
    嗨,大家好,我是婷子寶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中國戲曲的臉譜,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不同行當的臉譜,情況不一。「生」、「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麵」、「潔面」。
  • 戲曲中的男性角色,你知道多少?
    意思是「生」是男子的一種稱謂,所以戲曲中扮演男子的叫「生」。「生」行在明代的戲曲中,分為正生和小生,是男一號與男二號的區別,與年齡沒有什麼關係。也就是說正生和小生都可以是青年美男。戲曲中的男性角色崑曲藝術發展到更為成熟的乾隆時期,正生開始扮演中老年人,分出一個老生行。而小生行則專門扮演劇中的年輕男子。
  • 2018中國戲曲文化周國慶期間在京舉辦 用科技展戲曲魅力
    人民網北京9月26日電 (尹星雲)今天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2018中國戲曲文化周組委會召開2018中國戲曲文化周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由文化和旅遊部與北京市政府主辦的2018中國戲曲文化周將於10月1日至10月7日在北京園博園舉行。
  • 大英中學黨支部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根據縣文明辦、縣文旅局、縣教體局通知精神,大英中學黨支部統一部署,2020年度的戲曲進校園活動,以班級為單位,在今日下午班會課上,各班運用班班通多媒體播放戲曲視頻、戲曲知識等形式開展。班會課上我校孫磊老師向同學們詳細地介紹了戲曲的含義、特徵、來源、種類、角色、臉譜道具等等戲曲知識。他說中國的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的藝術形式綜合而成。
  • 湖北地方戲曲藝術節首次集中展示32個戲曲劇種
    (記者柯皓 攝)     湖北一直被譽為「戲曲大省」,是中國戲曲的重要發源地,也是戲曲的重要流變地。但是,「戲曲大省」到底有多少個戲曲種類?哪個戲曲種類歷史最悠久?這些戲曲種類如今是否得到傳承和發展?
  • 戲曲 看看壯劇的分類
    原名「土劇」,在本民族的民 歌、小壯劇調、歌舞基礎上,受漢族地方戲曲的影響,逐步發展形成。按其所唱「襯腔」的不同,分為「哎咿呀」、「哎的呶」、「乖嗨咧」和「咿嗬嗨」 4類。所謂襯腔,就是在每段唱詞的開頭或一句唱詞的結尾,加上幾個有聲無義的引腔或拖腔。
  • 中國戲曲著名藝術家你知道幾個呢
    中國戲曲是全世界三大古老文明的戲劇文化之一,之前都說過中國戲曲都由美術、音樂舞蹈、雜技及表演藝術而綜合起來,最後經過歲月的打磨,歷史長期的演變逐步演變。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這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戲曲種類。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幾種戲曲領域的卓越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