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學不只是學,教師遊學培訓要兼顧「學」和「遊」

2020-09-05 王營評教育


教師遊學培訓要兼顧「學」和「遊」

遊學不只是學,教師遊學培訓要兼顧「學」和「遊」

王營

據報導,近幾年,廈門海滄區教師培訓安排的互動、實踐越來越多,「一坐到底」的單純講座越來越少。「遊學」漸漸成了福建廈門海滄區中小學教師的暑期關鍵詞。而這少則5天、多則兩周的學習,也成了參與者的「能量補給站」。有老師表示,遊學遊學,不只是學,也有「遊」。在日程安排中,每周也會儘量空出一天或半天自由活動,大多數人會選擇去博物館。

「遊學」培訓,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遊」中「學」,或者是在「學」中「遊」,以此獲取教育教學的理性或感性知識,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就是強調在讀書、做學問的過程中,既要埋下頭來,讀大量的書,學習書本知識;又要走出家門,遊歷萬方,學習實踐知識。廈門海滄區的教師培訓安排,一改過去「一坐到底」的單純講座式的「學」,將「學」和「遊」結合起來,安排了大量互動、實踐環節,每周儘量空出一天或半天自由活動時間,讓參訓者去大學校園或博物館去「遊」,大大提高了培訓的效果。

教師遊學培訓要兼顧「學」和「遊」

「學而不遊」是各地教師培訓機構通常的做法。無論是針對新入職教師的培訓,還是針對骨幹教師、校長的培訓,一般情況下往往先由教師培訓機構提供一個具體的安排方案,然後根據培訓主題,聘請本地區或外地教育專家作報告,利用3—5天的時間,進行集中培訓。培訓形式也大多採取專家講、學員聽和記方式,培訓結束時,舉行一個簡單的考試,最後每人發一張結業證書。這種培訓的好處是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足是學員只能學到一些指鱗片爪式的「碎片化」知識,而且邊學邊忘,很難在教學實踐中發揮作用。

海滄區也意識到了這種「學而不遊」式培訓的不足,他們認為,只有把「學」和「遊」結合在一起,把教師安排到教育發達地區進行遊學式的培訓,才能取得最佳培訓效果。區教育局副局長孫民雲認為:「同樣的培訓,如果安排在廈門,老師們的精神不會那麼集中。可能要操心學校、家裡的事,或者聽著覺得沒意思就走了,講座之後很少會人有討論。但在外地和原本的生活有所隔離,就不一樣了。」

教師遊學培訓要兼顧「學」和「遊」

更常見是一些「遊而不學」式的培訓。筆者所在的教研部門經常收到一些外地教師培訓機構的通知和電話,這些培訓的組織人員巧舌如簧,軟磨硬纏,最後好不容易領導批了,千裡迢迢趕到培訓現場,卻令人大失所望。培訓也往往安排3-5天,第一天上午是開幕式,弄了當地一大堆官員講話,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經濟發展狀況、景點景區等,下午安排自由活動;第二天不知從哪裡請來一位所謂的教育專家,上午、下午各講一個半小時,講者眉飛色舞,雲山霧罩,聽者懨懨欲睡,不知所云;第三天或第四天安排自由活動,第五天返程。這樣的培訓,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路上或旅遊景點上,除了多交一點培訓費外,幾乎學不到任何東西。

我不反對教師旅遊,教師利用節假日或培訓的機會適當旅遊,不但可以放鬆心情,還可以開闊眼界,提高自身專業水平,但我反對上述這種打著培訓旗號的旅遊。海滄區的教師培訓較好地處理了「學」和「遊」的關係,他們以「學」為主,兼顧了「遊」,每周空出一天或半天的自由活動時間,大多數教師和校長不是選擇去旅遊景點消磨時光,而是選擇參觀博物館或大學校園,接受文化的薰陶,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培訓。

相關焦點

  •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這句家喻戶曉的教育古訓,讓為數眾多的中國父母們心甘情願一擲千金,送孩子們去海外遊學,增長見聞,開闊視野。即使費用動輒數萬、乃至數十萬,家長們依舊趨之若鶩。然而,方興未艾的海外遊學,近年來卻屢受「走馬觀花、遊而不學」「上車睡覺、下車撒尿」的質疑。圖解教育工作室(ID:tujiejiaoyu)聯合遊學醬,解讀海外遊學繁榮之下隱藏的亂象,教你如何甄選優質海外遊學產品。
  •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誰來管?
    但我們也十分糾結,要不要讓孩子暑假裡去遊學。不遊吧,總覺得面子上過不去,遊吧,還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最終,陸女士的女兒沒有成行,而是以「報了一堆培訓班」為由應付了群裡的呼聲。  除了「錢」,還有眾多因素成為家長是否替孩子選擇遊學的重要考量因素。
  • 遊學「貴」族化貴在哪裡?只遊不學不是遊學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本地及外地的培訓及留學機構組織學生出國遊學考察,一般為期10~20天,費用3萬~5萬元。家長不惜重金為孩子報「名校遊」,想的是讓孩子增長見識、感受一些國外名校的魅力,為的是對將來送孩子去留學做鋪墊;然而,開銷了這筆高昂的費用後,孩子們所能收穫的能否達到父母心中的期待呢?「遊學」到底是「遊」還是「學」?
  • 出國遊學:遊還是學?
    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像費錚豪這樣的大學生選擇利用暑期走出國門,到國外短期遊學。大學生暑期國外遊學,重「遊」還是重「學」?有哪些新特點,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調查。
  • 為什麼說遊學「燒錢」,遊而不學
    所以,一個「雙拼」的暑假遊學/研學/微留學項目毫無疑問成為「完美」選擇(無論名字怎麼變,諾亞阿諾認為都屬遊學系列!)。只是為何會有「燒錢」遊學,遊而不學之說呢?無論是海外留學還是遊學,最受歡迎的國家是英美其次是加澳新。
  • 孩子遊而不學?暑期遊學項目含金量不足遭吐槽
    但不少家長、學生表示,遊學的效果和收穫低於預期,「遊」而不「學」、「遊」多「學」少是突出問題。不去怕落後?今年暑假前,張女士正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將一張海外遊學報名表拿回家,徵求她的意見。思考再三,張女士咬咬牙,為孩子報了名。孩子這趟為期2周的英國遊學將花費超3萬元。
  • 海外遊學切忌「只遊不學」
    但一則北京知名小學海外遊學赴賭城參觀遊覽的報導刺痛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不禁要問,海外遊學到底是「遊」還是「學」?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家庭收入的上漲,家長們讓孩子出國體會國外的風俗、文化,親身感受國外著名學府的教學氛圍,這對於孩子開闊視野,培養獨立處事及適應環境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 暑假走出國門——出國遊學:遊還是學?
    大學生暑期國外遊學,重「遊」還是重「學」?有哪些新特點,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調查。  暑期出外遊學人數增加快  體驗式項目遊學是大學生短期交流項目最常見的一種形式,這類項目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課程安排相對較少,課餘時間比較充裕。
  • 只「遊」不「學」、「遊」多「學」少,遊學如何才能名副其實?
    梁女士說,兒子今年剛上初中,之前覺得孩子太小,所以一直沒讓他參加這類活動,今年就想著要不也參與一下。挑來選去之後,梁女士為兒子報名一個6月底去貴州肇興的「扶貧助學夏令營」。這個夏令營主打的是:讓城市的孩子到貧困山區去,看看那裡的同齡人是怎麼生活的。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和認識,讓孩子學會珍惜和感恩。整個活動行程一共6天,每人的費用為2900元。
  • 海南日報數字報-寒假遊學,如何避免遊而不學?
    伴隨留學熱和海外遊升溫,讓孩子在假期出國遊學開闊眼界,成為不少家庭的選擇。花費數萬元的海外遊學含金量如何?面對良莠不齊的海外遊學產品,家長該如何選擇?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採訪。  留學之前先遊學  去年12月,海口高一學生蔣昊就開始選擇寒假遊學路線。經過多方比較,父母最終決定讓他到美國遊學。「家裡一直在糾結是否要送我去國外讀大學。
  • 遊學「標籤」下的陷阱:「只遊不學」 價格虛高
    同程旅遊負責人也表示,家長對於遊學產品的價格敏感度低於大眾旅遊產品。根據攜程旅行網的大數據分析,目前暑期遊學十大目的地分別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紐西蘭、法國、泰國、芬蘭。不過也有家長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孩子參加的遊學產品並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幾乎只遊不學。而很多旅遊產品更是貼上了遊學的「標籤」,價格虛高。
  • 海外遊學火暴升溫 遊而不學亟待規範
    孩子年紀太小,現在出去也沒什麼意義,還挺讓人不放心的,等以後大些再說吧。最終,李棟決定不給孩子報名。  和李棟不同,陳菲蓉選擇在這個暑假讓自己的女兒出國遊學,看著回來興高採烈的孩子,陳菲蓉心情複雜。她向記者坦言,實在地說,現在很多的遊學活動,都是砸錢浪費時間,基本就是遊而不學、互相攀比的購物之旅。
  • 國外遊學價格上漲火熱不減 是「遊」還是「學」
    隨著中小學暑期陸續來臨,部分學校、旅行社、留學中介、外語機構都紛紛打出「出國遊學」廣告。一般2—3周的遊學計劃,動輒費用3萬元—4萬元,就這,還不一定能排得上「號」。「不知道這次能不能成行?」北京市民梁女士的話語中透露出些許無奈。她原本打算這個暑假讓孩子去國外遊學,但是現在看來,這個計劃要擱淺了——中意的那家培訓機構所有線路幾乎都已經「滿員」。
  • 人民日報刊文:遊而不學、名不符實成了不少遊學項目的通病
    人民日報刊文:遊而不學、名不符實成了不少遊學項目的通病 孩子們的暑假如何過?除了補習功課、學習文藝、旅遊觀光外,近年來,短期海外遊學營逐漸火爆起來。
  • 學無疆:出國遊學要避免6個誤區
    據了解,目前的研學旅行多數只是名符其實的「拍照遊」,重點放在了「遊」而不是「學」。旅行當然是可以增長見識的,畢竟出國遊學是到一個陌生的國家和不同的文化環境中。但是,「學」是必不可少,通過合理科學安排的課堂學習,與國際學生交流,聽老師講解,對於所見才能有所感、有所思進而有所收穫。
  • 出國遊學究竟是遊還是學?"充面子"的遊學不要也罷
    (8月3日《錢江晚報》)出國遊學,究竟是「遊」還是「學」,相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幾歲到十多歲的低年級孩子來說,十天到半個月的「遊學」,無非就是通過「遊」增長一下見識,開闊一下視野,提高一下與人相處的能力等,至於能學到多少知識,提高多少外語水平,肯定不太現實。
  • 英美國家遊學,如何遊如何學?
    英美遊學者日記美國遊學的日程安排英美國家,由於西方人外貌長相與我們差別大,文化和景觀也與我們國內不同,有機會參加遊學項目去感受體驗一番確實是好的英美遊學雖然在國內的發展歷史較菲律賓遊學早很多年,但是能真正實現英美遊學的仍舊是少數,糾其原因除了部分家長認為只遊不學,更多是止步於高昂的費用。14天的遊學費用4萬元左右,對大部分工薪階層來說都是筆不小的開支。
  • 暑期海外遊學遊得多學得少
    這個暑假裡,形形色色的遊學夏令營依舊熱力四射,價格之高令人咋舌。專家表示,指望用幾天時間深入了解國外文化太不現實,家長為孩子選擇遊學要務實。  一趟夏令營花掉半年工資  市民王女士談起這件事就感覺「肉疼」。孩子一趟21天的美國夏令營就花了4.5萬元,整整花掉自己半年的工資。
  • 暑期國外遊學:受歡迎的到底是「遊」還是「學」?
    你說把孩子帶著去上班吧,不合適;放在家裡又不放心。於是便有家長想了,乾脆送夏令營算了。  說起咱們小時候的夏令營,都是往鄉村一放,去認識認識大自然。不過現在的孩子條件更好了,最火的夏令營,都是跑到國外去遊學。不少家長也認為,讓孩子出國遊學,既能放鬆身心,又能感受感受異國文化的魅力,最關鍵的還能增長見識,一舉多得。
  • 是遊還是學——英國遊學火爆現象調查
    暑期海外遊學正熱,但怎麼遊,學什麼,可能是多數中國家長和學生正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在遊學概念起源地之一的英國,遊學市場經過幾十年發展,已經形成成熟的監管和運作體系,遊學產品豐富多元,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國際學生參加。